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分别用番茄果实、辣椒果实和人工饲料饲养斜纹夜蛾,观察不同食料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生长发育、存活、不同龄期幼虫的粪便重量、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组建相应食料下的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喂饲辣椒果实的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和全世代显著长于喂饲番茄和人工饲料,喂饲人工饲料的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粪便重量显著重于喂饲辣椒果实;种群趋势指数(Ⅰ)均大于1, 内禀增长力(rm)均大于0,斜纹夜蛾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及其最适寄主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几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在生长发育后期的位移、取食和分布均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后期位移和取食均极显著受到抑制,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其它地方的分布比例均显著高于未被寄生幼虫。在被寄生的1~6 d,被寄生幼虫爬行速度均大于未被寄生的幼虫。  相似文献   

3.
香大蕉品种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平均温度28.1℃,平均相对湿度83.9%的条件下研究了贡蕉、粉蕉、红香蕉、巴西蕉、泰蕉、8818等6个香大蕉品种对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初孵幼虫喜食粉蕉,而不喜食泰蕉和巴西蕉;卵-蛹的发育历期以泰蕉最长(38.8 d),粉蕉最短(26.8 d);世代存活率以泰蕉最低(21.7%),粉蕉最高(71.4%);产卵量以红香蕉最低(324.5粒),贡蕉最高(1319.2粒);其种群增长趋势(I)仍以泰蕉最慢,粉蕉最快,粉蕉约是泰蕉的14.5倍.以rm作为抗虫性指标,6个香大蕉品种对斜纹夜蛾抗性的强弱顺序为:泰蕉>红香蕉>巴西蕉>8818>贡蕉>粉蕉.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能在6个香大蕉品种上完成生活史,泰蕉和红香蕉对斜纹夜蛾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一种人工饲料条件下茶尺蠖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茶尺蠖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分别为90.50%、86.29%和91.03%,与茶树嫩梢饲养比较差异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化蛹率为85.52%,低于茶树嫩梢饲养87.50%的化蛹率。取食人工饲料的茶尺蠖幼虫历期和世代历期分别为20βd和39.62βd,较茶树嫩梢饲养历期分别增加了1.44βd和2.41βd,但两者无显著差异。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雌成虫寿命显著高于对照,单雌产卵286.9粒,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14.8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年龄增函数,死亡主要发生在后期(化蛹)个体中,与茶树嫩梢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0.113和1.119,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茶树嫩梢饲养增加了2.43βd和0.265βd,种群趋势指数87.21,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茶尺蠖种群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探讨钩枝藤总生物碱及3个单体化合物[(1)Ancistrocline,(2)5′-O-demethylhamatintine,(3)N-methylphylline]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杀活性,旨在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采用浸虫法测定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和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钩枝藤单体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钩枝藤总碱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第3天和第5天的LC50值分别为2.61 mg/mL和0.91 mg/mL。单体化合物对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其中以化合物(2)抑制作用最强,主要表现为化蛹率(23.33%)、羽化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化蛹率90.00%、羽化率86.67%)。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料饲养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一种人工饲料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稻纵卷叶螟幼虫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并化蛹。幼虫历期28.1 d,蛹历期10.1 d, 较水稻离体叶片饲养分别延长6.1 d和1.7 d。成虫单雌产卵41.6粒,较离体叶片饲养增加26.2%。幼虫种群存活率曲线呈死亡率 年龄降函数,与离体叶片饲养差异不显著。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种群净增殖率、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7.6928、0.0884和1.0924,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较离体叶片饲养增加4.9 d和 1.3 d,种群趋势指数为3.26,表明采用人工饲料饲养的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分别用人工饲料、藜(Chenopodium album L.)或龙葵(Solanum nigrum L.)饲喂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初孵幼虫,研究饲喂上述2种杂草对甜菜夜蛾存活率、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和繁殖力的影响,同时采用室内毒力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取食不同寄主的甜菜夜蛾3龄幼虫对甲氧虫酰肼、虱螨脲及其复配混剂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人工饲料相比,取食藜或龙葵后甜菜夜蛾的存活率下降,总发育历期分别延长3.11 d和7.02 d,单雌产卵量分别增加107.00粒和176.90粒,但化蛹率、羽化率变化不显著;与取食藜相比,取食龙葵后甜菜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延长3.37 d,蛹发育历期缩短0.36 d,雌成虫寿命延长0.60 d,雄成虫寿命延长0.65 d,成虫产卵量增加69.90粒。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与取食人工饲料相比,取食藜后甜菜夜蛾幼虫对甲氧虫酰肼、虱螨脲和复配混剂的敏感性降低;而取食龙葵后甜菜夜蛾幼虫对甲氧虫酰肼、虱螨脲和复配混剂的敏感性升高,对复配混剂的敏感性变化较小。综上所述,取食藜和龙葵会影响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及对甲氧虫酰肼、虱螨脲、复配混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饲喂不同寄主作物对甜菜夜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3~2004年,选择甜菜夜蛾几种寄主作物的器官在室内进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试验,观察结果,以青椒叶为食料处理,幼虫历期最长,花生叶处理次之;饲喂常规棉与抗虫棉比较,对幼虫的发育历期影响不明显,但取食常规棉幼虫处理的蛹重高于抗虫棉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处理对蛹历期的影响与幼虫历期趋势一致;在幼虫期饲喂不同寄主作物对甜菜夜蛾的产卵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斜纹夜蛾生长发育过程中头壳宽度、体长、体重和取食量等参数的变化,并就这几个参数与试虫龄期的增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的头壳和体长随着龄期的增长呈直线上升趋势,其体重和取食量随着龄期的增长呈指数上升趋势。头壳与龄期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是预测试虫龄期最稳定的参数,可用方程Y=0.578X-0.628来表示;测定了斜纹夜蛾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总糖、还原糖和海藻糖含量的变化,并就试虫体重与这几种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体重增加,斜纹夜蛾幼虫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总糖和海藻糖含量不断上升。进入蛹期1d后,随着蛹重的缓慢减轻,蛹血淋巴中可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虽有下降,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16、20、24、28 和 32 ℃5 个温度条件下,观察温度对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各虫态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组建三角新小卷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 16~28 ℃条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虫态及世代生活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4.92、3.91、8.54、11.14 和 4.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55.8、194.4、167.7、49.9 和 544.9 日度。卵孵化率都在92 %以上。内禀增长力(r m )均大于 0,种群趋势指数(I)均大于 1,在 16~32 ℃温度下该虫种群呈增长趋势。 三角新小卷蛾发育适宜温度为 24~2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