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出口牛蒡质量要求与分级㈠质量要求出口牛蒡要求肉质根顺直、完整,无病虫斑,无机械损伤,无霉变,不空心,长度70cm以上,横径1.5cm以上,具有牛蒡特有的金黄色。农药残留、硝酸盐及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冬小麦||早春玉米/夏玉米条件下,研究了麦田间作地膜覆盖早春播种玉米(简称早春玉米)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主要结果:(1)间作地膜覆盖早春玉米拔节期根深100cm左右,大口期140cm左右,乳熟期达到最大根深160cm左右。(2)随生育进程推进,根量与根重密度基本呈小→大→小变化;根系数量及重量密度在垂直土体中呈“T”型分布,0-20cm为高密度层,20-40,40-80cm为中密度层,80-120cm为低密度层,120-160cm为稀密度层。根系相对稳定后,约有75%的根干重分布在0-20cm土层,85%左右在40cm以上,95%左右在80cm以上。(3)根系含水率在垂直空间呈上低下高趋势,随生育期推进,含水率呈下降趋势。(4)根系活性与根量相反呈倒“T”型分布,根系活性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减低趋势,且活力高低点又呈下移变化,拔节期20-40cm根系活性较高,大口期40cm以下较高,乳熟期和成熟期以80cm以下较高。(5)根系TTC还原总量及总量密度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低→高→低变化。以大口期为高。上下又呈“T”型分布,0-20cm为高量高密度区,20-80cm为中量中密度区,80-120cm为低量低密度区,120-160cm为稀量稀密度区。(6)成熟期20cmc以下土层根系活性具有反弹上升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灭菌复合基质栽培人参,对人参根系分泌物进行原位收集,依次用水和甲醇提取人参根系分泌物,合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分为水相和乙酸乙酯相2部分,设计不同浓度,采用室内培养,研究其对4种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和胚轴、鲜重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人参根系分泌物对4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是有差异的。其中对大黄和水飞蓟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对大黄下胚轴和鲜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中低浓度促进。对水飞蓟种子上下胚轴和鲜重表现为水相促进乙酸乙酯相抑制。人参根系分泌物水相中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牛蒡种子的萌发和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乙酸乙酯相抑制牛蒡种子萌发和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水相促进下胚轴的伸长,乙酸乙酯相抑制下胚轴的伸长,与对牛蒡鲜重的影响是一致的。人参根系分泌物水相高中浓度抑制白花草木犀种子的萌发,而低浓度促进其萌发。乙酸乙酯相高中浓度时促进白花草木犀种子的萌发,低浓度抑制种子的萌发,这与对种子α-淀粉酶活性影响基本一致。人参根系分泌物抑制下胚轴的伸长和鲜重的增加。因此,人参根系分泌物对4种药用植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并且化感作用与化感物质浓度密切相关,种子萌发与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种子鲜重与下胚轴伸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几种药用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人参根系分泌物对几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采用灭菌复合基质栽培人参,对人参根系分泌物进行原位收集,依次用水和甲醇提取人参根系分泌物,合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分为水相和乙酸乙酯相两部分,设计不同浓度,采用室内培养,研究其对四种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和胚轴、鲜重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人参根系分泌物对四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是有所差异的。其中对大黄和水飞蓟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对大黄下胚轴和鲜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中低浓度促进。对水飞蓟种子上下胚轴和鲜重表现为水相促进乙酸乙酯相抑制。人参根系分泌物水相中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牛蒡种子的萌发和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乙酸乙酯相抑制牛蒡种子萌发和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水相促进下胚轴的伸长,乙酸乙酯相抑制下胚轴的伸长,与对牛蒡鲜重的影响是一致的。人参根系分泌物水相高中浓度抑制白花草木犀种子的萌发,而低浓度促进其萌发。乙酸乙酯相高中浓度时促进白花草木犀种子的萌发,低浓度抑制种子的萌发,这与对种子α-淀粉酶活性影响基本一致。人参根系分泌物抑制下胚轴的伸长和鲜重的增加。因此,人参根系分泌物对四种药用植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并且化感作用与化感物质浓度密切相关,种子萌发与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种子鲜重与下胚轴伸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甬优籼粳杂交稻群体(A)为研究对象,在稻麦两熟制机插高产栽培条件下,以三系杂交粳稻群体(B)、超级常规粳稻(C)和超级杂交籼稻群体(D)为对照的试验,旨在揭示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结果表明:(1)在生育中、后期,A的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尖数、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及根冠比均显著高于B、C和D。(2)抽穗期不定根(根径0.3 mm)的根尖数、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占总根的比例表现为A大于B和C,小于D;细分支(根径≤0.1 mm)与粗分支(0.1 mm根径≤0.3 mm)的根尖数、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占总根的比例均表现为A大于D,小于B和C。抽穗期土层0~5 cm、5~10 cm和10~15 cm范围根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表现为A大于B和C,小于D;土层15~25 cm、25~35 cm、35~45 cm、45~55 cm范围根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表现为A大于D,小于B和C。(3)A抽穗后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伤流强度以及根系氧化力和根系还原力均高于B、C和D。与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具有根冠协调水平高、群体根量大、分支结构优、根系深扎性好以及中、后期生理活性强等优势,这种根系特征为其超高产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培土厚度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以培土厚度为试验因素,探究不同的培土厚度:P3(培土厚度3cm)、P5(培土厚度5cm)、P7(培土厚度7cm)、P9(培土厚度9cm)、P11(培土厚度11cm)5个处理对玉米株高、地上部干重、根系数量、根系体积、根系干重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土厚度的增加玉米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数量、根系体积、根系干重以及根系活力有显著的降低,影响玉米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最终影响产量形成。随着培土厚度的增加,培土厚度为7cm处理优于其他处理。由此可以得出,在不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培土厚度对地下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7.
我国1950s~1990s期间主要推广玉米品种(Zea mays L.)根系活力随播种后天数的变化可用高斯模型作较好地模拟,根系活力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先增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籽粒灌浆期(播种后67~74天)达到高峰;上层(0~20cm)根系活力高于下层。随玉米品种更替根系活力增强,在40~100cm根层和生育后期更为突出。对根系生长的高斯方程积分,求得“根系活力日积”(RVDI),当代品种各生育阶段的RVDI远高于1970s和1950s品种,且在灌浆期间(播种后67天至90天)这种差别最大。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ATPase活性随品种更替呈递增趋势,且在距离植株10~15cm的横向空间内活性提高最大,当代品种在10~25cm的横向空间内ATPase比活性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高接换种对核桃枝条和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对定植10年的实生砧+‘香玲’进行高接换种‘清香’,以短截更新为对照,成活3年后比较分析1年生枝和根系生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高接后1年生枝导管密度为76.82 N/mm2,平均长度为39.85 cm,叶片N、K元素含量分别为27.20、7.17 g/kg,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高接提高了养分运输和树冠恢复效率。(2)更新处理20~40 cm土层根系导管直径为86.55μm,0~20 cm土层根系导管平均密度为149.33 N/mm2,显著高于高接处理(P<0.05),说明高接‘清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根系结构。(3)高接后0~20 cm土层根系韧皮部厚度/枝条半径比例为0.39,其根系平均长度、直径、周皮厚度分别达到10.64 cm、2.36 mm和70.09μm,显著高于更新处理(P<0.05),说明高接‘清香’后,光合产物倾向于分配到0~20 cm土层根系。(4)高接‘清香’核桃后,1年生枝和20~40 cm土层根系形成层厚度分别达到36.26、76.4...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栽深与培土措施对烤烟大田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调查大田烟株生育期、根系参数、农艺性状、物质积累及烟叶产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栽耦合培土可延长大田烟株有效生育期,旺长期、成熟期分别延长9、23天;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宽分别增加3.20 cm、0.70 cm、2片、5.06 cm和3.17 cm,并显著地提高烟垄中不同土层根系的长度及生物量,增强烟株的吸收能力和地上部的同化能力;原烟的经济性状显著增加,产量、均价、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357.71 kg/hm2、2.60元/kg、15774.75元/hm2和12.02个百分点;原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烟碱和钾离子含量增加,糖/碱不同程度降低,原烟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质量得到改善,风格特色得到彰显。栽深15 cm结合培土5 cm措施可优化大田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环境,促进根系发育,烟株吸收和同化积累能力增强,延长有效生育期,增加烟叶的产量,改善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土壤紧实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和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究不同土壤紧实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和活性变化的影响,确定花生生长所需的适宜紧实度,为花生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试材,采用桶栽的方法,设置土壤容重分别为1.1,1.2,1.3,1.4,1.5 g/cm35个处理,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对花生根系生长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根系发展期土壤容重过大不利于根系伸长和表面积扩大,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影响越大,在花生根系衰退期土壤容重过小根系长度和表面积衰退过快,而适宜的土壤容重(1.2 g/cm3)则既能保证根系发展期根系的伸长和表面积扩大,又能延缓根系衰退期根系长度和和表面积的衰退。土壤容重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花生根系干物重积累、根系体积增加和根系活力提高,根系直径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增大。认为容重为1.2~1.3 g/cm3有利于花生根系生长和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牛蒡软罐头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蒡属菊科二年生的植物,在我国从东北至西南都有野生分布。牛蒡子一直被当作中药材使用,药名大力子。900年前,牛蒡传到日本,被训化成蔬菜型牛蒡,可食部分为地下根茎。20世纪70年代,我国又从日本引进牛蒡。牛蒡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并富含人体每天必须的维生素、多酚物质、菊淀粉、钙、铁、磷等营养成份,因而是药食两用佳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牛蒡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预防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防止衰老等功能,对人体有滋补、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在日本,牛蒡被人们奉为补肾壮阳之圣品。用牛蒡加工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新兵  侯海鹏  周宝元  孙雪芳  马玮  赵明 《作物学报》2014,40(12):2136-2148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 hm-2、中密:6.75万株 hm-2、高密:9.00万株 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 cm cm-3、0.18 cm cm-3、0.06 cm cm-3、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相似文献   

13.
耕作深度对烤烟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前不同耕作深度(20、30和40 cm)对烟株农艺性状、根系发育及分布、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以及烟叶产量、产值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深度处理烟株前期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到打顶时烟株根系发育和分布则有显著差异。在0~10 cm土层内, 根系数量及根干重均随耕作深度增加而下降;而10~20 cm、20~30 cm两土层内根系数量及干重与耕作深度间的关系则与0~10 cm相反,20 cm处理与其余两处理间差异显著,耕作深度为40 cm处理明显有更多的根系。各处理烟株烟叶叶面积系数及最大叶面积、整株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均随耕作深度增加而增大, 且这种趋势随生育期发展而愈加明显。烤后烟叶产量、产值以耕作深度为40 cm处理最高, 30 cm处理次之, 20 cm处理最低, 前者与后两者间有显著差异;而评吸质量以耕作深度为30 cm处理各部位和40 cm处理上部叶相对更好。综合考虑, 建议烤烟生产中土壤耕作深度以30~4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根系构型能够促进作物高效获取土壤养分。基于磷肥施用深度的根层调控技术可以优化夏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并促进其与土壤水分、养分供应的空间匹配性,为通过玉米根系挖潜实现节肥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距离地表-5 cm (P5)、-10 cm (P10)、-15 cm (P15)和-20 cm (P20)深度施用磷肥处理,分析各处理对夏玉米根系分布、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适当深施显著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根干重、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整体表现为P15P10P20P5CK。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深层玉米根系显著增加。P15和P20处理根干重所占比重,在20~40cm土层分别为12.3%和12.1%;在40~60 cm土层分别为6.7%和6.9%。根系分布深度的增加促进了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深施磷肥处理各土层中尤其是20cm以下土层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降低。根系分布的优化同时促进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 P15处理较P5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积累量、转运量及氮肥偏生产力2年平均分别提高14.5 kg kg–1、19.2%、48.9%和6.4kgkg–1,籽粒产量2年平均增产16.4%。在本试验条件下,磷肥集中施用在-15cm处理,能显著促进夏玉米深层土壤根系的生长,扩大根系养分利用空间,增加根系对深层土壤氮素的吸收,促进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提高其生产力,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棉花不同土层侧根还原力差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1999年和2001年以新棉33B、中棉所12、杂29和杂29F1代为供试品种,分别于棉花不同生育期测定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和20 cm以下土层侧根还原力。研究表明:①苗期根系还原力高,现蕾是根系还原力迅速下降的转折点。②初花期(7月15日)至盛花期(7月23日)棉株5 cm以下土层侧根还原力高于0~5 cm侧根还原  相似文献   

16.
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深松措施下磷肥施用深度对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实现根系与磷素在空间上充分耦合,可为玉米高产栽培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副区为施磷深度,研究深松措施下不同施磷深度不同春玉米品种的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并分析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旋耕措施下,0~20 cm土层根干质量吐丝期P12和P18较高,乳熟期P12较高,P24吐丝期低于P6而乳熟期高于P6; 20~6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磷肥深施处理均高于P6,以P12最高。深松+旋耕措施下,0~20 cm土层春玉米根干质量吐丝期施磷深度处理均高于正常施磷P6,0~20 cm土层乳熟期和20~6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均为P12和P18较高。旋耕措施下0~20 cm和40~60 cm土层比根长P12最大,与P6差异显著,20~40 cm土层P24最高。旋耕措施下3个土层根系活力和0~20 cm,40~60 cm比根长均表现为P12最高,深松+旋耕措施下根系活力除20~40 cm吐丝期外,P12与P18差异不显著,均高于P6,比根长0~20 cm土层吐丝期和乳熟期P12最高,P24最低,40~60 cm土层P12和P18差异不显著,P12高于P6和P24。除吐丝期2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外,2个生育期各土层根干质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显著、极显著相关,根系干质量和比根长主要影响因素是深松和磷肥施用深度,根系活力与深松密切相关。综上,春玉米总根干质量、比根长和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正相关,总体表现为深松+旋耕旋耕措施,磷肥施用深度在旋耕措施下12 cm左右较为适宜,在深松+旋耕措施下12~18 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冬小麦‖早春玉米 /夏玉米条件下 ,研究了麦田间作地膜覆盖早春播种玉米 (简称早春玉米 )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主要结果 :(1)间作地膜覆盖早春玉米拔节期根深 10 0cm左右 ,大口期 140 cm左右 ,乳熟期达到最大根深 160 cm左右。 (2 )随生育进程推进 ,根量与根重密度基本呈小→大→小变化 ;根系数量及重量密度在垂直土体中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密度层 ,2 0~ 4 0、 4 0~ 80 cm为中密度层 ,80~ 12 0 cm为低密度层 ,12 0~ 160 cm为稀密度层。根系相对稳定后 ,约有 75 %的根干重分布在 0~ 2 0 cm土层 ,85 %左右在 4 0 cm以上 ,95 %左右在 80 cm以上。 (3)根系含水率在垂直空间呈上低下高趋势 ,随生育期推进 ,含水率呈下降趋势。 (4 )根系活性与根量相反呈倒“T”型分布 ,根系活性随生育进程推进 ,呈减低趋势 ,且活力高位点又呈下移变化 ,拔节期 2 0~ 4 0cm根系活性较高 ,大口期 4 0 cm以下较高 ,乳熟期和成熟期以 80 cm以下较高。 (5 )根系 TTC还原总量及总量密度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低→高→低变化 ,以大口期为高。上下又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量高密度区 ,2 0~ 80 cm为中量中密度区 ,80~ 12 0 cm为低量低密度区 ,12 0~ 160 cm为稀量稀密度区。 (6)成熟期 2 0  相似文献   

18.
栽培技术优化对冬小麦根系垂直分布及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优化小麦根系构建,促进小麦根系功能发挥,以达到小麦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度小麦生产季,通过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鲁原502在旋耕-基肥撒施(RT-SF),深翻-基肥撒施(PT-SF)和苗带旋耕-间隔深松-分层深施肥(SRT-SS-DT)3种栽培技术下产量及其构成,研究麦田0~90 cm内不同土层根系形态分布及生理特性的差异。与RT-SF和PT-SF处理相比,SRT-SS-DT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千粒重及单位面积穗数,使最终产量提高了3.96%~13.29%。SRT-SS-DT处理促进了小麦根系生长发育,拔节后15~60 cm土层内的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密度、30~75 cm土层内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施肥层(15~30 cm土层)。开花后20 d,15~30 cm土层SRT-SS-DT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较RT-SF提高了66.3%和56.5%,较PT-SF提高了75.9%和59.8%。SRT-SS-DT增强了15~90 cm土层的根系活力,同时减缓了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的下降,开花期至花后20 d,15~30 cm土层根系活力下降值在SRT-SS-DT处理下较RT-SF和PT-SF降低了28.5%和14.9%。此外,在花后20 d,SRT-SS-DT处理小麦15~90 cm土层根系表现较低MDA含量和较高SOD活性,尤其是15~30 cm土层,根系SOD活性分别比PT-SF和RT-SF处理高20.6%和10.9%。15~90 cm土层根系活力和根干重占比与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通过对苗带旋耕、间隔深松和分层深施肥等栽培技术的集成和优化,可以有效扩展深层土壤根系的分布,提高深层土壤根系的活性,尤其是施肥层,有助于小麦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苹果根系构型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苹果根系构型的建造规律,以不同树龄的寒富苹果为试材,采用壕沟法和扇面挖掘法对苹果根系构型的演化进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树龄达到5年生时,根系的分布模式就已经建立起来,定植后6~8年时根系密度和生物量达到最大,根系构型基本确立,8年以后主要进行根系更新及根类组成的调整.苹果根系在土壤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地表以下10~15 cm属于根系分布的极不稳定层,地表以下15~40 cm为根系密集层,40 cm以下土层仅有极少量的根系发生.树冠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根系构型的状况.苹果根型属于水平根和斜生根组成的复合根型.  相似文献   

20.
牛蒡(Aretium Lappa L.)别名大力子,东洋萝卜、蝙蝠刺等。食用器官为肉质根。牛蒡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发展前景广阔的对日本等国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实践证明,品种与栽培管理技术对其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因此,根据牛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用优良品种和科学规范的栽培管理技术,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