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护林通过林冠对降水进行初次分配,形成树冠截留、茎流、透流和滴落雨量;在枯落物及土壤结构的共同影响林地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量较大,可以显著增加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林冠的遮阴作用可以减少林地土壤蒸发,从另一个侧面增加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林木的蒸腾作用却可以减少林地土壤水分含量,但是减少量一般低于增加量;入渗、蒸发和蒸腾作用共同影响着林地的土壤潜水埋深。  相似文献   

2.
幼林施肥,是高度集约营林的重要措施之一。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生长状况,增加林木生长量和缩短培育年限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但如果施肥措施不当,也会因此而产生一些不良后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因而,有必要对林地施肥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管理包括林地和林地抚育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是水分、养分供给的基质。通过林地管理,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改善,使土壤生物活跃,土壤肥力提高,从而有利于林木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林木的抚育管理原本是指对林木进行修枝、摘芽和除孽等,在河北坝上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水分蒸发量大,因此,对尚未郁闭的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最重要的措施是进行埋土防风,预防冬季冻拔危害和春季生理干旱。  相似文献   

4.
林地施肥     
大多数国家林区土壤肥力下降,林木生长量减少。其原因:①土壤中氮多数不能被林木吸收,氮碳比率高,②在高山多雨林区因雨水冲刷,氮流失严重,土壤贫瘠;③森林采伐后林地气候因子发生变化,特别是湿度变小,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枯枝落叶分解慢,土壤养分缺少而不能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为此要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施肥是补充林地养分主要技术措施。同时施肥对提高林地生产力,加快林木生长,扩大根系幅度,缩短林木采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外,其他年份均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负效应。随林龄增加,柠条锦鸡儿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下降幅度加大。由于林地土壤水分主要依靠穿过林冠的天然降水来补充,为了实现森林植被和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深层土壤干层形成,造林后第5年就需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柠条锦鸡儿生长,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相似文献   

6.
湖区在滩洲杨树林中林菜立体种植,使垦后的林地土壤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增强,给林地创造了良好的通气条件,起到了以气促根的作用。同时铲除了芦苇杂草,使林地得到了全面抚育,杜绝了森林火灾.降低了病虫基数,加快了林木生长速度。林菜立体种植在幼林或成林的间伐期间.春夏可有效地在林地栽种棉花或高产密本南瓜、良种冬瓜等作物.秋冬季节不分幼林和成林都可有效地利用意杨的落叶休眠期,栽植榨菜、芥菜等,能提高林地的复种指数。创造可观的林农高产复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河北林业》2007,(2):12-13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指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相似文献   

8.
林地肥力是森林生长和持续生产利用的前提,指的是林木生长的土层中水、肥、气要素的含量及其协调性。文章通过森林生长、表层土壤流失量测定和主要养分元素消长分析,探讨森林持续生产条件下的林地土壤可允许流失量,为森林营造和制定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4种秃杉幼林间作模式(秃杉-旱谷、秃杉-小米、秃杉-玉米和秃杉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与秃杉纯林相比,秃杉幼林间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生长,且增长作用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但间作模式对秃杉幼林造林成活及保存率影响不大。(2)各间作模式较纯林相比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不同间作模式2年内纯收益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秃杉-玉米秃杉-旱谷秃杉-小米。因此,在秃杉幼林地间种农作物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促进秃杉幼林生长,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两山”划定之后,新造林地很多,但是,林木生长年限长,从苗木栽植到幼林完全郁闭,有相当长的年数。在此期间,在不妨碍林木生长(甚至还会促进林木生长)的基本条件下,可以在一定年限内,在幼林内利用其行间或株间的空间,间作一些收获期较短的农作物(包括粮食、油料、蔬菜、药材、特种经济作物等)。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地力、增加副业收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开展多种经营;又能在管理间作作物的同时抚育幼林。这  相似文献   

11.
滨海沙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与木麻黄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定位测定数据,对福建东南海岸带木麻黄林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及木麻黄的季节生长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分为5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缓冲期、土壤水分平稳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极大,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不均,干湿季节明显,降水是限制木麻黄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通过对土壤含水量和木麻黄生长量的分析,得到木麻黄生长量和土壤水分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对隆昌县森林经营所6年生火炬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进行的分析表明,其土壤过酸导致土壤微生物、酶活性降低,加之土壤瘠薄,使林木生长不良。因此,提出在原林中施石灰以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肥力的建议,并提出要根据火炬松的适生条件种植。  相似文献   

13.
曹绍凤 《中国林业》2008,(12):53-53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森林的效益不仅局限在木材效益,而是涉及整个人类社会及其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生态垫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受干旱的制约导致侧柏幼林存活率不高、生长缓慢的现状,研究了铺设生态垫对侧柏幼林地土壤水分、生长速度、光合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铺设生态垫对土壤水分影响不大,但可显著促进林木生长,使侧柏根系提早萌动,显著提高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是林木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评价森林立地类型的重要指标,过去在土壤分析中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含量都以百分数表示,不能一目了然的探视土壤中水分、养分含量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天然白桦林是来自大兴安岭地区的原始生态树种,长期的天然林建设造就了整体林业水平的有效利用。和人工林木相比,天然白桦林木更具有市场优势。那么以天然形式保护好森林环境状态,以天然促进更新等先进的育林技术保证幼林的有效成活,加强较矮林木的根系保护,并加深土壤营养程度,可以保证天然林木对不同环境的抵御能力,提高天然白桦林的稳定生长性。  相似文献   

17.
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对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有重要的意义。因通过抚育,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减免病虫害,增进木材品质,还可改良土壤。所以中央把它列为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广大群众也认为“造林不抚育,树就受委曲”,“造林不管理,树就难长起”。为了实视林木“丰产化”,我们不仅要积极营造速生丰产林,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对原有及新造幼林的抚育。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试验所得的资料,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例如昭盟赤峰前进人民公社,1956年在450亩的杨树林地内,采用农林间作对幼林进行了抚育,不仅收入了三万斤粮食,而且经过抚育的幼林,当年生长高即达120厘米,成活率达90%;而没有抚育的幼林,其生长高仅50厘米,成  相似文献   

18.
鱼鳞坑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与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土壤储水量、树冠覆盖率等指标,对鱼鳞坑整地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在侧柏造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鱼鳞坑整地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储水量;随着林地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林地生产力、郁闭成林的速度随之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下,种群通过生物量投资与分配格局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种群行为及个体形态特征,从而提高种群的稳定性或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正> 林地施肥是调节林分生态系统中矿质营养元素循环和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轮伐期短的速生用材林,幼林施肥能促进林木生长,使其提早成材。据报道,日本很重视幼林施肥,如对柳杉幼林施肥,可以将40年的轮伐期缩短到35年。在国内,幼林施肥尚处试验研究阶段。为探讨人工幼林施肥技术,给今后大面积开展幼林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选择速生的小黑杨人工幼林,进行了定量施肥的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北部中山幼林地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张小泉  毕树峰 《林业科学》1994,30(3):193-200
以太行山北部山西五台山中山地区幼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阳坡、阴坡和半阳坡三种代表性立地上,从土壤水势、水容量等持水特性和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角度,并结合树木抗旱性和生长,研究了该地区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及其与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水范围为-0.3--20bar,正常生长水在-0.3--3bar,轻胁迫水-3--10bar,中胁迫水为-10--20bar;土壤持水特性和有效水范围以阳坡最小,半阳坡最大;土壤自然含水率和有效水含量随降水而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阴坡全年土壤含水率高,有效水充足,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半阳坡和阳坡土壤含水率低,有效水较少,林木易于受旱,需选择抗旱树种,采取抗旱造林措施;整地可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是抗旱造林和促进幼林生长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