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的几个问题粘虫测报专家系统(AwFES)郭予元丁红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程登发李光博倪汉祥孙金如郭予元 孙京瑞(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回归诊断法在玉米螟一代卵块分布资料代换 中的应用研究初探关于我国现阶级发展计算机(器)辅助植保 测报技术的建议苹果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新技术研究北京市二代粘虫发生情况及测报依据初探麦长管蚜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天津地区麦蚜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技术研究陈薇金瑞华张家娴(北京农业大学)沈佐锐韩金声岳家庄吴仁杰陈晓文高粱蚜发生条件研究简而易行一一调查粘虫幼虫器二代粘虫在介休地区发…  相似文献   

2.
二代粘虫对胡麻的为害及防治魏周全(甘肃定西地区植保植检站,743000)甘肃中部地区是二代粘虫的发生为害区,二代粘虫成虫一般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江淮流域一代发生区迁入,在小麦枯黄叶尖上产卵,6月中下旬孵化为幼虫,一般1~3龄期在小麦上度过,此时虫体很...  相似文献   

3.
用撕裂膜灭粘虫卵效果好于云佩刘丽张洪岩贾俊学徐晓艺(吉林省长春市农科院130111)对粘虫的防治,国内外均有有效的农药防治技术。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减少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保护天敌,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寻求新的防治措施。1983年6月曾发现...  相似文献   

4.
一代亚洲玉米螟超长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代亚洲玉米螟超长期预报田正仁,赵淑艳,胡忱孝,杜冰(全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网铁岭区域站,112000)亚洲玉米螟是我市的一大害虫,其中一代玉米螟如不防治每年可减产玉米约10%。玉米螟年际间发生变化较大。本文把一代玉米螟看作是虫源、天敌、气象及其它已...  相似文献   

5.
凉山州粘虫大发生世代(二代)虫源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凉山州立体气候的特点和粘虫发生为害情况,结合多年的实地调查、诱蛾观察和标记回收试验,初步明确了粘虫大发生世代有本地和外地两种虫源。本地一些低山地区终年都有粘虫存生。海拔1400公尺以下偏东南的部分地区有少量粘虫越冬,海拔2000公尺以下地区的小春作物上有零星的一代粘虫发生。二代粘虫大发生时,低山的一代粘虫可垂直飞往高山繁殖为害,成为大发生时部分虫源;高山二代粘虫发生为害后,又垂直飞往低山繁殖为害,在州内及其附近地区形成互为虫源,辗转为害的小循环。二代成虫大发生时有两个蛾峰,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交尾情况很不一致。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粘虫大发生时蛾量的大小、时间的早迟,直接与我国东部地区江淮一带一代发生区粘虫的发生为害有密切关系。外来虫源主要来自江淮一带,这是决定大发生世代发生为害程度的主要成分。通过标记回收试验,使这两种虫源都得到了初步证实,从而为提高预测预报水平与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粘虫具有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等特点,在大发生年份,5~6龄幼虫可吃光植株,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介绍了粘虫的主要特征、分布与为害,提出了大田虫情预报与虫害防控措施,可为粘虫综合防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7.
粘虫是吉林省粮食作物上最主要的猖獗性害虫,防治工作上迫切需要中、长期預测方法。为此,作者等研究了吉林省粘虫猖獗世代的虫源,已經查明粘虫在吉林省不能越冬,猖獗世代的虫源是由省外迁入的。通过国內粘虫主要发生地区的发生动态的整理和分析,初步認为吉林省猖獗世代虫源的主要策源地为皖北、苏北、魯南、豫东、豫南、鄂北等粘虫常发生的地区。同时認为不同年度各策源地的发生时期和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吉林省春季成虫盛发期和数量。一般年分5月末、6月初的成虫与鄂北、豫南、皖北等地区的虫源有关;而6月上旬以后的成虫則与魯南、苏北、豫中的虫源有关。  相似文献   

8.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麦类、玉米、谷子、高梁、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为害十分严重。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Mythimnn separata nucleopolyhedrovirus,MsNPV)是粘虫的一类重要病原微生物,对防治粘虫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昆虫细胞系的建立,为昆虫病毒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对MsNPV高敏感性的粘虫胚胎细胞系NEAUMs-980312的建立,为MsNPV离体培养提供了可能。本论文就粘虫活体增殖和细胞系离体培养增殖的MsNPV对粘虫幼虫的毒力进行了比较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汉舒 《植物保护》1979,5(5):23-26
农作物病虫的预测预报,由对比分析法作定性预报,逐步过渡到用数理统计方法作定量预报,已在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来我们摸索出一种“阶差和比法”,并作了小地老虎、大豆造桥虫、一代粘虫、棉铃虫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式,预报(回报)结果和最小二乘法(单、多元回归)几乎完全一样,而使用此法对数据处理、运算比最小二乘法大大简化了手续,易于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10.
粘虫种群田间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上对粘虫进行预测预报时,首先就涉及到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问题。抽样方法的好坏,与估值是否准确有很大关系。作者在粘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对粘虫种群田间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试验示范工作,西安市在所辖区县建立了2个"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站,通过对玉米重大虫害玉米粘虫的监测,评价了"闪讯~(TM)"监测系统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安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6月上旬,二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7月中下旬左右,三代粘虫成虫的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与人工调查的发生规律相一致。表明"闪讯~(TM)"监测系统能客观反映粘虫在西安地区的发生规律,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但存在着诱集效果较差,自动计数不准确等缺点,尚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9月18—22日在吉林省农科院举行东北三省粘虫学术讨论会。会上首先报告论文,接着就当前粘虫发生规律研究中的东北地区大发生虫源和预测技术两个主要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充分地反映了东北三省一年来在粘虫研究协作上的新进展。东北地区粘虫大发生的虫源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发生程度预报验证方法王卫东,赵春荣,郭明智,刘冬华,王立昌,郝纪风(吉林省长春植物保护站长春130021)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进入80年代以来,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玉米播种面积扩大,玉米螟发生频率增高,为害程度加重,产量损失增多,采取...  相似文献   

14.
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属我国粘虫一代常发区。根据1975~1989年在上蔡和新蔡县的田间多点调查,证明中华卵索线虫是粘虫幼虫的重要寄生天敌。58%的点对粘虫的寄生率达40%以上,最高超过90%。被寄生的粘虫食叶量平均减少38%。在18~20和22~27℃室温下,14天和8天后死亡。1984年为粘虫大发生年,上蔡县东岸村麦田粘虫密度达30.3~119.5头/m~2,由于线虫寄生率高达35.0~45.5%,未进行化学防治,小麦被害很轻。根据1979~1985年资料初步分析,线虫对一代粘虫常发区(新蔡县)的自然寄生率与二代粘虫常发区(锦州、公主岭、哈尔滨市郊)6月份诱蛾数有较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采取措施,保护利用中华卵索线虫,对压低粘虫迁飞基数是可行的。当地4月下旬至5月中旬的雨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线虫对粘虫寄生率变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江苏是一代粘虫(Mythimna sparata walker)常发区,常年越冬代3月中旬迁入本区,经繁殖为害后,于6月上旬羽化外迁。为了解一代粘虫自然种群消长情况及影响因子,为粘虫的异地测报和当代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站于1983年以来,进行了粘虫自然种群动态的研究与应用. 一、研究方法:选择有代表性麦田,观察期间不施用化学农药。根据田间发育进度,将  相似文献   

16.
吴忠地区粘虫发生规律及预测模式罗占忠,刘江山,马秀萍,马自清(宁夏吴忠市农技推广中心751100)80年代以来,随着小麦套种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已成为我区常发性害虫。自1979年至今,我们在东塔...  相似文献   

17.
据研究辽宁省二代粘虫的发生程度受虫源地、发生地的气象条件,迁飞期的大气虹流形势的影响。群所周知,海洋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热源。太平洋海域的热状况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及东北部的温度、降水和环流形势。从而制约辽宁省二代粘虫的发生程度。本文用切贝雪夫多项式对太平洋海域的海温进行展开,以展开系数为预报因子建立辽宁省二代粘虫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报模式。较早地预报其发生趋势。一、资料及处理辽宁省二代粘虫发生程度资料取自于辽宁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见表1)。  相似文献   

18.
杀虫单与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粘虫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杀虫单分别与几种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粘虫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杀虫单与敌百虫以1:3比例混配对粘虫表现为显著增效,共毒系数(CTC)为268.11;杀虫单与三唑磷以1:1、4:3和1:2的比例混配对粘虫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32.98、140.21和132.74:杀虫单与毒死蜱以4: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92.91。  相似文献   

19.
水稻粘虫的巧防方法罗林钟莫昌寿(重庆市合川科学技术协会631520)粘虫又叫剃技虫、五色虫、行军虫,是一种暴食性和杂食性害虫,是水稻等多种作物的一大害虫,一般于6~7月危害水稻。过去,对粘虫多采用农药防治为主。一般在施药前经田间调查,每平方米稻田有幼...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50=21.80)、毒死蜱(RR50=17.68)和灭多威(RR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与辛硫磷(RR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