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杜鹃花根系内生菌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杜鹃花栽培类型毛鹃的根系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利用真菌形态分类法和ITS-RP分子标记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共分离出121个菌株,分为27个形态类型;ITS-RP分子标记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聚为7类,其中Ⅰ为最大类群,包含18个形态类型,Ⅱ类群包含了4个形态类群.Ⅲ,Ⅳ,Ⅴ,Ⅵ,Ⅶ类群各包括1个形态类群.结果表明,菌株形态类型较多,但同一形态类型的菌株在分子聚类结果也聚为一类,形态与分子标记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对分离出的一种丝状真菌Mars菌株进行菌落特征、产孢细胞形态、产孢轴发育过程、孢子形态、菌丝生长特征等形态指标进行观察,并与标准菌球孢白僵菌3.4428菌株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地区土壤中金龟子绿僵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不同菌株亲缘关系的远近与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地理来源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分离自河北省8个地区土壤中的12株金龟子绿僵菌进行形态观察及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菌落形态和DNA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依据菌落孢子的分布形态、基质色泽、孢子颜色以及珠状渗出液的有无等特征能实现与RAPD聚类结果相同的菌株类型划分结果,证实了利用菌株培养特征对菌株亲缘关系远近进行类型划分的可行性;同时,RAPD聚类结果也表明菌株问差异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有丝真菌092902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典型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碳源同化及ITS序列3种鉴定方法.[结果]从形态方面,菌株092902与标准菌株黑曲霉As3.40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极为相似,初步判断菌株092902属于黑曲霉;从Biolog微生物鉴定仪碳源同化方面,鉴定结果是黑曲霉;从菌株ITS序列进一步确认菌株092902与NCBI数据库中黑曲霉相似率达到100%.[结论]从这3个方面共同对菌株092902作出鉴定,该菌属于黑曲霉.  相似文献   

5.
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提高产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自然界获得产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从不同地区土壤、面酱醅、发霉玉米上的样品中筛选出1株产淀粉酶活力较强的菌株BSJD10,在结合菌落菌株形态、生理生化指标、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种群形态和个体形态进行观察和鉴定,通过紫外和硫酸二乙酯的复合诱变提高诱变株的产酶能力.得出结果,确定分离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并以此为出发菌株,通过复合诱变获得的诱变株其产酶能力为2.03 U/mL,比原菌株提高1.31倍.  相似文献   

6.
2株不同地区辣椒疫霉菌株生物学性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于南京和广州地区的2株辣椒疫霉菌株NN和HN进行生长速率、孢子囊形态、药剂敏感性和菌体蛋白质分析,研究其生物学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NN菌株和HN菌株在PDA、胡萝卜、玉米粉、番茄汁、大豆、10%V8等6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生长速率不同,NN菌株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HN菌株;2个菌株在PDA上形成的菌落存在显著性差异,NN菌株菌落气生菌丝多,而HN菌株菌落表面光滑;2菌株在10%V8培养液中培养后经无菌水诱发产生孢子囊,它们的孢子囊形态存在一定差异,NN菌株孢子囊形态多样,多达6种,以梨形和椭圆形为主,HN菌株多以椭圆形为主;供试的甲霜灵、霜脲锰锌、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甲霜灵.霜霉威、百菌清等6种药剂对2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霜灵对2个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大,2个菌株对各种药剂的适应性在低浓度差异大多表现为不显著,但在高浓度差异显著;对这2株菌株的菌体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结果显示,2个菌株菌体蛋白的相似率达85%,存在3个菌体蛋白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连续移植对强致病力层出镰孢菌株遗传变异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生物学测定和ISSR分子标记对层出镰孢菌连续移植20次菌株的菌落形态、显微形态、致病性和遗传多样性等进行了研究。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移植次数菌株在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上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随着移植次数增多而表现出下降趋势,并且菌株产生菌核的能力减弱。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层出镰孢菌连续移植菌株间基因组DNA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虽然大多数移植次数相近的菌株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但菌株间的遗传分化明显,而这种遗传分化与菌株间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层出镰孢菌株经过连续移植后出现了显著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引起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炭疽病的病原,根据Koch′s法则,对从两面针炭疽病病部组织分离的致病菌株L-2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并对该菌株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基因进行PCR扩增,运用MEGA7.0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该菌株的形态特征与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相似,并在GAPDH系统发育树中与喀斯特炭疽菌聚在同一分支.根据形态特征及GAPDH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菌株L-2鉴定为喀斯特炭疽菌.  相似文献   

9.
采用滤纸片富集法对采自广东省信宜的土壤样品进行了粘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共获得6个菌株(Soce M1~So ce M6)。利用体视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这些菌株的子实体、菌落及营养细胞等进行了形态学的观察和特征描述。同时,还测定了6个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应用blast程序与GenBank中已知的纤维堆囊菌及其他粘细菌序列进行比对,并采用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了分离菌株与相关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6个菌株均为纤维堆囊菌(Sorangiumcellulose),但这些菌株在形态特征和16SrRNA基因进化距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出纤维堆囊菌菌株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农业微生物制剂的活性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制剂是以自然界中分离的有益菌为主体开发的产品,在健康、环保及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某农业微生物制剂在海南的热带农业生产中能显著增产和增强作物抗性,为了了解该微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活性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生长、形态及显微观察,对16S rDNA进行序列PCR扩增、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活性菌的种属。结果表明,分离得到2个形态不同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的分子鉴定,发现这2个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99.9%的同源性;2个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比较结果发现它们有7个碱基的差别,说明这2个菌株可能是不同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木本植物炭疽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发生在陕西省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3个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即: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porioides(Penz)。Sacc,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crassipes(Speg.)Arx和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2.
对陕西省不同地区杨树溃疡病病原菌研究显示,在关中地区,杨树溃疡病病原菌包括聚生小穴壳(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金黄壳囊孢(Cytospora chrysosperma Fr.)、杨细盾霉(Coniothyrium populinum Schulz. et Sacc.)和镰刀菌(Fusarium sp.)4种真菌;陕北地区杨树溃疡病主要由C. populinum Schulz. et Sacc.及C. chrysosperma Fr.所致;陕南杨树溃疡病发生少。接种试验表明,聚生小穴壳和杨细盾霉在各地理菌系之间存在着培养性状与致病性分化, 聚生小穴壳致病性较强, 杨细盾霉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南方镰孢属马特组的调查和分类研究,鉴定出3个种和2个变种,即:(1)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e;(2)茄病镰孢真马特变种Fusarium solani(Mart.)Sace.var.eumartii(Carpenter)Wollenweber;(3)茄病镰孢爪哇变种Fusarium solani(Mart.)Sacc.var.javanicum(Koorders)Ye,comb.nov.;(4)兰色镰孢Fusarium coeruleum(Libert)Sacc.;(5)腹状镰孢Fusarium ventricosum Appel et Wollenweber。  相似文献   

14.
产黄酮银杏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健康银杏植株中分离到126株内生菌,并通过HPLC-UV检测方法筛选到8株内生菌产黄酮类物质。用察氏平板培养基分离菌株,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初步鉴定结果分别属于匐柄霉、丛梗孢属、交链孢属、镰孢霉属、赤霉属、蜜孢霉、放线菌属和暗梗单孢霉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毛白杨、加拿大杨、箭杆杨树皮中常量营养元素与溃疡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杨树溃疡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和菌落生长量与氮、硫、磷、钙、镁含量成负相关,与钾含量成正相关,其中以氮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在二维空间对样本进行分类,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树种之间六种常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对溃疡病抗性的差异十分明显,从而为早期选育抗病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栾丰刚  羌松  段晓东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2):2223-2229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黑胚病主要病原的侵染特性.[方法]对采集的新疆小麦样品进行病菌分离鉴定,根据柯赫氏法则,通过田间回接试验,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菌;并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进行病原菌的接种,观察其侵染特性.[结果]确定引致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物是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两种主要病原物从小麦抽穗期至灌浆盛期均可侵染,以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分别为细链格孢和小麦根腐离蠕孢的最适侵染时期,适宜的侵染部位为颖壳和小穗轴.细链格孢全疆都有分布,但在田间接种条件下致病力较小麦根腐离蠕孢弱.两种主要病原菌的萌发侵染方式不同,细链格孢孢子萌发产生附着孢,通过侵入钉侵染植物组织,而小麦根腐离蠕孢孢子则直接通过一端或两端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组织.[结论]新疆小麦黑胚病的主要病原有两种,细链格孢分布广泛,田间分离率高,而小麦根腐离蠕孢致病力强.两种病原菌的侵染方式及适宜的侵染时期均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勒泰地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2007和2008连续两年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分离到的大量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分离物进行的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253个镰刀菌属菌株分属于5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燕麦镰刀菌和节状镰刀菌.各个种或变种所占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6.6;、24.1;、11.8;、9.8;、7.5;和0.8;.以黑河5号大豆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除节状镰刀菌无致病性外,其余4个种和1个变种对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中出现频率最大且致病性最强的优势致病种,茄腐镰刀菌次之.  相似文献   

18.
三个重要的药用作物镰刀菌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导了广东省3种重要药作用物:山药,玉竹,丹参烂根或死株的主要病原菌分别为:尖孢镰孢山药专化型腐皮镰孢根生专化型及腐皮镰孢深蓝变种,均为中国新报导的对生产危害大或较大的病害,其中尖孢镰孢山药专化型为国内真菌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省宾川县所产椪柑为试验材料,研究椪柑在贮藏运输中的主要病害及病原真菌,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目的在于找到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分离、鉴定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Sacc.)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2种病原真菌,找到了对2种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并确定了最低抑制浓度(MIC)。为进一步研究柑橘类果品的天然保鲜剂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毛白杨、北京杨、加拿大杨、P-15A杨、箭杆杨、青杨树皮中酚类与溃疡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杨树溃疡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和菌落生长率与总酚、其它酚类(水解单宁类、酚苷等)、咖啡酸、水杨苷成显著负相关、与缩合单宁类、水杨酸成显著正相关。主成份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派杨树品种之间、同一派不同杨树品种之间树皮中总酚、其它酚类、缩合单宁类含量及对溃疡病抗性的差异十分明显。同时,建立两组主成份方程,为抗病品种的早期选育,提供了一种科学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