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安磊 《甘肃农业科技》2008,(5):F0003-F0003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定西市安定区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北部各乡镇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摸索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技术。该项技术利用膜面对降水进行集聚,将有限的降水集蓄于播种沟内,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生长。2007年在安定区示范140hm^2,平均单产21060kg/hm^2,较露地增产3654kg/hm^2,增产率达21%,现已为安定区白碌、石峡湾、新集、葛家岔、鲁家沟等北部干旱山区乡镇马铃薯栽培的主推技术。  相似文献   

2.
禄丰县水稻覆膜抗旱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施水稻覆膜抗旱栽培试验,探索出适宜禄丰县的水稻抗旱栽培模式,形成抗旱栽培集成技术,在全县雨养田中进行推广应用.为制定禄丰县水稻抗旱栽培应急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安定区抗旱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抗旱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安定区干部群众抗旱过程中进行流域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所采取的一系列主动抗旱经验与措施,提出了主动抗旱的工作思路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定区地膜蚕豆不同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选择适宜安定区蚕豆栽培的地膜覆盖方式,研究了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蚕豆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处理增温保墒效果为最好;与对照(CK)相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处理在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百粒重分别提高13.5 cm、0.26个、1.43个、22.1 g。各处理产量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处理最高,是5 310.61 kg/hm~2,比露地处理(CK)增产1 636.36 kg,增产率为44.54%。  相似文献   

6.
在安定区不同地域,通过比较黑色全膜垄上微沟侧播、黑色全膜双垄垄侧栽培及露地种植3种马铃薯栽培模式,分析研究黑色全膜垄上微沟侧播技术的优势和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以黑色全膜垄上微沟侧播为最好,其保水性、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大薯率和产量均优于其他2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定西市安定区不同区域设置马铃薯栽培密度多点试验,初步筛选出了适宜该区不同区域的马铃薯种植密度:北部干旱山区以2000~2500株/667m2为宜,东南部地区以2500~3000株/667m2为宜,西部和川水区以3000~3500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定西市安定区自然条件及马铃薯覆盖技术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黑膜垄作加秸秆带状覆土栽培模式,其可以同时兼顾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的双重优点,具有改善田间小气候、蓄水保墒、提高地力、增加地温、加快秸秆腐烂等优点,适宜在安定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抗旱植物在农村地区干旱气候的适应情况,以抗旱树种植物的栽培工作为例,研究分析这类植物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区生长的形态、生理层面适应干旱气候的特征,探究可以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种类,并结合山桃、山杏等树种植物具体分析栽培技术要点,致力于做好农村区域的抗旱树种植物栽培管理工作。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抗旱树种山桃、山杏在种植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抗旱优势,通过探索科学的栽培技术,可达到优化种子处理技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提高抗旱树种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参 《北京农业》2005,(12):34-34
甘肃安定区农机推广站为了解决春旱导致的"种不上""出不来"这类问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行走式节水播种、节水灌溉等抗旱技术,为定西的旱作农业开拓了一条抗旱保苗的新路子,是变被动抗旱向施水主动抗旱的有益探索.该技术填补了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节水型农机具融开沟、施水、施肥、播种等为一体的空白.并适应定西市的农业环境和安定区的农机与农艺、水利三者相结合的现实要求.行走式小麦节水灌溉播种机械化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旱地梯田地膜玉米与大豆或马铃薯带状种植技术是近年来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在抗旱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一项抗旱、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这种种植模式边行优势强,提……  相似文献   

12.
曹彩萍 《甘肃农业》2004,(11):113-113
安定区位于中部半干部地区,降雨稀少,春旱凝繁,对夏粮作物小麦、胡麻种植和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研究利用自然降水解决在任何春旱年份的抗旱保苗技术,对该区农业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旱地大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模式的抗旱增产效果,我们进行了旱地大豆全膜覆盖覆膜模式及不同覆膜时期田间试验研究,获得了旱作地区大豆集成高产高效覆盖栽培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4.
旱地大豆全膜覆盖覆膜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旱地大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旱地大豆不同覆膜模式的抗旱增产效果,我们进行了旱地大豆全膜覆盖覆膜模式及不同覆膜时期田间试验研究,获得了旱作地区大豆集成高产高效覆盖栽培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丘陵旱薄地花生进行了不同覆盖物的节水抗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覆草和地膜覆盖技术均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但覆草对提高地温效果不显著。覆草能够显著提高花生荚果饱满度,提高花生单株结果能力。地表覆盖均可以提高花生产量,不同地表覆盖的抗旱效果表现为:地膜覆草二元栽培〉地膜覆盖栽培〉覆草栽培〉露地栽培;地膜覆草二元栽培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安定区进行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露地种植三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示范,验证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的适应性、可行性。结果表明,全膜垄沟通用栽培模式较露地种植有显著的保水性能和增产效果,但与黑色地膜全膜双垄侧播比较,该模式保水性能和增产效果不显著。建议在多点、多次、多个气象因素进行试验示范后,适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旱作区冬小麦的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覆膜方式,探讨适合静宁县山旱地冬小麦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全膜不覆土小麦和膜侧小麦,露地小麦的抗旱效果最差。[结论]全膜覆土小麦的抗旱增产效果明显,可实现多茬栽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小麦生产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安定区干旱灾害演变入手 ,分析了干旱灾害发生的规律、成因、类型及时段 ,进而提出了农业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辣椒是安定区主要栽种的蔬菜品种之一,当地农民有着良好的栽培基础,目前辣椒栽培品种以陇椒2号和陇椒6号为主,品种单一,生产效益较低。为此从辣椒的植物学特性和产量入手,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安定区夏秋栽培的辣椒品种,为安定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做好品种储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定西市安定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安定区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