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桂花     
山桂花是热带乾性季节性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树种;生长尚快;树干通直、圆满;木材纹理直,结构细,挠曲、开裂现象少,耐腐抗虫,为建筑、家具等优良用材。同时,山桂花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可用于山地造林。一、形态特征落叶或半落叶的大乔木,树高可达35米,胸径近1米。树冠开展,呈扁圆球形  相似文献   

2.
油榄仁     
油榄仁是热带季节性雨林中的高大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小,生长快;果实入药,果仁含油,是速生用材树种和有价值的经济树种。目前尚无栽培,随着热带林的开发利用,油榄仁是值得重视的好树种。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35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褐色,不规则纵裂,薄片状剥落,内皮黄色;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具纵纹及明显螺旋状上升叶痕,小枝、幼叶及叶柄基部常具  相似文献   

3.
番龙眼属无患子科番龙眼属,是我省特产的珍贵、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也是热带季雨林代表树种之一。该树种在国外分布于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印度;在我省分布于勐腊、景洪、屏边、河口、元阳、绿春、江城、马关、耿马、沧源等县。目前多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很少人工栽培。近年随着采伐量的增加,天然资源已越来越少。所以研究番龙眼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墨江县的森林类型及珍稀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江县位于我省思茅地区东部,北回归线穿过本县,优越的水热条件,复杂的地形,构成了多样的森林类型河谷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分布有不少稀有珍贵树种,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在墨江县的珍稀树种有19种,其中列入濒危级4种,稀有级5种,渐危级10种.以保护等级分,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3种.并提出了珍稀树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乌檀     
新乌檀是热带季节雨林的上层组成树种。其树体高大,材质优良,是产区群众的主要用材树种。目前尚处于野生状态,资源不多,除加强保护现有资源外,应在适宜地区开展人工造林。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高达40米,胸径80厘米;树皮灰褐色,具皮孔,光滑或浅纵裂,内皮黄色。小枝圆柱形,灰褐色,具皱纹或条  相似文献   

6.
近50年来,通过树种调查、繁殖技术研究、造林试验,在西双版纳普文林场,成功地培育出8种热带雨林标志树种的人工林及7种热带山地雨林标志性树种的人工林,并散生培育热带雨林树种12个。还在热区退化地造林中评选出了2个造林先锋树种。它们既形成了高大整齐的林分外貌,也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物种的森林复层结构。在这些人工林下出现了众多的雨林标志树种的天然更新幼苗幼树,说明这些人工林所形成的雨林环境具有可持续经营性。实践表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可人工恢复的。  相似文献   

7.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海南霸王岭1hm^2热带山地雨林的网格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全林分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森林循环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生活型的树种在利用垂直和水平生态资源上是相对分离的,绝大部分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垂直生态位宽度较小,中、大乔木则正好相反,而那些低密度、稀有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小。随森林循环过程的进行,各树种在不同阶段斑块内出现的频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占优势的乔灌木树种大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个体数中等的树种大都呈均匀分布的格局,而那些个体数少的低密度种则大都呈随机分布的格局。随着森林循环过程的推进,每个树种所拥有的个体数和所占据的面积是逐渐减少的。森林循环不同阶段内的树种数随着个体数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总趋势,尤其是由单个体和双个体所对应的物种数较多,3个以上个体对应的树种数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不同斑块之间组成相似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斑块动态的连续性,相邻阶段斑块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不相邻阶段斑块。以森林循环阶段为基础计算的生态位宽度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大部分低密度的树种或只集中分布在森林循环的少数阶段斑块内的树种对不同阶段斑块的生态资源利用较少,而那些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都出现,且个体数或断面积中等的树种,对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的生态资源利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正>在具有丰富热带资源的西双版纳地区,从1953年开始到现在,已在48万亩的土地上,用典型的热带乔木树种——巴西三叶橡胶树及其下垫矮草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替换了原来的竹木混交林、竹林、灌丛、草地及少部分热带季节性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栎林。这种人为的植物群落的替换是否会导致生态环境条件的退化呢?有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担心会像第一次大战后,美国中西部的牧场开垦为麦田和苏联1954年起在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9.
植食性昆虫取食叶片(叶虫食)不仅影响植物种群结构、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影响食物网内物种的相互关系。但是有关叶虫食在人为干扰的片段化森林中的情况还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西双版纳纳板河保护区两种森林类型(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各4个片段森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冠的叶片采样分析了每种片段森林共有优势树种的虫食率和虫食频度,并调查了各片段森林的面积和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雨林片段和常绿阔叶林片段的优势树种平均虫食率分别为7.6%和6.7%,雨林片段的优势树种平均虫食频度(77.0%)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片段的(67.5%)(P0.05);(2)雨林片段的树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片段的(P0.05);(3)两种片段森林的优势树种叶虫食与片段面积和树种多样性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影响片段森林中优势树种叶虫食的因素与片段面积和树种多样性没有直接关系,可能与植食性昆虫和捕食者的散布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海南吊罗山低地雨林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地雨林群落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在发挥热带森林的生态功能中占有 重要的位置。为揭示低地雨林群落特征,在海南岛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低地雨林设立 1 ha 固定样 地。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 3 cm 的乔木树种共 3 660 株,分属于 52 科 121 属 236 种;乔木层中龙脑香 科、大戟科、壳斗科占据较大的优势,其中青皮是群落的建群种,具有明显的热带分布特征;低密度种 97 种,占样地总树种数的 41.10%;群落中植物个体数量、胸径级呈倒“J”字型,处于旺盛的发展阶段, 胸径较小,结构分层不明显;吊罗山低地雨群落特征分析至少面积要达到 6 400 m2 。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不同栽培模式橡胶林的物种多样性,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方法,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传统橡胶园、改造型橡胶园和雨林橡胶园3种栽培模式橡胶人工林的结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垂直结构复杂程度改造型橡胶园雨林橡胶园传统橡胶园;雨林橡胶园物种组成最为丰富,有维管束植物30科46属51种,改造型橡胶园有维管束植物25科34属34种,传统橡胶园植物组成最简单,有维管束植物14科16属19种,乔木层仅单一树种组成;乔木层橡胶树的重要值雨林橡胶园改造型橡胶园传统橡胶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3种模式中都表现为雨林橡胶园改造型橡胶园传统橡胶园,改造型橡胶园和雨林橡胶园模式能显著增加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2.
墨江县们于我省思芭地区东部,北回归线穿过本县,优越的水热条件,复杂的地形,构成了多样的森林类型,河谷季节性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分布有不少稀有珍贵树种,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在墨江有到的珍稀树种有19种,其中列入涉危级4种,稀有级5种,渐危级10种以保护等级分,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3种。并提出了珍稀树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纵览     
正最新植物物种清查结果修改亚马孙雨林树种数量最新科研成果表明,在亚马孙地区广袤的低地雨林(海拔低于1000m)有6727种乡土树种,这一数字远低于之前研究中所估计的16200种。然而,最新研究也表明,这并不意味着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多样性就减少了。亚马孙地区的植物极其丰富,目前已知的树种数量仅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4.
见血封喉为珍稀濒危树种,也是热带雨林与季雨林的上层树种。介绍了栽培地的概况。育苗技术包括采种处理、育苗地布置、播种方法、苗期管理等等,营林技术包括造林和抚育。  相似文献   

15.
见血封喉为珍稀濒危树种,也是热带雨林与季雨林的上层树种.介绍了栽培地的概况.育苗技术包括采种处理、育苗地布置、播种方法、苗期管理等等,营林技术包括造林和抚育.  相似文献   

16.
<正> 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亚热带山地组成天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树体高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性,是阔叶树种中主要用材树种。由于林业生产进入到以针叶树为主,忽视了阔叶树种的发展,这些树种是优良的基因型,将有灭绝的危险。为了遵循森林群落多树种结构的自然规律和森林多效益的特点,保护和发展优良的阔叶树种,挖掘阔叶树种优良基因型是现代林业发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表明:同一树种在不同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内的优势度不同,不同树种在同一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内的优势度不同。根据树种在不同大小级林隙内的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分为生态位幅度宽、中等、较小和狭小4类;根据树种在不同年龄级林隙内的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可分为对林隙时间生态资源利用充分、利用较充分、利用不充分和利用很少的4类树种。不同的树种或树种组对不同大小和年龄阶段林隙生态资源利用的不一致性,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树种的林隙大小级生态位和林隙时间段生态位是相对分离的。分析表明,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有很大一部分树种是属于低密度、狭生态位的树种。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大量低密度、狭生态位树种的存在表明热带山地雨林是一种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热带森林资源是很丰富的,在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热带珍贵植物资源和热带动物资源等。在植被类型方面,从滨海到中山分布着红树林、砂生草原、稀树草原、多刺灌丛、落叶半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润叶林、山地苔藓矮林和热带山地草原等。种类有维管束植物约四千余种,特有种五百多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有六百种以上。其中乔木树种约有九百种左右,列为商品材树种的有四百五十八种,划为特类材的有母生(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tt.et Chun)、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林隙及其自然干扰特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原始热带山地雨林中53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椭圆的长短轴比率不随林隙的大小而变化,基本上都在14左右;扩展林隙(EG)和树冠空隙(CG)在热带山地雨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352%和2522%,干扰频率分别为134%·a-1和06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160a。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中EG的大小一般变化在30~500m2左右,平均约为160m2,大多数CG的大小一般都变化在15~200m2左右,平均约为80m2。大多数的林隙是在40a以前形成的,而10~30a之前形成的林隙最多。大多数林隙是由1~4株形成木创造的,而由2株形成木创造的林隙最多。林隙形成木通过掘根、枯立、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死亡的比例分别是1688%,1429%,3636%和3247%,在不同的林隙中可见到形成木这几种死亡形式的不同组合。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中的林隙主要是由20余个树种创造的,其中不仅有第一层的树种,而且还有第二、三层的树种。文章最后以林隙动态理论为基础,对海南热带山地雨林的经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4块5000m2的植物群落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山地雨林优势树种胸径结构及群落时间格局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目前处于恢复期。季节雨林的两块样地年龄比较接近,在内禀多样性上样地1略高于样地2,这是由二者所处的小地形差异引起的。而山地雨林目前处于近成熟阶段,其两块样地的年龄结构差异较大,在内禀多样性上样地4明显低于样地3,这是由其群落本身处于恢复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