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来,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就,育成了2 000余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不仅成功解决了棉铃虫对棉花生产的危害问题,更确保了我国棉花生产品种的国产化。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发者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门科学监管的结果。20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政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我国抗虫棉育种研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棉花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转基因技术成就越来越高,尤其是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棉花种植的面积在我国逐年增加,显著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转基因棉花缺乏品质优良的品种以及抗性的单一化,还有我国市场监管混乱等问题,导致我国转基因棉花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快转基因棉花育种,改善转基因棉花品质。本文从我国转基因棉花的研究现状入手,进而对转基因棉花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全球转基因棉花商业化种植进程,结果显示,1996年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3国率先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棉花以来,此后迅速发展,至2010年已有13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2 100万hm2,占全球棉花总面积的64%;2011年转基因棉花的普及率更是高达82%,并首次超过大豆成为转基因品种普及率最高的作物,揭示了转基因棉花的普及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于1998年开始规模化种植转基因棉花,到2011年普及率仅71.5%。普及速度比任何一个种植转基因品种的主要植棉国都慢,而且我国的转基因棉花研究与美国也有很大的差距,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尚未面世,双抗(既抗虫又抗除草剂)和转其他基因的棉花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技术 ,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概述了选育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及转基因抗病虫棉的优系材料 ;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特征特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望了转基因棉花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转基因农作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转基因技术创新、规模化转化和生物技术育种体系。通过转基因抗虫棉的选育,可以了解中国生物技术育种的整体科技水平。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杀虫成蛋白基因CrylA的人工合成。在1994年获得了高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植株,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研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棉花抗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虫性、抗除草剂、抗病性、抗旱性和耐盐性等方面,所获得的转基因棉花表现出对逆境具有较强抗性,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转基因技术对棉花抗逆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结合最近几年国内转基因棉花抗逆性研究现状,提出了在转基因棉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棉花抗逆育种的农艺性状、突变体技术、遗传转化和育种评价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转基因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已初步建立起水稻、棉花、油菜、玉米、大豆、花生、杨树等主要农作物和林草、花卉、果树等高效、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中国转基因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作物首推棉花。目前转基因育种的主要手段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主要有电激法、PEG法和显微注射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还有基因枪法、激光徽束穿刺法、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法和花粉介导法等。随着转基因安全性评估的逐步完善,转基因育种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棉花抗病虫和提高品质的育种当中,由于新疆科研水平及条件等因素,限制了转基因棉的育种和研究.经过几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转基因技术的育种过程、手段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67-67
“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已取得丰硕成果,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仅转基因抗虫棉就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商品化生产审批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55个,累计推广1亿多亩,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50亿元;每667m。增收节支150元左右;每年减少化学农药用量2000-3000万kg,相当于我国化学杀虫剂年生产量的7.5%左右,困扰我国棉花生产的棉铃虫问题已成为历史;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培育,使国产抗虫棉的市场份额由1998年的5%发展到2005年的70%以上。国产抗虫棉在与国际抗虫棉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 通过远缘杂交、辐射、化学诱变等方法创造变异新材料,利用转基因技术,辅以生态育种、穿梭育种等手段,将优质、丰产、抗病、抗虫等性状有机结合,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多抗的棉花新品种。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累计推广533万多hm^2,使农民增收150亿元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转基园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已初步建立起水稻、棉花、油菜、玉米、大豆、花生、杨树等主要农作物和林草、花卉、果树等高效、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中国转基因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作物首推棉花.目前转基因育种的主要手段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外源基因直接导入法主要有电激法、PEG法和显微注射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还有基因枪法、激光微柬穿刺法、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法和花粉介导法等.随着转基因安全性评估的逐步完善,转基因育种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从2003年以来棉花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6.67万hm^2以上。且生产推广的品种大部分为转基因品种。可天津市从来没有审定过转基因棉花品种,且存在育种单位以非转基因品种名义拿转基因品种参试的情况。为了保证棉种的供应,加大品种监管,保证品种的真实性,天津市在2007年开始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了转基因株率测定。经测定为转基因的棉花品种通过审定前必须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本文着重介绍了天津市审定通过的第一批棉花转基因品种的来源、试验和栽培措施等情况,加大对天津市审定通过转基因棉花品种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该文综述了棉花转基因技术方法,系统地论述了转基因在棉花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境以及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棉花产业相关问题,并概述了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成就及潜力。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该文综述了棉花转基因技术方法,系统地论述了转基因在棉花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境以及高产优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棉花产业相关问题,并概述了转基因抗虫棉育种成就及潜力。  相似文献   

15.
《油气储运》2009,(11):33-34
2009年,山东省棉花育种工作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记者从2009年转基因抗虫棉新成果展示会上获悉,由山东仁和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仁和39号棉花新品种,667平方米(1亩)产子棉均比对照品种鲁棉研21号增产1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植物转基因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实现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这为育种工作创造多种优良性状组合的新品种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转基因育种的上游工作是目的基因的构建,下游工作是目的基因的转导。我们根据新疆棉花育种目标,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对棉花进行转导,成功获得多株棉花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7.
从侧面简述了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现状。比较分析了主要转基因棉品种在新疆的表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疆转基因棉育种存在的问题、选择方向和加快转基因育种进程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动态信息     
《现代种业》2007,(5):60-62
浙江啤酒大麦选育取得初步成效,细胞工程育成大麦品种“花33”,辽宁小麦航天育种实现新突破,美国2007年种植的玉米有73%为转基因品种,我国正全力培育“绿色”超级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作物转基因育种与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物转基因育种是基于DNA体外重组,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的一项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它可打破遗传物质分类上门、纲、目、科属的界限,实现基因的界间转移,从而大大拓宽作物遗传改良可资利用的基因源、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开辟了崭新的途径。转基因作物的育成和大面积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作物转基因育种将是农业新技术革命中的核心技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的育成  相似文献   

20.
花粉管通道法在棉花转基因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棉花转基因,已在我国运用了10多年,但到目前,转基因的成功率还很低,经过近年来的摸索和研究,在新疆自然植棉环境下,试图通过技术改良和方法创新,提高转基因成功率,使其更好地为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