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的日本蚕丝学全以[蚕的生体防御]为题进行小组研究会。(座长鲇泽启夫九大教授;发起人川濑茂实名大教授)、演题有下面4个:即为存在于消化液中的抗菌物质(京都工纤大内海进氏)。在核多角体的感染防御(九大农学部舟越正子氏),在CPV感染的中肠细胞的再感染阻害(埼玉县蚕业试验埸野口洋予氏)。消化液中的病  相似文献   

2.
<正> 将对人工饲料无菌育与开放育蚕的研究结果,是在感染后下一龄期或再下一龄期,蚕停止摄食,出现吐液、缩小等症状,产生大量的发育迟缓蚕。从4眠时的调查可知:在稚蚕期感染的蚕,到4龄就眠止出现10—37%(约2—7天)发育迟缓蚕;4龄期感染的蚕,到就眠止出现10%左右(2天)的发育迟缓蚕。开放育时更显著,在1、2龄感染蚕,到4龄就眠止出现30—80%(6—16天)的发育迟缓蚕;3、4龄感染蚕,到4眠止出现12—16%(2—3天)发育迟缓蚕。从开放育、桑叶育蚕比无菌蚕更易感染IFV出现,讨论接种细菌对IFV感染的影  相似文献   

3.
<正> 一、秋季蚕种生产的不利因素 1.病原留存量多、面广、病原活力强,容易发生各种蚕病。秋季原蚕饲育继春蚕和夏蚕(丝茧育以后,为害更大)以后,各种病原累积多、分布广、病原活力强,因此易感染蚕病。 秋季桑树害虫种类繁多、虫口密度大,感染的各种病害可以通过桑叶途径带进蚕室感染家蚕,我省的桑树剪伐型式更是促成这种过程。  相似文献   

4.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的潜伏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血液型脓病)是家蚕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害之一。对该病的病原、感染途径和防治方法等,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家蚕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后,蚕体内是否存在潜伏病毒,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潜伏病毒在诱发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使蚕发病;有人不同意,认为蚕感染NPV后,可能发  相似文献   

5.
<正> 一、秋季蚕种生产的不利因素 1.病原留存量多、面广、病原活力强,容易发生各种蚕病。秋季原蚕饲育继春蚕和夏蚕(丝茧育以后,为害更大)以后,各种病原累积多、分布广、病原活力强,因此易感染蚕病。 秋季桑树害虫种类繁多、虫口密度大,感染的各种病害可以通过桑叶途径带进蚕室感染家蚕,我省的桑树剪伐型式更是促成这种过程。 微粒子病、病毒病、真菌病是我省秋季蚕种生产为害最严重的三种蚕病,其次是蛹期  相似文献   

6.
<正>蚕对病毒的感染抵抗性,因蚕品种、用桑质量、技术处理及蚕所处的气象环境条件等的不同,差异很大.本试验探讨了对转青卵和蚁蚕不同温度抑制时间的长短,以及起蚕绝食饥饿时间长短,与其对胃肠型肤病病毒(CPV)、血液型脓病病毒(NPV)、浓核病病毒(DNV)等三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的关系.现将调查结果简报于后,以为养蚕中采取合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一、科学养蚕的基本内容与农村养蚕技术的现状主要有5项内容:(1)普及小蚕共育;(2)大蚕省力化饲育;(3)推广优良簇具;(4)选育优良品种;(5)严格消毒防病。这5项技术除大蚕省力化饲育外,其余4项通过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和各级党、政领导的艰苦努力,有了较大进展。目前,小蚕共育虽在许多地方得到普及,但大蚕分散在农村千家万户饲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小蚕只共  相似文献   

8.
<正> 小蚕炕房饲育是针对稚蚕的蚕体小,需要空气少,单位蚕体表面积大,水分蒸发快,对多湿的抵抗力强等特点而设计的。在适温(78~80°F)范围内适当的高温多湿,不仅可以保持桑叶新鲜,使蚕儿充分饱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加速蚕体的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实行小蚕炕房共育,第一,有利于加强蚕茧生产的组织领导,贯彻科学养蚕技术;第二,有利于消毒防病,保证小蚕与大蚕分开饲育,减少病源对小蚕的感染,使小蚕健康地生长发育;第三,有利于以老带新互学互帮,提高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第四,有利于节省人力和物力,一般可少用劳力40~50%以上,少用物料和桑叶20%以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养蚕布局的的不断调整,秋蚕饲养量加大,养蚕物件不配套,秋蚕重叠饲养,大、小蚕套养,蚕室、蚕具、簇具套用,导致了蚕病的多发,尤其是僵病。(秋季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适宜僵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九八○年,我们学习外地经验,改进大、小蚕饲育工具,用木框网底蚕匾养小蚕,网底蚕座活动蚕台养大蚕,使用效果良好。现将制作和使用方法介绍于下。一、小蚕专用木框网底蚕匾(一)规格:长110厘米,宽75厘米,面积7.6平方尺。(二)材料及成本:杂树板2.5斤,价 1.00元;聚乙烯线3.5钱,价0.13元,1.5寸铁钉14只,价0.02元;用工0.3个。(三)制作方法:先将宽4~5厘米,  相似文献   

11.
<正> 小蚕炕房饲育法,是针对小蚕的蚕体小,需要空气少,单位蚕体表面积大,水份蒸发快,对多湿的抵抗力强等特点而设计的,在适温(78~82°F)范围内适当的高温多湿,不仅可以保持桑叶新鲜,使蚕儿充分饱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加速蚕体的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实行小蚕炕房共育,第一,有利于加强蚕茧生产的组织领导,贯彻科学养蚕技术,第二,有利于消毒防病,保证小蚕与大蚕分开饲育,减少蚕病源对小蚕的感染,使小蚕健康地生长发育。第三,有利于以老带新,互帮互学,提高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第四,有利于节省人力和物力,一般可少用劳力40~50%以上,少用物料和桑叶  相似文献   

12.
<正>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核型多角体病毒,由丹东动植物检疫所与笔者先后在丹东地区采到,经室内、外试验证明,对美国白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性。了解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能否感染柞蚕与家蚕,这对病毒在蚕业上应用,促进蚕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国外用NPV感染家蚕的试验已有报道。我们侧重作了NPV感染柞蚕与日污灯蛾(Spilarctia japonensis)幼虫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不受、少受病原感染,保证发育快、整齐,蚕体健壮,为大蚕饲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项养蚕技术。它是一种全新养蚕技术,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蚕品种研究所简称“蚕品研”或“蚕研”,全称则是「财团法人大日本蚕丝会蚕品种研究所」,它是日本民间最大的家蚕育种机构,与国立农林蚕试以及四大会社(片仓、钟纺、郡是、昭荣)的育种机构成  相似文献   

1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养蚕技术改革紧密结合生产,围绕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开展了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在蚕品种更新换代、蚕病普查、小蚕专业饲育、大蚕简易省力化饲养及养蚕科技成果配套应用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加速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一)蚕品种更新换代,春、秋均有当家品种适应生产  相似文献   

16.
家蚕对浓核病毒感染的抵抗性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聘芳  蔡平钟 《蚕业科学》1991,17(3):178-179
<正> 近年来,四川省蚕业生产发种量逐年增加,病毒病在养蚕生产中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加强蚕品种抗病性的资源普查和分析不同蚕品种的抗病性能与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对于蚕品种的选育和抗病机理及遗传规律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对四川部分蚕品种进行浓核病毒(DNV)抗性鉴定的同时,采用一代杂交种和原种为材料,研究了家蚕对浓核病毒感染的抵抗性(以下简称D抗)同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日本的家蚕DNV的血清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的浓核病是家蚕的病毒病之一,其病原为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的浓核病毒(Densonucleosis Virus—DNV).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共同协作,利用硫酸铵盐析及差速离心技术,从以往保存的DNV感染患病蚕的中肠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病毒样品(中国镇江保存株),在电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18.
几种养蚕消毒剂对蚕微粒子(N.bombycis)的消毒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鉴于蚕药的更新换代,广大蚕农对新蚕药的希求,近十多年来,各省、区相继研究开发了多种新蚕药,推广较多的有“蚕季安”(浙江蚕研所1977—79)、“蚕康宁”(中国农科院蚕研所1983)、“优氯净”(江苏蚕研所1977)、氯胺T(四川蚕研所1980)、敌饱霜(山东蚕研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家蚕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添食家蚕(Bombyx mori)在蚕体血液里所引起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变化。以正常微粒子孢子、四川大孢子和蒸馏水分别添食四至五龄起蚕使蚕体感染微孢子后,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血进行SDS-PAGE,观察到感染微孢子的蚕血有大分子蛋白出现,在电泳图上分离明显。对感染微粒子的家蚕进行氨基酸分析研究,与对照比较,毒性大的正常种Nosema bom-bycis氨基酸总的含量下降,而毒性弱的四川大孢子氨基酸总的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0.
<正> 为巩固和扩大小蚕共育规模,降低蚕具成本,提高蚕室利用率,方便操作,我们在改革大蚕芦帘平台育基础上试行小蚕用蛇皮纱平台,通过二年六期农村试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简况整理如下。一、改试概况(一)地点与规模:1986年春在吴县胥口乡市里村九队共育室(炕房共育),设计了二台蛇皮纱平台,供小蚕共育,以蚕匾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