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桑树具有耐涝、耐渍、耐旱的特性,生态适应性较强,可栽培和生长的区域十分广泛。同时桑树还能适应库区消落带土壤贫瘠,水淹干旱交替的恶劣环境的特点,以及桑树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其能满足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多重需求,所以桑树作为植被恢复树种在三峡库区后续工作中受到充分的重视。利用桑树的特点,并科学配置相关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桑树生态产业,对于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农用化使得其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选择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开展消落带植被恢复,是从根本上解决消落带环境问题的理想方案。通过对三峡库区170~175 m高程区消落带种植桑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在库区消落带土地种植桑树,可以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增加库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最终实现库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库区消落带土地生态友好型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8年到2008年SPOT的NDVI植被指数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三峡库区植被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时空响应机制。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年均气温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库区多年平均降水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2)三峡库区NDVI年变际化呈倒U型,且年内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3)气温与降水对库区植被覆盖变化有促进作用,其中小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机制比大时间尺度显著,气温是影响库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4)地理加权回归考虑了气象因子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非平稳性等因素,在分析库区植被覆盖对气象因子的空间响应机制时较为适用,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胜静 《蚕学通讯》2021,41(2):20-23
桑树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除作为家蚕的饲料树种外,也是适合生态修护和园林绿化的树种.从桑树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以及园林景观、观赏盆景和观光旅游采摘园等方面的应用,简述了重庆地区的桑树多元化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桑树因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而在三峡库区大面积种植。为了使桑树在促进库区生态恢复的同时发挥提升传统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在分析桑枝营养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将养蚕生产中废弃的桑枝粉碎后作为基料,用于栽培食用菌秀珍菇和姬菇,并将菌渣制作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桑枝屑干物中的粗蛋白、粗纤维质量分数分别达10.52%、51.43%,且各种营养成分均衡;用桑枝屑基料栽培的秀珍菇和姬菇的产量较稻草粉、棉籽壳基料分别提高87.2%、12.0%,85.9%、25.4%,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50.3、11.6,53.5、23.5个百分点,生产成本比稻草粉基料降低37.2%;用含桑枝屑的食用菌菌渣制作的有机肥符合国家有机肥质量标准。预测整个三峡库区如果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每年可增加产值24.3~35.2亿元,初步认为建立的"桑枝-食用菌-有机肥"资源循环经营模式有利于提高三峡库区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桑树几千年来一直作为家蚕唯一的饲料被种植,其生态功能近些年才逐渐体现。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桑树的生态功能、适应环境能力,对大气污染的耐受性以及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修复型桑树林模式、观赏型桑树林模式、生态桑树和经济桑树有机结合等相应的生态桑产业模式。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理念,构建多类型的桑树生态产业,使桑树产业呈现出生态效益最高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和谐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牧草引种观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峡库区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大力发展草地育牧业,是推动库区产业发展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试验引进12个国内外牧草品种,以生态适应性和鲜草产量为主要指标,筛选出了7个适合库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分别是菊苣、紫花苜蓿、白三叶、苇状羊茅、高丹草、巴东红三叶和多花木兰。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建成片桑园对水土保持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  吴大洋  孙波 《中国蚕业》2004,25(1):22-23
桑树作为退耕还林的树种之一受到三峡库区蚕农的普遍欢迎,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适应西部地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选择.在四川和重庆,有数百万公顷的坡地急待退耕还林,在政策的引导下广大深丘和山区种上了桑树.经过几年的沉淀,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特别在三峡库区,由于特有的地理环境,加之三峡工程的瞩目,各种建设项目相继上马,而三峡工程的成败主要集中在库区近600km2约400亿m3水库的生态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而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应该加强生态农业的发展.退耕还桑是西部许多地区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构筑秦巴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瀛湖生态环境保护,增强水源涵养,在瀛湖库尾南岸消落带330-318m水位区域开展桑树耐淹性栽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桑树的耐水淹性能强,耐水淹期限高达180d,桑树适合在瀛湖库区消落带生长,有利于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0.
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全球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休戚相关,这也为桑树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随着桑树作为生态林树种在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盐碱地治理、退耕还林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桑树生物资源作为家蚕饲料以外的多用途开发价值被认识和发掘,桑树产业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特点逐渐崭露。发展桑树生态产业,开展桑树生态产业工程的建设,不仅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还可以延伸和丰富蚕丝产业链,培育循环经济模式,以此带动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掘桑树的生态功能,正确把握桑树生态产业和传统蚕丝业的关系,建立各种类型桑树生态产业模式以及相应的蚕丝业生产与经营模式,开展适应生态产业的桑树科学研究,对推动桑树生态产业及蚕丝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皇竹草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皇竹草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皇竹草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皇竹草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草养畜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桑树幼苗生长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70%~80%、90%~100%的干旱(DH)、正常水分(CK)、渍水(WH)3个处理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桑树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桑树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桑树幼苗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30 d后,幼苗叶水势、根冠比、根表面积、侧根数量、根系活力、受害指数均出现差异:干旱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低18.0%,渍水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高54.0%;干旱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高24.9%,渍水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低17.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表面积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45.9%和25.4%;干旱组和渍水组的侧根数量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85.8%和43.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系活力分别比正常水分组低13.9%和78.9%;干旱组和渍水组的受害指数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50%和100%。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桑树幼苗叶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呈增加趋势,证实桑树具有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全年干旱和水淹交替的土壤水分变化的能力,尤其具有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产业影响的知觉与态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问卷调查了三峡库区对旅游产业影响的知觉与态度后发现:在三峡库区绝大多数居民对旅游产业的积极影响的知觉强烈,赞同度高,而对其消极影响的知觉较弱,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也关注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高、中青年、从旅游业中获益、非学生和离退休人员的居民更为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重庆市三峡库区柑橘渣的营养物质和苦味物质含量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重庆市三峡库区的柑橘渣无氮浸出物、消化能和钙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全面,但粗蛋白质和总磷含量低,水分、粗纤维和苦味物质含量高,作为潜在的饲料资源,经过适当处理可以大量开发作畜禽饲料。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三峡库区秭归地区不同海拔伦晚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Lane late’ Navel)果实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湖北三峡库区晚熟脐橙果实枯水防控栽培技术,进行了晚熟脐橙种植区域布局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北三峡库区,江南晚熟脐橙适宜区域化种植在海拔360 m以下,江北在海拔350 m以下。在适宜范围外,随海拔升高,晚熟脐橙果实品质下降,可食率、果汁率降低,酸下降快,化渣性变差,果实枯水加重。其次,探讨了晚熟脐橙果实枯水防控生产技术,冬季套袋试验效果好,果实枯水比率控制在5%以下,显著低于对照果实(枯水率50%),可有效减轻和防止晚熟脐橙果实枯水,而且套袋果实外观好,品质优。覆膜技术效果其次,果实枯水比率可以控制在20%以下,而且该技术简便、劳动量小且成本较低,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齐代华  贺丽  周旭  刘成  闵鹏 《草地学报》2014,22(5):966-970
以三峡库区典型区域的消落带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内5个不同海拔段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进行测度,探讨该区消落带水淹梯度上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有298种维管植物,隶属于82科175属,种类较少;优势种组成变化明显,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总体均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βT与CN随海拔升高呈基本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桑树菌根发育特征及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桑树在西南山区逆境中的生态重建潜能,对三峡库区海拔170~175 m区域自然生长桑树的根系与丛枝菌根(AM)真菌共生形成菌根的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盆栽桑苗接种AM真菌研究菌根对桑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库区桑树根系82%左右的根尖不同程度被AM真菌侵染形成菌根,菌根内有菌丝、丛枝、泡囊、孢子等结构,菌根外菌丝上有辅助细胞。桑苗在光照培养箱和网室中培育都容易被AM真菌侵染,接种15 d左右就有菌丝附着在根上并形成附着胞,菌根侵染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光照培养箱中生长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为40.56%±3.61%,网室中生长70 d和90 d的接种桑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6.82%±4.10%和50.72%±5.32%。接种桑苗的株高、主根长、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单株叶片数量,以及第3真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等都显著高于对照,单株根尖数量、单株根尖总长和叶面积的相对增长量超过100%,极大地提高了桑苗的根系吸收能力和地上部分的光合面积。研究结果证实:桑树是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菌根有利于桑树在极端逆境中生长,接种AM真菌能显著地促进桑苗的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8.
高婷  陈淼  党成强  黄慧敏  董蓉  陶建平 《草业科学》2017,34(12):2493-2503
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高程生境经受水淹的时间和深度不同。本研究选取消落带3个典型样地,通过分析37种主要草本植物各器官的功能性状,比较不同生活型和不同科别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通过探讨消落带植物功能性状、性状间权衡关系对不同高程(对应不同的淹水环境)的响应,获取不同高程生境的植物生长及资源利用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性状中,多年生植物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细根组织密度(FRTD)显著高于一、二年生植物(P0.05),不同科别的植物功能性状中,除比叶面积(SLA)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随着高程降低,植物的平均SLA和比根长(SRL)先减小后增加,株高(H)和茎干物质含量(SDMC)、LDMC表现出降低的趋势;3)综合考虑各高程的所有物种,SDMC与H、LDMC及FRTD显著正相关(P0.05),SRL和细根的比根表面积(SRA)均与H、SDMC、FRTD显著负相关(P0.05);4)不同高程的植物功能性状间关联表现出趋同性,尤其在中间的两个高程吻合度较大。以上结果说明:消落带草本植物形成不同的性状组合适应环境;在淹水时间较长的低高程生境中,植物表现出"低投入-快速回收"的生长策略,而较高高程生境中的植物则对组织构建有较大的投入;不同生境的植物功能性状间关联的趋同性,体现了消落带草本物种间已表现出趋同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峡消落带夏汛期水淹特征,设置两种水分处理[无水淹对照组(CK)和水淹组(F)],采用分解袋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地上枯落物干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初始化学组成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P<0.05),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率与初始N、P、K含量及N/P比值显著正相关,而与初始C、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N和C/N比值显著负相关;2)水淹加速了3种植物枯落物的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速率,对N、P、K释放率的影响最大;3)除对照组的P元素释放速率和水淹组的K元素释放率外,狼杷草和稗的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率均显著高于水蓼(P<0.05)。这表明狼杷草和稗对三峡库区的水体和底泥的营养状态具有较大影响,其枯落物的快速分解可能造成水体和底泥N、P含量升高,而水蓼对其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优先考虑对狼杷草和稗在夏汛期前适时回收、刈割,从而减少其对库区水体及底泥的养分释放。  相似文献   

20.
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在三峡库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峡库区海拔1100m的巫山县花竹坪种草养畜示范区引种栽培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对其物候期、生长速度、茎叶比、鲜草产量、越夏率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性状表现均优良,在三峡库区相似气候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