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飞播区自然概况内蒙古科主后旗巴胡塔播区境内以半流动沙丘沙地为主,流动沙丘沙地约占65%,沙丘高5~12m,土壤为风沙土,主要植物有差巴嘎蒿、沙蓬、踏郎等,植被盖度25%左右;满斗播区,以半流动沙丘为主,流动沙丘占70%,分布的植物有差巴嘎蒿、沙蓬、山榆等,植被盖度为35%左右;吉尔嘎郎播区,以半固定沙丘为主,流动沙丘占25%,分布的植物种有差巴嘎蒿、沙蓬、黄柳、黄榆等,植被盖度为45%左右;潮海播区境内以半流动沙丘沙地为主,流动沙丘沙地约占55%,沙丘高3~10m,主要植物种有差巴嘎蒿、沙蓬,植被盖度20%左右。2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的生态过程,探讨过渡带的时空格局及其对流动沙丘-植被面积的关系的调控作用。【方法】在科尔沁沙地西部乌兰敖都地区,利用样带法在所选择的流动沙丘背风坡迎风坡与丘间低地的连接处,测量沙埋高度、宽度以及风蚀深度,并在生长季末调查样方内植物的丰富度和多度。【结果】1)流动沙丘背风坡在风力作用下,沙子埋压丘间低地植被,导致部分沼泽-草甸植物退出丘间低地;沙丘迎风坡底部的裸沙带,每年生长季初有沙丘先锋植物侵入,在生长季末形成建植种群,最终形成迎风坡过渡带。迎风坡过渡带的宽度为3~5 m,背风坡过渡带的宽度为4~6 m,因此,流动沙丘与丘间低地过渡带属于小尺度过渡带。2)流动沙丘背风坡-丘间低地过渡带的宽度与丘间低地面积及其垂直风向宽度都呈显著负相关(P <0.05),而迎风坡过渡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与丘间低地植被扩展宽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3)流动沙丘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4)面积大于5 hm2的丘间低地,垂直风向宽度大,且植被密度大、植株高,容易形成风障,降低风速,致使背风坡沙埋速度慢,而且迎风坡植物入侵速度快,导致丘间低地植被宽度和面积增加。【结论】在自然条件下,流动沙丘区的植被恢复开始于迎风坡过渡带;迎风坡过渡带和背风坡过渡带的权衡直接调控丘间低地植被的覆盖面积和格局。另外,大面积的丘间低地对于流动沙丘区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榆林的流动沙丘上,飞播后植物的幼苗受剧烈风蚀保存率很低,本文主要探讨用植物本身作障碍物来抵抗风蚀的效果,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Mey),踏郎(Hedysarum mongolicum)不同播量 的试验表明,适当提高播量,增加幼苗密度,林地能较为有效地抗抵风蚀,因而提高保存面积率,而初期幼苗稀疏的林地,经过几年之后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4.
复合沙障治理流沙技术是在综合机械沙障和生物沙障治沙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黄柳、踏郎、沙柳、柠条等具有再生能力的特性,通过采取截梢、浸泡、深埋、踩实、加填充料等技术措施在沙丘迎风坡埋设沙障,促使灌木成活,达到植物周定沙地的目的。沙丘背风坡和丘问低地采取封育技术,恢复和保护植被.达到一次治理、一次成型、一次固定的治沙效果,是一项防治速度快、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成本低的治理流动、半流动沙地的治沙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伊盟一九七八年在毛乌素沙地的伊金霍洛旗台格庙公社台格庙大队境内进行了飞播治沙试验。播区南北长4000米,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10200亩。境内以流动沙地为主,占播区总面积的66.5%。经过几年的封禁,除高大沙丘外,一般沙丘的顶部,迎风坡角以及东西两侧,生长有沙米,还有一些平缓沙地形成沙米群落,据统计,沙米占流沙面积的30.1%。  相似文献   

6.
那不斯莱自然保护区作为沙地里干旱沙丘、湿地与水域相结合的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生态模式。通过那不斯莱自然保护区的封沙育草、人工植树种草等人工恢复植被措施,使沙地植被覆盖率提高30%,林带附近风速降低52.9%,水面蒸发降低55.4%,空气湿度提高0.2%-1.1%,同时也提高了沙地肥力,保护了珍稀的残遗植物荷花、鸡头米等。  相似文献   

7.
以青海共和盆地沙丘上12年生的中间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流动沙丘为对照,探讨在沙丘上建立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后,沙丘部位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植物群落的影响。在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内沙丘的迎风坡中部、坡顶、背风坡中部和流动沙丘采集土壤样品,深度为0 5,5 10,10 20和20 50 cm。结果表明:与流动沙丘相比,沙丘3个部位中间锦鸡儿人工林0 20 cm的有机质、0 50 cm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迎风坡中间锦鸡儿人工林0 5 cm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0 20 cm深度的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坡顶和背风坡。在沙丘上建立中间锦鸡儿人工林后,草本植物种类、数量和植被盖度增加,迎风坡草本植物盖度明显高于坡顶和背风坡。  相似文献   

8.
流动沙丘沙柳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丘风沙流运移规律,控制流动沙丘的风蚀、促进沙埋是提高流动沙地沙柳固沙林的关键,为此,按照沙丘高度和坡度的差异,并采取分区造林模式,适度恢复沙地植被。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库布齐沙漠立地类型与沙柳造林效果的关系,探讨了流动沙丘部位、插条长度对沙柳造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湖东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PSS软件定量分析青海湖湖东沙地人工治理沙丘风沙流结构中总输沙率与风速、不同高度处的输沙率与风速及不同风速下的输沙率与高度的关系,并比较人工治理沙丘和流动沙丘在风速相同和输沙率相近时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沙丘上总输沙率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当风速大于11 m·s-1时,增加显著;0~2 cm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变化规律不明显,有一定的偶然性及随机性,2~60 cm的29个高度层输沙率随风速增大而变大,但是简单的曲线拟合无法反映其变化规律;2种沙丘输沙率随高度的变化均呈指数规律递减,当风速相等时人工治理沙丘的输沙率较小,当输沙率相近时人工治理沙丘的风速大于流动沙丘且风沙流结构同流动沙丘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影响飞播植物保存率的主要因子,我们以榆林飞播区的二种主要沙地类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因子的调查研究。第一种类型丘间地小,地下水位很深,沙丘密集。第二种类型沙丘稀疏,丘间地较宽,地下水位浅。第一类型区调查了12个因子,第二类型区调查了16个因子,所得数据在Z80电子计算机上用BASIC语言程序做了逐步回归,所得结论的规律性是一致的。影响飞播植物保存面积率的主要因子有:沙丘迎风坡的面积,植物群体面积,幼苗密度,沙丘是否成链,沙丘的坡型以及植物高度,冠幅等。研究结果为选择飞播区的立地条件及提高飞播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呼伦贝尔鄂温克旗锡尼河东苏木境内天然樟子松林内风蚀区,采用雨季直播杨柴生物复合沙障固沙,2年后植被取得良好恢复,并促进了沙地樟子松的天然更新,风蚀坑内杨柴高度达到46.3 cm,植被盖度为27%;平缓流动沙地杨柴高度达到62.7 cm,植被盖度为37%。另外,在风蚀坑内,不论是杨柴还是天然草本植物,都是坡中部的密度最大,长势最好;风蚀坑阳坡植被恢复好于阴坡。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植被的分布状况与演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焦树仁 《防护林科技》2006,(4):11-13,16
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植被的演替过程,从流动沙丘开始。流动沙丘围封治理以后,最初侵入的植物是沙蓬,3~5 a后,生长开始衰弱。流动沙丘向半流动沙丘过度的主要植物为差巴嘎蒿、小黄柳和沙蓼。半流动沙丘向固定沙丘过度的主要植物为小白蒿、细叶胡枝子、野麦子等。固定沙丘分布的主要植物为羊草、中华隐子草、野古草,大果榆、鼠李等。人工林群落相对稳定以后,林下自然侵入的植物主要为黄囊苔草、寸草台草等。天然残存林植被,主要为榆树、小叶朴群落和色木、蒙古柞群落。蒙古柞群落是顶极群落,疏林草地植被是沙地最稳定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固沙疏林农林牧循环立体经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雨季在泰来县江桥镇、街基乡分别营建了半固定沙丘、沙地樟子松固沙疏林,在疏林行间播种培育了沙打旺、锦鸡儿、沙棘、黄芪、黄芩、防风、甘草、大豆、红小豆、绿豆、荞麦等,形成农林牧循环(轮作)立体经营樟子松固沙疏林体系。经对苗木进行生化处理以及采用雨季造林技术,樟子松、沙棘成活率保存率高。中草药、牧草、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达到当地先进水平。通过调查,植被盖度迅速提高,有效地控制了风蚀。系统运行 4年来,稳定良好。  相似文献   

14.
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风蚀积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光电子式积雪深度测定仪对毛乌素沙地的新月型流动沙丘风沙流动运移规律进行了长达7年的连续测定及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新月型沙丘迎风坡基本处于风蚀过程,落沙坡处于积沙过程,而沙丘顶部则因大风天气特征的变化具有风蚀和积沙过程,落沙坡和迎风坡的风蚀,积沙变化过程与大风发生的频率,风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改进的CASA模型,结合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气象数据,估算榆林飞播林2010年7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通过实测植被生物量,验证CASA模型在研究区的估算结果。结果表明:CASA模型适用于榆林飞播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CASA模型估算的不同地区NPP区别明显,榆林市横山县与榆阳区交界处的植被NPP值最高,其值介233.21~414.15gC/m2之间;榆林飞播林生态系统属于较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沙柳的NPP水平最高,以柠条+沙柳+沙蒿为播种模式的人工林地生物量最高;除沙柳、花棒和沙蒿外,其他飞播植物生物量与含水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飞播年代的同种植被生物量与含水量、土壤养分以及气候等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境对踏郎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踏郎(Hedysarum fruticosum),又称羊柴、山花子、山竹子、油葫芦稍,豆科岩黄芪属.踏郎是一种优良的保土固沙灌木,具有很强的根蘖能力,常"一株成林",是优良的固沙造林植物种,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内蒙和西北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而在内蒙古大面积的半流动沙地上和流动沙地的附近也有分布,用其固定沙丘(柏玉珍,1989).  相似文献   

17.
民勤沙区沙丘的基本特征及其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勤沙区的沙丘包括新月型沙丘、新月型沙丘链、沙垄、沙堆和复合型沙丘及沙丘链5 种类型;沙丘高度一般为4~10 m;沙丘走向有横向(NE-SW)和纵向(NW-SE)以及多风向形成的不规则形。沙丘移动的基本特征是:(1)风是沙丘移动的动力,风向单一时沙丘移动速度快。(2)沙丘越高移动速度越缓慢。(3)沙丘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为主。(4)沙丘移动的方式有前进式、摆动式和摆动前进式3 种。(5)植被盖度越大移动就越缓慢。(6)一年中5月份移动速度最快,9月份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演替的阶段与速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渭寿 《林业科学》1999,35(3):103-108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物的演替,可分为3个时期或阶段。第1阶段为飞播植物群落阶段;第2阶段为飞播植物+天然植物或飞播植物+油蒿群落阶段;第3阶段为天然植物群落阶段或油蒿群落阶段。从各阶段所能维持的时间或演替的速度来看,毛乌素流动沙地飞播以后,飞播植物占优势的阶段最大不超过20年,飞播植物群落阶段和飞播植物与油蒿共同占优势的时间最大不超过35年。也就是说,35年以后,天然植物油蒿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而飞播植物仅作为伴生种存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定位监测试验,对干旱荒漠区灌草植被防风固沙、阻沙效应、风蚀和风沙沉降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草植被能显著增加地表粗糙度,是其具有防蚀、阻沙功能的内在机理;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输沙量、风(积)蚀量、沙尘沉降量均大大下降,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其输沙量较新垦沙地输沙量分别下降93.6%和59.8%,绝对风蚀量最大月份,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绝对风蚀量仅为新垦沙地的32.6%和73.4%;沙尘沉降量的分布表现出共同的规律性,降尘均集中在4—6三个月,4月份最大,为总降尘量的1/4~1/2强,在水平和垂直梯度上各月降尘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区沙地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榆林沙地矿区为例,通过3个试验研究,探讨了半干旱区沙地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结果为引进樟子松、沙地柏更新改造原有植被,可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以北沙柳为例,平茬可以更新加快灌木生长发育,改变衰老长势,春季平茬效果好于秋冬季;沙地柏、紫穗槐、北沙柳、樟子松等林分消耗利用水分较少,可作为较好的防风固沙林类型,而塔落岩黄耆、柠条、沙蒿耗水量较大,不适宜大面积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