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甘蔗属及其野生近缘植物杂交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甘蔗属种及其近缘植物花粉经低温贮藏后,与人工控制开花的甘蔗进行甘蔗近缘属间,种间的远缘杂交,获得杂交组合82个,培育实生苗1479株,入选和保育了86个F1代无性系,成功地获得了种,属间杂交后代,创造一批新的遗传种质,为选育种提供新的血缘。  相似文献   

2.
自“七五”以来.我所从国内外引进栽培甘蔗的品种和保育自育优良甘蔗品种并264个。在大田栽培过程中,对其生长发育、植株性状、产量和含糖分的鉴定结果。筛选出一批可供直接利用的丰产优质品种和具特殊优异性状的,作为创新利用研究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我国花天牛亚科昆虫种类名录。共计286种(含亚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6个中国新记录种,以及一批省级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我国花天牛亚科昆虫种类名录。共计286种(含亚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6个中国新记录种,以及一批省级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天牛亚科昆虫名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我国花天牛亚科昆虫种类名录。共计286种(含亚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和6个中国新记录种,以及一批省级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云南省以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高质量的甘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成果已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走出云南,在全国产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在甘蔗所的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了我国珍贵的种质资源2400余份,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种质保育基地。"十一五"期间,通过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建成了面向全国的甘蔗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我国甘蔗核心种质资源336份;  相似文献   

7.
应用RAPD技术研究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研究了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间的亲缘关系。选择20个引物扩增,在得到的193个片段中,有3个片段是10个材料共有的,多态性达9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蔗属可划分为两个组群,即热带种组群(包括热带种、印度种、大径野生种、中国种)和割手密种组群。该结论与Irvine的分类结果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8.
苗期间种黄豆对甘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个甘蔗品种栽种后不同时间播种黄豆对甘蔗田间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种时间对甘蔗分蘖、有效茎数和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且8个种表现趋势一致。苗期间种黄豆不影响甘蔗的株高、茎径和后期锤度。栽后即间种黄豆,甘蔗分蘖和后期有效茎显著降低,造成甘蔗大幅度减产;出苗初期间种,甘蔗无效分蘖教显著降低,成茎率高,有效茎多,甘蔗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正>从广东湛江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湛江市扶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提出,实施甘蔗收割机械补贴政策,提升湛江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纳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推荐名录的产品,每台甘蔗收割机械可补助10万元。  相似文献   

10.
甘蔗生产规模经营在莆田糖蔗区悄然兴起福建莆田糖厂为了稳定发展甘蔗生产,在莆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建立甘蔗基地村,鼓励农民多种蔗种好蔗,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先后与13个乡镇近120个村签订了94年甘蔗生产合同,合同甘蔗供榨...  相似文献   

11.
日前,记者从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了解到,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我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第七批),已于2008年4月2日正式公布实施。在此批公布的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包含了橡胶树、人参、芝麻、木薯、甘蔗属等12大类,其中,涉及花卉类的有花烛属(红掌)和果子蔓属(凤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了中国广西青霉属的46个种及其有性型名录,其中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3.
侵染中国甘蔗和玉米的SCMV CP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侵染中国甘蔗及玉米的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的遗传多样性,为抗病品种培育及病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病株叶组织总RNA抽提物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获得了华南地区SCMV 26个甘蔗及玉米田间分离物的近全长CP基因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部分相应序列,采用序列比对及分子系统进化树重建方法,对SCMV CP基因序列的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中国SCMV可分为3个分子组群,各组群分别对应于各自来源的寄主,即杂种甘蔗(糖用甘蔗, Saccharum interspecific hybrids)、玉米(Zea mays)和高贵甘蔗(果用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CP基因核苷酸同一性,不同组群之间为78%~84%,同一组群内部各分离物之间大于91%。在分子系统进化树中,这3个分子组群各自聚集成簇,前两个组群分别隶属于Alegria等(2003)建立的甘蔗组(sugarcane group,SCE 组)和玉米组(maize group,MZ组),第3个组群为本研究首次发现,命名为高贵甘蔗组(noble sugarcane group,NSCE组)。侵染杂种甘蔗的SEC组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化,而侵染玉米和高贵甘蔗的MZ组和NSEC组则可对应地理来源分为若干亚组,前者可分为华东华中亚组、西北西南亚组及华南亚组,后者至少包括华南亚组和浙江亚组。在玉米、杂种甘蔗及高贵甘蔗混栽区,不同作物上的SCMV可以通过蚜虫传播而交叉侵染,但各组群间依寄主种类存在相对隔离现象。本研究还发现中国华南地区,SCMV可自然侵染甘蔗近缘属杂草河八王(Narenga sp.)和芒(Miscanthus sp.)。【结论】在中国,SCMV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分化与寄主类型密切相关,可分为杂种甘蔗组、玉米组和高贵甘蔗组,其中玉米组和高贵甘蔗组又可根据地理来源分为若干亚组。在抗病品种的选育及病害综合防治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毒的这种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广西武宣县是个种甘蔗大县,全县种蔗面积30多万亩,为了为武宣县甘蔗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2009年我场与广西博宣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5种复混肥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初步了解了5种复混肥与甘蔗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蔗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目前,中国已形成以广西和云南为主的全国蔗糖产业布局,"十二五"期间文山州规划甘蔗种植面积达6.67万hm2,在文山州"三农"大规划中,甘蔗已列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文山州是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地区,甘蔗80%种植于旱地,作物争地矛盾突出,甘蔗间套种作为一种高产高效种植方式,通过与各类生长快速、生长期短的作物组合,搭配构成多作物、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16.
正在崛起的中国甘蔗糖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的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了参会代表特别是外国专家学者的一致高度赞扬。这次会议有近270位代表参会,其中有58位来自20个主要蔗糖生产国蔗糖生产、管理和科研的专家学者,包括近20位甘蔗糖业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这是在中国首次举办这样的盛会,会前出版了由中印两国甘蔗糖业专家共同编辑出版代表当今国际甘蔗糖业各领域研究先进水平的论文集。这部宏篇巨著共有770页,144篇论文。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甘蔗生产记录。公元1840年以前,中国在世界蔗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以后由于长期战争和社会不稳而使糖业变得很弱。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蔗糖业重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的第三大产糖国,2003/2004榨季全国总产糖量达到1002万吨,其中甘蔗糖占总产糖量的94%。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糖产区,2003/2004榨季产糖量达到588万吨,占全国总产糖量的58.4%,占全国甘蔗糖产量的62.3%。中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有效的甘蔗生产技术体系,特别是占全国种植总面积90%的旱地蔗生产技术体系,使甘蔗单产近年来维持在60~70吨/公顷的较高水平。国际甘蔗糖业的权威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崛起成为甘蔗糖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超级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创新育种思路,大规模开展甘蔗品种选育和改良,“十一五”以来自主选育的7个甘蔗新品种已成为云南省新一代主推品种,今年选育开发出6个新品种并实际应用于生产,使云蔗型品种首次超过了外引种,成功实现了云南省甘蔗品种由自育种、引进种平分天下到自育种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上海食蚜蝇的研究(双翅目:食蚜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整理出上海地区食蚜蝇科昆虫名录33种,记述了新种1个,即大角宽跗食蚜蝇Platycheirus macroantennae He,新种,中国新记录2个,即弯斑鼓额食蚜蝇Scaeva komabensis (Matsumura)和羽宽跗食蚜蝇Platycheirus pennipes Ohara.文末并就上海地区食蚜蝇科的区系组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广西甘蔗继选育出桂糖11号后,近年育成桂糖12号、13、15号,在主要亲本使用及选择方法上较以前有所改进,野生资源保育利用及人工诱导开花杂交,理化诱变育种取得较大成效。今后的发展应重点在于亲本创新与研究,野生资源重点利用,扩大育种规模,建立广西育种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甘蔗染色体及Giemsa—C带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甘蔗属三个种4份材料染色体的Giemsa-C带,结果表明;(1)甘蔗根尖经过预处理→固光→酶解→涂片→熟化→BSG分带处理程序,可以诱导出染色体的GiemsaC带,长时间熟化处理是取分带成功的关键;(2)蔗茎段经过变温培养,诱导幼根,可以促使根尖细胞同步分裂,提高中期分裂相的比例,(3)二个刈手密野生种和热带种异染色程度较低,是进化上较为原始的种;中国种异染色质含量高是较为进化的种,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