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分析孝感市植保站李炳清,周书文,丁金元,张红梅1994年,我市小麦收获面积11.87万hm2,比去年的12.03万hm2亩减少1.3%。小麦赤霉病为中等偏重流行,其发病特点是面积大,市部重于北部,病穗率高,但程度轻。全市小麦赤霉病发...  相似文献   

2.
沂水小麦赤霉病1998年暴发流行,发病面积379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68.8%,病穗率一般为45%~60%,个别地块达80%以上。受病小麦千粒重平均下降25.9%,损失严重。一、发生流行因素分析1.菌源充足:全市小麦种植面积551万亩,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3.
1998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年小麦生长后期气候潮湿,江苏部分地区赤霉病或纹枯病流行成灾。小麦赤霉病,苏南未防治区病穗率高达30%~50%,往年小麦赤霉病罕见的淮北地区病穗率平均为5%~10%,严重田块达30%;小麦纹枯病,在淮北地区的部分田块枯白穗率高达70%以上。小麦病害综合治理示范区经受了考验,综防效果显著,病穗率控制在2%左右,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黑龙江省西北部小麦主产区赤霉病流行情况和气象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制定了适用于该地区非特殊灾变年份的小麦赤霉病流行趋势预测初始数学模型:Y=-52648+0495x1+0278x2+0101x3±09711,方程的历史回拟率为875%。通过田间接种试验,获得不同抗性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小麦产量的相关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了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中感型品种(龙麦19):YMS=0024+0781x±6124,中抗型品种(龙87-7953):YMR=-0033+0679x±7502。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1和09847。历史拟合率为889%和857%。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是我省常发的气候型病害,20世纪80年代曾造成毁灭性灾害,尤以江汉平原、鄂东沿江麦区发生重,平均每2年~3年就要暴发一次,大发生年份一般田块减产10% ~2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直至绝收.近几年该病北扩现象明显,鄂北小麦主产区重发频次明显增多,对夏粮生产造成了较大威胁.2016年是超强厄尔尼诺年,4月以来降雨频繁,非常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反复侵染流行,虽经积极组织防控,小麦赤霉病仍在全省各主要麦区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自1992年以来在我区发生有加重趋势。1998年暴发流行,发病面积达1.8万hm2,占全区小麦种植总面积的90%;病穗率一般为50%~70%,沿湖和低洼田块病穗率达90%以上。据测定,千粒重平均下降26.8%,预计产量损失可达23625t,...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春小麦赤霉病流行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应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了1959年以来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设置的病圃所积累的23年的田间赤霉病病情资源与各种气象因子的关系。明确了当地小麦赤霉病流行强度变化主要受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平均相对温度、降雨日数、日照时数3项气象因子所左右。据此建立了小麦赤霉病流行预测模型,模型的回检及实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地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可用于赤霉病流行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中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穗期赤霉病是涪陵地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流行频率增高,为害逐年加重,1975年病害流行,全区发病面积14万余亩,约占当年小麦面积的10%,损失小麦328万斤;1977年病害再度流行,全区发病面积达76万余亩,占当年小麦面积的32.4%,损失2700万斤,平均每亩减产23.3%。 为给小麦赤霉病的中期预测提供依据,近几年来,我们在我校农场与涪陵县世忠公社设置预测圃,预测大田时对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小麦扬花期、田间稻茬带菌量动态、空中孢子的消长情况、病害的始病期、流行程度以及病害对小麦的影  相似文献   

9.
2016年平舆县小麦赤霉病暴发流行,通过对病害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和病程观察,及对防治和生产问题调查研究,明确了小麦赤霉病发生早、发展快、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等发生特点,气候条件适宜及菌源充足等暴发原因,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防治不当,也为小麦赤霉病的暴发流行埋下了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本地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及减药控害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致灾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赤霉病犤Gibberellazeae(Schw.)犦是困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苏河网交错,春雨较多,赤霉病流行频率高。2003年赤霉病见病时间早、发生范围广、自然为害重,是江苏历史上的第九个大流行年。12003年小麦赤霉病流行概况江苏淮南往年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流行区域;淮北属于偶发区,基本上不作为主要防治对象。2003年全省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病最重,自然发病病穗率高达60%~80%;其次是沿淮及江淮地区,自然发病病穗率40%~60%;再次是徐州、宿迁、连云港3市,自然发病病穗率在10%以下。据各地调查,赤霉…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由于小麦生长中后期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小麦赤霉病在六合区的大发生、大流行,是继2003年大发生以来的第二个重发年份.大田一般病穗率42.3%,病指15.74,每667m2产量325.6kg,比上年432kg减产106.4kg,减幅达到24.6%,给本地区的夏粮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本文分析了南京市六合区2012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和引起赤霉病大发生的重发原因,提出主动出击、示范抗耐品种、强化技术指导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洪海林 《植物医生》1998,11(3):31-31
湖北咸宁小麦赤霉病流行规律初探洪海林(湖北省咸宁地区植保站,437100)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赤霉病的流行,年份间危害程度轻重不一。如果在菌源普遍存在,栽培感病的品种,赤霉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关系最大。病害的流行,一般要经过始病、上升和盛发...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小麦赤霉病自2003年大流行以来,2010、2012年又大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小麦赤霉病田间调查资料的分析认为,小麦破口抽穗至扬花期间的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最关键的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与小麦破口抽穗扬花期间20 d内的温度、空气湿度、降雨日数、日照时数有一定关系;小麦种植品种、防治时机、所用药剂品种剂量及用水量是导致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因素。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应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科学选准药剂、提早在小麦破口抽穗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正>咸宁地处湖北南部,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为害。近年咸宁市小麦赤霉病菌源充足,加之常年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较差,赤霉病成为咸宁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和流行,将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2014年由于小麦生长中后期遇到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小麦赤霉病在咸宁市大流行。2014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15万hm2,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1.07万hm2,  相似文献   

15.
湿段天气在小麦赤霉病定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本县小麦感病期内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发现在该期内各日2:00、8:00、20:00的空气相对湿度达85%,14:00达82%,且在此湿度标准上持续30h以上,平均气温达12℃的湿段天气累计持续时间长,小麦赤霉病发生重。依据湿段天气段在小麦感病的穗期开展赤霉病的短期定量预测,10年次的回报病穗率误差为2个百分点左右,7年次的预报病穗率误差为0.29 ̄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决定于小麦扬花灌浆期的气候条件。根据赤霉病的历年资料,利用前期气象因子与病害流行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电标”,建立多元回归预测式和应用多因子点聚图预测法,综合预报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程度,连续3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小麦赤霉病流行条件分析 (一)稻桩带菌率与发病程度关系 根据我县1972至84年资料分析,小麦抽穗前(3月中旬)田间稻桩带菌率与发病程度呈正相关(r二0.6662),带菌率与发病程度一致的有9年,拟合率64.3%,相反的4年,其中带菌率高而发病轻的3年,带菌率低而发病重的1年。因此,稻桩带菌率只能作预测的参考依据。 (二)决定赤霉病流行程度的气象要素 有关资料常以小麦齐穗后20天内的雨  相似文献   

17.
关中灌区自60年代中期以后小麦赤霉病渐趋严重,现已成为灌区小麦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和主要防治对象。关中灌区可初步划分为渭河川道平原和黄土台原二个流行区;前者为主要流行区,流行频率高,以其西部为例,10年中大致有3~5年发生中度以上流行。研究表明农田灌溉引起的农田生态条件变化和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赤霉病流行的基本前提,复种玉米面积扩大和田间遗留较多带菌残秆,提供了赤霉病流行的菌源基础。在以上条件具备的  相似文献   

18.
小麦雪霉叶枯病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引起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0.8%~32.9%,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9.8%,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6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粒重减少11.7%~51.5%,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19.
粉锈宁和多菌灵混用防治小麦三病效果好唐韵(四川达县植保站,635002)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是我县小麦的三大病害,据统计,近几年平均发生程度分别为4.2、3.3和2.8级,年均发生面积分别为1,94、1和0.77万公顷,年均损失产量426.2、14...  相似文献   

20.
受暖冬和早春气温回升快等因素影响,2002年岳池县小麦条锈病发病早,扩散蔓延快,全县发病面积7000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3.7%;防治面积6400hm2,防治后挽回损失470t,实际损失120t。12002年流行特点2002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特点:一是发病早。据2001年12月17日在小麦条锈病常发区3个乡(镇)的5个村,对298块麦田,共计面积15.8hm2的调查,发现发病田块2块,其发病中心平均病株率2.65%,平均病叶率0.78%,比2001年度始见期早58d,比大流行的1996年早6d,比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