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是近几年经过很多的试验验证研发出来的一项新的技术,其最核心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使得小麦的产量得到较高的突破。从长远的发展和进展情形来看,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改变施用氮肥的时间,从小麦的生长周期和长势情况来进行氮肥的施用情况的调整,能够满足小麦的生长的营养需求,同时也不会产生氮肥的浪费,不仅仅做到了从技术上的革新和突破,同时也符合了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小麦氮肥后移技术的推广和施用,是农作物种植的一个较大的突破,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在农业的历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艳玲 《河南农业》2011,(14):56+58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试验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同时,提高了品质和肥效,减轻了污染。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优质的必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化如 《农技服务》2013,(10):1079-1080
文章介绍了小麦生产过程中的氮肥后移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适宜施氮量的确定、氮肥分期施用技术和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三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肥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能同时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综合氮肥施用调控技术,分析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冬小麦的栽培之中,氮肥通常是分作两次进行施用,第一次是在小麦播种前所施用的底肥,第二次则为春季拔节孕穗期追肥。传统的冬小麦栽培中的施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为此在文中主要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效施肥技术进行探讨。文中先介绍了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特点,并就冬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肥施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适宜施氮量的确定、氮肥分期施用技术和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三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肥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能同时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综合氮肥施用调控技术,分析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东义 《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1):36-36,38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习惯施肥增产10%~15%。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创建的必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的后移和氮肥追施时期的后移,建立具有高产潜力的两种分蘖成穗类型品种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根据高产麦田的需肥特点,平衡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和培育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其培技术如下:1氮肥后移这项技术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实践证明,每667m~2产量在350kg以上的麦田,适合于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9.
<正>氮素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合理运筹氮肥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前氮后移"能更好地促进小麦高产优质。前人已对氮肥基追施用技术做了大量研究,但结论不尽一致。为进一步指导平顶山市小麦生产,笔者在大田条件下,以在平顶山市播种面积较大的周麦26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该项研究,旨在探明氮肥不同基追比对小麦根系及产量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氮肥基施与追施比例的后移和氮肥追施时期的后移,建立具有高产潜力的两种分蘖成穗类型品种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根据高产麦田的需肥特点,平衡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和培育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其栽培技术如下:一、氮肥后移这项技术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实践证明,每667 m~2产量在350 kg以上的麦田,适合于氮肥后移高产优  相似文献   

11.
正平邑县是山东省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小麦34万亩以上。为解决小麦高产田因传统施用氮肥对产量和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平邑县在高产麦田推广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在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  相似文献   

12.
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是水稻生产中比较重要,对水稻增产效益最高的环节,但目前我国水稻氮肥管理形式粗放,过量施用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进行氮肥施用精准管理研究,对水稻生产的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对影响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气候条件、水分管理、氮肥施用技术等5个方面;并对基于测土配方、生长模型、实地观测、遥感监测的主流水稻氮肥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归纳,深入剖析当前我国水稻氮肥精准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指出在未来水稻氮肥施用中,无人机遥感用于精准施氮决策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减量施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天玉  董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06-107,111
2009-2010年以泰山23号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进行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发式秸秆还田条件下,合理氮肥运筹遵循了小麦营养需求规律,保障了小麦所需养分持续长效的供应,有利于形成适宜的高产群体结构,对高产增效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了成穗率与千粒重,而非由于冬前分蘖和最大分蘖数的影响。在激发式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条件下,合理氮肥运筹和适期有效的叶面氮肥补偿技术能够提高小麦生长后期光合作用效率,提升灌浆效率和有效灌浆时间,是调控小麦高产群体结构,实现小麦高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氮肥后移技术主要适用于强筋和中筋小麦,以春季追氮和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适用量为核心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二是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三是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减少氮素环境的污染。这套小麦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适用于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高产田的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氮肥后移技术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较高的土壤肥力条件下运用该技术;二是在正常栽培条件下运用该  相似文献   

15.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几年科研人员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出的小麦高产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在总量氮肥一定的情况下,改过去底肥“一炮轰”或前重后轻、冬春追肥为重施拔节肥。小麦栽培中,传统氮肥的施用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  相似文献   

16.
缓/控释氮肥对主要粮食作物及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围绕着近年来缓/控 释氮肥在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上的应用展开综述。从小麦和玉米适用的缓/控 释氮肥类型、缓/控 释氮肥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氮养分平衡的影响、氮损失途径以及缓/控 释氮肥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较全面的总结了施用缓/控释氮肥对小麦、玉米作物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并对未来粮食生产的可能影响进行剖析。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缓/控 释氮肥能不同程度提高小麦和玉米产量或保证稳产;合理施用缓/控 释氮肥能够提高氮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素累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酶的活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降低地下水体的硝酸盐污染。但施用缓/控 释氮肥对根际养分研究相对较少及存在施用方式的不合理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简化施肥技术体系,对缓/控 释肥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氮肥后移施肥技术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氮肥后移施用可促进小麦分蘖两极分化,增强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小麦成穗率,增加小麦每公倾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促进小麦增产。一般每公顷增产3%~11.6%,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7%~8%,小麦湿面筋含量可提高0.8%,吸水率提高1.9%,水分下降1.6%,不完善粒减少2.1%,品质明显改善。每公顷增收节支768元左右。氮肥后移施用时期以拔节期为宜,追期比例应控制在40%~50%为宜。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产中氮肥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肥源,科学的氮肥施用技术能让最少的肥量实现最大的增产效益,因此研究氮肥的关键技术,是实现种植业高产优质的核心。文章以小麦种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个不同品种株型的小麦进行施肥对比试验,筛选出科学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9.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速效氮肥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用量大、损失途径多、损失量高等特点,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相较而言缓控释氮肥养分释放缓慢,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应用于水稻也能够一定程度地增加产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从稻田氮素损失、氮素吸收利用到产量形成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缓控释氮肥对稻田氮素损失、水稻氮素利用、器官生长、群体变化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水稻上施用缓控释氮肥产生不同效应的原因,阐述了缓控释氮肥在水稻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19-420,423
小麦田对氮肥需求和施肥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在种植中,常见叶片短、窄,茎部叶片先发黄;植株瘦小、直立,分蘖少,穗粒少而小。合理的施氮时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氮肥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因此,合理施用氮肥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