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鸭啄羽癖又称鸭恶癖,是鸭的一种异常行为,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原因所引起。2003年1月中旬,江苏省沛县某养殖户饲养到29日龄的5000只樱桃谷鸭出现啄羽现象,但不是很多,因此未作任何治疗。两天后,啄羽现象日趋严重,全群的鸭被啄得羽毛稀少、零乱,有的翅部出血。发病后,经我集团派去的技术人员诊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1.临床症状该鸭群啄羽的形式是强迫叨啄它禽。被啄鸭的背部部分与翅部毛根出血,羽毛稀疏残缺,而且凌乱无光泽,许多地方已露出皮肤;个别鸭翅尖部严重出血,大翎不同程度地被啄去几根。仔细观察,被啄…  相似文献   

2.
啄癖是家禽及鸟类的特性 ,啄癖有很多种类型 ,如啄羽、啄肛、啄蛋、啄趾等。鸭啄羽常见于家鸭和饲养密集的鸭群。不同的品种表现略有不同。北京鸭及樱桃谷肉鸭似乎比轻型品种的蛋鸭严重。不同的年龄表现也不相同 ,与季节 ,饲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养殖过程中鸭群中的 1只或多只鸭所表现出来的啄击其它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多发生在肉仔鸭阶段 ,鸭开始生长新羽毛或换小毛时。啄羽主要是啄食鸭背后部与翅部羽毛 ,可见被啄鸭背后部与翅部羽毛根出血 ,羽毛稀疏残缺 ,而后生的新羽 ,毛根粗硬 ,不利于屠宰时拔毛加工 ,并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3.
啄癖是家禽的一种代谢机能紊乱综合征,多见于饲养条件不好的情况。禽表现有啄食异物的癖好,如啄羽、啄肛等,啄癖首先往往在个别禽只发生,以后迅速蔓延。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如鸭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饲料成分单一而造成蛋白质或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矿物质(如钙、磷、锌等)和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不足,饲料中的食盐缺乏或粗纤维含量不足,饲喂时间不固定,圈舍内通风不良、光线过强及鸭体创伤等会造成鸭啄癖的发生。啄癖多发生在育成鸭转为成鸭阶段,即开始生长新羽毛或小羽毛阶段,易造成鸭的伤残,严重影响肉鸭生长。本试验采用…  相似文献   

4.
鸭啄羽癖是鸭由于好奇啄食本性、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或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纯属恶癖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特征是部分鸭以凶猛的动作啄食其他鸭的羽毛,常将羽毛下的皮肤一起扯下啄食,被啄的鸭发出惨叫声,并奔跑逃避,在背部、尾部、翅膀两侧,由于受伤而出血,但鸭群的采食、消化能力正常,只是长期处于惊恐状态,喂食时由于啄食羽毛,部分弱鸭不敢抢食饲料,造成其生长发育不良,轻者胴体品质下降,重者因消瘦、贫血、衰竭而死,个别鸭因吞食大量羽毛,造成消化道阻塞而死亡。番鸭啄羽癖主要发生于番鸭羽毛快速生长期(通常是3~7周龄)和换羽期。现将该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病因1.1遗传因素梳理和打扮自己的羽毛是家禽和鸟类特有的行为,在长新羽毛及换羽时皮肤受到刺激、发痒,有自啄行为及乐意被啄,该行为如果过度,就会引起啄癖。新生的管羽很嫩,根部带血,鸭梳理羽毛时,易造成皮肤出血,引起好奇鸭子啄食,群鸭效仿追逐,导致啄癖。另外,在鸭群中也存在社会等级制度,由于个体差异,它们采用最原始的决斗方法来确定各自在鸭群中的地位,胜者在采食、饮水、交配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一旦这个社会平衡被打破,它们就开始进行新的决斗,从而诱发啄羽癖。...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 2008年5月,安阳县某养殖场新进一批肉鹅2000只,饲料以碎玉米粒为主.并以山脚下一片自然草场作为青饲料来源,环境条件较差,水源比较短缺。26日龄开始出现自啄或者互相啄羽的不良现象。2天后10%的肉鹅出现啄羽,而且死亡20只。病初鹅群骚动不安.啄自身羽毛或互啄彼此背部、翅尖的羽毛,以致10%的鹅背部被啄光或羽毛不整,毛囊出血,甚至皮肤破裂。啄伤者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个别出现瘫痪。随着病情的加重,肉鹅两翅下垂、眼半闭,背部、翅膀皮肤破裂,流出褐色或紫红色的液体,有的尾部、腿部有出血斑,部分鹅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粪便,死亡率达到8%左右。  相似文献   

6.
鸭啄羽是指鸭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它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啄击部位多为背后部及羽翅尖部,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羽毛被连根啄出后常被吃掉。啄羽行为的发生,使鸭群变得骚动、损伤,食欲减退,严重影响了鸭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在冬季,鸭啄羽现象明显增多,现将其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鸡群中自啄和互啄的现象称啄癖,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机制所引起的病态行为。啄癖在鸡饲养中很常见。肉鸡的啄癖主要有两种:一是啄羽癖,表现为自啄或互啄体羽、翅羽、尾羽,啄得羽毛不全,有的甚至部分或全身光裸;二是肛癖,先啄食某只鸡的尾部羽毛、肌肉,直至死亡,或将肠管等内脏拉出。鸡群中有啄癖发生时,很快蔓延,全群效仿,往往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啄羽癖是大群饲养的肉用鸭及产蛋鸭的常见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会破坏正常群体的生活习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近几年随着我县专业化、集约化养鸭事业的发展,鸭啄羽癖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此病的特征是部分鸭以凶猛的动作啄食其它鸭的羽毛,常将羽毛下的皮肤一起扯下啄食。被啄的鸭发出惨叫声音,并拚命奔跑逃避,在背部、尾部或翅膀两侧,由于受伤大量出血。群鸭的采食、消化能力正常,只是长期处于惊恐  相似文献   

9.
1鸡啄癖的种类鸡啄癖的类型很多。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分为啄肛癖、啄头癖、啄羽癖、啄趾癖、啄蛋癖、啄肉癖、啄尾癖、异食癖等,其中以啄肛癖、啄头癖、啄羽癖最为常见。1.1啄肛癖种鸡生长期限饲,初产母鸡的子宫脱落或产双黄蛋所引发的肛门破裂易诱发啄肛癖。啄肛易引起鸡肛门脱落,甚至造成鸡肠道被啄出而死亡,或因出血而引起贫血。1.2啄头癖因公鸡相互斗殴造成鸡冠、肉垂或皮下出血,继而引发啄头。1.3啄羽癖附着在羽毛上的垫料或饲料颗粒,常常会引发其他鸡只的啄羽行为。有的羽毛未被啄掉,只是轻微受伤;如羽毛被啄拔,则会造成皮肤损伤或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番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广大养殖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不少养殖户由于饲养管理方法不当,雏鸭的啄癖现象时有发生,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曾多次给养殖户进行啄癖防治方法的技术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啄癖发生的时间与后果   雏鸭饲养至 40~ 50日龄后,背羽、尾羽和翼羽相继长出。特别是翅膀羽毛刚从毛孔出来,尚未见到羽毛的管状,有如韭菜的茎,呈白色,毛管内充满血液,此时最易发生啄癖。   雏鸭啄癖先是啄羽毛,然后再啄破皮肤而出血。其他鸭见到皮肤出血的鸭,群起而啄之。常啄的部…  相似文献   

11.
番鸭啄羽癖治疗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力蛟  时晔 《中国家禽》2000,22(8):27-28
啄羽癖主要是影响羽毛质量,进而影响市场售价,被啄伤的鸭子若不及时隔离治疗,也有被啄死亡的。商品代番鸭啄羽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啄翅和啄肛,表现为一个急性的过程,突然出现很多鸭子被啄,啄伤部位流血,部位以翅膀覆主翼羽位置为主,也有肛门被啄的;二是啄背,表现为一个缓慢的过程,无从考证啄羽从何时开始出现,只见到部分鸭的背部靠尾端的毛陆续被啄掉,出现一块被啄光的无毛区,并有黑痴块,较少出现啄出血来的情况。 引起啄羽癖的原因很多,有环境和应激方面的因素,也有营养方面的因素。最近我们采用蛋氨酸和啤酒糟治疗…  相似文献   

12.
鸡只啄癖又称异食癖,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鸡群出现各种异食癖,鸡只容易采食羽毛,血液,啄咬肛门或脚趾等。笔者诊治一例肉仔鸡啄羽癖病例,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大连市瓦房店市元台镇养殖户杨某,饲养1000只20日龄肉仔鸡。鸡群鸡只精神正常,采食量较正常,极个别鸡只排暗红色粪便,但是鸡群有鸡只喜欢啄食其它鸡只羽毛和肛门,有鸡只肛门被啄秃的现象。遂来我处就诊。  相似文献   

13.
1 常见的啄癖类型 啄羽癖即个别自食或相互啄食背部羽毛或脱落的羽毛,使皮肉暴露出血后,发展为啄肉癖.常见于产蛋高峰期和换羽期,多是含硫氨基酸、硫和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 啄肛即啄食肛门及其以下的腹部,是最严重的一类啄癖,有的泄殖腔周围被啄破,有的肠道被拉出,使鸡失去饲养价值.啄肛常见于高产笼养鸡群或刚开产的鸡群,诱因是过大的蛋排出时努责时间长造成脱肛或撕裂.也常见于发生腹泻的雏鸡,诱因是肛门带有腥臭粪便.  相似文献   

14.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背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发生啄癖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营养方面1.1蛋白质不足或日粮氨基酸不平衡因为羽毛为含硫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当鸡发生啄羽癖时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不足而导致含硫氨基酸不足或日粮蛋白质虽然很高但氨基酸  相似文献   

15.
啄羽癖是一种新型禽病,随着养禽业的发展变得日益普遍而引起重视。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就鸭子啄羽癖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作一探讨。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规模化养鸭的不断增加,在饲养过程中生长的各个阶段都经常会出现互啄等不良现象,多发生于幼雏鸭换羽阶段和产蛋鸭换羽期以及盛产期,尤其是当年高产群最易发生,冬春多见。主要表现相互啄食羽毛,一旦发生,很快传开,严重者肛门羽毛、尾羽、背羽全部被啄光,翅肤裸露,更进一步就会引起啄皮、啄肉、啄肛,轻者造成胴体品质下降,重者造成被啄者致伤或致死,同时有些个体因为吞进大量羽毛,造成消化道堵塞而死亡,直接影响了养鸭业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1病因1.1环境因素饲养空间小,养殖密度过大,光照过强可引起发病。1.2营养因素饲料蛋白质缺乏,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缺乏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青绿饲料匮乏可引起发病。1.3疾病因素肉鸭感染螨虫、虱或受蚊、虻叮咬可诱发啄癖。肉鸭感染蛔虫、前殖吸虫,白痢杆菌、大肠杆菌,皮肤出血、直肠脱出时均可诱发啄癖。2临床症状2.1啄羽癖啄羽癖多发生于中鸭或后备鸭转到成鸭舍时,这个阶段正是肉鸭生长新羽或换小  相似文献   

17.
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他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啄击部位多为背后部及羽翅尖部,致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羽毛被连根啄出后常被吃掉。啄羽行为发生,使鸭群变得骚动、损伤和食欲减退,严莺影响鸭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8.
该病是集约化养鸡场的常见病.不分年龄、季节、品种和饲养方式均可发生.表现为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或被啄,或互啄.啄得羽毛不全、皮肉暴露,并可迅即成为啄肉癖,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该病是集约化养鸡场的常见病。不分年龄、季节、品种和饲养方式均可发生。表现为啄羽、啄翅、啄尾,或自啄,或被啄,或互啄。啄得羽毛不全、皮肉暴露,并可迅即成为啄肉癖,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啄癖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育雏鸡群、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中都有发生。而以育雏鸡群和育成鸡群发生较多,特别是密集饲养或笼养条件下更易发生。轻者头部、背部、尾部的羽毛被啄掉,鸡冠、头部、尾部的皮肤被啄伤出血,脚趾被啄破出血而跛行。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肉鸡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1临床常见的几种类型1.1啄羽啄羽指鸡啄食其他鸡的翅膀,有时拔出羽毛并吞食。进攻性啄羽主要由进攻性强的鸡,啄怯弱的鸡,这种啄羽的啄伤力很大,尤其是在头部可造成冠和肉垂的组织损伤。1.2啄趾啄趾常见于家养小鸡,因饥饿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