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业是农业各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实现种植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山东种植业机械化发展实际和生产需要出发,指出山东种植业生产能力向稳向好、机械化发展各项指标稳步提升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区域间作物间发展不平衡、高质量的农业机械供给不足、现有农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亟需更新等制约因素,提出推进丘陵地区和特色作物机械化、加大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供给、完善种植业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等针对性对策,为更好促进山东种植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并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而发展。无论是农业结构怎样调整,农业现代化都必须由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农业机械化与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节水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蔬菜业的结构调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经历了20世纪40~50年代种植业基本机械化及60~70年代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基本机械化后,90年代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已进入高度机械化、现代化阶段。农业机械正向大型、高速、低耗、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美国的农业生产是当今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已基本实现了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网络信息化。一些农场主往往经营上千公倾连片土地,  相似文献   

4.
实现战略性调整 构建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业及其机械化的优势与条件,从国内外畜牧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重点发展畜牧业、实现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战略性转移、促进畜牧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和构建。  相似文献   

5.
1 辽宁省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20年来,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机装备优化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二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农机的科技含量;三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四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五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相似文献   

6.
黎春梅 《湖南农机》2012,(5):94-95,97
大理州位于云南中部偏西,地理气候等条件得天独厚,农业发展成绩斐然,农业是第一产业的核心,农业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而种植业是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找出种植业中对第一产业贡献的重点因子,寻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提出建议,为促进大理州的种植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有无比较法对河北省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研究。测算出1998年与2003年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5.11%和20.54%,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认识和把握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9年 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抓住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提出的六条调整原则中指出,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上进行了多次结构调整,每次结构调整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机装备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并反作用于结构调整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党中央、…  相似文献   

9.
论述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国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中国发展畜牧业及其机械化的优势与条件,并从国内外畜牧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了重点发展畜牧业、实现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战略性转移、促进畜牧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对新疆种植业贡献率的初步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项目评价中的“有无比较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包括新疆建设兵团)2004年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研究。测算出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的贡献率为29.85%,实践上有助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新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