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环境条件对木家具底漆的水分挥发及封闭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环境条件对木家具底漆的水分挥发及封闭效果的影响.在5种自然干燥条件下,以枫木薄木贴面家具板材为基材,以水性封闭底漆为涂料,在分析干燥环境干燥能力基础上。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涂层在基材上的封闭状态.用称量法研究了涂层水分挥发率和挥发速度。结果表明:水性封闭底漆封闭效果及干燥速度受干燥条件的影响明显。干燥30rain时,在温度11.2~13.2℃,湿度21.1%~23.4%,风速0.04~0.05m·s-1的干燥条件环境中.水分挥发率为16.48%;在温度18.9~19.1℃,湿度54.1%~55.6%,风速0.03~0.15m·s-1的干燥条件环境中,水分挥发率为2.23%:前者的封闭效果好。图6参19  相似文献   

2.
设计实现了一种STM(自动识别定位)多功能PBC贴标机,该贴标机主要由PCB输入流水线,标签输送、分离、回收机构,标签定位、贴标、压紧机构,PCB板翻转机构及PCB输出流水线5部分组成.STM多功能PCB贴标机控制系统采用伺服电机代替传统的步进电机,步距更加准确,使贴标机出标的速度和输送速度更高、更稳定,采用PCB板翻转机构,实现了PCB板的正反面贴标,提高了贴标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百日草自交系花粉萌发条件及花粉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采集时间、贮藏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百日草花粉离体培养萌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萌发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E3 16%PEG4000 12%蔗糖;上午10:00采集花粉萌发率要显著地高于下午3:00采集的;在4℃湿润条件下贮藏18 h,J6花粉生活力下降较小,而在室温干燥条件下几乎失去活力;相对湿度在66%以下时极不利于花粉保存;11个百日草自交系花粉离体萌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魔芋挂面在低温高湿度条件下的干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且的干燥条件为预热温度35℃,相对湿度70%,时间70min,前期干燥温度40℃,相对湿度80%,时间30min,保潮温度25℃,相对湿度70%,产品蒸煮吸水率和干物质失落率较低,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龙竹干燥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云南典型的材用丛生竹--龙竹(Dendrocalamus ganteus)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比较了100℃和60℃温度下竹材干燥速度、干缩率、变形情况以及竹材在纵向、径向、弦向3个方向上干燥速度的大小.结果表明:高温干燥较低温干燥干燥速度快,但竹材干缩率较大,变形较大.无节部位径向干缩率大于弦向干缩率;节子部位径向干缩率小于弦向干缩率;相同方向上,节子部位干缩率小于无节部位干缩率.无节试件纵向干燥速度较弦向和径向快,而有节试件径向干燥速度较纵向和弦向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春性甘蓝型油菜胚状体成苗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提高胚状体成苗效率,缩短DH群体构建的时间。【方法】以小孢子培养获得的5964个子叶形胚状体为材料,研究了胚状体长度、培养基分装方式、琼脂质量浓度、低温处理时间与胚状体成苗的关系。【结果】胚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放置方式影响其形态发育;长度为3~4mm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达到60.1%;分装方式Ⅲ,即分装20min后封口,培养基凝固后表面没有积水的培养基出苗最好,成苗率达到65.2%;随琼脂质量浓度的增加,胚状体成苗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琼脂质量浓度为12g/L时的成苗率最高,达到61.3%;4℃低温处理14d可使胚状体一次成苗率提高到65.5%。【结论】缺氧和低温处理影响胚状体的形态发育;胚状体发育程度影响成苗率;相对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成苗;琼脂质量浓度通过影响培养基中可利用水的分配、培养瓶内湿度以及乙烯浓度影响小孢子胚成苗率;低温可能通过影响胚状体内源激素水平起到提高成苗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艳  章军 《吉林农业》2011,(6):92-95
近年来,随着云南真空冷冻干燥蔬菜制品,特别是冻干葱类制品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云南发展特色经济的支撑产业。解决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葱类产品泛白,有助于提高葱类产品的质量,又能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德国米葱在冷库冻结的温度、时间、湿度;并且通过实际生产中的观察和总结。确定了德国米葱在冷库冻结最佳条件和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德国米葱在冷库冻结的最适冻结温度为-20℃至-25℃,在此温度下维持2h-4h,湿度控制在40.5-45.0%产品干燥后的泛白率均〈1.0%。通过生产实际中的观察,理论结合实际,要减少德国米葱产品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的泛白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两个:一为避免物料冻结不透而造成的在干燥过程中进行自我冻结时产品冻害,二为冻结过度;这还与人员的操作过程,干燥时物料真空度、温度的控制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水稻薄层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几个水稻品种进行薄层干燥试验,分析了不同的初始水分、热风温度、表现速度及品种对水稻薄层干燥速率的影响,建立了两个产量较大的水稻品种的薄层干燥方程;在连续通风干燥条件下探讨水稻爆腰率增值规律。  相似文献   

9.
烘房热风干燥是红枣干燥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干燥方式。针对南疆地区红枣烘房热风干燥的应用现状,结合干燥的工艺要求,基于PLC技术与自动控制原理,对红枣烘房热风干燥自动控制的主要电路及PLC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通过对软件的编程设计,实现了对烘房风温、风速及湿度的自动控制,具备了智能烘房干燥的要求;通过对软件的调试与运行,结果表明:当给定温度为65℃、湿度值52%时,风机变频器输出频率为29.6 HZ;当给定温度为60℃、湿度值在30%时,风机变频器输出频率为28.2 HZ,符合风机的转速给定范围,且控制系统稳定可靠,达到了烘房温、湿度控制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东北白桦木材在人工干燥过程中易受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影响而产生黄变的特点,对东北白桦木材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及不同干燥方式作用下的变色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木材变色受温度、湿度影响比较大.一般情况下,白桦木材的干燥在温度80 ℃、相对湿度70%以下变色相对较小,气蒸干燥更容易导致白桦木材发生变色.就干燥方式而言,微波干燥诱发的变色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家酿葡萄酒的质量,简述了家酿葡萄酒从选料到贮存各部分的操作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葡萄破碎后应添加亚硫酸及酵母,以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应加强前期发酵、后期发酵和葡萄酒贮存期间的环境温度管理,以提高葡萄酒质量;开展人工澄清及勾兑,可使酒液清澈透明、香气浓郁、口味醇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枇杷果酒酿造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湖北省荆门市当地的枇杷鲜果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考察不同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起始糖浓度、p H和发酵时间对枇杷果酒质量的影响。[结果]枇杷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15℃,起始糖浓度20 Brix,p H 3.6,酵母接种量0.4%,前期发酵时间6 d。[结论]所得果酒透明清亮,色泽淡黄,酒体醇香,为枇杷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菠萝汁为原料进行菠萝果酒的酿造,研究了发酵初始糖度、pH、接种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萝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主发酵初始糖度18°Bx,pH 4.0,酵母菌悬液(106个/mL)接种量8%(v/v),发酵温度24 ℃,主发酵时间4~5 d;后发酵、贮藏温度14 ℃,时间60 d.在此条件下酿造的菠萝果酒酒度8.5°,金黄色、澄清透亮、口感细腻,具有典型的果酒香味和风格.  相似文献   

14.
杨洪元  蒋向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70-13072
[目的]研究发酵型鲜罗汉果果酒生产工艺及工艺条件。[方法]以罗汉果鲜果为原料,酿制发酵型罗汉果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酵母菌种、发酵温度、初始pH和初始糖度对鲜罗汉果酒品质的影响及其发酵工艺参数。[结果]发酵菌种、发酵前初始糖度、初始pH值、发酵温度都显著影响原酒的风味和感官品质。采用黄酒酵母作为发酵菌种可产生独特的罗汉果酒风味。主发酵前将果浆初始糖度调整为17%,pH调整至3.6,接入活化后的黄酒酵母5%,在22℃下发酵7d左右,所得原酒的品质最好。[结论]酿制的罗汉果酒原酒残糖含量约3.8%,酒精含量达10%,酒体黄褐色,有光泽,果香浓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极端干旱区‘厂’形栽培条件下,结果高度对酿酒葡萄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发育及酒质的影响,为极端干旱区陈酿型酿酒葡萄原料品质提升及‘厂’形标准化栽培适宜结果高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吐鲁番地区‘厂’形栽培的 6 a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设置不同结果高度(40、60、80、100 cm),分析不同结果高度葡萄生长期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发育、成熟期果实品质及葡萄酒品质差异。【结果】结果高度不同,葡萄生长发育阶段果穗微域温、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存在差异。40 cm平均温度较80、100 cm分别降低 0.84℃(2.77%)和0.73℃(2.42%);40 cm超过35℃温差总和、≥35℃高温时长较80、100 cm分别降低7.58 %、13.39 %和10.54 %、13.87 %;40、60 cm相比80、100 cm果穗微域平均湿度分别提高8.86 %、4.90 %和15.40%、11.21%;40 cm中午至夜间温度处于最低水平,湿度全天均处于较高水平;40 cm较60、80、100 cm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降低20.81 %、21.85 %和37.95 %,全天光合有效辐射值一直处于最低水平。果实发育后期结果高度越高果粒质量和果粒体积降低越显著,果实失水萎蔫程度越高,造成糖、酸及部分酚类物质浓缩。采收期果穗质量随结果高度增大而减小,100 、80 cm的果穗质量较 40 cm分别减小45.38 %和20.75 %;100、80 cm果粒质量较40 cm分别减小 16.67%、10.78 %。40 cm的果穗紧密度表现为适中稍偏紧,相比 80 、100 cm萎蔫率降低 91.41 %和 76.87 %,种皮颜色、果皮颜色值亦相对较低;40 cm相比 60 、80、100 cm还原糖质量浓度降低 6.32 %、8.76 %和 13.35 %,相比 60、80 cm总酸质量浓度提高 6.46 %,果皮总酚含量较 60、80、100 cm增加 6.84 %、13.02 %和8.63 %。40 cm的葡萄酒酒精度、花色苷含量低,但酸度高、单宁含量较为丰富。【结论】极端干旱区采用低‘厂’形(40 cm)栽培能够有效改善果穗微域环境,避免高温、低湿、强光造对果实不利影响,有效改善葡萄糖分积累和有机酸降解过快、酚类物质积累不足的现象,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16.
侍朋宝  陈海菊  常学东  王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45-18746,18749
[目的]得出芦笋汁浸提及芦笋酒发酵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芦笋汁浸提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采用3种不同工艺对芦笋酒进行了酿造。[结果]芦笋汁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35℃,pH 4.0,浸提时间8 h,酶用量0.03 g/L,该浸提条件下,芦笋汁的提取率为58.12%。该试验条件下浸提后的芦笋浆对芦笋渣进行全程浸渍发酵所得芦笋酒质量最好,皂土澄清该芦笋酒的最佳用量为600 mg/L。[结论]研究为芦笋下脚料在酿酒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饲料标签制度的实施对规范饲料生产与经营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山西省饲料标签在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加强饲料标签监管,全面实行标签的备案认可制度,对于打击假劣饲料,维护养殖户的利益,确保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树莓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以树莓全汁为原料,新鲜浆果中分离的树莓果酒最佳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探讨发酵温度、pH、初糖浓度及酵母接种量对树莓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这4个因素对树莓果酒发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小次序为初糖浓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pH,当发酵温度26℃、酵母接种量8%、pH3.7、初糖浓度23%时得到的果酒品质最佳,其总酸9.23g/L,残糖3.48g/L,酒精度11.6%vol,具有鲜亮的宝石红色,澄清透亮,果香浓郁,酒体丰满,口味纯正。[结论]在该研究得出的工艺条件下可获得优质高档的树莓果酒,为树莓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五指山绿茶为原料,研究绿茶汁的浸提工艺和绿茶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为:茶水比i:70(g/mL),浸提温度85%,浸提10min,所得的茶汁感官品质良好。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绿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05%,蔗糖添加量190g/L,初始pH值4.0,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生产的绿茶酒色泽黄绿透明;酒香淡雅,茶香怡人;酒体丰满,酸甜适口;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酿酒酵母是葡萄酒微生物领域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过去人们对非酿酒酵母认识较少,曾将其看作是葡萄酒发酵的有害微生物。随着研究者们对酿酒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在酿酒过程中可以利用非酿酒酵母来改善葡萄酒的品质。合理利用非酿酒酵母可以酿造出色泽更加稳定、香气较丰富独特、口感更为复杂的葡萄酒。本文综述了近些年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生产中常见的非酿酒酵母种属的酿造特性、非酿酒酵母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机制、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3个方面。葡萄酒生产中常见的不同属(种)非酿酒酵母的酿造特性不同,其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风味的改善效果也有较大差别。了解各个属(种)的发酵特性,根据发酵目的选择合适的接种菌株极为重要;非酿酒酵母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通路改变葡萄酒中酒精、甘油、挥发性香气物质、甘露糖蛋白/多糖、花色苷等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葡萄酒的颜色、香气和口感。非酿酒酵母代谢通路的特异性是其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根本原因。除了应用非酿酒酵母来改善葡萄酒的风味外,粟酒裂殖酵母降解苹果酸和耐热克鲁维酵母高产乳酸的特性也值得生产者关注。本文通过总结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科学评价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并为建立新的具有科学性的混合发酵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