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氮肥的有效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山西襄汾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0~350 kg/hm2的范围内,氮肥显著增加了夏玉米生物量、产量和净收益;施用氮肥210 kg/hm2获得了最高产量(9 897 kg/hm2)和最高的净收益(14 970元/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 712 kg/hm2,增产率达20.9%,增收2 132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kg,同时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6%。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纯收益和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函数曲线,求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94 kg/hm2。这将为山西省南部夏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与化肥不同配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不同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效果的对比试验,旨在探索不同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化肥量为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60、60、60kg/hm2,配施有机肥75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由此可知,在化肥减量的情况下加施有机肥,产量并未降低,还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籽粒产量增长,施肥经济效益提高。施用不同数量氮肥后,产量增长18.0%~36.8%,平均增产25.1%。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下降,呈抛物线关系,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78 kg/hm2,最经济产量施氮量约240 kg/hm2。施肥增收2 331~4 780元/hm2,施用氮肥的产投比为1.19~4.05:1。  相似文献   

4.
水稻精确施氮与不同氮肥用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精确施氮与不同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南粳46)施肥养分含量以纯氮240 kg/hm2、五氧化二磷75 kg/hm2、氧化钾90 kg/hm2是适宜可行的。在精确施氮试验中,精确施氮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在不同氮肥用量试验中,以施氮240 kg/hm2处理水平产量、效益最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玉米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在底施磷酸二铵450.0 kg/hm2、尿素300.0 kg/hm2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分别随滴灌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96.0 kg/hm2的处理可有效地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该处理折合产量最高,为16 173.30 kg/hm2,较对照不施肥增产38.09%,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1.23%;产值和净产值也均为最高,分别为27 495、14 745元/hm2,分别较对照不施肥增加7 585、3 835元/hm2,分别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 777、1 796元/hm2。  相似文献   

6.
川台地玉米氮-磷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施氮250kg/hm2+磷250kg/hm2、氮250kg/hm2+磷375kg/hm2、氮375kg/hm2+磷250kg/hm2配方处理的产量较高,最高产量达7 775kg/hm2。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滴灌夏玉米上的肥料效应,从而优化滴灌施肥系统,为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滴灌带设置为一管带两行,氮磷钾分别设4个处理,其中氮肥处理为0、144、180、216 kg·hm -2(记为N0、N1、N2、N3),磷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P0、P1、P2、P3),钾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K0、K1、K2、K3),氮磷钾肥料分4次滴施,以研究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肥料的利用率。结果 (1)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施氮磷肥的用量呈抛物线性变化,当施氮量为180 kg·hm -2,施磷量为90 kg·hm -2时,作物产量最高;当氮磷肥施用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时,作物产量随施氮磷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氮肥处理的下降程度差异不显著,而磷肥施用量超过90 kg·hm -2时,作物产量随施磷量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在本处理中,夏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提高,均呈增加趋势。(2)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几乎没有影响,在灌浆期与收获期时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抛物线性变化,变化趋势与产量基本相同。(3)不同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不同,分别为33.39%—58.44%、14.15%—28.88%、54.70%—65.75%,当夏玉米产量最高时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两年平均为51.21%、28.88%、65.75%;在最高产量条件下,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8.08、11.41和8.83 kg·kg -1;偏生产力分别为59.88、119.75和100.65 kg·kg -1结论 在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滴灌施肥条件下,最适宜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180 kg·hm -2和90 kg·hm -2,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 -2、施磷量超过90 kg·hm -2时,夏玉米产量会出现下降,但随施钾量的提高,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滴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1.21%和28.88%和65.75%。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区域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研究表明,冷凉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0、60.0、97.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9 217.60 kg/hm2、17 576.82元/hm2;温和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60、6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0 311.00 kg/hm2、20 056.14元/hm2;温暖区以纯N、P2O5、K2O分别施150、90、65 kg/hm2处理产量及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1 109.00 kg/hm2、21 484.14元/hm2。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施氮模式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模式之间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处理施氮量减少14.3%,玉米可增产3.7%~4.9%,节本增效1 226.1~1 586.1元/hm~2。有机肥无机肥配施较常规施肥可节约氮28.6%,玉米增产0.8%~8.1%,但经济效益降低了967.8~3 667.8元/hm~2。控释肥配施较常规施肥可节约氮54.3%,前两年玉米减产0.1%~0.7%,第三年增产3.9%,节本增效413.2~1 673.2元/hm~2。氮肥的养分吸收量、养分收获指数和肥料偏生产力常规施肥最低,控释肥配施最高,分别为198.8~269.6 kg/hm~2、0.70~0.83、57.8~79.3 kg/kg。综上所述,减氮、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控释肥配施均可维持较高的玉米产量,提高氮肥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试验对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氮磷钾的不同配比施肥,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698.7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2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3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较不还田减少0.05、0.06、0.06 kg,秸秆还田会导致氮、钾素当季利用率下降,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4最佳处理组合为N36P18K12,小麦、玉米及全年籽粒总产量平均分别为9 028.5、10 602.0、19 630.5 kg/hm~2。  相似文献   

11.
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优质专用春小麦Y20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追施氮肥以375 kg/hm2尿素为最佳,春小麦产量为5 317.95 kg/hm2,追施尿素525、225和75 kg/hm2的处理春小麦产量依次降低.施氮时期以扬花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高,为5 086.65 kg/hm2,其次为拔节期施氮,产量为5 043.75 kg/hm2;孕穗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低为4 978.65 kg/hm2.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为:在一定施氮量内,春小麦品质与施氮量成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品质越好;在扬花期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不断优化玉米氮肥施用量,特设置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纯N为300 kg/hm2时,玉米产量达到最高值8 279.5 kg/hm2,比其他处理增产6.0%~46.9%,增效8.9%~32.5%,与其他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滨海玉米种植推荐施氮量为纯N 3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丹江口库区玉米和水稻的氮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施用90kg/hm2P2O5和135.0kg/hm2K2O基础上,玉米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76.4kg/hm2和236.2kg/hm2;在施用90.0kg/hm2P2O5、75.0kg/hm2K2O和3.0kg/hm2大粒锌基础上,水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13.8kg/hm2和189.6kg/hm2;当玉米施氮量为225.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35.8%,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4.90、11.4kg/kg和29.9%,玉米氮吸收总量为174.9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51∶1.01;当水稻施氮量为180.0kg/hm2时,比不施氮增产28.5%,氮肥产投比、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分别为5.67、12.1kg/kg和39.1%,水稻氮吸收总量为156.1kg/hm2,养分吸收量之比为N∶P2O5∶K2O=1.00∶0.34∶1.20。  相似文献   

14.
基于“3414”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玉米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川中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玉米"3414"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增产效应显著,其中,处理6产量最高,处理2产量最低,分别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6.0%和18.6%。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8.55%,表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N、P、K对玉米产量贡献大小顺序为N>P>K,增产效果居首位的为氮肥,施用纯N 240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826.00 kg/hm2;P肥的增产幅度次之,施用纯P 72 kg/hm2的增产效应达到2542.50 kg/hm2;施用纯K 45 kg/hm2的增产效应为1207.50 kg/hm2。在不同肥料的交互作用中,N×P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最大,N×P>N×K>P×K。施氮量(N)为329.33 kg/hm2,施磷量(P2O5)为99.04 kg/hm2,施钾量(K2O)为50.21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6885.94 kg/hm2。玉米产量与N、P、K肥料效应回归模型为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以为玉米生产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钾配比下青花菜产量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兰芳  陆星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08-6109
从不同施肥水平探讨了提高青花菜产量的途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了两个因素,其中氮肥为6个水平,钾肥为3个水平,共有16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施氮量和不同的施钾量对青花菜的产量影响最大,其中施纯N300kg/hm2、K2O75kg/hm2的配比青花菜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施肥技术,在大田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糯稻"皖稻6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追氮时期和不同氮磷钾比例对产量有显著影响;[2]施氮量300.Okg/hm2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337.5kg/hm2处理产量次之,产量如果要获得10000kg/hm2以上生产水平,需施纯氮300.0~337.5kg/hm2;(3)在施氮量为300.0kg/hm2、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7:3、追氮时期在倒4叶至倒3叶期时,产量最高;(4)施氮量为300.0kg/hm2、基蘖肥和促花肥比例为7:3、氮磷钾比例在1:0.3:0.3~0.6时.有利于"皖稻68"高产.  相似文献   

17.
采取随机排列法,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吉单631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试验,对各处理的生育期、生物学性状、产量及产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也增加,纯收入最高的处理为施氮肥200 kg/hm2。为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最佳施氮量为200 kg/hm2,该结果为玉米节本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氮、磷、钾平衡施肥进行试验,明确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最优施肥量为纯氮150 kg/hm2、五氧化二磷60 kg/hm2、氧化钾为65 kg/hm2,其秃尖最小、穗粗最大、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分别为0.6 cm、4.8 cm、3 313.8万粒/hm2、373.9 g。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1 264.1 kg/hm2和22 527.12元/hm2,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平衡施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氮、磷、钾平衡施肥进行试验,明确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最优施肥量为纯氮150 kg/hm2、五氧化二磷60 kg/hm2、氧化钾为65 kg/hm2,其秃尖最小、穗粗最大、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分别为0.6 cm、4.8 cm、3 313.8万粒/hm2、373.9 g。产量和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1 264.1 kg/hm2和22 527.12元/hm2,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为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灰棕壤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玉米“3414”肥料试验的产量及产值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在湘南红壤丘陵区旱地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2P1K1处理(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37.5、45 kg/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5 759.5 kg/hm2,9 687.6元/hm2;若只考虑单因素的影响,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是氮肥最大,其次为磷肥,钾肥最小。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得到最佳经济产量为5 659.3 kg/hm2,最佳氮、磷、钾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68.9、34.6、38.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