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概括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辣椒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诱导抗性研究的主要进展 ,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诱导抗性研究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瓜类蔬菜作为世界各地重要的蔬菜种类,多年来深受白粉病危害和影响,抗性诱导是减轻其危害的有效技术途径。笔者简要概述了瓜类白粉病抗性诱导及抗性遗传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生物因子、化学因子和物理因子诱导途径,以及瓜类白粉病抗性基因和抗性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壳寡糖与蔬菜作物抗病性、诱导环境胁迫抗性、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简要概述了其诱导效应及其作用机理,旨在通过综述壳寡糖在诱导蔬菜作物上的抗性研究,以期推进其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诱导植物内在抗性是病害控制的新策略,诱导效应可能与不同品种组成性表达的基础抗性有关。以3个抗性水平不同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对甜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效应,以期进一步阐释抗性诱导效应与品种基础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BTH诱导甜瓜抗白粉病的效果与品种的基础抗性正相关,对抗病品种的诱导效果高于中抗和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GLU)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长幅度也较中抗和感病品种大。BTH处理3 d后接种白粉菌,不同抗性水平甜瓜品种叶片中GLU、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较只接种处理明显上升。叶片超微结构观察显示:乳突结构是寄主对病原菌侵染的一种主动反应,甜瓜抗病品种叶片中乳突结构多呈半圆球型,中抗和感病品种叶片中多呈圆筒型。  相似文献   

5.
朱焕焕 《蔬菜》2018,(3):24-29
为探寻绿色高效的白粉病防控措施,主要从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及生物因子诱导等方面综述了瓜类蔬菜白粉病抗性诱导的研究进展,其中对化学因子诱导途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碳酸氢盐及磷酸盐诱导途径、硅诱导途径、维生素诱导途径及水杨酸诱导途径等;最后,结合3种诱导途径对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西瓜炭疽病是由瓜类炭疽病菌诱导发生的一种全球性病害,对瓜类危害极大,仅次于西瓜枯萎病。从西瓜炭疽病病菌的病理学研究入手,进而对西瓜炭疽病的抗性育种概况、抗性基因研究、品种抗性鉴定以及防治方法等多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以期能够为西瓜炭疽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蔬菜诱导抗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50年代初至今对植物诱导抗性研究多数还处于实验阶段,少数已开始在生产上示范应用,如甘薯诱导抗枯萎病在大田应用,防效达88%~93%,产量提高一倍。番茄诱导抗花叶病,柑桔诱导抗速衰病都已在生产上示范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现有的研究材料看,可以推测地球上现有的高等植物可能都具有诱导抗性的潜能。这种潜能能否表达出来决定于能否找到诱导因子,一旦找到诱导因子就能使这种潜能表达出来,使感病的植物表现抗病。它将为植物病害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另外,该项研究对揭示植物性状的表达也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诱导抗性研究的 几个关键问…  相似文献   

8.
甜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霜霉病对葫芦科瓜类作物危害严重,在黄瓜上对其研究较多,在甜瓜和其他瓜类作物上的研究相对落后。从侵染循环、生理小种分化、抗性遗传、诱导抗性和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甜瓜霜霉病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水杨酸对植物的抗性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杨酸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体的酚类物质,能够诱导植物系统获得抗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抗逆研究.现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水杨酸在抗逆诱导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西瓜枯萎病复合抗性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属于不同生理小种的5个西瓜枯萎病菌分离物对抗性不同的4个西瓜品种进行了孢子液水倍法混合接种和间隔诱导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间隔诱导接种由于存在“交叉保护”作用,不宜在复合抗性筛选中采用。提出了复合抗性筛选的方法是在单一接种筛选出高抗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混合接种筛选。  相似文献   

11.
以嫁接茄子植株不同器官(根、茎、叶)为试材,用丙酮分别对其进行浸提,采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与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茄子幼苗期(2叶1心)在其诱导处理(灌根)后对植株病株率、病情指数以及诱导抗性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生产中对茄子黄萎病进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过丙根、丙茎与丙叶诱导处理后茄子植株病株率与丙CK相比分别降低31.82%~100.00%、18.21%~33.74%、9.90%~66.93%,病情指数分别降低34.40%~100.00%、18.98%~52.65%、10.03%~56.86%,平均诱导抗性效果达到76.33%、64.88%、58.44%,与丙CK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人工接种病原菌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过丙根、丙茎与丙叶诱导处理后茄子植株病株率与丙CK相比分别降低16.89%~41.99%、13.40%~25.57%、8.06%~19.20%,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9.00%~46.23%、11.36%~32.59%、6.52%~42.97%,平均诱导抗性效果达到68.70%、63.32%、62.48%,与...  相似文献   

12.
以辣椒自交系B17、B25为试材,用子叶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作为选择剂,筛选抗疫病辣椒变异体植株。结果表明,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对辣椒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变异系对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具有稳定抗性。  相似文献   

13.
用属于不同生理小种的5个西瓜枯萎病菌分离物(Fonisolate)对抗性不同的4个西瓜品种进行了孢子液水培法混合接种和间隔诱导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间隔诱导接种由于存在“交叉保护”作用,不宜在复合抗性筛选中采用。提出了复合抗性筛选的方法是在单一接种筛选出高抗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混合接种筛选。  相似文献   

14.
克隆了柑橘CsNBS-LRR基因,分析该基因在柑橘溃疡病菌(Xcc)、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诱导下的表达特征,通过在晚锦橙中超量表达验证其功能。结果表明,CsNBS-LRR的开放阅读框为3 633 bp,编码1 210个氨基酸。其在感病品种晚锦橙中受Xcc诱导下调表达,而在低感品种四季橘中上调表达;在四季橘中受水杨酸诱导明显上调表达,而晚锦橙中上调幅度较小;两品种CsNBS-LRR受茉莉酸甲酯诱导均不明显;超量表达载体转化晚锦橙获得4个阳性植株;抗性评价表明超量表达CsNBS-LRR明显提升了转基因植株对柑橘溃疡病的相对抗性(病情指数为野生型的75% ~ 88%);转基因植株中水杨酸含量和水杨酸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转录水平明显提高;水杨酸信号途径中的PR基因转录水平也升高。综上所述,CsNBS-LRR是柑橘抗溃疡病的1个抗病基因,它可能通过对水杨酸途径的调控一定程度上增强柑橘对溃疡病抗性。  相似文献   

15.
黄瓜白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黄瓜白粉病病原菌、症状及其发生侵染规律,并对抗性遗传、生理机制、诱导抗性、植物源农药及抗白粉病的其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解析葡萄抵御霜霉病菌的相关生理反应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室内测定分析40个葡萄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研究在葡萄霜霉病菌诱导下,叶片的水杨酸(SA)、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变化,PR1、NPR1、Rboh D的表达。【结果】多数品种室内外对霜霉病抗性一致,高抗品种的SA、H2O2较感病品种更快更多量的积累,NPR1、PR1及Rboh D基因在高抗品种中更快更强烈的诱导表达。【结论】SA信号通路、活性氧通路参与了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品种长春密刺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乙酰丁香酮(AS)的添加方式、浓度及共培养pH对黄瓜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侵染菌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AS均可显著提高黄瓜抗性芽诱导率,浓度以100μmol·L-1为最佳。共培养基的pH对黄瓜抗性芽诱导率也有影响,其中在pH 5.2的共培养基上黄瓜转化率最高。研究结果优化了黄瓜遗传转化体系,提高了黄瓜转化效率,为推动黄瓜转基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在柑桔中的表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生长素结合蛋白基因转入柑桔幼胚,获得抗性植株,以提高柑桔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方法:cDNA合成,PCR反应,基因重组,序列分析,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的诱导与筛选。结果;获得该基因的编码序列,构建出中间表达载体和植物表达载体,筛选出对生长素极敏感的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19.
芒果黑顶病及其诱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承林  黄辉白 《果树科学》1996,13(3):191-194
芒果黑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果实顶部变黑干腐及维管束坏死是其典型症状,不同品种抗性不同,红象牙和串芒抗性最强,桂香芒最易感病,氟化氢溶液浸果诱导试验及组织分析表明,氟化物是黑顶病的直接诱因,氟化物主要来自果园附近的砖厂、陶瓷厂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果树》2012,32(4)
为了优化农杆菌介导的小麦幼胚转化体系,通过对4个小麦品种河农827、石新828、河农825、良星99的幼胚组织培养及再生系统的研究表明,在改良培养基MSW1和MSW2中,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MSW0培养基相比分别提高了6.0%和5.4%,并且显著提高了植株再生能力。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对农杆菌遗传转化过程中小麦幼胚的诱导培养基、诱导时间、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MSW2,诱导培养6d,OD660=1,侵染时间3h时,愈伤GUS瞬时表达率及抗性愈伤成活率最高,对河农827成活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获得了候选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