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两岸整治规划,水源规划和水质规划三个方面介绍了石井河整治规划的内容,说明城市河涌规划不仅仅只是考虑防洪排涝,更多的是应考虑水环境,将规划的重点放在河涌两岸的绿化、增加或确保足够的水源及净化河涌水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1 工程概况 梧桐山河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东南部,是横岗镇的主要排涝河涌之一。梧桐山河防洪治河工程的任务是挖通河道、修筑挡墙、护岸,扩大河涌过水断面,改善河涌水力条件,减少内涝及洪灾。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包括:土石方工程、挡土墙工程、人工挖孔桩丁程、护坡植被等,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3.
适应多功能的城市河道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不仅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也是重要的景观、生态与水环境载体,基于景观、水环境和防洪排涝的需要,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河道的整治。传统的河道整治注重于满足河道基本防洪排涝功能,很少考虑水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景观问题,本文以广州市乌涌科学城段四期整治工程为例,探讨了在现代城市河流整治过程中,将其水生态、水景观、水环境与传统的兴利除害功能相协调,以实现其综合价值,提高城市人居质量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流域河湖密布,水系复杂,水利工程众多,确定合理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是保障该区域防洪安全的重点。为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文章构建河网规划概化图,建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通过分析现有防洪能力,文章从增加调蓄能力、增加外排能力、高水高排三方面来拟定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并进行演算。通过方案比选,文章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即方案4。通过湖堤加高加固、退渔还湖、湖区港渠整治、阻水建筑物改造和新建挖沟泵站,涨渡湖涝水可由最短途径直接排入长江,实现了分区排水的目标,防洪排涝调度上更为灵活,技术上更为合理;当泵站设计流量为60 m~3/s时,基本满足设计防洪排涝标准,提水扬程相对较低,可利用现成引水渠,设计引水流量满足提排要求,经济上较优。该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平原水网地区的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中的河流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河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如何通过河道综合整治,实现城市的河流在确保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改善河流生态环境,营造具有人文特点的滨水景观空间,是近年城市河流综合整治的最终目标。深圳市观澜河流域二级支流岗头河下游河段通过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了河道在满足防洪排涝安全的同时,改善和提高了河流的生态环境,河道水质得到改善,水体清澈、岸坡变绿,河流具有一定人文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6.
嘉兴地区属于太湖流域杭嘉湖水利分区,位处太湖骨干泄洪通道——太浦河南部,由于该地区地势低洼、水面率较高以及地面沉降等问题严重,一直以来被称为太湖流域的"锅底"。针对嘉兴地区在汛期特有的"联圩分级调度"方式,基于MIKE FLOOD对太浦河两翼地区建立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用以进一步模拟圩区整治后"联圩分级调度",并分析其对太浦河以及圩区排涝的影响。将联圩分级调度方式下的模拟结果与普通排涝方式相比较可以得到:(1)圩外骨干河道水位前期缓慢抬高,启用分级调度后上涨较快,洪峰位置前移,退水期延长;(2)圩区淹没情况得到改善,0.05 m以上的淹没面积减小了26%;(3)太浦河(陶庄枢纽)水位涨水期变长,洪峰位置明显后移。综上所述:联圩分级调度对提高圩区防洪排涝能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景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依托雁荡河与北漕河、新龙河泵站而建,景区规划面积7. 2km2 ,其中水域面积0. 4km2 ,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雁荡河是纵贯南北的城市河道,景区突出"水绕城郭、城水相依"特征,通过南北两座泵站与外河水贯通,沟通了雁荡河、凤凰河、中巷河形成环形河网,提升了薛家镇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了水生态环境,营造了良好宜居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城市频发的内涝问题,以广州市猎德涌流域为例,基于SWMM模型和GIS技术构建了以城市河道闸阀控制为主的排水防涝模型,在设计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3、5和10年的情景下模拟该流域排水管网、河道的汇流过程以及河道闸阀的控制对管网排水、河道水位的影响,并根据4场实测降雨过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该流域的实际排水情况,对小型河流排涝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河道不同区域闸阀控制的优化方案可以实现对河段防涝水位的调控,为城市河涌流域的排水防涝规划、管理和闸泵控制的优先调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后张闸是奉化市东江流域上重要排涝工程之一。因亭下水库渠道经过东江流域平原地区,输水去鄞县、北仑区等地,为了减轻平原地区受涝程度,提高排涝能力,因此结合渠道工程新建后张闸。该闸分3孔,每孔净宽4m,总净宽12m,设计最大过水流量125.8m~3/s,采用钻孔灌注桩作垂直防冲设施。工程于1983年11月破土动工,1984年7月建成通水,至今运行已6年多,未见有异常现象。一、钻孔灌注桩的设计由于亭下水库渠道过江工程东江管道位置下移,使得附近的后张闸布置困难,海漫长度减少,为确保工程安全,必须在消力池下游  相似文献   

10.
1 概 述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 ,属淮北平原 ,总面积 2 0 71.8km2 ,耕地面积 12 .1万hm2 ,人口 10 9.9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0 2 .6万人 ,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新中国成立以来 ,灵璧县兴建了大量的防洪排涝及灌溉工程。 5 0年代初至 6 0年代末 ,通过对濉河、唐河、沱河、北沱河等骨干河道的整治及新汴河的开挖 ,形成了现有的水系框架。现有堤防 5 90 .3km ,保护耕地面积 10 .6 4万hm2 ,保护人口 93 .1万人。共有河道 8条 ,干沟 15条 ,大沟 71条。已建电力排灌站117处 ,装机 2 11台 9133kW ,打机井 110 5 2眼 ,建大型节制闸 2座 ,…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水系承担着防洪排涝、保持生态平衡、调节微气候、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等多项功能,对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研究区域,从水系功能定位、规划治理原则、规划治理目标3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的理念,并对沈北新区水生态体系建设与水系景观格局设计思路、整治总体布局、生态治理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为其他城市河流水系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姚江大闸和武障河闸为例,对河口水域建闸后的闸下淤积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二维悬沙模型的模拟计算,分析了数学模型在模拟近闸段的淤积时存在的缺陷,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闸下淤积问题存在明显的时空性和区域性特征,应积极研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平原湖区的排水工程基本上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修建的,大部分排水涵闸工程处于不同程度地老化状态,致使工程效益下降。为了摸清涵闸老化病害程度,为湖北省平原湖区的涵闸改造规划提供建议,在对湖北省平原湖区现有涵闸工程老化损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平原湖区主要涵闸的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涵闸的老化评估模型,对湖北省平原湖区的涵闸进行老化病害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滨海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系流态复杂、受边界条件和工程调度影响显著的特点,遵循充分发掘水系调蓄能力、多闸联调和水闸优先抢排的原则,对感潮河网和湖泊分别构建一维和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2种模型模拟水位、流量相等的条件,对一维和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进行耦合.以辽东湾新区水系排涝规划为例,对4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了河道断面和排涝闸门规模.结果表明:方案一和方案二中,河道断面尺寸不变时,排涝闸门规模偏小,造成上游水位偏高;方案三和方案四中,排涝闸门规模不变时,扩大河道断面尺寸对域内水位影响不大.从排涝能力和经济等角度综合考虑,选取方案四为最优方案.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滨海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道断面尺寸和排涝闸门规模对排涝能力的影响,可为区域工程设计和制定排涝方案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结合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介绍了湖北省长江防洪规划,包括防洪标准及防洪体系等,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前的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当前(2007年)三峡工程对湖北省长江段的防洪作用以及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省长江防洪形势,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对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北省长江防洪值得关注的荆江河势控制、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及超额洪量转移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大范围平原河网地区洪涝特性,指出这类地区存在本地降水引发的防洪问题。研究了防洪标准确定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洪标准表达需包含设计暴雨频率、设计暴雨年型、防洪设计水位、与承泄区水位组合关系等内容。研究了防洪标准确定的基本思路,大范围平原河网地区防洪标准确定时建议将低洼圩区作为整体来研究,中等城市或大面积乡村,防洪标准可选用50~100年一遇。对区域内部圩区和城镇防洪排涝治理提出了协调要求。  相似文献   

17.
改进平湖法的时间步长对排涝模数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进平湖法是排涝规划中感潮河段水闸水力计算的重要方法。以上海某圩区为背景,针对改进平湖法在实际计算中时间步长的划分问题,研究了不同的时间步长对设计排涝模数的影响,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时间步长的增大,排涝模数也增大的结论,并详细分析了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可为利用改进平湖法进行水力计算时选取合理的时间间隔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沿江圩区局部洼地涝灾频发,是目前圩区涝灾治理的重点.针对局部洼地排涝特点,以扬州江都沿江开发区为例,通过排涝水文分析计算得到排涝模数与排涝面积、水面率、调蓄水深、暴雨重现期4种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取典型区对局部洼地涝灾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圩区内局部洼地涝灾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排涝面积与排涝模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905,相关性最大;局部洼地排涝面积小,洪水汇流速度快,洪峰径流模数和排涝模数较大;局部洼地区缺乏小型河网、河流间距过大、水系布置不合理和采用排涝模数较低,是涝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关联因子分析和成因分析为基础,提出了通过缩小河流间距、增加水面率、充分发挥河道的调蓄作用等措施以防治涝灾的产生,并且提出了符合圩区局部洼地水情特征的一种排水管网与河道布置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半干旱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对城市河流水文系统的可能影响,应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和河段水量平衡模型,以秦岭北麓灞河流域为例,对不同重现期及典型降雨过程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不同LID措施的流域洪峰、洪量、河流水量、水流流速等量值变化及可能的水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LID措施的流域暴雨洪水计算中,重现期越长,河道内洪峰、洪水总量消减比例越小。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0年的洪水消减比例最大;流域内城市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滨河带地下水补给量减少;LID措施后径流量减少,可能加重下游水污染。研究揭示了半干旱地区低影响开发建设的河流水文系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引起的水环境问题,对更合理地开展城市雨洪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灌区农田排水沟塘湿地系统的构建和运行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生态型灌区是灌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灌区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利用农田排水沟渠塘堰系统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减污型农田排水沟渠塘堰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其基本特征包括:水利工程属性(排渍排涝及水流的不冲不淤要求),沟塘末端修建控制排水闸(低坝),种植优势植被,生态护岸(护底)工程,排水闸(退水闸)等水工建筑物减污型工况设计。分析了该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