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传春  王乃奇 《农技服务》2011,28(4):464+566-464,566
为更好地掌握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时选用高效对路的措施防治小麦赤霉病,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并介绍了带毒麦粒食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凤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更好地掌握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及时选用高效对路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并介绍了带毒麦粒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沿淮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气象及农田生态等因素,总结了小麦赤霉病在当地近年来的发生特点,利用多年气象资料和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病情资料,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以期为更好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发展趋势,阐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状况以及综合治理现状,分析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策略,明确了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发展趋势,阐明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状况以及综合治理现状,分析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策略,明确了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严重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危害性大等特点。扬花期喷药防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常用办法。为探讨新乡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确保我市小麦优质高产,结合我市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1.发生与危害小麦遭受赤霉病侵染后,不但造成减产,而且对种子质量和实用价值也有严重影响,带菌的麦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是固始县小麦生产上发生的重要病害,该文介绍了固始县2019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特点,从菌源、气候条件、小麦品种等方面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以加强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开展化学药剂预防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是沈丘县小麦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2016年是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份。文章根据其危害特点总结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实现小麦高产及其他地区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戴四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57-17558
在田间调查、走访农户及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及气侯因素对沿淮及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为广大小麦种植户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沿淮地区冬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总结了赤霉病的防治措施,并分析了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沿淮地区冬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小麦赤霉病在江苏盐城麦区流行频率增加,目前已成为小麦上的常发性病害.该研究阐述了2015年盐城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特点,从菌源数量、气候条件、小麦品种和病菌抗药性等方面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镇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小麦赤霉病逐年加重的趋势,通过对近几年镇平县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生情况及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镇平县生产实际,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发生特点,对发病原因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对小麦赤霉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发生特点,对发病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小麦赤霉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病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分析了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环境条件,详述了病状及诊断办法,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2年,眉县小麦赤霉病普遍发生.且川道灌区发生较重,损失较大。由于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危害特点较为特殊.防治策略不同于其它病虫。群众主动防治意识差.给赤霉病适期防治、确保防治面积和防治效果带来了一定影响。笔者根据眉县2012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大量调查工作,并结合往年同期资料综合分析。基本摸清了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原因.并根据眉县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是潘集区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该文对近些年来潘集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因素及防治过程出现的问题,并从多年来对该病害的防控实践中总结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周边县区的赤霉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茂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56-57,93
通过调查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宣州区环境菌源总量高,气象条件相对较适宜发病,该区小麦赤霉病未防治田间自然发病程度达5级,防治后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3级,且小麦赤霉病防治2次明显优于防治1次,早熟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低于迟熟或恋青晚熟小麦.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类赤霉病是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一般 3~ 5年大流行一次 ,2~ 3年中度以上程度流行一次 ,因此做好麦类赤霉病防治工作 ,是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措施之一。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是 195 0年以来较为严重的年份 ,分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水平。1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概况1.1 沿淮及淮南发生都比较重沿淮及淮南未治田病穗率都在 4 0 %以上 ,病指18以上。在淮南 ,地区之间发生也不平衡 ,又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生最重 ,未治田病穗率高达 6 0 %…  相似文献   

20.
对淮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发生规律进行简单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及化学2个方面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淮北地区2017年开展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