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花椰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系统与抗黑腐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花椰菜抗病品种雪峰和感病品种2003X-106的幼苗在接种黑腐病菌后,叶片组织内O2·产生速率,SOD、POD、PAL活性,MDA含量和膜透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增加。与2003X-106相比,雪峰的O2·产生速率和SOD、PAL活性的增加更为显著,POD活性也要高于2003X-106;而MDA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幅要明显低于2003X-106。表明抗病品种雪峰比感病品种2003X-106具有更强的抗黑腐病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冠菌素诱导甘蓝幼苗抗黑腐病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L.感病品种"庆丰"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冠菌素(coronatine,COR)和人工接种黑腐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的方法,研究了COR诱导甘蓝幼苗抗黑腐病的效果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 COR在质量浓度为0.01、0.1和1.0 mg/L下均具有诱导甘蓝幼苗抗黑腐病的效果,其中1.0 mg/L 处理的病情指数为38.2,诱抗率为43.7%,诱导抗病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随着COR质量浓度的提高,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的速率明显增加,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加不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下降。表明COR具有诱导甘蓝幼苗抗黑腐病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与COR能调控甘蓝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提高O2-产生速率以及降低MDA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枯萎病菌对不同抗性黄瓜品种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枯萎病菌接种不同抗性黄瓜品种,研究不同抗性黄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品种POD、PPO和几丁质酶活性基本都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抗感品种均在接种后12 h时出现第1次POD活性峰值,抗病品种中农13号、津优3号分别在接种后60、72 h、感病品种在84 h出现第2次POD活性峰值;接种后24 h时抗感品种均达到第1次PPO活性峰值,抗病品种在48 h、感病品种在60 h时达到第2次PPO活性峰值;接种后抗病品种在48 h时达到第1次几丁质酶活性峰值,72 h时达到第2次峰值,而感病品种只在60 h时出现1次几丁质酶活性峰值。抗感品种的POD、PPO、几丁质酶活性的2次峰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各自的对照,在接种后的早期阶段,感病品种的POD、几丁质酶活性的第1次峰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抗病品种,PPO活性的第1次峰值极显著地低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4.
用枯萎病菌接种不同抗性黄瓜品种,研究不同抗性黄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品种POD、PPO和几丁质酶活性基本都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抗感品种均在接种后12h时出现第1次POD活性峰值,抗病品种中农13号、津优3号分别在接种后60、72h、感病品种在84h出现第2次POD活性峰值;接种后24h时抗感品种均达到第1次PPO活性峰值,抗病品种在48h、感病品种在60h时达到第2次PPO活性峰值;接种后抗病品种在48h时达到第1次几丁质酶活性峰值,72h时达到第2次峰值,而感病品种只在60h时出现1次几丁质酶活性峰值。抗感品种的POD、PPO、几丁质酶活性的2次培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各自的对照,在接种后的早期阶段,感病品种的POD、几丁质酶活性的第1次峰值都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抗病品种,PPO活性的第1次峰值极显著地低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烟草抗病品种(Burley21)和感病品种(NC82)在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诱导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毒素的诱导下,MDA含量的增减比率抗病品种Burley21低于感病品种NC82。不论Burley21还是NC82,SOD、POD和PPO活性皆在前期表现为上升后期下降,但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下降速度慢,而且POD在后期还表现为高活性。表明抗病品种(Burley21)具有比感病品种(NC82)更强的防御能力和抗膜脂过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串珠镰刀菌引起玉米穗粒腐病防御酶变化及其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侵染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和病原菌侵染过程进行研究。采用人工接菌的方法,分别对抗(Bt鄄1)、感(掖478)玉米材料进行接种,取抗、感材料间隔24 h 的6 个时间段接菌部位的苞叶组织,分析玉米植株感病后部分防御酶、同工酶谱的动态变化,并用扫描电镜对病原菌入侵植株过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丝首先要经过1 ~ 3 d 生长后,大约在72 h 左右开始侵入气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侵入气孔的菌丝量逐渐增多。这说明病原菌是直接通过气孔侵入寄主苞叶组织。同时,玉米受串珠镰刀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感病材料Ye478 中PAL 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增加的更快、更高;同样对于POD 来说,在感病材料Ye478 中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的高,但变化趋势在2 个材料中相似;而丙二醛(MDA)的含量则相反,在感病材料Ye478 中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的低;对POD 同工酶酶谱分析,2 个材料都增加了3 ~ 4 个条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说明玉米感病后会通过增加POD 的活性来抵御外源病菌的侵入。总体而言PAL和POD 活性水平与材料抗性呈负相关;MDA 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关系。对玉米植株感病后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分析和病原菌入侵寄主的电镜观察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玉米穗粒腐病抗病机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在甜瓜抗病性诱导中的作用,以抗白粉病甜瓜品种Tam Dew和感病品种卡拉克赛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苯丙噻二唑(BTH)喷雾或白粉菌接种后甜瓜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BTH处理或白粉菌接种均可诱导甜瓜叶片SOD、PAL活性升高,抑制CAT活性,导致叶组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增加,BTH喷雾+白粉菌接种比二者单独处理效果更好。结果表明,BTH处理后叶片O2.-产生速率提高和H2O2积累是甜瓜抗白粉病能力提高的重要机制,BTH通过诱导ROS代谢酶活性调节H2O2含量,且BTH诱导的甜瓜抗病性与品种的基础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活性氧伤害和质膜H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100mmol/L时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上升,质膜H -ATPase活性先升后降;质膜相对透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与质膜H -ATPase活性在重度胁迫下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盐胁迫下活性氧积累可能是加速伤害质膜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内生芽孢杆菌TB2防治辣椒疫病效果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sp.) TB2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苗和果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液浸种处理的苗接种病菌后20 d防病效果可达70.0%;菌液浇灌后48 h的苗接种病菌后20 d防病效果可达88.1%;菌液喷雾处理的果接种病菌后14 d防病效果可达65.2%。喷雾或浇灌菌株培养液后间隔24 h以上接种病原菌的防病效果比二者同时接种时高。生防菌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均有防病作用,其胞外分泌物的速效性较好,菌体的持效性较好。菌株胞外分泌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液可诱导植物抗性相关酶的变化,但其与病菌共同接种于辣椒时诱导作用可相互影响。疫霉菌处理可使辣椒果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明显的峰值;菌液处理可诱导辣椒SOD和POD活性增强;但菌液与病菌共同处理后,辣椒果的MDA含量和SOD、POD、CAT的活性均较低,与清水对照接近,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水杨酸(SA)对人参抗人参锈腐病的诱导作用,本研究首先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了SA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生长的影响。然后用SA溶液处理二年生人参移栽苗,温室接种人参锈腐病菌,测定了人参根内防御酶系活性(PAL,CAT,PPO,POD)、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0~200 mg·L-1 的SA溶液对人参锈腐病菌无直接抑制作用。但SA溶液处理后,人参锈腐病发病率较直接接种处理的下降30%,人参根系PAL、CAT、PPO、POD活性较对照均表现上升趋势,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也较对照增强,并且经SA诱导后接种锈腐菌的人参体内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上升速度快。这表明SA处理可以改变人参根部相关防御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人参对人参锈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植株衰老,不同叶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保护性酶活性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旗叶活性氧保护酶含量高且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且增长缓慢,在籽粒灌浆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研究认为,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延缓叶片衰老,对促进糜子籽粒充实,提高糜子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镉污染下芦苇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及SOD保护酶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湿地芦苇为研究材料,设置0、0.01、0.2、2、4mg/L 5个浓度梯度的镉(Cd)处理,探讨在重金属Cd污染条件下,芦苇地上部分的生理响应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Cd2+浓度梯度下,芦苇体内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及SOD酶活性均产生明显变化,随Cd2+浓度升高,MDA含量急剧上升,至0.01mg/L时达最高值,随即下降,至2mg/L又开始上升;而SOD酶则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只在4mg/L时略有下降;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但当Cd2+浓度超过0.2mg/L时其含量下降;通过对在重金属镉污染生境下芦苇地上部分的生理研究表明,芦苇细胞结构受到了明显的伤害,突出表现为细胞膜结构的过氧化程度加剧;而在此逆境下,芦苇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性反应,即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的上升和SOD酶活性的显著增加,且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铅(Pb)胁迫对1年生刺槐、紫穗槐叶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槐和紫穗槐叶片SOD活性随铅胁迫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铅浓度大于2.5g/kg时,紫穗槐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刺槐叶片;紫穗槐POD活性在铅浓度为3.5mg/kg时达到最高,之后下降,紫穗槐叶片POD活性明显高于刺槐叶片。紫穗槐和刺槐叶片MD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刺槐叶片MDA含量均高于紫穗槐叶片。综合分析,紫穗槐的抗性优于刺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Pb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NO)对玉米幼苗伤害的缓解作用,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铅(Pb)处理下玉米(Zea mays)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mmol·L-1 Pb处理明显抑制了玉米幼苗的生长,减缓了玉米幼苗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添加0.1 mmol·L-1的SNP明显缓解了Pb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Pb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了幼苗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促进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降低了MDA含 量、细胞质膜的透性。外源NO对Pb胁迫下玉米生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增强玉米幼苗对Pb毒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早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的药害,采用室内生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剂量异丙隆作用下小麦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含量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结果表明,除可溶性糖外,叶绿素、MDA、Pro、F_v/F_m均能快速响应异丙隆对小麦的胁迫。当50%异丙隆WP施用剂量≥3 000 g/hm~2时,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和F_v/F_m明显下降,Pro含量明显上升,与清水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MDA含量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当剂量≥2 250 g/hm~2时,小麦MDA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叶绿素、MDA、Pro、F_v/F_m可作为诊断异丙隆对小麦药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的生态适应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渝油20、陇油4、陇2-1、青油331-2)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生物产量、抗氧化物酶(SOD、POD)活性以及叶细胞膜透性的测定分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油菜生态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不同基因型油菜幼苗的MDA含量、叶细胞膜透性以及SOD和POD活性均逐渐增加,而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减小,4种不同基因型油菜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地上生物产量均逐渐提高,但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不尽一致,这反映了油菜对水分胁迫适应性反应途径的多样性。4种不同油菜基因型品种综合抗旱生态适应性强弱为:青油331-2最强,陇2-1、陇油4次之,渝油20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17.
以两个转W16基因小麦株系及相应的受体对照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控水的条件下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转基因小麦抽穗期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株系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和对照及受体有着较大的差异,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参试品种的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转基因小麦的下降幅度较小;丙二醛含量、胞间CO2浓度、质膜相对透性呈上升趋势.受体对照品种的上升幅度大于转基因小麦;转基因小麦的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方差分析表明,转基因小麦株系G19-X51、G19-X61具有较好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用甘露醇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观测光果甘草幼苗根系膜脂过氧化水平受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当干旱胁迫程度由-0.5 MPa上升到-1.0 MPa时,甘草根系MDA的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升高,同时甘草幼苗根系POD活性下降,而CAT的活性则呈现升高趋势。说明干旱胁迫程度由轻度转为中度后,甘草幼苗的根系产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POD与CAT这两种保护酶活性也随之产生变化,POD活性先升后降,而CAT活性则持续上升,二者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以维持和保护甘草幼苗根系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黄柳叶片对水分亏缺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通过离体叶片来模拟水分亏缺,对黄柳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以分析研究其叶片对水分亏缺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黄柳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较多,持水能力较强;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黄柳叶片的Pro含量增加,对黄柳均有渗透调节作用;黄柳SOD活性和POD活性增加,且与CAT进行了较好的协调作用,以减缓自由基对细胞膜系统的伤害;黄柳叶片中MDA含量逐渐增加,说明膜系统的伤害程度也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加剧。因此,在生理特性上,黄柳亦表现出了对沙地干旱环境的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20.
高枝假木贼具有胎生萌发特性,并且发生在早春。为揭示该植物在早春低温环境中胎生萌发特性,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种子吸胀萌发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野外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枝假木贼种子吸水快,在室内5 ℃低温控制下6 h吸水量趋于平稳。种子在低温吸胀过程中,MDA的含量较高(0.02~0.04 μmol•g-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在高水平稳定状态,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吸胀4 h之后快速上升。随着种子萌发,不同幼苗阶段MDA含量急剧下降, 维持在0.004 μmol•g-1的极低水平,POD活性显著下降,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至幼苗3 cm时达到最高,CAT活性呈缓慢上升趋势。在野外低温条件下,SOD、CAT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5 ℃恒温控制下的幼苗酶活性水平。表明高枝假木贼快速吸胀萌发特性和3种保护酶在吸胀萌发不同阶段的协同作用,共同为胎生萌发在早春低温的正常生长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