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河套地区向日葵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类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是世界性商业化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向日葵害虫日益猖獗,严重制约着向日葵生产的发展。本文记述了内蒙古河套地区向日葵上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危害特点,对重要害虫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a Hübner)的天敌进行了鉴定,并对潜在性的检疫性害虫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向日葵害虫的防治提供最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害虫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概略地评述害虫的预测预报方法及其局限性,探索害虫长期预报的可能性和导致害虫长期预报不稳定的因素,它们是:1)模式害虫发生系统与客观害虫发生系统之间的差异,2)害虫发生系统中各子系统资料的精度和完备性。3)计算方法,计算条件和计算误差,4)非线性害虫发生系统的内在随机性。着重对近年发展起来的基本于非线性理论的神经网络(ANN),相空间重构(phase construction)和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s)预测法的建模原理及其在害虫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展望了害虫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板栗害虫发生特征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1988-1994年对安徽省板栗害虫的研究,查明了现阶段板栗害虫的种类、种群结构、发生率、发生量、发生类型和成灾格局,提出板栗害虫的综合治理对策。研究表明在454种板栗害虫中,发生轻微、中等、严重的害虫分别为414种、22种和18种,分别占总数的91.2%、48%和4.0%。害虫的垂直结构为根部害虫16种、干部51种、叶部299种、枝梢101种和果实害虫7种,分别占总数的3.5%、11.2%、61.5%、22.3%和1.5%;害虫总体发生率95.8%,其中危害程度轻微(+)、中等(++)、严重(+++)发生率分别为38.2%、33.2%和24.4%;重要板栗害虫的发生类型为低发生型414种(占91.2%)、偶发生型7种(占1.5%),间发生型23种(占5.1%)和高发生型10种(占2.2%);主要害虫成灾区域特征为广泛型7种、地区型8种、局部型3种。  相似文献   

4.
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L]是鳞翅(Lep-idoptera)潜蛾科(Lyonetiidae)潜蛾属(Lyonetia)的一种小型蛾,是桃树重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5—7代冬初及害虫发生初期是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桃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 L.]是鳞翅(Lep-idoptera)潜蛾科(Lyonetiidae)潜蛾属(Lyonetia)的一种小型蛾,是桃树重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5-7代冬初及害虫发生初期是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刺蛾对银杏的危害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兴市栽培银杏已有1000多年历史,过去银杏害虫很少发生。近年来,随银杏林不断发展,林区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杂食性害虫的黄刺蛾[cnidocamps flavesoens (Walker)]、绿刺蛾[Latoia consocia(Walker)]和扁刺蛾[Thosca sinends(Walker)]对银杏危害有加重趋势,已成为本地银杏树上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7.
桑园常用治虫药剂对家蚕残毒期试验李秀芬,李玉厚(潍坊市丝绸公司261041)(临朐县丝绸公司)近几年来,山东省桑蚕生产发展较快,桑园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桑树害虫的危害也越来越重。为控制害虫的发生,减少桑叶损失,各地都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采用常规...  相似文献   

8.
云南香料烟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6a系统调查,在云南省香料烟主产区烟田内共发现7目31科88种昆虫和野蛞蝓、灰巴蜗牛2种软体动物危害云南冬春香料烟。其中重要害虫是烟蚜(Myzus persicae Suizer)、棉铃虫(Heliothis arrnigera Hubner)、烟草夜蛾(Heliothis assuha Guenee)、烟草盲蝽[Cyrtopeltis tenuis(Reuter)]、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fis Linnaeus)、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东方蛄蝼(G.orlentalis Burmeister)、小长蝽(Nysius ericae(Schilling)]等7种。烟蚜、野蛞蝓、小地老虎均为香料烟和烤烟上的重要害虫,在发生危害时期上较一致。棉铃虫、烟草夜蛾在香料烟上危害损失较大.而在烤烟上危害较轻。东方蝼蛄和小长蝽是香料烟上的主要害虫,在烤烟上发生较少,烟草盲蝽和金龟子在香料烟上发生较少.却又是烤烟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难治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为迁飞性害虫,在苏北沿海中部的大丰市稻区,通常是三个代次和两个代次发生危害。经调查,从近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看,1991、1997年大发生,其中六(四)代(国内六代本地四代,下文同)重发生,2000年后发生频率变高,2003、2005、2006、2007年均达到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已由偶发性害虫变为常发性害虫,且大发生几率变得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一、害虫防治面对的挑战 (一)农业害虫危害将日趋严重 由于受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气候异常等影响,农业害虫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危险性害虫入侵的机率。  相似文献   

11.
生物导弹防治农林害虫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导弹防治农林害虫新技术"为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开发,主要利用卵寄生蜂为媒介在目标害虫中传播病毒造成流行病,达到长期有效防治害虫的目的,是一种新型生物治虫技术.文章从技术原理特点、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延缓害虫对Bt毒蛋白耐受性的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害虫对转Bt毒蛋白基因植株产生耐受性的特点、发生机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为延缓害虫对Bt毒蛋白耐受性的育种策略:(1)培育双价或多价Bt毒蛋白抗虫品种;(2)寻找能使Bt毒蛋白基因在植物中高效表达的启动子;(3)使用组织特异型或诱导型启动子以减轻对害虫持续的选择压;(4)将Bt毒蛋白基因转入叶绿体基因组以解决原核与真核细胞对遗传密码子偏爱的不同;(5)通过突变等技术改变Bt毒蛋白一级结构,从分子水平延缓害虫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连续3年(1993~1995年)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宁夏新建二代林网主要造林树种的主要害虫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新建林网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主要害虫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木蠹蛾(Cossus cossus orientalis Gaede & Holcocerus vicarius(Walker))、枝梢害虫(槐花  相似文献   

14.
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广西近年发生严重的桑园害虫之一。文章介绍了桑粉虱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等,分析了广西桑粉虱暴发成灾的原因。提出冬季清园,降低越冬虫口基数;采用黄板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桑粉虱发生为害;适时采用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以防止桑粉虱的蔓延和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15.
鲁西北枣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屈立峰(聊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52058)近年来,鲁西北地区枣树害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枣产量和品质极度下降,个别枣园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枣农的积极性。为此,我所对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现整理报...  相似文献   

16.
农业害虫综合治理也称为害虫综合管理,是针对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而引发的“3R”问题(即害虫的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的再猖獗(resnrgencn)、药剂的残留(residue)提出的。基本定义为:害虫综合治理是一套害虫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对2002-2004年佳多虫情测报灯诱集水稻主要害虫的灯下消长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对诱集的主要害虫进行了卵量,幼虫量,卵盛期和发生程度的短期预报,结果表明,佳多虫情测报灯诱集主要害虫的灯下消长规律与普通黑光(白炽)灯基本一致,成虫峰峰值明显高于普通黑光(白炽)灯,短期预报准确率比普通黑光(白炽)灯平均提高3.56%,是理想的测报工具。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的“卵期”接毒,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制造”病毒流行病,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二次感染,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信阳市湃河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从指导思想、治理目标、治理及其保障措施等方面.总结了湃河区水稻“两迁”害虫的综合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农业科学》2006,(2):84-84
我国科学家成功找到了利用“传递杀虫病毒的卵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新方法。这种卵寄生蜂通过寻找寄主的方式,将病毒带入目标害虫的卵表面,完成病毒的“卵期”接毒,导致初孵幼虫染病,“制造”病毒流行病,在害虫种群中形成二次感染,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