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温度及杀菌剂对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休眠孢子囊萌发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玉米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率及13种杀菌剂对其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温度为25 ℃~38 ℃,适宜萌发温度为25 ℃~35 ℃.代森锰锌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其毒力(EC50)为100.00~112.17 mg/L,其次为恶霉灵和霜脲氰;戊唑醇、甲霜灵、腐霉利、丙环唑、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对休眠孢子囊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唑酮、福美双、霜霉威和烯酰吗啉对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涪陵榨莱根肿病标样经扫描电镜观察,其休眠孢子囊近球形,孢壁不光滑,直径为2.1~2.6μm;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结合症状特征,鉴定为十字花科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该菌的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2,致死温度为45℃,光照对体眠孢囊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6,(2):78-80
以葡萄品种"赤霞珠"为试材,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形成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霜霉病菌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8 h萌发率即可达到80%以上,适宜萌发温度为10~25℃,且光暗交替环境下能够加速孢子囊萌发,但光照强度对其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番茄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RSA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及产孢;光照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而黑暗条件起到促进作用;菌丝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好,甘露糖最差;在氮源利用方面,大多数氮源均促进菌丝生长,产孢量以氨基丙酸最多,胱氨酸最少;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20℃,适宜pH为5~9。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5℃,高于35℃不能萌发;光照抑制孢子囊的萌发,pH为7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孢子囊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57℃,10 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天水地区苜蓿霜霉病病原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在苜蓿生长季节,观察和描述症状。采用悬滴法,研究温度、pH值和营养液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采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相对湿度测定湿度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结果]经鉴定,苜蓿霜霉病病原为Peronospora aestivalis Syd,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1℃,最适温度为18℃;孢子囊在相对湿度100%时的萌发率为5.56%,相对湿度低于95%时不能萌发;孢子囊萌发的适宜pH值为6.15~7.69,最适pH值为6.91;1:5的苜蓿叶片汁液对孢子囊的萌发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测定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致病力,为乌头霜霉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悬滴法研究环境条件温度、pH值、碳源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采用硫酸法控制小容器内相对湿度,测定相对湿度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并用离体叶盘法接种霜霉菌孢子囊悬浮液观察乌头发病情况并统计病情指数。结果显示,孢子囊在4~25℃范围内均可萌发,18℃时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不能萌发,在相对湿度为100%时孢子囊萌发率最高,水分为孢子囊萌发的必需条件;孢子囊在pH值为5.74~8.06的条件下均可萌发,且在pH值为5.93时萌发率最高;在4种供试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孢子囊都可萌发,其中可溶性淀粉培养条件下孢子囊萌发率最高。接种48 h后,叶背面初现水渍状病斑,2.5 d后可以看到明显病斑,呈弥散型,7 d后病斑开始坏死。观察期内,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乌头霜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系统地研究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病害的发病规律,对黑龙江省该病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35℃,弯孢菌产孢适宜温度是25~30℃,其中30℃时菌落直径最大、孢子萌发率最高,产孢量为高峰(为产孢高峰)。在25℃条件下,相对湿度96%以上孢子开始萌发,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萌发率也明显增加,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以pH6~8菌丝生长最适宜、产孢量最大;孢子萌发的适宜pH范围是5~8,最适pH为7。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光线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涪陵榨菜根肿病病菌鉴定及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涪陵榨菜根肿瘤病样经扫描电镜观察,其休眠孢子囊近球形,孢壁不光滑,直径为2.1-2.6μm;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毛游动孢子。结合症状特征,鉴定为十字花科根肿瘤(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该菌的休眠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2,致死温度为45℃,光照对休眠孢囊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兰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甘兰根肿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0~6.7,致死温度为45℃,且光对孢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该菌休眠孢子在感病寄主的根分泌物溶液中萌发率最高,达75%。此外,耐病甘兰品种及非十字花科番茄作物的根分泌物均能刺激其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为给石楠褐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对影响石楠褐斑病菌菌株CE08菌丝生长和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CE08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为25℃,最适宜pH值7~8;菌丝对葡萄糖和硝酸钾利用效果最好;最适合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最适pH值6~7,...  相似文献   

11.
6种花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6种花卉种子在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在0h和12h光照条件下,麦仙翁、须苞石竹、五彩石竹、高雪轮和花园鼠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明显高于24h光照条件;矮雪轮种子在12h光照条件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15~25℃时,麦仙翁、须苞石竹、五彩石竹、高雪轮、花园鼠尾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较高;温度超过25℃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相对较低.矮雪轮种子试验温度高于2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宁夏、甘肃、青海4省7个种源地红桦种子为对象,测定各种源地红桦种子的千粒重、形态特征及在不同温度(30℃、25℃、20℃、15℃)和不同光照(无光照0 h、半光照/半黑暗12 h/12 h、全光照24 h)条件下的萌发率与萌发特性,并与千粒重、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千粒重大小为:凤县>泾源>宁陕>礼县>洛南>太白>湟中,洛南县、太白县和湟中县红桦种子的千粒重与其他种源存在显著差异;25℃为红桦种子最适萌发温度。在15℃下,各种源红桦种子几乎不萌发。25℃下,各种源红桦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光照和光照时长都可以显著提高红桦种子的萌发率。全光照(24 h)下各种源红桦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半光照/半黑暗(12 h/12 h)和全黑暗(0 h)条件;红桦种子萌发率与种子的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46<0.05),与种源的海拔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P=0.004<0.01);红桦种子萌发率与种源的年日照时长(P=0.064>0.05)和年降雨量(P=0.93>0.05)都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豇豆种子水引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打破豇豆种子休眠的处理途径,以‘天畅一号’豇豆为试材,在20℃水温、6种不同浸泡时间引发后进行再烘干处理,分析在浸种过程中的种子膨大率、吸水率及处理后的发芽率变化。结果表明,在引发24 h内,随着引发时间的延长,种子膨大速度呈现“快-慢-急快”的规律,吸水率和发芽率逐渐升高;引发12 h与引发24 h相比,其发芽率比较相近,分别是85%和88%。结论认为,新收获的豇豆种子在20℃下引发12 h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马缨杜鹃种子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旭  陈训  赵洋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99-9200
[目的]为马缨杜鹃的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贮存方法、温水浸种处理等的萌发试验并测定其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结果]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且以30℃为最高。15、25和30℃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0%、80%和95%。浸种24 h发芽率为70%,48 h发芽率为88%,而干播种子发芽率仅为68%。风干脱粒-30℃低温贮存的萌发率为84%,脱粒室温贮存的萌发率为77%,不脱粒室温贮存的萌发率为67%。[结论]马缨杜鹃的萌发适宜温度约为25℃。浸种时间48 h比24 h的种子发芽率高,20℃水浸种发芽率比干播种子发芽率稍高些。风干脱粒低温贮存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营养液配方浓度比为91∶时最适合马缨杜鹃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5.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Psammoilene tunieoides W.C.Wu et C.Y,Wu)种子经浓度为25%次氯酸钠 (NaClO)溶液消毒处理和利用0.01%赤霉素(GA3)处理后,置于恒温20,25℃和变温20℃(16h)~30℃(8h)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探寻金铁锁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和发芽习性;利用0.1%,0.5%,1.0%的硝酸钾(KNO3)溶液和10%,20%,30%的PEG6000溶液,分别渗透调节引发处理金铁锁种子,时间分别为8,12h 和16,24,32h,引发温度为20℃,对经引发处理后的金铁锁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比较上述不同化学药剂和引发处理对金铁锁种子发芽力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铁锁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恒温25℃,第15天发芽结束时发芽率为86%;经0.01% GA3,KNO3和PEG6000溶液渗透调节引发处理金铁锁种子都能显著地提高金铁锁种子的发芽力和种子活力(P<0.05),其中0.1%的KNO3渗透引发处理8,12h和20%的PEG6000渗透引发处理24h,金铁锁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绿豆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 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10 天后即可产孢,培养14 天后产孢量可达9×105个/mL,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粒培养基产孢较少,其他培养基不产孢。分生孢子在25℃、pH 6~7、连续黑暗条件下无菌水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可达76.0%,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间萌发率差异显著。在蔗糖溶液和蛋白胨溶液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分别达87.0%和86.3%。变灰尾孢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培养;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 6~7、连续黑暗培养,蔗糖和蛋白胨可适当提高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7.
进行辣椒常见异常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见异常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始发芽时间、发芽集中整齐度和幼苗生长量均低于正常种子。在24℃的恒温催芽条件下,发芽率依次为正常种子(98.00%)、种皮霉变种子(91.00%)、黑斑种子(5.67%)、不饱满种子(0.33%);正常种子和种皮霉变种子在催芽后第3天开始发芽,第4天处于发芽高峰,高峰日发芽率分别为66.67%和61.00%。黑斑种子和不饱满种子在催芽后第6~8天开始发芽,第7~8天为发芽高峰期,高锋日发芽率分别为3.67%和0.33%;发芽第10天芽长依次为正常种子(35.00 cm)、种皮霉变种子(28.00 cm)、黑斑种子(11.33 cm)、不饱满种子(3.67 cm)。根长依次为种皮霉变种子(66.00 cm)、正常种子(59.33cm)、黑斑种子(10.00 cm)、不饱满种子(6.33 cm)。  相似文献   

18.
李苏红  王俊伟  邵洋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7-13529
[目的]探索使糙米的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达到最佳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浸泡条件和发芽条件对糙米的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在40℃浸泡温度条件下糙米吸水快,在20~24 h后水分趋于饱和,吸水率达29.0%~32.0%。糙米发芽的最佳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48 h、发芽温度35℃、发芽时间24 h。糙米中GABA含量的最佳富集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4 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20 h。[结论]研究结果对确定糙米发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揭示发芽过程中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白穗花种子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白穗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 h光照条件下,弱光照(500 lx)、中等强度光照(2 500 lx)和强光照(5 000 lx)3个梯度条件下萌发率分别是84.0%、86.7%和86.7%;在15 h光照/9 h黑暗的周期性光照条件,弱光和强光下的萌发率分别为85.9%和85.2%,中等强度光照下萌发率最高为89.1%。避光条件下白穗花种子萌发率以25℃发芽率最佳,为94.7%,因而避光对白穗花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的萌发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20.
温湿度与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湿度、光照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及存活的影响,为葡萄霜霉病的预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光照等三因子交叉试验设计和人工接种叶盘的方法,明确孢子囊萌发的条件及存活的气象因子。【结果】孢子囊只有在水中才能够萌发并释放游动孢子,最适萌发温度是18~22℃。孢子囊的存活与温度,湿度,光照有较密切的关系,在35℃,70;和100;湿度条件下,孢子囊只能存活3 d。而在10~20℃各个湿度条件下,无论完全光照、完全黑暗或光暗交替孢子囊都可存活6 d以上。用干瘪的孢子囊接菌叶盘,仍然发病,说明不能用干瘪孢子囊作为孢子囊死亡的标志。孢子囊经0.58×102μW/cm2的紫外光照射5 h、直射光照射8 h就死亡,但散射光照射10 h孢子囊仍然存活。【结论】孢子囊只有在水中才能萌发,水是孢子囊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8~22℃;孢子囊对紫外光比较敏感,在光照强度为65000~107100 lx的直射光下8 h孢子囊就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