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白细胞虫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性原虫病。病禽主要表现为严重贫血、精神沉郁、共济失调、咯血等症状。本市郊某镇连续三年均在8~10月份发生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其中有二年最为严重,多呈急性暴发性,损失惨重。以后提前在7月份时投服药物预防,该镇仅表现为个别鸡群零星发病。  相似文献   

2.
陈爱兰 《畜禽业》2009,(8):94-94
<正>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又称白冠病,该原虫寄生于鸡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而使鸡出现贫血性疾病。吸血昆虫库蠓和蚋通过叮咬鸡传播病原,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一般是在夏末和秋  相似文献   

3.
殷中琼  汪开毓 《畜禽业》2000,(10):16-17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或出血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原虫Leucocytozoon Caulleryi寄生鸡、乌骨鸡、珍珠鸡的血液及内脏器官所引起的疾病。该病最早由Mathis和Leger在越南的鸡体内发现而定名,以后相继在日本、我国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发现,国内自1965年在广州市发现类似疾病以来,许多省、市先后报道了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先后发现本病。最近几年,南方地区发病较多,如四川的乐山、邛崃、重庆的大足等地常常呈大规模暴发,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引起鸡只大批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已成为仅次于烈性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的又一严重疾病,引起兽医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正确认识和防治本病,现就国内外对本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诊断方法、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Leucocytozooncaulleryi)病,又叫白冠病。1990年张泽纪首次在广州分离出黄鸡白细胞原虫,后来有不少报道,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岭南黄鸡是广东省农科院近几年培育的转基因鸡,生长速度较快,接近艾维茵鸡。笔者调查发现,岭南黄鸡也较多发生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现把具体临床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1年7~8月,广东江门地区6个岭南3~4周龄黄鸡养殖场(共养10万只)出现鸡只生长速度变慢,笔者前往诊治,检查发现鸡体组织出现结节,养殖户俗称“结节病”,发病率为20%~50%,无其它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是鸡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对养鸡业危害严重,常引起鸡只死亡,死亡率可高达91%,中鸡和成年鸡常呈现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所以也称白冠病。  相似文献   

6.
鸡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发病鸡在临床上以贫血、消瘦、鸡冠苍白为主要特征。雏鸡、育成鸡死亡率可高达91%,成年鸡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7.
鸡白冠病是养鸡临床比较常见的血液寄生虫病,主要由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感染所引起,高温高湿季节多发;本病的传播主要依靠媒介库蠓,一旦发生可造成雏鸡和青年鸡的大批死亡,种鸡受精率和产蛋率下降,雏鸡弱仔率上升,经济损失很大;白细胞和红细胞是虫体主要寄生的细胞,感染鸡表现免疫力低下和贫血,全身器官和组织广泛性出血;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和实验室镜检结果可对本病进行确诊,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消灭库蠓并破坏其生活环境;磺胺药对本病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时可配合维生素和小苏打,以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氟苯尼考琥珀酸钠、水溶性氟苯尼考、酒石酸泰乐菌素、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和阿齐霉素6种抗菌药物,对自然感染鸡败血霉形体的病鸡进行治疗试验,以评价6种抗菌药物对自然感染鸡败血霉形体病鸡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和阿齐霉素对鸡败血霉形体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分别为96%和93%,有效率分别为98%和96%。氟苯尼考琥珀酸钠和阿齐霉素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水溶性氟苯尼考、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和酒石酸泰乐菌素(P<0.05),氟苯尼考琥珀酸钠治愈率和有效率优于阿齐霉素,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谢益生  苏耿 《畜禽业》2019,(6):97-98
目的分析丁胺卡那霉素复方制剂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8年1—12月,该次共选取同1个鸡舍的100只已受感染的鸡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组,每组50只,对照组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单方治疗,观察组采取丁胺卡那霉素复方制剂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鸡的病死率4.0%(2/50)低于对照组鸡的病死率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鸡大肠杆菌病,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复方制剂治疗可有效降低鸡的病死率,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5,(2):7
<正>雏鸡感染球虫病,可采用百球威克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常山、地榆、仙鹤草、苦参。它具有杀球抗菌,凉血止痢,消积开胃的功用。主治禽、兔球虫病、白冠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血便等。用法与用量:混饮每袋100 g饮水50 kg,连用3~5 d;混饲每袋100 g拌料25 kg,连用3~5 d。用它可以有效控制雏鸡球虫病的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 球虫病是畜牧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原虫病,广泛存在于畜禽中,如马、牛、羊、猪、鸡、鸭等都发生此病,尤其以幼龄动物危害最大,常引起大批死亡。鉴于球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和对畜牧生产的严重危害,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防制策略十分必要。 1 饲养管理与球虫感染 育雏阶段,适宜家禽生长的22℃~30℃,正是球虫卵囊发育成孢子囊和子孢子的最佳温度,同时,  相似文献   

12.
鸡球虫病是一种对养鸡业危害很大的原虫病,集约化养鸡场是球虫病爆发的最适宜场所,其病死率达40%~80%。它不仅增加了治疗球虫病的药费开支,也使鸡的生长速度减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同时也因大量使用抗球虫药,造成鸡肾脏等脏器的毒副作用增大,从而影响了肉鸡产肉品质和蛋鸡产蛋性能,所以现代大型养鸡场都非常重视球虫病的预防工作。目前常见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方面即:药物预防、免疫预防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1药物预防即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球虫药进行预防,有效的抑制球虫的繁殖,降低球虫卵囊在垫料中的积累及其对鸡群感染的压力,使鸡免于发病…  相似文献   

13.
条纹鲈巴斯德氏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实施条纹鲈引种及池塘养殖期间,鱼病暴发,由于对该鱼尚处于探索试养阶段,无成熟技术规程可循,虽经多方试验均不见疗效。后经查证,其为巴斯德氏菌病,病原体为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pisicida)。采用口服氯霉素并辅以漂白粉遍洒,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鱼病症状及病原体特性1.1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无力、反应迟钝,取病鱼观察,可见其颈部、颅顶、眼眶、鳍基、尾柄等处均有不同程度充血,严重者全身肌肉充血,呈微浅红色,解剖可见肝、脾、肾充血甚至糜烂,肠道微充血发红。1.2病原体特性该病病…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情况 我于2000年4月中旬购回乌骨鸡300只笼养,其间依次接种马立克、肾传支、法氏囊两次、鸡痘、传支H52+新城疫Lasote、传喉、新城疫Ⅰ系.且每次免疫后第4d用百毒杀饮水一上午,同时喷雾消毒一次,下午或第5d天投喂预防药1~2d.预防药物有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氯霉素、SMZ等.每月还用通扬独霸拌料驱虫一个疗程.养至90日左右开始发病,并出现急性死亡.为减少各养殖户在本病上的损失,特将当时临床治疗记录整理,以供参考. 2 临床症状 全群饮食减少,饮欲增加,随后迅速萎顿,鸡冠苍白,羽毛蓬乱,剧烈下痢,迅速消瘦,偶有黄绿稀便,多为血红色血便,并迅速死亡. 3 剖检 前后剖检4只死鸡和2只活鸡.肝均明显肿大,质脆;肝表面有散在性坏死灶,形状为圆形黄白色,中央凹陷,边缘稍隆;两侧盲肠明显肿大,外观红褐色香肠样;肠壁明显增厚,出血;肠腔内多为黑红色血凝块,横切面为同心圆状.经镜检活病鸡肠内容物,检测出组织滴虫体. 4 治疗 4 1 预防措施每天及时清理鸡粪,修好鸡笼,以免粪便感染;定期驱虫,用左旋咪唑20mg/kg体重或伊维菌素效果较好. 4 2 治疗措施灭滴灵1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5d;同时拌料喂服阿莫西林、痢特灵10mg/kg体重、VK3、VC、消炎利胆,2次/d,连用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