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蜡蚧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蚧1a发生1代,在合肥主要危害女贞、小叶女贞,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继续取食、生长,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10-13d,平均产卵9208+2788粒.白蜡蚧雌成虫休重与产卵量(粒)的关系式为y=510.80+40080.44x(r=0.8956>r0.01=0.3377),5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化期,6月上、中旬为若虫定叶、定杆期,10月上、中旬雄虫羽化与雌成虫交尾后死亡,受精雌成虫11月中旬停止取食开始越冬.根据观察研究白腊蚧自定叶盛期到定杆盛期为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淡剑袭夜蛾产卵量与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剑袭夜蛾是近年新发生的重要草坪害虫,其产卵多,繁殖力强,发生世代多,危害重.因此,利用第1代雌蛹重、发生期和第2代卵期准确预报其发生数量和时间, 是防治的关键.经饲养测定,雌蛹重和产卵量的相关方程为:Y=-640.75+10124.62X. 利用变温经"直线回归"算出:第1代:C=13.21±1.43(℃),K=409.9±50.5(DD) ,N=(409.9±50.48)/(T-(13.21±1.43));第2代卵期C= 13.65±0.5 8(℃),K=46.8±1.8(DD),N=(46.8±1.8)/(T-(13.7±0.6)). 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远  唐燕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45-1146
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1997年前后传入安徽省芜湖市。经研究 ,其蛹重为 (0 .1696± 0 .0 197)g ,产卵量为 (5 44 .2±182 .2 )粒 ,雌蛹与产卵量的回归式y =-948+ 892 4.4x ,r1 =0 .85 4>r0 .0 1 =0 .5 3 7。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1.5 5± 1.14 )℃ ,有效积温为 (92 .0 3± 12 .4)DD ,预测式为N =(92 .0 3± 12 .4) / [T -(11.5 5± 1.14 ) ]。经检验该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4.
谈剑袭夜蛾产卵量与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剑袭夜蛾是近年新发生的重要草坪害虫 ,其产卵多 ,繁殖力强 ,发生世代多 ,危害重。因此 ,利用第 1代雌蛹重、发生期和第 2代卵期准确预报其发生数量和时间 ,是防治的关键。经饲养测定 ,雌蛹重和产卵量的相关方程为 :Y=-640 .75+1 0 1 2 4 .62 X。利用变温经“直线回归”算出 :第 1代 :C=1 3.2 1± 1 .4 3(℃ ) ,K=4 0 9.9± 50 .5( DD) ,N=4 0 9.9± 50 .4 8T-( 1 3.2 1± 1 .4 3) ;第 2代卵期 C=1 3.65± 0 .58(℃ ) ,K=4 6.8± 1 .8( DD) ,N=4 6.8± 1 .8T-( 1 3.7± 0 .6) 。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5.
对低丘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钉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钉螺分布与草本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水田均有钉螺分布,而其他林地类型中并未发现钉螺,有螺框出现率与钉螺密度的大小规律一致,为河滩﹥沟渠﹥水田﹥旱地﹥荒地﹥滩地杨树林地;(2)最适于钉螺孳生的草本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分别为16~20 cm、80%~90%、6~7;(3)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的钉螺密度与草本高度分别呈现y=-0.024 8x2+0.220 9x-0.235 2、y=-0.172 5x2+0.959 5x-0.807 5、y=-0.090 2x2+0.405 5x+1.714 3、y=-0.066 7x2+0.458 3x-0.074 3、y=-0.285 0x2+1.549 0x-0.955 0的关系,旱地、荒地的钉螺密度与草本盖度分别呈现y=-0.095 0x2+0.365 0x+0.155 0、y=-0.335 0x2+1.921 0x-1.705 0的关系,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水田的钉螺密度与草本物种丰富度分别呈现y=-0.021 2x2+0.205 7x-0.178 1、y=-0.0581x2+0.4248x-0.3000、y=-0.4793x2+3.0607x-2.4560、y=-0.0436x2+0.2704x+0.2080、y=-0.0675x2+0.7788x-0.9420、y=-0.1282x2+0.8186x-0.4240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雌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补充营养、温湿度、光照等条件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补充营养的处理中,用10%蜂蜜水喂养产卵量最多、达2 111.6(±175.9)粒/雌,用15%蜂蜜水喂养寿命最长、达13.40(±0.51)d。不同温湿度对斜纹夜蛾产卵量也有显著影响,得回归方程:y=283+199.2x1-6 523.8x2+120.6x1x2-5.5x12+3 109.4x22。在湿度为50%~100%范围内,产卵量与湿度呈正相关。温度在29.1℃、湿度在100%时产卵量最大。光照时间影响其产卵量的次序为:全光照>L∶D(13 h∶11 h)>暗箱。  相似文献   

7.
水稻二化螟性诱蛾量与测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3年在吉林省柳河县,采用水盆诱捕器,对越冬代水稻二化螟的累计诱蛾量与水稻受害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月5日至7月1日每块稻田二化螟累计诱蛾量与相应稻田田间卵块密度、稻株受害率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二化螟卵块密度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z的回归方程为y1=0.0022x-0.1877;水稻枯鞘株率y2和枯鞘穴率y3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0023x-0.2907,Y,=0.0114z-1.0918;水稻白穗株率y1与诱捕器累计诱蛾量x的回归方程为y1=0.0015x-0.2718。由二化螟发蛾高峰日前的性诱捕器累计诱蛾量,可以准确预测田间二化螟的卵块密度和水稻受害水平。提前1~2周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8.
油松毛虫一生取食针叶长度2065~2255cm,干重7.5057g。雌虫取食针叶长度2442cm~2780cm,重干8.8951~10.0119g;雄虫取食长度1688~1930cm,干重6.0988~7.0070g。 蛹重与食叶量密切相关:y=-0.6440+0.2633x。幼虫一生排粪2560粒,干重6.4503g。雌虫排粪2613粒,干重7.6703g,雄虫排粪2580粒,干重5.2300g。各龄虫粪大小及百粒虫粪重随虫龄而增大,并且比较稳定,可依此测定虫龄。这些测定结果为制定油松毛虫的防治指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15、18、22和28℃的恒温条件下,对菜粉蝶越冬蛹冬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得到发育速率y与温度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y=-0.051884+0.007123x,计算出菜粉蝶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8(±0.3)℃和140.24(±10.4)d.℃。在自然条件下,越冬蛹在3月初开始羽化为成虫,4月中下旬羽化结束,50%成虫羽化的高峰期出现在高于发育起点7.28℃的总有效积温达到136.46d.℃。应用累积羽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了菜粉蝶越冬蛹累积羽化百分率Y与有效积温x间的Logistic回归模型Y=100/{1+exp[-0.031541(x-136.46)]}。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外透析法研究了植物饲料中磷的透析率,并对其与磷体内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的体外透析率(x)与磷表观消化率(y1)和真消化率(y2)间分别存在二次曲线相关和线性相关,且磷表观消化率的预测效果较真消化率要好.两模型分别为:y1=-0.092 3x2 5.671 0x-56.002 1(R2=0.7147,RSD=5.5995,P=0.000 1)和y2=1.202 1x 11.8370(r2=0.473 4,RSD=6.800 5,P=0.000 1).  相似文献   

11.
幼虫液体人工饲料中主成分对橘小实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橘小实蝇幼虫液体人工饲料主要组成成分——啤酒废酵母和蔗糖对橘小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啤酒废酵母浓度的提高,橘小实蝇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单雌产卵量、F1卵孵化率均升高,然而,当啤酒废酵母浓度高于0.142 4 g.mL-1时,化蛹率、单雌产卵量、F1卵孵化率下降;当啤酒废酵母浓度高于0.178 9 g.mL-1时,羽化率下降;当啤酒废酵母浓度高于0.215 4 g.mL-1时,蛹重下降。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蔗糖浓度的提高,橘小实蝇化蛹率、蛹重、羽化率、单雌产卵量、F1卵孵化率均升高,而当蔗糖浓度超过0.123 0 g.mL-1时,化蛹率、蛹重、羽化率下降;当蔗糖浓度超过0.152 0 g.mL-1时,单雌产卵量、F1卵孵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四环素饲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以确定对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去除效果,探讨松毛虫赤眼蜂生殖适合度受Wolbachia的影响情况。采用不同浓度(5,15,30mg·m L-1)的盐酸四环素连续处理产雌孤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5代,测定其产卵量、羽化率、后代雌性百分率变化。利用Chelex-100法对待测的成蜂进行单头总DNA的提取,以wsp基因专用引物检测蜂体内Wolbachi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后不同浓度、不同世代处理间羽化率发生显著变化(p0.05),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抗生素处理后产卵量在不同代数间呈无规律变化;后代雌蜂百分比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高浓度盐酸四环素对Wolbachia的去除效果较好;同一盐酸四环素浓度下不同世代间Wolbachia的去除效果呈现的总体趋势与羽化率类似。研究表明,抗生素确实可去除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品系虫体内的Wolbachi,其去除效果受抗生素处理浓度、处理代数的影响,高浓度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抗生素可打破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并影响蜂的羽化率。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博斯腾湖小湖区为研究区,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补充调查,分析了小湖区1958-2010年芦苇(Pragmites australis)产量、面积及质量的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0年博斯腾湖小湖区芦苇产量呈现先下降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芦苇分布面积也经历了先变小后变大的过程;总体上芦苇资源呈现衰退趋势,一、二、三类芦苇面积减少,四类芦苇面积增加;水位(x)与芦苇产量(y)呈极显著相关关系,1958-1982年,芦苇产量与水位的回归方程为y=-4.9526x2+10379x-5E+06 (R=0.88),1983-2010年,芦苇产量与水位的回归方程为y=-0.507x2+1062.8x-556910 (R=0.78);地下水埋深与芦苇生长关系密切,地下水埋深为1.97 m时,芦苇生长最快.矿化度(x)和芦苇产量(y)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2.39x2+32.033x-5.6795(R=-0.84).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94~1998年5年的越冬代二化螟赶蛾资料分析表明:田间赶蛾与1代二化螟的发生期、发生量有极显著相关性。①y=9.5+0.875 x(y—越冬代蛾高峰日理论值,x—20%田块见蛾日);②y=0.766 9+1.606 6‰x(y—1代二化螟实发程度理论值,x—自赶蛾日起至20%田块见蛾后7d累计蛾量);③y=31.294 9+2.038 x(y—越冬代总蛾量理论值,x—自赶蛾日起至20%田块见蛾后7d累计蛾量)。  相似文献   

15.
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及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绒鳃金龟Maladera orientalis(Motsh)是宁夏南部山区和新垦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本文以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活史、实验生命表及影响种群发生的环境因子,采用数学方法对其作用关系进行了模拟.得出,黑绒鳃金龟种群平均累计死亡率模型F(x)=1-exp[-(x/85)0.7165];卵期、幼虫期、蛹的存活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式分别为y=1.4143+6.7007x-0.1913x2、y=21.6499+5.2621x-0.1451x2、y=2.2429+6.6462x-0.1905x2.对土壤环境理化性状因子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与各土壤因子有显著性相关关系,该虫适宜发生在土壤松散、沙粒较多、粘粒较少、有机质含量较少的沙壤土环境,这正是开垦初期该虫容易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22年的历史资料建立了黑绒鳃金龟种群发生量和发生期等的测报技术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黑广肩步甲Calosoma maximoviczi Morowitzi人工饲养繁殖的需要,参考多种捕食性昆虫人工饲料组分,配制成9种成虫人工饲料,研究了对黑广肩步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筛选出的饲料Ⅲ中,雌虫产卵率(60%)、平均单雌产卵量(60±17.3粒)、成虫产卵历期(24.7±2.86 d)与对照无显著差异;F1代平均孵化率(70.8%)、平均卵重(0.012±0.002 g)、羽化率(66.7%)以及1龄幼虫头壳宽度(0.187±0.018 cm)、体长(0.908±0.095 cm)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F1代卵-蛹总历期(35.25±1.72 d)较对照(32.62±1.79 d)略有延长.  相似文献   

17.
Cd对鲫血清溶菌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注射染Cd的实验方法,研究了Cd对鲫溶菌酶(LSZ)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在试验剂量和时间范围内的结果显示,镉对鲫LSZ和POD均有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关系和Hormesis现象。1.25mg·kg-1染Cd胁迫时对LSZ和POD有激活作用;2.5和3.75mg·kg-1染Cd胁迫时对LSZ和POD有抑制作用。LSZ与Cd剂量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拟合为y=0.896+0.196x-0.094x2(r2=0.8205),POD与Cd剂量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拟合为y=0.262+0.042x-0.019x2(r2=0.7898);1.25mg·kg-1染Cd胁迫时LSZ顶点所对应的时间为染Cd后12h,POD则为24h。Cd对鲫具有明显的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18.
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通过测定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鲜重及干重,建立金太阳杏果实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金太阳杏果实纵、横、侧径、体积与鲜重生长曲线呈"双S"型,生长模型曲线分别为:y=-2.7119+0.3528x-0.007x2+5×10- 5x 3(R2=0.989),y=-2.7518+0.3033x-0.0052x2+3.4×10-5x3(R2= 0.990),y=-2 .5068+0.2767x-0.0048x2+3.2×10-6x3(R2=0.988),y=-22.756+1. 9784x-0.351x2+0.0003x3(R2=0.991),y=-15.344+1.1932x-0.01x2+8.8 ×10-5x3(R2=0 .994);果实干重生长曲线呈"单S"型,生长模型曲线为y=1/(1/7+56.1212×0.880 5x)(R2=0.995).  相似文献   

19.
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亲代和F1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浸叶法,确定溴氰虫酰胺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的亚致死剂量LC20和LC40,分别用该剂量处理斜纹夜蛾3龄幼虫,观察其对斜纹夜蛾亲代和F1代的亚致死效应.【结果和结论】经溴氰虫酰胺LC20剂量0.04 mg·L-1和LC40剂量0.07 mg·L-1处理斜纹夜蛾3龄初期幼虫72 h,与对照相比,幼虫从3龄到6龄的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2.39和4.32 d,化蛹率(分别为78.67%和60.33%)和羽化率(分别为72.12%和61.28%)均显著降低,处理组雌、雄蛹质量均增加.LC40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1 356.67粒)和卵孵化率(59.26%)显著低于对照,而LC20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和孵化率则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对蛹历期、成虫历期以及雌性比均没有显著影响.溴氰虫酰胺处理也同样延长了斜纹夜蛾F1代幼虫的发育历期,降低了化蛹率,但对F1代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治以及溴氰虫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地区优质高产苹果树体结构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优质高产苹果树体结构各项指标与产量之间关系的调查分析,得出了该区域红富士苹果获得优质、高产应具备的各项指标范围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方程。其中盛果期植株的干高在70~78 cm之间,相应干径为10~13 cm,冠幅介于180~275 cm。系统分析得出了产量(y)与干高、干径、冠幅(x)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方程分别为:y=2.418 8x-68.547(干高);y=14.062x-55.977(干径);y=0.597x-48.394(冠幅);产量与短枝比例也呈显著正相关,方程为y=30 716x-13 8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