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5%咪鲜胺乳油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25%咪鲜胺乳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EC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效.秧田调查,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能有效地控制恶苗病的发生,防效在90%以上;本田期调查,水稻种子经25%咪鲜胺EC2000~3000倍液浸种后控病效果在85%以上,显著优于常规药剂浸种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优良农药品种之一.25%咪鲜胺EC2000~4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出苗率和成秧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15mL/kg、20mL/kg、25mL/kg24.1%肟菌·异噻菌胺药剂拌种及25%咪鲜胺乳油4 500倍液浸种后对水稻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4.1%肟菌·异噻菌胺药剂拌种对水稻秧苗的根数、根长、株高、茎基宽、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种子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水稻品种处理后恶苗病的发病情况,旨在选出新型、高效的种子处理剂。试验结果表明,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后,对恶苗病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在种植高感病品种的地区,要注意选用氰烯菌酯、杀螟·乙蒜素等高效浸种药剂,以提高控病效果。  相似文献   

5.
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及残留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研究了杀菌剂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中的总残留量检测方法。经简单净化后将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高温下与吡啶盐酸盐反应,转化为2,4,6-三氯苯酚进行测定。咪鲜胺在各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2.9% ~103.4%,变异系数在1.46% ~9.38%之间。残留动态研究表明,咪鲜胺在水稻苗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仅为3.4 d;到水稻收获时,在用166.6 mg/L浸种处理后的稻米和稻秆中分别检出了0.025和0.056 mg/kg的残留量,其他样本中均未检出咪鲜胺的残留。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是崇阳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拌种和45%咪鲜胺水乳剂浸种;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期,分别用43%好立克悬浮剂、20.67%万兴乳油、30%爱苗乳油、30%艾米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各喷雾一次,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在47.50%~91.4%。  相似文献   

7.
咪鲜胺及其制剂在六种水稻土中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咪鲜胺(prochloraz)及其制剂施保克(Sportak,25%咪鲜胺乳油)在6种水稻土中的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施保克在水稻土中的吸附平衡时间为5~10 h,其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咪鲜胺和施保克在6种水稻土中有机质吸附常数(KOM)的平均值分别为 2 439和2 111,表明它们易被水稻土吸附,属难移动的物质,且吸附反应自由能的变化量均小于40 kJ/mol, 表现为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常数(Kf值)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施保克在土壤中的吸附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粘粒含量的影响,并呈正相关;咪鲜胺在加工成制剂后,不但在土壤中的吸附量减少了,而且Kf值也下降了近1/3。  相似文献   

8.
田间示范效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破口前5~7d、齐穗期分别使用30m1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水喷雾防治水稻病害,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危害。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mi/666.7m2对纹枯病病指防效95.26%,稻曲病病指防效79.06%,单产637.63kg/667m2,较井冈霉素A5%AF70g/666.7m2、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7.26%、22.68%,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产略高于30%苯甲·丙环唑乳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浸种药剂和浓度对水稻发芽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种是控制作物种传病害的主要方法,但化学药剂浸种不当会对出苗和幼苗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为研究不同药剂和浓度浸种对水稻发芽的影响,选用了4种常用药剂在推荐剂量范围内设置4个浓度处理对水稻品种甬优15浸种,研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质量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药剂在试验设计浓度内处理稻种,发芽率差异均不显著。根长和苗重指标对浸种较为敏感。其中,咪鲜胺4个浓度浸种处理的幼苗根长、苗鲜重和苗干重都显著下降,因此浸种应谨慎使用咪鲜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一些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浸种药剂出现了影响发芽率和浸种后防病效果不好等现象,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用25%咪鲜安乳油(商品名称施保克,下称)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虽然在北林区已推广应用多年,但2002年在部分乡(镇)出现了用该类药剂浸种导致发芽率不好的情况。为摸清该药在不同剂量下采用各种不同浸种、催芽方法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笔者在有代表性的水稻主产区北林区秦家镇进行了安全性试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长山村进行。试验设施保克(由法国安万特作…  相似文献   

11.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对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SC 450g/hm2处理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到87.44%,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SC 187.5g/hm2防效80.37%和对照药剂25%咪鲜胺EC 750g/hm2防效77.37%。说明24%咪鲜胺·噻呋酰胺是一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优良制剂,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常用杀菌剂对茭白胡麻斑病病菌的抑菌活性。供试药剂抑制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高低排序为咪鲜胺戊唑醇丙环唑多菌灵,EC_(50)0.002 3~0.151 7 mg/L。安全性试验表明,连续施药3次后,25%咪鲜胺乳油处理对茭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而25%丙环唑乳油处理明显减少孕茭数量和重量。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使用25%咪鲜胺乳油12.50 g/667m~2(制剂用量)喷雾3次后,对茭白胡麻斑病防效达到77%以上,且防效随用药剂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4.
灰飞虱不同虫量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水稻1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罩笼接虫传毒试验,结果表明,带毒灰飞虱属持久性传毒型介体昆虫,并随虫量的增加,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以400~600头/m2时发病较为明显。浸种试验显示,用25%咪鲜胺EC(使百克) 10%二硫氰甲烷EC(浸种灵) 12.5%吡虫啉SL浸稻种有控虫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230nm),测定了25%咪鲜胺乳油的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69;变异系数为0.27%;平均回收率为99.50%。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6。  相似文献   

16.
25%咪鲜胺乳油(使百克)防治西瓜蔓枯病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有效药剂及其应用技术,笔者于1999--2003年在通州沿海地区进行了新型咪唑类广谱杀菌剂25%咪鲜胺乳油防治西瓜蔓枯病应用技术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0g/hm^2、戊唑·福美双30%可湿性粉剂1650g/hm^2或咪鲜胺25%乳油450g/hm^2,在小麦扬花初期一次用药,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噻呋酰胺240k/L悬浮剂13mL/667m2、嘧茵酯250k/L悬浮剂40mL/667m2对水稻纹枯病病指防效分别为98.4%、97.0%,显著优于其它各药剂防效;丙环唑25%乳油45mL/667m2、己唑醇50%水分散粒剂l0g/667m2病指防效分别为88.1%、84.9%;井冈霉素5%水剂200mL/667m2、咪鲜胺25%乳油80mL/667m2防效最差,分别为44.4%、37.0%.因此,噻呋酰胺、嘧菌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水稻纹枯病重发年份首选使用;丙环唑、己唑醇是取代井冈霉素的优良药剂,生产上可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筛选了6种药剂用于杂交水稻“甬优12号”钵苗育秧种子处理,结果表明:采用24.1%肟菌·异噻胺FS拌种包衣再浸种的方法安全性好,促进生长效果显著;干籽播种育秧技术在钵苗育秧过程中存在严重影响出苗率的风险,并且采用23%甲霜·种菌唑ME和24.1%肟菌·异噻胺FS拌种包衣再浸种在秧苗长势和生物量积累方面均优于干籽播种育秧技术;采用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 1000倍液浸种处理对出苗率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浸种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梯度洗脱外标法对咪鲜胺.抑霉唑乳油的2种有效成分进行一次性定量检测,采用C18色谱柱,以0.012mol/L庚烷磺酸钠(pH=2.5) 甲醇=30 70;20 80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20nm。该方法中咪鲜胺和抑霉唑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5和0.024,变异系数分别为0.53%和1.13%.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