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食用菌》2010,(6):1-2
2010年9月30日,为庆祝国际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教授八十华诞,一场以“张树庭教授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蕈菌业界盛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蕈菌生物学──关于蕈菌生产及蕈菌产品张树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I序论据化石考古的发现,蕈菌在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晋纪晚古生代(LowercretaciousPeriod)已经存在,这比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要早得多。因此我们可以推论,最原始的人类就曾...  相似文献   

3.
国际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教授应浙江省景宁博士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邀请前来浙江。5月15日,张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吕作舟教授一行考察了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和本刊编辑部,张教授作了国际蕈菌产业和蕈菌科学发展动态的学术报告,并与科技人员开展了交流与讨论。之后,张教授一行参观了我  相似文献   

4.
蕈菌之父 情系华夏——记国际药用菌之父张树庭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庭教授,澳籍华人,是国际著名的蕈菌学家,曾担任英国官佐勋爵(OBE)、国际生物技术学院院士、国际蕈菌生物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世界蕈菌生物学及其产品学会副主席、国际蕈菌科学学会亚洲区科学委员会主席、世界文学及科学院院士、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国际热带地区菇类学会会长、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东南亚生物网地区总部执行秘书。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药用菌大会上,被组委会尊称为“国际药用菌之父”。张教授著述甚丰,出版涉及蕈菌遗传及育种、分类、生理生化及栽培技术、营养、滋补及药疗等方面的专著21部,并在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1论“香菇之源”,系丽水情结1796年,日本林学家佐藤成裕写的《惊蕈录》一书,开创了日本香菇铊目法技术立论之先河。多年来,学术界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香菇的地方。张树庭教授对此非常怀疑,专门到日本大芬县考察。经过考察研究,他认为中国生产香菇的历史要更早一些,并认为《惊蕈录》是佐藤成裕从《广东通志》中摘取关于香菇生产的方法加以发挥而著成。1984年广州举行的全国食用菌学术会议上,一篇《就王桢农书〈菌子〉篇论龙、庆、景为世界香菇发源地》的交流论文点燃了他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这一期《浙江食用菌》为祝贺张树庭教授八十寿诞,收到了来自不同层面、地域和范围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张树庭教授是如何在国际讲坛上神采奕奕讲演、传播、引导蕈菌业发展;在菇农的菇棚里细细询问、观察、指导蕈菌的生产;在药用菌企业的车间里研究高科技产品的前沿探索;在艾滋病蔓生的国度里关注其患者身心的健康;在香港中文大学不懈地吸引、培训中外蕈菌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6.
蕈菌学     
蕈菌学是研究蕈菌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真菌的现代学科。蕈菌英文是mushroom,但mushroom一词可译成蕈、菌、菇或蘑菇等,缺少一个统一的名称。研究mushroom的科学也在名称上出现了蘑菇学、食用菌学、药用菌学等等不同的提法。由于对mushroom的理解不同,很多学者所下的定义也不同。公元一七○三年吴材著的《吴菌谱》中记载“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蕈”和“菌”皆指具有显著子实体的高等真菌。在分类上,我们一般把不同的微生物称为不同的菌(当然,每一种类都有其专一的学名),如Bacteria称为细菌,Actinomyces  相似文献   

7.
《浙江食用菌》2010,(4):29-29
2010年9月30日,正值国际著名蕈茵学家、世界食用茵生物学及其产品学会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荣休讲座教授、英国官佐勋爵(OBE)、2009年第五届国际药用茵大会名誉主席张树庭教授八十华诞,征得张树庭教授本人同意,定于2010年9月30日在北京举行“庆祝国际著名蕈茵学家张树庭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中的角色正日益扩张,尽管如此,人类仍然并将继续面临着三大基本问题:食物的短缺,环境的污染,健康质量的下降。蕈菌(大型真菌)不仅能将大量的木质素生物废弃物转化成食物,而且能生产出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的医疗、保健产品。蕈菌栽培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如果经营得当,可以实现零污染。而且,蕈菌产业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1994年,世界蕈菌生产和蕈菌医药制品的产值约为140亿美元,相当于1997年世界咖啡的产值。可以期待未来的蕈菌及其产品的贸易增长率将超过咖啡产品。由于蕈菌不含叶绿体,因此它是一种进行非光合作用的新陈代谢的生物体,它不能像普通的绿色植物那样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复杂的有机质。但是,它产生的各种酶,能将木质素生物废弃物转化成多样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对人类福祉的作用巨大(如作为食物、滋补品、药品、饲料和肥料,保护和再生环境)。此外,栽培、发展食用菌与药用菌可以积极创造经济增长,这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力。现今有70%以上的农田和森林资源未被利用或者在加工过程中被浪费。因此,21世纪,这种影响力将继续扩大,对蕈菌生产(蕈菌本身)和蕈菌产品(蕈菌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9.
介绍应用蕈菌生物学和国际蕈菌运动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发展世界蕈菌产业及全球贸易所作的贡献。应用蕈菌生物学是一个新的学科,包括与蕈菌产业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国际蕈菌运动是一个包含了互补和相互关联的四个国际蕈菌组织的框架。评述全球蕈菌产业多维性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疾病预防、环境污染问题及增进人类福祉所做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1月30日,浙江省龙泉香菇博物馆迎来了一位食用菌界最尊贵的客人——澳藉华人学者张树庭教授。张教授是在上海参加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后,专程来龙泉的。对于张树庭教授,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市的菇民更比全国广大菇民熟悉而尊敬。从他1989年3月笫一次踏上庆元的土地开始,至今已是第九次踏上龙庆景这块香菇的福地了。  相似文献   

11.
蕈菌生物学─—关于蕈菌生产及蕈菌产品张树庭(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IV蕈菌生物技术(MushroomBiotechnology)蕈菌生物技术是研究与蕈菌产品有关系的学科,包括蕈菌生物学,发酵技术,生化加工以及市场学和管理学等(图4)。蕈菌生物技术中涉及...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形式的蕈菌产业中,蕈菌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是无法分割、紧密相连的两个部分,无论是依托蕈菌科学发展的蕈菌生产,还是通过生物技术进步开发的蕈菌产品,都需要依靠蕈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追求将草菌生物学知识与蕈菌生产和产品开发的应用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学术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的共同目标是促进蕈菌产业的发展,这两者对产业来说同等重要,互惠互利。科研人员与栽培者应该相互尊重,彼此欣赏,努力做到相知相助。蕈菌产业的现状是多方协作的结果,产业的未来则需要开展更密切的合作。1994年,世界蕈菌的栽培产量约为490.9万吨,产值约为98亿美元;而蕈菌产品的加工增值达36亿美元。同时讨论开放式蕈菌界的概念和新名词“蕈菌营养药”。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我如愿地进入研究所从事食用菌研究工作。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所里安排我们去听外籍专家的学术报告,第一次见到了张树庭教授,聆听了他关于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技术的报告,知道了培养料制备PhasII的新概念、新技术。对于刚出校门从事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研究的我,受到的启发是那么地深刻。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机会聆听他的专题学术报告,每一次都是对我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不久,食用菌产业初萌。1983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张树庭教授首次在我国内开班讲学,题目是“食用菌遗传育种”。张教授深邃的学术,精湛的演讲,极富哲理的前瞻远瞩,启蒙意义甚大,遂引导数百名学者投身于菇类学术研究或技术开发,我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蕈菌凝集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凝集素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已纯化了的凝集素有100多种,约60种已成为商品,其中只有一种是分离自蕈菌的,即双孢蘑菇凝集素。约有30~50%的蕈菌子实体抽提物具有凝集素活性。已纯化或部分纯化的蕈菌凝集素有20多种。  相似文献   

16.
李臻 《中国食用菌》2020,(3):129-131,134
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对菌类生物的认识和探索,并将"菌蕈"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积淀了独特的菌蕈文化。灵芝作为菌蕈种类的一种,也是菌蕈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灵芝以其食用和药用价值在菌蕈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在系统丰富的菌蕈文化中,灵芝的部分整理为神话传说、古书典籍、宗教专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记载。灵芝文化作为中国古代菌蕈文化的补充,与菌蕈文化互为表里,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它深入的研究,对当代进一步加强对菌蕈类群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菌文化以蕈菌为主体,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认知、利用、开发中所形成的独特的社会现象。有关蕈菌的传说形成了菌文化的萌芽。人类在阶段性的科学认知中,对于菌类的描述、记载以及所形成的故事,使菌文化得以丰富。人类的想象,为蕈菌披上了神秘色彩,使蕈菌文化得以升华。人类有目的地创作使得蕈菌文化融入人类整个文化生活。以蕈菌作文、以蕈菌赋诗、以蕈菌咏歌、以蕈菌绘画、以蕈菌作留史、以蕈菌讲故事、以蕈菌成像。以蕈菌为佳肴、以蕈菌游戏、以蕈菌建产业园、以蕈菌之形美化生活,陶冶性情。蕈菌文化现象与科学认知,是两条并行,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又永不相交的平行轨道。在科学和文化的共同作用下,蕈菌产业相得益彰,得以飞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食药用菌》2012,(3):133+138+143+156+163+165+170+172+179+188
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教授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称号2012年1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理事会会议决定任命国际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该校将在5月14日举行的第十一届荣誉院士颁授典礼上为张树庭教授颁授荣誉院士衔。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自2002年开始颁授,目前已举办十届,目的为了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专家、国际著名菌蕈学家、澳籍华人、瑞典科学院和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张树庭教授在中国国庆60周年前夕获中国国家友谊奖,与夫人一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会见,并受邀在观礼台上参加了国庆大典和国庆庆祝晚会。国家“友谊奖”是我国政府授予来华外籍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张树庭教授是食用菌行业继钟顺昌博士1998年获国家友谊奖之后的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外籍人士。30多年来,张树庭教授几乎走遍了我国食用菌栽培的主要产区,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张树庭教授获国家友谊奖并受邀观礼60周年国庆大典@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蕈菌是真菌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在有记录的14000种蕈菌中,大约只有3000种是可供食用。食用茵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从烟酸到纤维、钾和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