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为获得产广谱高效抑菌活性细菌素的乳酸菌,采用agar-spot-test法、琼脂扩散法结合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从贵州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鉴定乳酸菌并对其产生抗菌物质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贵州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乳酸菌110余株并从中筛选出效果最好的菌株416,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产生的抑菌物质为多肽类,对蜡样芽孢杆菌和李斯特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作为生物防腐剂应用于食品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胡欣洁  刘云  邓清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29-11832
[目的]开发出更加高效、抑菌谱更广、可做天然防腐剂的细菌素。[方法]以泡菜、酸奶为原料,利用MRS选择培养基从试材中筛选出能够抑制指示菌的细菌,通过排除酸抑制作用、过氧化氢抑制作用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证明该菌株是否产生有抑菌作用的细菌素。[结果]筛选得到的菌株经鉴定证明是乳酸菌,其产生的细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是一株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结论]筛选得出的乳酸菌细菌素在抑制各种病原菌和食品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产细菌素的乳酸菌,本研究对自然腌制臭鸡蛋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并进行抑菌、有机酸排除、过氧化氢排除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及温度、pH、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抑菌物质的影响研究。从样品中共获得27株乳酸菌,产细菌素的乳酸菌4株,其中菌株FJY-1抑菌能力最强。经形态学、生理生化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屎肠球菌。其无细胞上清液在pH 2~9范围内处理2h后能维持60%以上的抑菌活性,对热稳定(121℃,30min),经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消失;该细菌素对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证明其对指示菌的作用方式是杀菌,该细菌素在食品防腐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植物乳杆菌ZJQ的鉴定及其细菌素的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一株革兰氏阳性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Q)。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等酶学试验分析证明该菌所产抑菌物质为细菌素,初步纯化表明,该细菌素经100℃处理后仍有80%抑菌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抑制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相似文献   

5.
奶酪中产杆菌样细菌素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RS培养基筛选奶酪中分泌细菌素的乳酸菌,并鉴定菌种。依次研究菌落形态与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牛津杯法分析抗菌谱和理化代谢物,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方法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反应为乳酸菌,菌落形态与特征为杆菌,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分离菌株为乳酸杆菌,分泌细菌素是蛋白物质。  相似文献   

6.
利用16S rRNA序列鉴定分离自开菲尔粒的一株乳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菌株 H13 的 16S rRNA 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菌株 H13 的系统发育树,对菌株 H13 进行鉴定.应用 PCR 技术,扩增 H13 菌株的16S rRNA 基因,将其与 pEASY-T 裁体相连接,用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序列并将16S rRNA 序列与 GenBank 所选择的同属及非同属的菌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H13 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与乳杆菌属 10 株菌均在89%以上,与所选的植物乳杆菌和类植物乳杆菌的同源性高这99.5%和99.2%,与其他8株乳杆菌属菌株的同源性都小于97%,可进一步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或类植物乳杆菌.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H13 与植物乳杆菌的同源性最为接近.H13 最终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该菌株现在已被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收录保存,编号为 CGMCC 1357.  相似文献   

7.
对菌株H13的16S rRNA序列进行克隆和测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菌株H13的系统发育树,对菌株H13进行鉴定。应用PCR技术,扩增H13菌株的16S rRNA基因,将其与pEASY-T载体相连接,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序列并将16S rRNA序列与GenBank所选择的同属及非同属的菌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H13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与乳杆菌属10株菌均在89%以上,与所选的植物乳杆菌和类植物乳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5%和99.2%,与其他8株乳杆菌属菌株的同源性都小于97%,可进一步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或类植物乳杆菌。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H13与植物乳杆菌的同源性最为接近。H13最终鉴定为植物乳杆菌,该菌株现在已被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收录保存,编号为CGMCC 1357。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发酵酸肉中分离出一株乳酸杆菌(XC10001),利用API鉴定系统、16S rDNA同源性分析以及recA基因多重PCR特异性扩增3个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API鉴定结果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结果都表明该菌株同植物乳杆菌的同源性最高;多重PCR扩增后发现一条约300 bp的recA基因特异扩增片段,对该片段测序后发现同植物乳杆菌ATCC14917序列完全相同,因此将该菌确定为植物乳杆菌.菌株XC10001的16S rDNA序列的国际基因序列注册号为HM446157.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受群体感应信号肽介导的产细菌素乳杆菌作为发酵剂的潜力,以前期研究获得的1株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 L-ZS9菌株为研究对象,L.plantarum L-Y9为对照,将L.paraplantarum L-ZS9+AIP(信号肽)、L.paraplantarum L-ZS9和L.plantarum L-Y9分别复配商用木糖葡萄球菌制备发酵香肠,测定不同发酵剂条件下各组香肠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结果表明:L-ZS9+AIP组效果最佳,与L-Y9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L-ZS9组差异并不明显(P0.05)。L-ZS9作为发酵剂能够更迅速启动发酵,较好地抑制肠杆菌的生长,及丙二醛(MDA)的增加,同时提高发酵香肠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从科尔沁草原的阿鲁科尔沁牧区南北 4个苏木 16个牧户中采集 43个乳样。从 43个乳样中分离到 6 4株乳酸菌 ,对其中的 47株进行了鉴定 ,结果分离到 2 9株乳杆菌属的细菌。对其中 10株进行了种的鉴定 ,结果 4株为犊牛乳杆菌 (L actobacillus vitulinus)、 2株德氏乳杆菌 (L .delbrueckii )、 2株植物乳杆菌 (L .plantarum )、1株瘤胃乳杆菌 (L .ruminis)、1株清酒乳杆菌 (L .sake )共为 5个种。本项研究发现 ,该牧区自然发酵酸乳中主要菌株是乳杆菌属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的乳酸菌菌株 ,这些菌均属于中温发酵性菌株 ,经对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基本符合乳杆菌属、种的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有关细菌素分离纯化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素在食品保鲜和医疗保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细菌素由于分子较小和不均质性导致难以分离纯化.本文概述了细菌素纯化的三阶段策略以及不同细菌素分离纯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酸菜汁中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6种天然发酵酸菜汁中分离出38株乳酸菌,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出2株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抑制效果良好的乳酸菌.在排除酸及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其离心发酵液仍具有抑菌活性.经过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及胃蛋白酶处理后,发酵液抑菌活性明显降低,说明抑菌物质为具有蛋白质性质的细菌素.经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该2株菌分别为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3.
鼠李糖乳杆菌(ATTC 53103)产细菌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对鼠李糖乳杆菌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中和以及酶解的方法,排除了其中的有机酸以及过氧化氢的干扰,证明了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可以产生细菌素,并研究了LGG无细胞发酵上清液中细菌素的部分特性。该细菌素抑菌广谱,可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热(121℃,30min)和pH值(pH2.0~10.0)稳定,可被多种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α-糜蛋白酶和蛋白酶K失活,不能被过氧化氢酶失活。  相似文献   

14.
利用MRS选择培养基筛选开菲尔粒中具有抑菌作用的乳酸菌。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结合对理化抗性特征的鉴定、抗菌谱测定、菌落形态与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结合伯杰氏手册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反应为乳酸菌,菌落形态与特征为球菌,对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抑制作用,该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二乙酰乳酸亚种。鉴定分离为产球菌样细菌...  相似文献   

15.
旨在分析一株牦牛源植物乳杆菌SWUN5815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并对该菌株的功能特性基因进行挖掘。基于PacBio RSII测序平台对乳杆菌SWUN581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GO、KEGG、COG和NR数据库进行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结果表明:1)植物乳杆菌SWUN5815的基因组大小为3.27 Mb,GC含量44.59%;2)预测到3 258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2 814 147bp,平均长度为864bp;3)编码基因通过功能数据库对该菌株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基因信息注释得知,SWUN5815基因组中包括5个基因参与抗氧化活性过程,2个基因参与免疫过程;基因组中包含了抗生素、生物降解等代谢过程;可调控免疫和炎症的相关通路;基因组中含有18种已知细菌素基因;有4个合成ABC型细菌素转运系统的功能序列。综上,SWUN5815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挖掘其特异性功能基因有利于研究其益生特性提供基础,为菌株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益生菌和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