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完善家庭农场经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办的职工家庭农场,是整个农垦最早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彻底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的传统办场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有力地促进了农垦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发展,是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农垦实际的农业经营模式。但随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人对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模式提出了质疑,认为家庭经营模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事实上,家庭承包经营在现阶段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提高市场化、组织化、集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垦》2013,(3):26-26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垦系统即大力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年来,许多垦区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创办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也方兴未艾。垦区的长期实践,无疑为农村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丰富的、可参考的"农垦样本"。而地方政府发展农  相似文献   

3.
家庭农场对于农垦系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农垦系统就兴起了创办职工家庭农场的热潮,并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万个职工家庭农场;陌生是因为现代家庭农场具有许多新的特征,职工家庭农场与现代家庭农场形似而神不似。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一,现代家庭农场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农场是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一个基层组织,在推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实行经营权和产权转让之后,家庭农场成为自主经营的主体,依靠传统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和引导的作用慢慢消失,农场国有经济逐渐萎缩,失去活力.因此,要提高广西农垦农业的竞争力,必须要解决好现有国有农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逐步扩大国有(集体)经济,发挥领头示范作用,实现广西国有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职工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农垦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胡兆辉 《中国农垦》2007,(12):11-13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垦加大改革力度,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先后三次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大大解放了垦区农业的生产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农垦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创新:推行土地租赁经营,调动职工积极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苏农垦建立了家庭农场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大包干。但农业大包干存在"负盈不负亏"的弊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农垦》杂志主办,山东省农业厅农垦局、山东济宁南阳湖农场承办的中国农垦首届科学发展场长论坛,于5月16日至17日在南阳湖农场举行。科学发展场长论坛的总主题是科学发展。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一个时期农垦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探讨新时期国有农场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家庭农场"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使这个在农垦系统使用了三十年的"专有名词"一下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词。让我们走进广东农垦的最基层,感受四个家庭农场主在广袤大地上抒写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经营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也相应提高,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其新的信号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些个人和机构将会获得更多国家补贴,特别是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家庭农场"是一个陌生又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12年中央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13年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政策转变,显示了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了媒体和农民的广泛关注。家庭农场属舶来品,像美国、法国这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家庭农场已非常普遍。它相当于一个种粮大户的升级版。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单位。家庭农场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其规模的低限是获得家庭成员基本消费收入的规模,其高限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什么是家庭农场?农业部的权威解释是: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堤上胡村胡文彬的家庭农场里,我们看到了家庭农场的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垦》2015,(2):58-59
<正>周矶农场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潜江市,是湖北垦区的一个小型城郊农场,现有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近年来,农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标准化生产,通过树立"一个理念"、建立健全"五个体系",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农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统一思想树立"工业化"理念充分利用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块"金字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家庭农场,我国早年就有雏形。农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开始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现规模经营,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又被赋予了新的概念。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开始出现土地闲置现象,致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鼓励、扶持种田能手和具有中级以上农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创办新型家庭农场,并指出了创办家庭农场的五大好处:一是家庭农场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农机作业,示范推广农业高新科技;二是家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垦探索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呼唤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催生职业农民。未来农垦的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出路,在于以农业现代化为奋斗目标,以农场家庭化为经营模式,以农民职业化为市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农业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怎样种好地?近年来,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体呈现老龄化、低龄化,青壮年劳动力比例下降。农垦急需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就是未来衣垦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1号文件中出现。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家庭农场的主要特征(一)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家庭农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这意味着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面积要远  相似文献   

16.
农垦30年前兴办的职工家庭农场,彻底打破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发展,竞争更加激烈,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化经营在农业生产及购销中的弱势地位问题暴露无遗,实质上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此外,家庭农场凭一己之力很难应对各种病虫和自然灾害,分散经营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发展之路,用公司化经营解决家庭农场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相关人士指出,发展家庭农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解决职业农民的问题。专业农场、家庭农场,更多的是考虑它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形成固定的、稳定的一个职业。这是今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低效、分散的难题。笔者去年曾到江苏省沭阳县吴集镇航河村采访,发现该村劳动力"空心化"情况比较严重。据了解,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口1100多人  相似文献   

19.
从2012年中央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13年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政策转变,显示了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了媒体和农民的广泛关注。家庭农场属舶来品,像美国、法国这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家庭农场已非常普遍。它相当于一个种粮大户的升级版。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单位。家庭农场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其规模的低限是获得家庭成员基本消费收入的规模,其高限  相似文献   

20.
湛江农垦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确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过小,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进入市场的难度、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