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蒜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行开发研制的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进行田间作业性能试验,测试在不同作业条件下其扶禾装置及对齐切秧装置的作业效果。并通过对不同作业速度时该机的损失率、伤蒜率、清土率、生产率等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考核该机的田间作业性能,分析影响其作业性能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为机具的进一步优化设计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4S-6型大蒜收获机性能参数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S-6型大蒜收获机进行了田间性能试验,采用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设计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损失率、伤蒜率等主要性能指标的主次因素及较优组合,得到了各因素水平间的差异显著性,并对生产率进行了计算,为大蒜收获机的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机主要适合栽种有苔型大蒜,大蒜栽种直立率高,可替代人工插播,一次作业可完成5行大蒜栽种,行距17.50厘米,可以满足蒜农的使用要求。作业效率高,日栽种大蒜5~6亩,是人工种植效率的25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方法1:选紫皮大蒜,去掉毛根,留蒜梗1.5厘米,剥去1~2层外皮,洗净。每100公斤大蒜备盐3公斤、清水3公斤。入缸时一层蒜一层盐,掸清水少许。为便于倒缸,大蒜入缸当晚往缸内续水,水与蒜平。  相似文献   

5.
《农村百事通》2011,(10):125-125
方法1:选紫皮大蒜,去掉毛根,留蒜梗1.5厘米,剥去1~2层外皮,洗净。每100公斤大蒜备盐3公斤、清水3公斤。人缸时一层蒜一层盐,掸清水少许。为便于倒缸.大蒜入缸当晚往缸内续水,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规模大蒜种植户比例较大,适用小型大蒜联合收获机较少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单行大蒜联合收获机。该机主要由行走装置、传动装置、扶禾分禾装置、振动挖掘装置、柔性夹持装置、切割装置、收集装置等组成,可以一次性完成单行大蒜振动挖掘、夹持输送、切秧切根、收集蒜头等工作。该机具备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维修成本低等特点,大田试验表明,该机型作业性能良好,作业效率达到0.036 m2/h;未成功切头率为1.81%,损失率为1.37%,漏收率为1.72%。  相似文献   

7.
大蒜根蛆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查明洛阳大蒜根蛆的主要种类是葱地种蝇,在大蒜上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秋季大蒜退母期危害严重,造成死株。不同大蒜品种受大蒜根蛆危害程度不同,以当地种植的红蒜品种受害重。不同播期大蒜根蛆的危害程度不同,播期越早受害越重。不同药剂试验表明,吡虫啉、啶虫脒、乐斯本对大蒜根蛆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施用草木灰对大蒜根蛆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蒜在江西南昌地区种植历史悠久,也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以往整个南昌地区大蒜种植面积年均在4950亩(1亩=1/15公顷)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大蒜土传病害危害加剧,造成大蒜一般死苗率在20%左右,重的田块死苗率在50%以上,直接结果是每亩青蒜产量减产30%或甚至更多,严重挫伤农民种蒜的积极性,导致大蒜种植面积大为减少。目前全市大蒜种植面积维持在年均2400亩左右。为了稳定农民种蒜的信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探索防治大蒜土传病害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农民在种蒜过程中应用我们推荐的防治方法,大蒜土传病…  相似文献   

9.
大蒜茎尖组培苗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市售阿城紫皮蒜生长的叶片经PEC沉淀差速离心提纯,获得复合病毒制剂,得率为4.90mm(100g)-1叶。电镜观察病毒粒体为长度550~800nm的线状物,经抗血清测定主要为洋葱黄矮病毒(OYDV)和大蒜潜隐病毒(GLV)。用复合病毒制剂免疫制备的抗血清效价为1024~2048。OYDV抗血清检测茎尖脱毒组培苗,脱毒率为50%左右,用GLV抗血清检测,脱毒率为95%~97%,复合病毒抗血清检测结果与OYDV相同。证明复合病毒抗血清可用于组培苗的检测。组培脱毒大蒜在田间种植1年后发病率为50%,3年后达80%。茎尖组培脱毒率不高。需用抗血清逐株检测挑选,淘汰病苗,才能获得健康无毒的大蒜群体。  相似文献   

10.
方法一:选紫皮大蒜,去掉毛根,留蒜梗1.5厘米长,剥去外皮,洗净。每100千克大蒜配用食盐、清水各3千克。入缸时一层蒜一层盐,洒清水少许。为便于倒缸,大蒜入缸的当天晚上往缸内续水,水面与蒜面齐平。续水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丘陵山区前胡收获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无专用机型等问题,设计了一款联合式前胡收获机。在阐述前胡收获机整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前胡收获农艺要求,对挖掘装置、输送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确定收获机挖掘装置和输送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参数。对振动装置、分离装置工作过程的临界状况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收获机振动筛和圆筒筛工作参数范围。以工作效率、损失率、损伤率和含杂率为指标,对收获机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机以最小前进速度0.8 m·s-1和最大前进速度1.2 m·s-1作业时,工作效率分别为0.19和0.28 hm2·h-1,损失率分别为3.56%和3.62%,损伤率分别为2.83%和2.79%,含杂率为3.28%和3.67%。前胡收获机各项工作指标符合行业标准。研究结果可为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设置粮菜二熟制农田不同施氮量的组合试验,分析减少氮投入对玉米-大蒜轮作系统作物光合特性、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为粮菜轮作模式下的减氮决策提供依据。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进行,玉米季设置3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量(220 kg·hm-2)、减氮20%(176 kg·hm-2)和减氮40%(132 kg·hm-2),大蒜季两个施氮水平:常规施氮量(300 kg·hm-2)和减氮20%(240 kg·hm-2)。结果表明,与常规周年施肥模式相比,玉米季减氮20%+大蒜季常规施氮的模式下玉米产量增加1.4%、大蒜蒜薹和蒜头产量无明显变化,该模式维持了玉米吐丝期较高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6.0%,延长重要生育时期的光合作用时间,保证干物质生产,对大蒜和玉米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其他减氮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降低5.4%~25.8%,大蒜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显著降低6.9%~29.0%和14.9%~ 39.0%。综合考虑,玉米季适量减氮20%即施氮176 kg·hm-2和大蒜季常规施氮300 kg·hm-2可保证轮作周期作物的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投入,实现轮作系统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13.
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选装置是大豆联合收获机完成脱粒混合物清选分离的主要设备,其工作性能决定大豆机收的清选作业水平。目前,中国专用于大豆机收的清选装置较少,联合收获机主要采用筛子-气流式清选装置,但该类清选装置与大豆特性的匹配性较低,导致大豆机收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较大。从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2个方面综述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今世界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先进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现阶段中国大豆机收清选装置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联合收获机割台搅龙向链耙输送器输送油葵时产生的回带和堵塞问题,对搅龙和链耙输送器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加工试验台架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确定搅龙转速最优水平为170r·min-1、搅龙拨板倾角最优水平为12°,输送槽倾角和搅龙底板倾角最优水平为25°,刮板高度最优水平为50mm,输送间隙最优水平为25 mm.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搅龙转速、搅龙拨板倾角和输送槽倾角对输送效果影响较大,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输送效果的主次因素为输送槽倾角、搅龙转速、搅龙拨板倾角,最优参数组合为搅龙底板倾角和输送槽倾角均为25°,搅龙转速170r·min-1,搅龙拨板倾角12°;该条件下输送率为100%,籽粒脱落率不足0.6%,输送过程稳定可靠,不存在堵塞问题,完全满足油葵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5.
旋风分离清选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但其清选过程中仍存在损失率高、湿物料清选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对旋风分离筒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并运用Fluent 15.0软件对优化前后的分离筒内部气流场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吸杂风机转速、扬谷器转速、挡板倾斜角度为试验因素,清洁率和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三元二次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吸杂风机转速为2 452 r/min,扬谷器转速为783.8 r/min,挡板倾斜角度为41°时,装置性能最佳,此时清洁率为98.26%,损失率为0.003 5%。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脱出物含水率越高,装置优化后性能提升效果越明显,该结果可为后期旋风分离筒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功率监测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联合收割机喂入量主要基于人工经验调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分析割台螺旋输送器动力学模型,对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开发基于CAN总线通信联合收割机割台工况嵌入式监测系统,对联合收割机工况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1)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具有数学关系;2)本研究设计的联合收割机割台工况嵌入式监测系统运行可靠,能够实时采集联合收割机工况信息;3)对试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螺旋输送器功率和喂入量的数学表达式,其相关系数为R2=0.909 9,表明监测割台螺旋输送器功率预测喂入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旋风分离清选适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保证清选损失率小的前提下,降低含杂率是设计的关键。为探寻分离筒中气流和籽粒两相流动规律,选取水稻脱出物中谷粒、颖壳、瘪谷、杂穗等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4LZ-0.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中的旋风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清选模型中各组分籽粒的运动轨迹,计算其分离效率。并以低损试验条件下谷粒清洁率为主目标进行台架试验,对最优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评价扬谷轮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和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三因素与装置清选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较优参数组合:当扬谷轮转速为1 16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1 920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63.26 mm时,预测所得谷粒清洁率为99.26%,可为清选装置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区小麦育种联合收获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麦育种试验种子收获方法和农业技术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研制出小区小麦育种联合收获机。该机可一次完成切割、脱粒、分离、清选、集粮等全部作业。以喂入量、滚筒转速、吸杂风机转速为因素,以脱粒总损失率、脱粒破碎率、分离含杂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作业性能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应用综合平衡法得出了该机作业时各参数的最优方案为:喂入量0.3 kg·s-1,滚筒转速1 350 r·min-1,吸杂风机转速1 000 r·min-1。以该最优组合作业参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平均脱粒总损失率为0.43%,平均分离含杂率为15.03%,平均脱粒破碎率为0.48%,装置罩壳残留率为0,符合小区小麦育种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