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物理指标养鱼用水的诸物理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水温和透明度。(一)水温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快。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鲤、草、鲢、鳙、鲫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上述鱼类在水温降到  相似文献   

2.
鳗鲡(Anguila,japonica)是广温性温水鱼类,属变温动物,其体温是随外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鳗鲡的生存温度范围为2~38℃,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5~30℃。一般水温12℃时开始摄食,24~30℃摄食旺盛。据日本养鳗专家的最新研究报道,鳗鲡白仔鳗生长最佳水温是26℃,而幼、成鳗生长最适温度为28℃。总之,温度对鳗鲡的摄食、生长及其它生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鳗鲡对温度的适应幅度和最适温度表现了其种的特性,适宜的水温能促进鳗鱼的生长发育,提高摄食量,防止冬眠现象。而感染各种鳗病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也同样受水温的影响,水温过高和过低,将直接影响这些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和致病能  相似文献   

3.
<正>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化。因而,在鱼类的生活中温度的作用极为重要。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差不超过l℃。也有少数鱼类例外,比如鲤鱼的体温和水温相差1.7℃。由于鱼类的代谢和体温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因此水温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摄食和生长。鱼类都有它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鱼类的代谢相应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主要养殖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和鲤鱼等生长的适宜范围在20~32℃,15℃以下则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4.
<正>鱼类是变温动物,鱼类的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养鱼四季投饵技术要依据吃食鱼而言,要根据鱼类品种、生长状况、季节变化、病害流行等情况灵活掌握。一年中投饵应坚持掌握"早开  相似文献   

5.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主要养殖鱼类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0℃左右,15℃以上较适宜,10℃以下则食欲减退,生长也缓慢了。因此,必须用人工控制鱼塘的水温。  相似文献   

6.
用在天然水域里生长的和在水族箱里饲养的鱼之间相比较,估算鱼类在天然水域中的日摄食量。从日本的小网代湾沿岸捕获的当年来日本的日本竹夹鱼。该鱼在一九五七年的生长速度为0.249克/日;一九五八年的生长速度为0.172克/日,从当年的日本竹夹鱼每一尾鱼一天一次用日本竹夹鱼碎肉喂饱,其生长速度为0.501克/日。在给予2/3饱食群里其生长速度为0.350克/日,在给予1/3饱食群里其生长速度为0.154克/日。一九五七年和一九五八年在天然水域中鱼类的生长速度要比给予2/3和给予1/3饱食群里的鱼类的生长速度低,在水温(20~28℃)一天每条鱼喂一次,其饱食率为体重的9%。因此在这样的水温下,当年鱼的日摄食量估计是体重的3%~6%。从四月份,日本竹夹鱼的幼鱼和沙丁鱼类的白子鱼混杂出现,在这些水域里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可直至夏季。因此当年鱼生长速度与水域中的食物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估算是正确的话,那末在这个水域中,鱼类如果没有一天一次的充足饱食量,鱼类就得不到最快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浅谈池塘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鱼类发生疾病原因一般来说,鱼患病后活动失常,减少或停止摄食,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大批死亡,致使鱼类发生疾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因素1.自然因素(1)水温:鱼类生活在水中,在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温都有一定的要求,水温突然大幅度变化,将会引起鱼类不能很快适应而影响生长或造成死亡。例如:鱼苗下塘时要求温差不能超过2℃,鱼种则不超过4℃,就是这个原因。(2)池塘水质变化:池塘水质的好坏与鱼类发病密切相关,如果池塘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含量过高,各种微生物分解旺盛,不…  相似文献   

8.
饲料与营养摄食量的多少是影响鱼的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而鱼类摄食量也受诸如鱼体自身、水体环境、饲料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一、鱼体自身因素1、食性不同:不同种类的鱼食性不同,影响着摄食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对比鱼类的摄食率呈现一下状况:草食性的鱼>杂食性的鱼>肉食性的鱼,例如草鱼的投饲率一般在5%左右,而青鱼为3%左右。2、胃及消化道容积和食性不同:胃容积相对体重的比例变化很大,胃容积大则摄食量大,按摄食量大小排序一般为成鱼>鱼种>幼鱼,有的鱼无胃,所摄食的饵料依靠肠道来消化,草食性鱼类肠道很长,一般为鱼体长的6~7倍,而肉食性鱼…  相似文献   

9.
朱红英 《齐鲁渔业》2004,21(2):31-31
鱼类属变温动物,它的生长繁衍与温、光等气候因子有密切关系,其中环境温度是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气候因子。大多数家鱼生活在最适水温20.32℃时,新陈代谢旺盛,食量大、生长快;水温在5.14℃时大多数鱼体神经激素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动能较差,不喜欢活动与摄食,且饵料生物也缺乏;低于4℃,大多数鱼  相似文献   

10.
<正>6月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时期,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由于水温升高,鱼类的摄食量增加,养殖水体中鱼粪、残饵的数量增大,加上冬春期间的积累,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数量较大,水质极易恶化,容易引起鱼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雷阵雨多,既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季节,也是易出现暴发性疾病、浮头泛池等重大损失的季节。鱼类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其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耗氧量增加,而环境中的物质循环、藻类繁衍和微生物耗氧量也会大增,如控制不当则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一般分为三点:①水质问题。大量投食造成鱼类排泄物剧增,有机质污染加剧,水体缺氧,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造成水质不良。②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大造  相似文献   

12.
革胡子鲶属热带鱼类,它生活的温度在18~32℃,最适温度在25~30℃,在生长的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当温度降到18℃以下时停止摄食生长,当温度降到7℃以下时就会发生死亡。对水体溶氧的耐受力较强,在含氧量只有0.8mg/L的水域环境中,仍能较好的生长发育。是以动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较贪食,具有弱肉强食,互相残杀的习性,日摄食量是鱼体重的8%~10%。  相似文献   

13.
<正>冷水性鱼类(大多为鲑科鱼类)通常采用流水养殖方式,将河水或泉水引入养殖池,养殖水温在0~22℃,可全年投喂饵料。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受气温影响,在11月末至翌年3月末养殖水温下降明显,在这一阶段冷水性鱼类摄食量减少,甚至有些地方在温度极低条件下,鱼类不摄食,因此造成鱼类生长缓慢,或体重下降,从而使  相似文献   

14.
金鱼起源于中国,至今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名贵的观赏鱼类。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介绍金鱼几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1鱼病的预防1.l水温和水质金鱼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金鱼适应温度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金鱼对水温的要求也有一个最适范围(15”C~25C).水温过低(4C)或过高(30C)都会使金鱼生病。水是金鱼赖以生存的环境,每次换水时兑入鱼缸中的新水与缸中老水温差不得超过IC。特别要注意昼夜温差以及冬季和夏季水温的变化,如果水温变化激烈,温差达到SC以上时.不及时…  相似文献   

15.
李同国 《河南水产》2006,66(1):21-22
按照养殖上的分类.一般将适应水温范围比较广的鱼类。如青、草、鲢、鳙、鲤、鲫、鲂鱼等称为温水性鱼类:罗非鱼、淡水白鲳、革胡子鲶及彩虹鲷等品种。它们在水温低于15度以下。就会死亡,所以称它们为热水性鱼类:而将生长水温要求不高于20度水温的鱼类。如鲑鳟鱼类。称为冷水性鱼类;以鲟鱼、裂腹鱼为代表的鱼类生长温度稍高。可以达27度左右。称为亚冷水鱼。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的下降,水温逐渐降低,养殖鱼类的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有的鱼类甚至停止了生长,但是一些病原体仍然能旺盛地繁殖与滋生,如不加强管理,还会引起鱼类死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目的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0.2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池塘非离子氮浓度过高,超过鱼类最高生理耐受能力时,使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死亡,将对鱼、虾造成危害,毒性与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鱼抓好早春管理十分重要.这个阶段抓得好,既能促进鱼类早恢复早摄食,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又能相对延长生长期提高鱼产量。对早春池塘管理主要可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水温。在适温范围内,鱼类的生长随水温上升,活动加大,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初春鱼池蓄水深度应掌握在0·8—lin,加大太阳光能的直射深度,让水温较好升高,充分发挥肥效和促使鱼类提早开口摄食。开春后要勤灌水,因此时水温一般高于池水。但对于渗漏严重的鱼池,不要一次性大量注人新水,以防水温骤降。适当投施有机肥,也能提高池水温度。在…  相似文献   

19.
一是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和其他环境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二是从鱼的活动情况判断:若鱼在水中(水面)离群独游,游动迟缓,或停止游动浮在岸边;鱼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斜游,或时常跃出水面,或是头朝下尾朝上尾巴翘出水面,这些异常情况都是鱼生病的迹象。  相似文献   

20.
许多养殖户认为,春季池水浅,水温高,有利于肥水,能促进鱼的生长,但在近些年的春季,有些地区由于连续阴雨或雷阵雨天气,池中严重缺氧,而导致浮头甚至个别养殖户发生泛塘,损失惨重。这是因为池水过浅存在以下几点弊端: 一、早春池水温度,不会因池水浅而升高多少,如完全是渗入水,水温反而低,即使形成昼高夜低温差大的现象也不利于鱼的生长,且易得“感冒”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