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金属Zn2+与Cd2+对田菁种子萌发及种子根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彩彩  马玉心  崔大练 《种子》2012,31(7):18-20
田菁是一种重要的海滨饲料植物,探讨了重金属Zn2+与Cd2+对田菁种子萌发及种子根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Zn2+与Cd2+对田菁种子萌发产生显著影响,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田菁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不同浓度的Zn2+与Cd2+对田菁种子根的活力也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田菁种子根活力呈先升高而后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农业生产中草甘膦污染水体问题,本文通过利用草甘膦为唯一碳源,从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培养,筛选出降解草甘膦能力较强的菌株PP84,通过观察形态和16S rDNA序列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试验研究了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在草甘膦浓度为500 mmol/L的培养基中,48 h内对草甘膦的降解率可达54.67%,生长范围宽泛,最适合生长的环境为pH 6.0。在重金属毒性实验中发现,当环境中Cu2+浓度在50 mg/kg,对巨大芽孢杆菌降解草甘膦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降解率为65.6%,当Cu2+浓度为250 mg/kg时对菌株的生长极其不利,对草甘膦的降解率降为37.9%;环境中Cd2+浓度为0.25 mg/kg和2.5 mg/kg时对巨大芽孢杆菌降解草甘膦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对草甘膦的降解率分别只有50.4%、28.8%。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废水中具有抗生素和重金属交叉抗性的微生物的抗性机制以及抗性微生物的种类,直接从含养殖场废水的选择培养基中分离菌种,通过设计试验,观察其在含有重金属(Pb2+:33.33 mg/L,Cr6+:34.67 mg/L,Hg2+:16.67 mg/L,Cu2+:33.33 mg/L)和抗生素(阿莫西林A:3.33 mg/L,诺佛沙星N:2.67 mg/L,头孢拉定C:4.17 mg/L)的二元交叉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7株菌中,4株为G-杆菌,3株为G+杆菌。所有二元交叉培养基上均有抗性菌生长,G-菌的抗性明显强于G+菌,其中1#菌具有六重交叉抗性(Pb+A、Cr+N、Hg+N、Hg+C、Cu+A、Cu+C),4#和7#菌均只具有一重交叉抗性,分别为Cu+N和Cr+C,具有Hg+N交叉抗性的菌最多,有4株,而具有Cr+N、Pb+C、Cu+C或Cr+C交叉抗性的菌均只有1株,菌种对抗生素的抗性强于对重金属的抗性。因此,养殖废水排放可能引发抗生素和重金属交叉抗性微生物的公众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重金属(Cu 2+、Zn 2+、Cr 6+)胁迫下小豆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效应,以“晋小豆6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5、10、50、100、200、300、400mg/L)重金属(Cu 2+、Zn 2+、Cr 6+)梯度,测定小豆种子的发芽指标变化及幼苗根、茎、叶中各种重金属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当Cu 2+浓度为5、300、400mg/L时,小豆种子发芽势高于对照,而在相同浓度的Cr 6+、Zn 2+胁迫下小豆种子发芽势低于对照。3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对小豆发芽率整体影响趋势相近,在重金属浓度为50mg/L时小豆幼苗根长最长;当Cu 2+浓度为200~400mg/L时小豆下胚轴长明显短于对照,Zn 2+和Cr 6+浓度为5~400mg/L时,随Zn 2+、Cr 6+浓度升高小豆下胚轴生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浓度为100mg/L时下胚轴最长。小豆幼苗对重金属Cu 2+的累积量较高,对Zn 2+的累积量次之,对Cr 6+的累积量最低,且主要集中在根部,只有少量富集在茎和叶片中。适宜重金属浓度对小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根部对重金属有良好吸收,种植小豆对改善土壤环境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辣木籽壳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性能,以辣木籽壳为原料,1000℃热解、KOH改性制备生物炭,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改性前后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pH 7.0时,加入同样量的辣木籽壳生物炭,改性后辣木籽壳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效果优于改性前。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造成这种吸附差异的原因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芳香结构以及SiO2含量有关。综上所述,所制备的辣木籽壳生物质活性炭在一定范围内对Cu2+有良好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蜡样芽孢杆菌MA23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将为猕猴桃溃疡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优化其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提高摇瓶发酵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胨、可溶性淀粉、K2HPO4和MgSO4为高度显著因素,NaNO3为显著因素,葡萄糖为不显著因素,它们对实验结果影响由大到小表现为可溶性淀粉>K2HPO4>蛋白胨>MgSO4>NaNO3>葡萄糖,综合考虑确定最优组合为A1B4C4D1E2F2。因此,蜡样芽孢杆菌MA23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0.8%,蛋白胨0.2%,可溶性淀粉3.5%,NaNO3 0.05%,K2HPO4 0.2%,MgSO4 0.2%,CaCO3 0.12%,MnSO4 0.035%;培养基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MA23发酵液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41%和37.2%。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MA23最佳发酵初始pH 6.5,最佳发酵温度为30℃,最佳接种量为8%,最佳装液量为70 mL,最佳摇床转速为180 r/min,菌体量和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28.2%和25.6%。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菌体量和抑菌活性都得到大幅提高,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NO与Ca2+对蚕豆保卫细胞气孔运动的互作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霖  赵翔  王亚静  张骁 《作物学报》2009,35(8):1491-1499
以蚕豆(Vicia faba L.)为材料研究NO和Ca2+对蚕豆气孔运动及质膜K+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mol L-1 Ca2+和100 µmol L-1 NO供体SNP均有效抑制气孔开放,NO清除剂c-PTIO不能缓解Ca2+抑制气孔开放,相反胞外加入0.1 mmol L-1 Ca2+可以明显加强NO对气孔开放的抑制程度,该现象可被La3+(Ca2+通道抑制剂)缓解。以膜片钳技术记录全细胞K+电流发现,胞外10 µmol L-1或100 µmol L-1 SNP均可选择性抑制蚕豆保卫细胞质膜内向K+通道,追加0.1 mmol L-1 Ca2+可显著激活质膜外向K+通道,且可被La3+所缓解,然而0.1 mmol L-1 Ca2+单独作用并不影响质膜外向K+通道活性。10 mmol L-1 Ca2+单独处理可激活质膜外向K+通道,但不能被c-PTIO缓解。分别用Ca2+和NO专一的荧光探针Fluo-3-AM和DAF-2DA标记蚕豆保卫细胞原生质体,检测胞内Ca2+和NO的水平变化发现,100 µmol L-1 SNP明显诱导胞内Ca2+积累,但10 mmol L-1 Ca2+并不能诱导NO在细胞内积累。记录保卫细胞质膜Ca2+通道电流发现,NO可明显激活质膜Ca2+通道。表明NO有效抑制气孔开放,可能主要通过激活质膜Ca2+通道,提高胞内Ca2+,激活质膜外向K+通道促进K+外流,同时,可选择性抑制内向K+通道阻止K+内流,两种途径共同作用抑制气孔开放。然而,胞外10 mmol L-1 Ca2+对气孔和质膜K+通道活性的调节并不依赖于NO。  相似文献   

8.
对徐州市售草鱼细菌带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其鳃中分离到4 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暂时编号为ZYF-1、ZYF-2、ZYF-3 和ZYF-4,查阅数值编码鉴定ZYF-1 菌株为志贺(Shigella sp.),ZYF-2、ZYF-3 菌株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ZYF-4 菌株为泉居沙雷菌(Serratia fontico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 株分离菌的耐药率分别为75.8%、72.4%、65.5%和82.8%,均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和甲氧苄啶等11 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显示市售草鱼存在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带染现象,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这为食源性细菌鉴定及鱼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白灵菇对铜胁迫的耐受和应答,为进一步研究铜对白灵菇的毒害机理及避免白灵菇铜污染提供参考。通过综合PDA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2+,0、50、100、200、300μmol/L)对白灵菇菌丝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脯氨酸(比色法)含量变化和过氧化物酶(愈创木酚法)、过氧化氢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Cu2+浓度增加,菌丝体内的可溶性总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当Cu2+浓度达到300μmol/L时,其含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20.94%和35.53%;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是呈升高趋势,后呈降低趋势,活性最大时的铜离子浓度分别是200和100μmol/L。白灵菇菌丝在铜胁迫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没有像高等植物那样随铜浓度升高而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植物相同,但活性最高的铜浓度比植物偏低,二者说明白灵菇对铜胁迫敏感。在栽培时应注意环境及基质的铜污染程度不能高于100μmol/L。  相似文献   

10.
燕麦对碱胁迫的阳离子响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耐碱性燕麦品种Vao-9和碱敏感性品种白燕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用25、50、75、100 mmol L-1碱浓度(Na2CO3和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进行短期(14 d)和长期(28 d)胁迫处理,观测两品种根、茎、叶中Na+、K+、Ca2+、Mg2+吸收及分配特点,并从离子平衡吸收与分配角度,探讨燕麦对碱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胁迫处理14 d后,燕麦体内Na+增加,K+下降,Ca2+和Mg2+变化不大,且两品种间各器官中4种离子的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胁迫处理28 d后,两品种各器官中Na+增幅较大,K+、Ca2+和Mg2+降幅较大。Vao-9植株体内Na+、Ca2+含量大于白燕5号,但K+、Mg2+含量与白燕5号无显著差异,但两品种间各器官中4种离子的分配特点不同;当胁迫浓度达到100 mmol L-1时,与白燕5号相比,Vao-9叶片中少分配5.9个百分点Na+,多分配13.5个百分点K+、28.9Ca2+、10.9Mg2+,茎中多分配5.4个百分点Na+,少分配9.8个百分点K+,根中少分配28.9个百分点Ca2+、10.9Mg2+,因而Vao-9叶片中Na+ /K+、Na+ /Ca2+、Na+ /Mg2+值较白燕5号低。可见,燕麦通过提高阳离子选择吸收及器官分配能力以适应碱胁迫。  相似文献   

11.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小俸  唐嶷  胡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358-361
以湖南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掌握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八种重金属Cd、Hg、As、Cu、Pb、Cr、Zn、Ni,除Hg和 Cr未受污染外,其余六种均受到轻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s> Ni >Pb> Cu >Cd、Zn> Cr> Hg,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d> As >Pb> Zn> Cu> Cr> Ni> Hg。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Catalase b (OsCATb)在重金属逆境胁迫下的作用机制,笔者将外源表达重组质粒pGEX-6p-3-OsCATb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SDS-PAGE表明,通过IPTG的诱导表达,在53 kDa的位置获得了与推测分子量大小相一致的可溶性目的蛋白。在1 mmol/L Cd、Zn和Cu的重金属逆境胁迫下,过量表达GST-OsCATb 的重组菌表现出优于对照菌株(BL21)以及过量表达标签蛋白GST的空载体菌株的耐受性;同时,目的基因重组菌体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也要远高于实验对照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暗示了水稻OsCATb 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参与到细胞的重金属逆境胁迫应答、解毒和耐受机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鸭粪对Cu、Zn的吸附-解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考察鸭粪中重金属的行为,采用一次平衡法,对鸭粪对Cu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鸭粪对Cu2+、Zn2+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在24 h内达到平衡,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245.35 mg/kg,1129.34 mg/kg。分别用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吸附模式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拟合的结果表明,鸭粪对Cu2+、Zn2+的吸附过程均较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用化学动力学中的一级反应方程lgC0/C=k1t和二级反应方程1/C-1/C0=k2t对该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鸭粪对Cu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反应规律,而对Zn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一级反应规律。鸭粪对Cu2+、Zn2+的解吸动力学过程表明,重金属的解吸量较小,且在较短时间内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刘拥海  俞乐  林馥丽 《种子》2007,26(11):41-4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u2 、Cr6 、Pb2 胁迫对绿豆(Phaseolus radiatusL.)种子萌发和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抑或高浓度Cu2 、Pb2 胁迫对绿豆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不明显,但较高浓度(100mg/L)Cr6 胁迫严重抑制种子萌发率,在400mg/L抑制高达66%(表1)。低浓度抑或高浓度Cu2 、Pb2 胁迫对绿豆初期生长抑制不明显,而Cr6 胁迫的抑制效应在浓度为50mg/L极为明显,并随浓度升高而加重。在400mg/L浓度时抑制其主根长、侧根数、株高及生物量分别高达93%、96%、75%、76%(鲜重计)57%(干重计)(表2~表6)。研究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初期生长影响有差异,其毒害能力顺序为Cr6 >Cu2 >Pb2 。  相似文献   

15.
铜尾矿废弃地耐铜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重金属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Cu2+,从铜尾矿废弃地的土样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耐铜菌株。研究结果发现,该菌株最高耐受Cu2+浓度为390 mg?L-1。菌株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在30℃左右,最适生长pH值为中性,但对渗透压耐受力不是很强。除对Cu2+具有耐性外,该菌对重金属Zn2+、Pb2+也具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6.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李德明  贺立红  朱祝军 《种子》2005,24(6):27-29
本试验研究了镍(Ni^2 )、镉(Cd^2 )、铜(Cu^2 )、锌(Zn^2 )、铬(Cr^3 )、银(Ag^ )、铅(Pb^2 )7种重金属离子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萌动种子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5mg/L浓度下Zn^2 、Ag^ 、Pb^2 略促进萌发,Cu^2 在50mg/L浓度下极显著地抑制萌发,500mg/L浓度下各离子均显著抑制萌发。0.5mg/L低浓度处理时,Zn^23 和Ni^2 促进小白菜幼芽伸长。随浓度增加,重金属离子均引起小白菜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加,但幼芽长度降低。发芽率与细胞膜透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综合考虑,Zn^2 对小白菜种子萌发毒性相对较小,Cr^3 毒害最大,Cu^2 毒害仅次于Cr^3 ,500mg/L处理浓度下以Ag^ 毒害最大。  相似文献   

17.
按8km×8km网格将聊城市耕地分为136个采样点,调查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并以此判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并对8种重金属进行各样点的含量差异分析;最后,应用ArcGIS8.3,以污染评价结果为数据支持,进行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研究。新的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Hg>Cu>Cd>Zn>Cr>Pb>As>Ni;各元素总体平均变异程度为:Zn> As>Hg>Cr>Ni>Cu>Pb>Cd;土壤各重金属污染分布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区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法处理养殖粪便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浏阳市永安镇某养殖场养殖粪便中Cu2+、Zn2+、Cd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以石墨板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的电化学方法对养殖粪便进行处理,考察了电解电压、电解时间等因素,对样品不同区域pH以及Cu2+、Zn2+、Cd2+、Pb2+等重金属离子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计算能源消耗费用。结果表明,阳极区域的pH呈下降的趋势,阴极区域的pH呈上升的趋势,且反应稳定后阴极和阳极区域的pH值之和等于14;在反应器中的不同区域内,各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均不同,阳极区域的去除效果最佳;在样品初始浓度为90g/L、pH值为6.82的条件下,当电压为40V,电解时间为4h时,对养殖粪便的处理效果与费用最佳,此时反应器中Cu2+、Zn2+、Cd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62.32% 、79.78%、55.37%、58.56%,处理1m3的养殖粪便所需的费用为10.7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