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有林场是广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广西生态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目前,约有80%的林场处于亏损经营状态,40%多的林场属于贫困林场,职工生活困难,缺乏养老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2.
近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由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的《广西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研究》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2006年度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惟一获得此项殊荣的院校。此项研究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批准并资助,由广西生态职院刘代汉教授主持的广西林业“十五”科研项目。其研究对象是广西境内的151个国有林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广西国有林场经营历史与现状,分析研究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广西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等7个方面。此项研究成果,根据国内外林业发展趋势和广西林业发展新…  相似文献   

3.
广西国有林场的现状广西现有国有林场151个,经营面积115万公z,有林地面积74.8万公顷,年总产值为11-12:元,其中年产木材170-200万立方米,占全区商;木材产量的45%-55%,因此被誉为广西林业的“半壁江山”。国有林场一直在广西的国民经济发5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E广西林业的主力军。可以说,搞好国有林场的经F建设,等于广西建立了151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涵养库、生态库、绿色银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国有林场的经济呈大幅度滑坡的趋势。1998年的有关统计表明:全区林场有129个经营亏损(主要是各…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151个国有林场,经营面积115万公顷,乡村集体林场5966个,经营面积88.5万公顷。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场是广西林业的两大阵地,是广西林业的半壁江山。广西的国有林场,大多在边远山区,几乎囊括了境内所有的名山大川。这里人烟稀少,交通不便。...  相似文献   

5.
龙岩市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岩市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及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的对策,为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加强森林的可持续科学经营,是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协调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发挥,推进林业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在不断完善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监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成为现在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稳定和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制度现状,分析当前国有林场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森林可持续经营机制,以及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促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机制,从构建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制度体系、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政策、保障森林经营培育经费、完善职工薪酬分配政策、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策等6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秦川 《广西林业》2011,(8):22-22
广西的国有林场素有广西林业半壁江山之称,是广西林业的优质资源、优质资产。全区现有国有林场174家,拥有总经营面积约2200万亩,森林蓄积量约7400万立方米。近年来,全区国有林场依托大量的森林资源和广阔的林地空间,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场是通辽市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林场的建设对全市林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林场划分的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转变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  相似文献   

10.
在肯定了国有林场作出重要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林场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及入世后产生的重大影响;提出了国有林场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快经营机制改革,调整和优化内部结构,实施分类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创立特色品牌,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制定配套政策扶持,重视林业科技创新,建立市场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促使国有林场在入世后有更大的发展,为我国林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极度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资源宝贵,保护极度干旱区森林资源对守护绿水青山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格尔木市国有林场位于西部极度干旱区,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战略要地,在格尔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分析格尔木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其特点,总结林场森林经营实践经验,剖析林场森林经营的现实困境和挑战;结合林场基础现状,从坚持科学营林、加强森林区划经营、加大配套设施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和人才保障、建立森林经营成效监测体系5方面提出林场森林经营的主要对策,为极度干旱区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力资本定义及其对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重要性的阐述和对广西国有林场人力资本管理现状的调查,按照人本主义的精神,对国有林场人力资本管理机制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人力资本管理的两大机制,即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设计的6大原则。1)责、权、利相结合原则;2)可持续发展原则;3)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原则;4)经营业绩评价标准“三结合”原则;5)内部约束与外部约束相结合原则;6)经济约束和法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为国有林场实施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安市小王涧国有生态林场智慧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3S、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出了智慧林场建设的对策,并指明通过基础设施搭建、数据中心建立、应用系统开发和应用终端建设四个部分的实施,实现林场的信息化、智慧化,进而增强林场森林资源管护能力,推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浙江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和经营管理绩效相关性。研究发现,在资源禀赋较差的国有林场目前普遍会选择增加营林投入培育资源,然而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森林旅游等非直接营林的形式,有利于获得负债经营情况下较好的资产盈利;国有林场职工年平均收入、人才状况与国有林场资源相关性不强,可能与国有林场改革财政资金兜底的政策利好下,职工普遍得到了实惠有关。这有助于正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浙江省研究和解决如何促进林场资源发挥公共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目标、释放经营活力等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国有林场是我国国有林业的经营主体,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决定了国有林能否高质量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文中总结美国、欧洲国有林管理机构与管理模式,概括和梳理我国国有林场经营现状,剖析我国国有林场经营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国有林场科学经营水平提升的措施,包括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拓宽研发资金渠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基层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广东省开展的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传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有所不同,是在国 家和广东省森林经营规划指导下的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新技术体系。文章以广东省茂名市国有荷塘 林场为例,通过分析国家和省的森林经营规划、林场森林资源、林场性质,为林场制定了相应的 12 种森 林经营类型和 12 种森林经营作业法等关键内容。这些重要内容成为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主体内容, 为方案编制服务,可满足林场 8 年经理期内的各种经营要求,实现森林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为研究对象,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背景下,针对国有林场发展和改革遗留的旧问题和当前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分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近城市区位特征,基于联系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理论,总结当前昆明市西山林场存在的森林资源基底薄弱、森林经营管理观念固化、林场发展短板仍未补齐、林地权属不明晰、林场发展进程与近城市区位属性不协调等问题,从生态、社会、经济三大维度探索精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林业碳汇、开展场外造林和社区共管、提升生态感知力等深化改革路径,配套建立改革支撑体系,为近城市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丙棋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54-55,58
伐区调查设计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确保营林生产收益、为林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实现科学管理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为例,阐述提高伐区调查设计精度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总结分析了提高设计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清通山县国有林场税费负担情况,作者根据多年来从事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全县9个国有林场的税费负担情况进行了1次专项调查,并针对当前国有林场税费改革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对策,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国家经济建设与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来自生态保护和木材需求的两大压力形成了对我国林业的巨大挑战,我国林业建设任务艰巨。阐述了阿木尔林业局改进营林措施,包括病虫害防护和造林技术。期望能为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