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混合接种方法对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辽星系列品种进行苗期和穗期抗瘟性进行鉴定,为生产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辽星系列品种苗期对稻瘟病表现高抗的品种1个,抗病的品种5个,中抗的品种6个,中感的品种9个,其中辽星1、辽星12、辽星13、辽星14、辽星15和辽星21苗期抗病性下降,由审定时中抗变为中感。穗期表现抗病的品种4个,中抗品种9个,中感品种3个,感病品种5个。其中辽星1、辽星15和辽星18抗病性下降,由审定时的抗病变为感病。  相似文献   

2.
石清琢  王延波  李哲 《杂粮作物》2005,25(5):288-289
辽单568玉米杂交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用自选系辽8121作母本,自选系辽958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中熟品种 抗病、抗倒伏,抗旱、耐瘠薄能力较强.2005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相似文献   

3.
辽棉22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杂交棉课题组通过陆地棉品种间杂交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0年组配组合,2005年定系号为辽杂02—12,2006—2007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棉[2008]25号。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品种辽单43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辽4584为母本,自选系辽508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2]163。辽单43是一个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的玉米杂交种.生产实践中深受种植者的好评,应用面积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5.
<正>辽棉31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以特早熟、抗病、高产、耐低温品种辽棉16号为母本,以优质、高衣分河北资源97-3155为父本杂交,其后代在人工枯黄萎病圃经过16代的定向筛选改良培育出的特早熟、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2014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棉2014002)。1特征特性辽棉31生育期128d左右,霜前花率91.0%,  相似文献   

6.
<正> 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于六月二十九至三十日,在沈阳召开了会议。有三十八个农作物、果蔬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有四个水稻新品种,即:辽粳287。辽盐2号、铁粳3号、营丰一号,现分别  相似文献   

7.
优质玉米新品种辽单4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新品种辽单43具有优质、高产、稳产、多抗、矮秆、耐密、适应性广等优点,200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辽单43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根据品种特点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便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辽棉27号是辽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以特早熟、抗病、高产、耐低温品种辽棉16号为母本,以高衣分、优质棉花品种sGK321为父本杂交,其后代在人工枯黄萎病圃经过14年的定向筛选改良培育出的特早熟、抗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审棉[2012]29号).  相似文献   

9.
鲜食大豆新品种辽鲜豆3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食大豆新品种辽鲜豆3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清河7号为母本,辽韩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为辽06M09-1-2。201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口感香甜、柔糯。适于在辽宁省铁岭、沈阳、鞍山、辽阳、锦州及葫芦岛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辽棉39是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于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特早熟棉花新品种。本文介绍了辽棉39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抗病性、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中国年生产与应用的杂交水稻种子高达20万t,占世界市场的95%以上,但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发展迟缓,出口国家与地区狭窄,种子出口量少,贸易额低,创汇能力不足。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就如何发挥我国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生产与技术优势,开拓杂交水稻国际市场,推动与扩大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杂交水稻发展概况,并详细阐述了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概况,指出农民对优质超级杂交粳稻的认识不断增强,超级杂交粳稻育种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的超级杂交粳稻品种不断涌现,国家的惠农政策及稻谷价格的提高促进了农民种稻的积极性等发展超级杂交粳稻的有利条件。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发展超级杂交粳稻的投资力度,广泛开展协作攻关,把超级杂交粳稻的研究、开发工作做大做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杂12号(7050A/654)高粱杂交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自选不育系7050A与外引恢复系654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为A2型细胞质,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叶病,活秆成熟,抗倒伏,抗蚜虫,抗丝黑穗病,抗旱,抗涝、适口性好等优点,是食用型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与芸芥属间杂种F1的获得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有性杂交很难获得油菜与芸芥的属间杂种.通过对早期杂种胚胎的子房培养,获得128株小苗.经形态学鉴定,其中24株为真杂种.运用分子标记技术(RAPD)进行真假杂种检测,87%的单株带有芸芥特异的标记带.在培养中,适宜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以及恰当的子房离体前的发育时间能提高成胚数和成胚率.  相似文献   

15.
Taking the main parents (10 male sterile lines and 10 restorer lines) and their 100 combinations of japonica hybrid rice in northern China as materials, the relationships of parental indica-japonica indexes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s of the Cheng's index as well as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ith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traits of hybrid rice were studied. For the parents, the Cheng's index (Chi) ranged from 13.5 to 19.3 and the indica index in SSR markers (ADi) were from 0.12 to 0.38. The classification of parents by Chi was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with that by ADi. The Chi of male parent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hybrid traits than that of female parent, as contrasted to ADi.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 (PD) in Chi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hybrid traits than that in ADi. The indica-japonica indexes of parents and their difference between parents appeared quadratic relationship to hybrid traits with the critical extremum. The directions of the correlation of indica-japonica indexes of parents and their differences with hybrid yield traits were on the opposition to those with hybrid grain quality traits. Therefore, the female parent should match the male parent moderately in indica-japonica index to obtain the optimum of hybrid traits, high yield as well as good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高度感虫的中国杂交稻推广带来水稻害虫生态地位发生的变化.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上升为杂交稻上最突出的极易爆发成灾的重要害虫.20世纪70年代以前,白背飞虱只是水稻上的次要害虫,但80年代以来其种群大大增加.由于它从中国南部杂交稻种植区大范围迁飞,白背飞虱也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粳稻上的重要害虫.由于种植具有抗褐飞虱基因Bph1的杂交稻组合,褐飞虱种群曾得到暂时的控制.然而,抗虫性的杂交稻在中国中部和南部稻飞虱迁飞区推广以后,褐飞虱生物型发生了改变,对抗虫品种产生了适应性.1990年以后,以前表现抗虫的杂交稻变得高感褐飞虱.缺乏抗虫性主基因不是中国杂交稻对稻飞虱超感性的充分理由,杂交稻旺盛生长的杂种优势可能是稻飞虱生殖力提高的部分原因.中国杂交稻对稻飞虱的超感虫性是从不育系遗传而来的.因此,杂交稻抗虫性的提高有赖于不育系的改良.利用持久抗性和多抗性的IR品种如IR64作为恢复系是改善中国杂交稻的超感虫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杂交稻上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也有所增加.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是一种更有利的食料植物且耐虫性更强.进行水稻产量损失的估计,尤其是水稻本身对螟虫为害的补偿能力,以及螟虫和杂交稻之间的生态学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评价杂交稻对螟虫田间抗性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通过审定并大面积推广和新配的18个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以优质常规稻湘晚籼13号、湘晚籼17号、星2号和Basmati 370作对照,进行稻米品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的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正;杂交稻的整精米率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杂交稻平均千粒重为26.48 g,介于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平均中亲优势表现为正,平均超亲优势表现为负;杂交稻的平均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分别为6.59 mm、2.24 mm和2.98 mm,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正;杂交稻平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7.5%和17.86%,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杂交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16.98%,介于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平均中亲优势表现为正,平均超亲优势表现为负;杂交稻的胶稠度平均为36.28mm,平均中亲优势和平均超亲优势均表现为负。因此,依据上述杂交稻亲本和杂种稻米品质遗传关联,可选择稻米品质适当的父母本来配置并选育具有理想米质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亮点及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杂交稻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三系杂交、两系杂交及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研究的四大亮点,同时分析了面临的四个难点,并阐述了我国杂交稻育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培养高级育种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芳  史振声  王志斌 《玉米科学》2007,15(2):064-066
以9个玉米自交系组配成5对正反交组合,通过对亲本及杂交当代母本植株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杂交对母本植株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当代使母本植株的POD、MDA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在去掉杂交果穗后其作用减弱。杂交植株的抗逆性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王丰 《中国稻米》2022,28(5):107-116
本文针对华南广东、广西优质杂交稻育种的两个阶段进行了综述。第1个阶段为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发展阶段,育成了粒型较好、心腹白较少、透明度好的博A、秋A、美A、粤泰A、天丰A、五丰A、荣丰A和吉丰A等8个不育系,并利用其配组育成博优998、天优998、五优308等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杂交稻品种149个通过审定。此外,还利用两系不育系培矮64S配组育成培杂双七、培杂泰丰等9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两系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第2个阶段为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杂交稻发展阶段,育成了粤丰A、泰丰A、野香A、广8A、丰田1A等15个优质不育系,并利用其配组育成泰丰优208、野香优莉丝、丰田优553等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品种212个通过审定。同时,利用五山丝苗、粤农丝苗、五山油占等8个高产抗病兼用型优质常规稻作恢复系和优质恢复系华占与丙4114配组育成175个低直链淀粉含量优质杂交稻品种通过审定。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的全国年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由华南直接育成或利用华南亲本合作育成的杂交稻品种占到一半以上,为我国优质籼稻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后还讨论了当前华南优质杂交稻存在问题和今后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