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寻烟草种子发芽率快速测定的方法。[方法]研究烟草种子发芽率与其浸出液电导率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烟草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与烟草种子发芽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r=-0.938~-0.994);在浸种10~12 h后测定电导率能准确地反映烟草种子发芽率。[结论]可以利用电导率法快速测定烟草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电导法在种子发芽活力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14份的蒙古黄芪种子表观形态学特征、吸水率、硬实率、生活力和电导率和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子的表观形态学特征与种子的发芽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种子吸水率和发芽率呈负相关(r=-0.878 9);种子硬实率和发芽率呈正相关(r=0.723 7);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正相关性(r=0.939 6);种子电导率与发芽率之间呈负相关(r=-0.959 4)。种子活力和电导率都与种子发芽率呈较高相关性,但是电导率测定方便快捷,可作为大批蒙古黄芪种子活力水平快速探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用场强为140kv/m的静电场对于不同贮藏年代的翠菊和矮牵牛种子处理15min,然后使其萌发,并测定其种子发芽率和种子简化活力指数,以及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988~1990年3年不同年代收获贮藏的翠菊种子,随着贮藏年代增加,其种子发芽率和种子简化活力指数下降,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增加。经静电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和种子简化活力指数都有较大增加,比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同时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则降低。1986~1990年采收贮藏的矮牵牛种子也是随着贮藏年代的增加,发芽率和种子活力随之下降,外渗液电导率增加。同样,经静电场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均有较大增加,与对照相比,1988和1989年的种子都达到极显著水平。1990和1987年的种子达到显著水平。另外电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新收获的有休眠包衣棉种中棉所46进行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前后棉种发芽率和电导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处理使棉种发芽率升高,初次芽率下降,电导率值上升,电导率增加速率在浸泡8~10 h时出现转折,电导率的增速更能代表包衣棉种的活力水平,热处理前后种子的活力水平相当,热处理后略高于未处理.  相似文献   

5.
芥蓝种子在45℃和100%的相对湿度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老化时间为0 d,1 d,2 d,3 d,4 d,5 d,6 d,7 d.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则逐渐增加.田间出苗率与发芽率、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则呈显著负相关.经加速老化芥蓝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程度最高,提供了老化法通过发芽率预测芥蓝种子活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处理羽扇豆(Lupinus micranthus Guss.)种子,对羽扇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和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过超声波处理的羽扇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都得到了提高,以20 min的处理时间为最佳;处理后提高了羽扇豆幼苗的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幼苗MDA含量和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提高了种子活力。说明羽扇豆种子萌发之前采用适宜的短时间超声波处理,不仅能促进萌发,还能促进其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灰胡杨的发芽周期和种子活力情况.[方法]在常温干燥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对灰胡杨种子发芽率和相关酶的影响,NaCl与PEG6000对灰胡杨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同储藏时间的灰胡杨种子;用比色法测定种子酶活性,滤纸法测定发芽率.[结果]NaCl、PEG及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有极显著影响,NaCl作用最大;10;的PEG - 6000处理储藏到第27、37 d灰胡杨种子,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随储藏时间延长,灰胡杨种子发芽率和含水量下降,含水量从第0d到第37 d含水量范围在6.5; ~4.6;,发芽率在第0d到第37 d从66.7;下降至13.3;.灰胡杨发芽后种子ACP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储藏第0d,ACP含量在1.85 mol/( min·g),第27 d酶活性下降较明显.第37 d时ACP含量下降为0.54 mol/( min·g).灰胡杨种子脱氢酶活性随储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TTC活性在20.1 mg/mL,储藏到第37 d时TTC活性下降至4.0mg/mL.灰胡杨种子浸泡液电导率显著上升,电导率值变化范围为:113.75~160.94 us/(cm·g).[结论]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灰叶胡杨种子绝对含水量与ACP、TTC活性及种子发芽率呈正相关,与电导率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贮藏和包装条件下大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贮藏和包装条件下大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葱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生活力降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和内含物的外渗量显著增加,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显著下降;电导率和内含物外渗量与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但主要种子贮藏物质与种子活力变化相关性不显著。种子的贮藏条件和包装方式对上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低温低水和罐装的贮藏方式能延缓上述变化的速率,延长种子贮藏寿命。  相似文献   

9.
基于种子萌发试验,测定了NaCl胁迫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及外源Ca2+处理对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辣椒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胚根长度下降,相对电导率增加;在NaCl胁迫下,适量的外源Ca2+对NaCl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降低相对电导率,增加种子发芽率及胚根长度.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贮藏时期紫苏种子的发芽率、电导率分析表明其发芽率与其浸泡液的电导率及贮藏时间呈负相关,贮藏时间与电导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花后高温对春小麦种子质量的影响,为减缓高温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宁春4号和繁08-3为供试材料,盆栽条件下,花后10~25 d在自制的温箱中进行高温处理,研究花后高温对春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花后高温显著降低了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和淀粉酶活性,使宁春4号的发芽率降低了2.08%,种子活力降低了22.25%;使繁08-3的发芽率降低了4.08%,种子活力降低了22.94%。[结论]花后高温降低了春小麦种子的活力,从而影响种子的出苗率,最终影响春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以11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浸种时间,研究浸种时间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浸种时间对发芽势的影响不明显,但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浸种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不利于种子发芽,本试验中浸种5d发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张国洲  谢维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42+20357-20342,20357
[目的]研究马尾松花粉量对球果出种率的影响。[方法]在种子园的Ⅴ和Ⅲ大区随机抽取8个无性系,研究不同马尾松花粉量下球果的出种率。[结果]在马尾松撒粉期和授粉期,花粉量增加能够提高马尾松的产种量。马尾松种子园Ⅴ与Ⅲ大区随机抽取的8个马尾松无性系附近花粉量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不同授粉量下球果出种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马尾松花粉量对球果出种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在西苏旗对蒙古冰草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果为冰草的实际种子产量与潜在种子产量差别很大,蒙古冰草种子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抽穗率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鲁棉研系列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种子加工新技术系将传统过量稀硫酸脱绒技术(对照)的毛子剥3次短绒改为剥1次短绒,将燃煤系统改为燃油自动控温系统。研究表明,毛子剥1次短绒比剥3次短绒显著降低了破损率(降低2.47个百分点);燃油自动控温系统脱绒工段比燃煤供热系统的种子发芽率提高7.5个百分点、活力指数提高1.1、残酸率降低0.02个百分点、残绒率降低0.25个百分点;采用新技术加工后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薄膜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平均为84.8%、活力指数为9.84、残酸率为0.10%,薄膜包衣种子、光子发芽率分别提高3.2、9.3个百分点,均达到了GB4407.1—2008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晒种对隔年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不同玉米品种隔年种子晾晒前后生活力和发芽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经过晾晒的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方面都比晾晒前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有明显的提高,为作物的生产和实践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贮藏温度及时间对包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库存条件下,以玉米、小麦种子及植保型种衣剂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后,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其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50药种比包衣后的种子贮存3个月,包衣对种子发芽率无明显影响。包衣后的玉米种子贮存6个月,发芽率比对照降低4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包衣后的玉米、小麦种子贮存12个月,发芽率比对照下降5个和6个百分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进而提出种子包衣的最佳时间为播种前3个月以内;包衣种子贮藏时间不应超过一个种植年度。  相似文献   

18.
用两种方法进行阜康阿魏( Ferula fukanensis Shen)种子打破休眠的处理:即剥去阿魏种子外部的果皮,接种到不同GA3含量(0.2、0.5、1.0、2.0 mg/L)的1/2MS培养基中, 在15~20℃条件下无菌培养.种子发芽率在各浓度处理下均高于对照,而处理间则0.2~0.5 mg/L有上升趋势,其中0.5 mg/L下的发芽率显著高(70;)于对照(47;).1~2 mg/L 则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另一种将阿魏种子分别浸水处理5和20 d,剥去果皮接种到不含赤霉素的1/2MS培养基中,相同的条件下培养.5 d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达77;,2 0 d的85;以上.研究显示:阿魏种子用GA3和浸种处理均能提高其发芽率,其中浸种处理为最佳选择.将种子种植于大田里成功得到良好的幼苗.  相似文献   

19.
以高衣分染色体片段导入系IL-10-1以及背景亲本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供体亲本海岛棉H7124为试验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纤维初始发育的特征,测定了单粒种子成熟纤维总重量、纤维平均长度、单位长度纤维重量和纤维总根数并分析了IL-10-1高衣分形成的原因。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纤维突起启动的早晚与基因型关系密切,纤维伸长起始的早晚与衣分关系密切,较早的纤维伸长启动有利于高衣分的形成。高衣分导入系IL-10-1单粒种子成熟纤维总质量、纤维平均长度、单位长度纤维质量和纤维总根数均极显著高于TM-1。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证明:纤维总质量、单位长度纤维质量和纤维平均长度与衣分关系密切。因此,材料较早的启动纤维突起和开始纤维伸长利于优良品质和高衣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春大豆收获前后种子劣变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芳  王丽群  田鑫  顾卫红  麻浩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637-2647
 中国南方春大豆种子易劣变,已成为该地区发展粒用型和菜用型大豆生产的重大障碍。【目的】对中国南方春大豆种质种子劣变抗性的鉴定筛选可获得抗性种质,从而为劣变抗性机理研究、遗传育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奠定种质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甲醇胁迫法和温箱蚀化法对92份中国南方春大豆地方品种和推广品种进行收获前和收获后种子劣变的鉴定。【结果】经筛选鉴定获得收获前种子劣变(田间劣变)相对较抗种质(发芽率≥80.00%、活力指数≥2.64和简易活力指数≥8.61)3个,收获后种子劣变较抗(耐贮藏)种质(发芽率≥80.00%、活力指数≥1.00和简易活力指数≥7.03)3个,双抗种质1个以及双不抗种质1个。【结论】中国南方春大豆种质收获前种子劣变抗性大于收获后种子劣变抗性,而且资源中收获前种子劣变抗性种质更为丰富;与种子活力和劣变性相关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等指标间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宜联合采用活力指数、简易活力指数和发芽率作为种质种子劣变评价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