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农田“五水”相互转化的动力学模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麦田水分微循环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描述降水(灌水)入渗、地下潜水蒸发(或补给)、根区土壤水分传输、根系吸水和蒸发蒸腾等五个子系统的麦田“五水”(大气水、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水)转化动力学模式。论述了模型参数的测取方法。经大田初步试验表明,该模型对于模拟麦田水分动态和“五水”转化关系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在旱棚控制条件下。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设计.研究了豫西旱作区麦田氮、磷、水三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氮、磷、水的效应有很大变化,三因素配合效应>两因素配合效应>单因素效应;水分对施肥量的校正模型为:XI(N)=0.4200+0.2726X3,X_2(P_2O_5)=0.1697-0.0980X_3。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旱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的需水特性,并合理安排其种植区域.[方法]小麦品种分别为洛旱6号、洛旱7号、晋麦47.3个灌水处理分别为不灌水(0水)、灌1水(1水)和灌2水(2水).灌1水在越冬期灌越冬水,灌2水在越冬期与返青期灌水.灌水量均为900 m3/hm2.[结果]洛旱6号、洛旱7号实现了高产和抗旱的统一,同时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灌2水和不灌水条件下,洛旱6号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灌1水的条件下洛旱7号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洛旱6号适宜旱肥地麦田种植;洛旱7号适宜在扩灌区种植;晋麦47适宜旱薄地麦田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高效利用水资源、品种合理布局及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强的纳米863生物助长器”(以下简称纳米863)的有关报道,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也购买了一个,准备在我家种的3335平方米(5亩)的麦田里作对比试验,我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先把“纳米863”放在一个大红盆里处理水,然后把处理过的水喷洒在小麦地里,其中2001平方米(3亩)用处理过的水喷洒,1334平方米(2亩)使用普通水。过了一个星期奇迹出现了,用“纳米863”处理水喷洒的小麦,叶片浓绿茎秆粗壮,长势好,用普通水喷洒的小麦长势明显不如用“纳米863”水喷洒的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雷州半岛特旱蔗区甘蔗抗旱增产综合技术的核心应从畜水、保水、节水和高效用水出发来提高蔗田水分(自然降水、补充灌水)利用效率;并提出了“提高蔗田蓄水能力,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充分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和开源节流”四大环节组成的抗旱增产的综合技术体系及其对甘蔗增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散尾葵在北方的繁殖养护及室内装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尾葵,学名Crysalidocarpus lutescens,为棕榈科散尾葵属植物。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现在我国引种栽培广泛,在华南地区常作庭园绿化栽培,其他地区一般作盆栽观赏。作为热带植物,散尾葵因其具有株形优美、水分蒸发量大(散尾葵每天可以蒸发1L水,是最好的天然“增湿器”)、对室内有害气体净化效果好(散尾葵绿色的棕榈叶对二甲苯和甲醛有十分有效的净化作用,可以去除二甲苯、甲苯、甲醛)等优点,近年来被作为一种室内常绿观叶植物和室内有害气体净化植物,  相似文献   

7.
植物叶片的水分含量是评价植物水分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植物的叶片含水量,分别使用传统敏感性分析方法和扩展傅立叶振幅灵敏度分析(EFAST方法)对PROSPECT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与叶片含水量敏感度高的光谱水分指数,并以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根据地面实测叶片等效水厚度(lEWT)和光谱数据建立了叶片等效水厚度估算模型并验证。结果表明:EFAST方法比传统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可以量化叶片各项生化参数的敏感特征。叶片等效水厚度的敏感波段为900~2 500 nm,但在这个范围内光谱反射率也受叶片结构(N)和干物质含量(Cm)的影响;在选取的8个光谱水分指数中,水分胁迫指数(IMSI)、归一化差异红外指数(INDⅡ)和归一化差异水分指数(INDWI1640)可以有效提高lEWT的敏感度。基于实测数据对植被水分指数建立的叶片等效水厚度估算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INDWI1640和INDⅡ估算模型的预测精度要优于其他指数。对比分析表明:在选取的光谱水分指数中,INDWI1640和INDⅡ是叶片尺度上估算水分的最佳指数,而归一化差异水分指数(INDWI1240)和简单水分指数(ISRWI)适合于低值区域的叶片等效水厚度反演。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莱州、河北沧州两地区为例,从小流域尺度上提出了以降水为中心、以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为核心的降水(含过境水)、地表水(含湿地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养殖废水的“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以达到“五水”良性循环,在农业综合利用中逐步改善劣质水,实现劣质水可持续利用。同时根据“五水”合理运筹架构从同一尺度上设计了沿海半干旱地区劣质水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建立海涂种养复合的资源配置链条,实现清洁、高效的滨海盐土农业目标,并从农田尺度上提出了与劣质水农业利用相适应的灌溉技术、农艺技术体系创新设想。  相似文献   

9.
麦田杂草化学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杂草化学防治技术马奇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张子亮(郑州市绿化工程管理处)宋雁中(济源市农科所)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麦田杂草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密度大、繁殖快,而与小麦争夺水、肥、光照和生存空间,且...  相似文献   

10.
巨星防除麦田杂草试验于思勤李志葛延斌王静(周口地区植保植检站,周口466000)李秀兰(鲁山县植保植检站)麦田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危害严重,它与麦苗争光照、争水肥、争空间;同时许多杂草还是小麦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为探讨巨星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解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进而预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必须首先获得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参数的准确性决定于与这些参数相关的水分运动模型的可靠性。介绍了土壤水分入渗模型,概括了描述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参数:土壤导水率(K)、土壤水分扩散率(D)、土壤比水容重(C)即水分特征曲线等。其中水分特征曲线被认为是土壤最基本的导水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真空条件下木材表面水分蒸发速率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并以截面为20 mm×20 mm,长度分别为100、150、200、250、300 mm的桦木为试材,在干燥温度分别为60、75、90℃,绝对压力分别为0.02、0.04、0.06、0.07、0.08 MPa的真空干燥条件下,对试材内部水分移动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木材表面水分移动速率大于内部水分移动速率,二者的比值在10~150之间变化。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不同条件下各种规格试材的干燥速率与温度、绝对压力的关系式,并与理论推导得出的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木材表面水分蒸发速率与内部水分移动速率之比。最后根据不产生干燥缺陷的最大(极限)速比,得出木材真空干燥过程中不产生缺陷时的温度和绝对压力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滴(渗)灌土壤水分移动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地埋式滴(渗)灌和地表式滴(渗)灌水分移动规律的研究表明,滴(渗)灌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分等速移动阶段,水峰呈现圆形扩散;第二阶段为水分不等速移动阶段,呈现立卵形移动,水分下移速度最快,上移速度最慢,前者为后者的2.2~2.55倍。在本试验条件下,地表式滴(渗)灌的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地埋式大33%~39.7%,如果滴(渗)灌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的76%~86.8%,能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墒差浇冬水对于抢墒播种的麦田,冬前应浇灌一次冬水。浇水时间不应过早,过早水分蒸发多,不能满足小麦越冬的需要;也不应过晚,过晚易造成麦苗受害。一般掌握在土壤夜冻昼消时进行,浇冬水后保证地面不能积水结冰。暄地进行镇压对于秋种时耕地较深,镇压不实和实行秸秆直接还田的麦田,冬前用镇压器进行1~2次镇压,以沉实土壤,弥补裂缝,粉碎坷垃,防止冷空气进入土壤,免遭冻害。压麦时间一般掌握在麦田土壤封冻后,选择在晴天中午以后进行为宜。盐碱湿地要划锄对于麦田土壤盐碱及底墒湿度大的麦田,及早进行中耕划锄1~2次,以破除板结、疏松地表土壤…  相似文献   

15.
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高产、抗旱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石418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灌水量、灌水时间对麦田耗水量、耗水强度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①随灌水次数增多、灌水量增加,麦田总耗水量增大,土壤水消耗量减少;耗水强度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耗水强度的变化与阶段水分供应量有关,供水量越大,耗水强度也越大;②拔节水可以大幅度提高亩穗数,而孕穗、扬花和灌浆水对小麦灌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小麦节水灌溉应掌握“前轻后重”或“前控后促”,生产上应重点保证关键水,以拔节、扬花和灌浆3个时期灌水最佳。  相似文献   

16.
旱地麦田由于没有水浇条件,因此,春季管理要以保墒提墒为重点,力争丰产之年少减产。管理措施具体如下。一、中耕镇压旱地麦田中耕镇压可压碎土块,密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受旱。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具体资料论述了以下问题:(1)世界水分资源,循环和更新状况;(2)人口发展与水分利用的关系,指出人口增加2倍,水分用量要增加4倍;(3)水质与儿童死亡率的关系,指出有些国家因水质差,儿童死亡率达15%~20%;(4)中国随着人口的增加,净水用量将会出现严重短缺;(5)农业发展与地下水形成的关系,指出地面植被越释,地下不形成越多,相反则越少,简述了陕西降水,径流及蒸发状况,提出对节约用水,提高水分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抗旱灌木光合作用效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与阈值效应,以沂蒙山区优势灌木金银花为材料布设盆栽模拟试验,通过人工灌水与植物自然耗水的方法进行控水处理,在不同水分梯度下测定分析了金银花的光合作用参数,并对土壤水分有效性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1)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土壤相对含水量(RSWC)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规律,当RSWC分别为79.59%和47.43%时,金银花Pn、WUE达到最大值。当RSWC=29.71%时,制约光合效率的主要因子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2)确定了金银花光合作用的5个特征水分阈值:Pn水分补偿点、Pn水分均值点、Pn水分饱和点、WUE水分均值点和WUE水分高效点。同时,将金银花的土壤水分有效性划分了5个等级:高产高效水、高产中效水、中产高效水、低产低效水和无产无效水。3)田间水分管理时,为维持金银花较高的光合作用水平,应维持的土壤水分范围为:42.38%≤RSWC≤96.05%,避免土壤水分低于29.71%。研究结果可为沂蒙山区干旱逆境下金银花的风险诊断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缩行种植是指在目前生产上小麦播种行距1 8~20厘米的基础上,通过播种方法的改变,使行距缩小为10厘米左右的一种播种种植技术.本技术为一套低成本、易操作、效果明显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该技术适应于华北冬麦中高产区,不适宜旱地麦田和低产麦田.该技术在中高产麦田应用时对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操作制度无特殊要求,具有减少前期蒸发、壮苗、穗齐、麦田杂草少、节水高产的优点.适宜地区推广应用后,可以减少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水50~70毫米,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15%,水分利用率可由目前的每毫米水生产1公斤小麦提高到1.3~1.5公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干法成熟肉品因其独特的产品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本试验拟探究干法成熟过程中羊腿肉持水能力及其内部水分变化,阐明在干法成熟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为生产优质肉制品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6只6—7月龄的小尾寒羊公羊后腿为样品,在(2±2)℃条件下进行湿法成熟、相对湿度(80±5)%的干法成熟(RH80干法成熟)和相对湿度(60±5)%的干法成熟(RH60干法成熟)。在成熟0、7、14、21和28 d测定羊腿肉的成熟损失、水分含量、蒸煮损失、水分分布和羊腿肉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结果】干法成熟羊腿肉的成熟损失显著高于湿法成熟(P<0.05);RH60干法成熟羊腿肉的水分含量在成熟7 d后显著低于湿法成熟(P<0.05),干法成熟组间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持水能力结果显示,除成熟14 d的RH80干法成熟羊肉外,干法成熟组羊腿肉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湿法成熟组(P<0.05),在成熟14 d时,干法成熟组蒸煮损失与成熟0 d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干法成熟羊腿肉的持水能力优于湿法成熟,且干法成熟14 d时样品持水能力提高。蛋白质二级结构显示,与成熟7 d相比,湿法成熟组、RH80干法成熟组和RH60干法成熟组在成熟14 d时无序结构分别降低9.2%、14.1%和17.26%,表明成熟14 d羊腿肉蛋白质稳定性高于成熟7 d,持水能力较好。低场核磁结果表明,在成熟21 d时,3种成熟方法中羊腿肉的自由水弛豫时间T22较成熟14 d显著增加(P<0.05),水分自由度升高,持水能力较弱。3种成熟方法中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占比最大,成熟14 d内,羊腿肉中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结合水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成熟前期羊腿肉中不易流动水先转化为结合水,而后结合水转化为不易流动水;成熟后期,羊腿肉中不易流动水相对含量降低,自由水相对含量升高,说明成熟后期羊腿肉中不易流动水转化为自由水,持水能力下降。【结论】干法成熟羊腿肉水分含量较少,但持水能力优于湿法成熟组。羊腿肉在干法成熟过程中,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不易流动水与自由水之间存在转化关系,不易流动水增多,持水能力增强;自由水增多,持水能力降低。在较长时间的干法成熟过程中,环境湿度对羊腿肉成熟损失和蒸煮损失有显著影响,对肉品的水分含量、水分迁移和分布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