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GMS的博兴县南部区域浅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兴县南部地区由于常年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降落漏斗.运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软件建立博兴县南部浅层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对2020年的地下水流场变化情况进行预测,同时对该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地下水流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未来10年该区地下水位依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赵口引黄灌区中牟境内深层地下水允许可开采量,采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三维水流数值模型,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计算。将开采井的开采层位根据其具体坐标和开采量加载在模型相应的网格上,在规划开采条件下按运行20年预测模型,得出该水源地2030年末深层地下水预测流场,分析深层采井附近的降落漏斗。  相似文献   

3.
基于GMS的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京市房山平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概化为三维非均质、各向同性、非稳定地下水流系统,并应用GMS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进行了识别和验证。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在模拟8种不同情景方案下规划年地下水的变化情况,给出适宜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案。在情景5方案,即在中度节水、种植结构保持现状和强化减少地下水的情形下,研究区2020和2030年的地下水位处于最佳状态,相比于基准年,地下水位分别回升了3.55m和5.85m,研究区处于正均衡状态,降落漏斗消失。  相似文献   

4.
为了缓解大庆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利用业已形成的大庆市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建立地下水库实施水资源人工调蓄。综合分析回灌水水源、回灌水水质、回灌水量、回灌方式等,设计大庆市西部地下水库人工回灌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模拟人工调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人工回灌可使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有明显上升,采用压采的同时将注水井布设于龙虎泡管线南侧的注水方案,水位恢复效果最为明显,可使漏斗区地下水位回升11 m左右。  相似文献   

5.
廊坊平原区地下水监测工作已开展了30余年,监测区主要为平原区。根据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研究区孔隙浅层地下水多年水位动态特征、区域浅层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多年来,廊坊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35 a累计下降约7.97 m,平均下降速率为0.23 m/a;(2)浅层地下水流场由1974年监测初期的天然状态,经过1981-2000年期间的水位迅速下降期,2000年后进入水位匀速下降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水流方向也发生改变;(3)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人工开采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影响下乌苏市地下水埋深演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乌苏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以及各因素变化对该地区地下水位演化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018年9月乌苏市地下水埋深进行了统测,通过Mapgis软件分析了地下水流场及埋深,组合2008—2017年耕地面积、地下水开采量、节水灌溉面积、地表水引水量、总灌溉面积、机井数量等变化因素对地下水埋深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评价了各因素与地下水埋深的关联程度。【结果】乌苏市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后转向西流入艾比湖,部分地方存在降落漏斗;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地表水引水量与地下水开采量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6。【结论】地表水引水量与地下水开采量为影响地下水位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乌苏市实施控制用水总量方案后水位有所回升,在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仍需掌握地下水位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利用开采型漏斗建设地下水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北方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在供水中占主导地位.因长期持续开采、超采,较多区域出现不同范围、疏干厚度及疏干体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更严重的是漏斗逐年扩大,形成漏斗群,地下水环境恶化与水资源匮乏已打破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格局.以石家庄市开采型漏斗为例,探索和总结开采型漏斗的形成、演化、变迁及形成机理,对漏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剖析,采用演绎推理,阐述利用开采型漏斗修建地下水库的条件及关键因子,对利用开采型漏斗修建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必要性、规划和设计开拓思路.同时指出利用开采型漏斗建设地下水库对漏斗区水资源科学配置、水资源持续发展和地下水环境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沈阳某化工集团厂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将评价区含水层概化为单层非均质不等厚各向同性的二维非稳定潜水渗流系统,建立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系统模拟、预测厂区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规律.预测结果表明:以2005年地下水流场为初始流场,2010年与2005年相比地下水流场与现状相比近期变化不大;工业区扩大后,由于需水量的增加,开发区及周边于洪区两个水源地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大明显,2025年后地下水水力梯度在这两个水源地边缘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地下水监测系统研究现状,强调采用先进的三维可视化以及数值模拟等高新技术,以承德市地下水监测模拟系统平台为研究目标,开展地下水系统模拟与应用系统开发,实现地下水体及含水层空间结构的多维描述和清晰透视,以仿真的形式再现地下水位和降落漏斗的动态变化,实现区域地下水资源快速分析、计算和评价,最大限度地增强含水层空间分析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准确性,为地下水管理向动态管理、精细管理和可视化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博兴县地下水漏斗区建设的暗渠回灌补源工程为例,介绍了暗管回灌补源的工程设计与实施效果;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分析了暗管补源技术的补源效果及地下水位恢复情况,并设计了地下水暗渠回灌补源工程、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调蓄[1]、雨洪水资源利用、压采地下水等方案进行模拟预测,预测了不同方案条件下的地下水超采区的修复效果,为地下水回灌补源工程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大规模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地下水开采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以榆林市榆阳区昌汗敖包村土地开发项目地下水监测网覆盖区作为研究区,选取分布于研究区的8眼机井进行了为期1年的地下水位埋深动态特征监测。结果表明:在灌溉期间,地下水位埋深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灌溉结束至进入下个灌溉周期之前,地下水位埋深逐渐增大至正常值。因此群井开采并未对项目区地下水位造成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Aqua3D有限元软件对郑东新区龙子湖地下水开采进行了井群优化研究。开采工况1没有考虑雨水利用,开采地下水仅满足湖水景观用水,14口井均匀开采,地下水开采量为274×104m3/a,无降落漏斗出现,水位降深较小(1~2 m),可能会导致湖体周边土地盐渍化现象产生;开采工况2既要供给高校用水,又不利用雨水资源,20口井均匀开采,地下水开采量为1049×104m3/a,漏斗中心出现在湖体外侧北部,最大降深8.5 m,会影响到邻近水源地的正常运行;开采工况3地下水开采量为593×104m3/a,其中方案1为14口井均匀开采,方案2(14口井)和方案3(12口井)为非均匀开采,3个方案漏斗中心均出现在湖体东侧,漏斗中心最大降深依次为4.6、4.3和4.2 m。工况3既考虑了雨水利用,又考虑了龙子湖工程与高校杂用水供水系统联合运行,为一个高效供水方案,其中方案3水位下降最小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灌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在灌区水资源配置时不仅只追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尽量将地下水位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维持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此原则,建立了井渠结合灌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实例计算表明:应用此模型指导井渠结合灌区的水资源配置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综合治理旱涝碱,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下水的开采,过少则不能满足农田灌溉;过多则会引起地下水径降低而出现漏斗区。正确的开采方法是:根据不同类型区域和不同水文年条件,分别计算出地下水采补平衡时和允许超采地下水位下降不同深度时,可得到的井灌开采强度。用此数值指导地下水的开发,可避免盲目开采带来的不良后果。该文提供的一些数值,是在人民胜利渠灌区得到的,其假设条件为地下水径流微弱、地下水补给仅受降雨和灌溉入渗的影响。所得到的数值可供类似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石河子-昌吉地区2016―2020年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新疆石河子-昌吉地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方法】基于2016―2020年研究区44眼监测井的逐月地下水埋深,划分地下水动态类型,绘制了多年地下水埋深累计变幅分区图和高低水位期地下水流场对比图,综合直线趋势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区内潜水动态类型为灌溉入渗-开采型和水文-开采型,承压水动态类型为开采型。石河子市地下水位呈快速上升趋势(埋深变幅多为-3~-2 m);玛纳斯县南部地下水位快速上升(多为-4~-3 m),北部水位快速下降(多>5 m);呼图壁县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多>5 m);昌吉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相对缓慢,以缓慢下降为主(多为2~3 m)。石河子市和玛纳斯县南部水位回升主要取决于低水位期,北部地下水漏斗区局部水位回升则相反;呼图壁县水位持续下降受高、低水位期共同影响;昌吉市水位动态稳定,与河流补给作用有一定关联。【结论】耕地面积、地下水开采量和地表水源供水量是潜水水位变化的主控因素,承压水水位变化主要受耕地面积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有效管理肇州县地下水开采。【方法】以双发乡为例,将地下水位划分为上蓝线水位、下蓝线水位、上红线水位和下红线水位,采用地下水位动态模拟分析法、含水层厚度比例等方法确定了双发乡各关键水位。【结果】双发乡下红线水位值为11.09 m,上红线水位值2 m;上蓝线水位为2.8 m,下蓝线水位值为10.66 m。【结论】针对不同的水埋深,基于水位和开采量的地下水"双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