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国产印楝树皮中印楝素测试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TLC法测知引入中国种植的印楝树皮中含有印楝素;用对印楝素有典型中毒反应的菜青虫、玉米螟所做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也表明树皮提取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印楝素;用HPLC法测定印楝素含量为0.65mg/g干树皮。其结果有助于直接用印楝物质作为杀虫剂及印楝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蔬菜主要害虫菜青虫(Pieris rapaeL.)为防治对象,采用盆栽法对我国研制的0.3%印楝素乳油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杀虫剂对菜青虫有显著的防效,且对作物有较高的保叶率。0.3%印楝素乳油处理后第5、7、10d的防效分别为92.88%、98.12%、93.10%,第6d的保叶率为90.33%。  相似文献   

3.
3种植物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种群生命表调查 ,研究了 3种植物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个体和种群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植物杀虫剂之间在作用机制和生态效应上有差异。印楝素和印楝油对柑桔潜叶蛾个体虽没有强毒杀活性 ,但能通过拒食、忌避产卵和生长发育抑制 ,以及发挥天敌的作用达到植物保护的目的。硫酸烟碱对柑桔潜叶蛾幼虫的毒杀活性与对照药剂杀螟丹相近 ,但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不如印楝素和印楝油。  相似文献   

4.
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种群拒食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田间抗性及敏感小菜蛾种群均具有较好的拒食作用,且拒食活性随其的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相对于抗性种群,印楝素对小菜蛾敏感种群表现了更强的拒食活性,其抗性种群拒食中浓度AFC50(1.2591 mg/L)是敏感种群AFC50(0.2567 mg/L)的4.91倍。  相似文献   

5.
三种植物性杀虫剂对菜青虫的毒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闹羊花素-Ⅲ,印楝素和鱼藤酮对菜青虫的作用方式,采用叶碟法和叶碟饲喂法,室内测定了这3种植物杀虫剂对菜青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结果表明,0.1%闹羊花素-Ⅲ乳油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和毒杀活性均强,而0.3%印楝素乳油和2.5%鱼藤酮乳油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分别是毒杀活性的185.44倍和13.78倍,盆栽试验结果显示,0.1%闹羊花素-Ⅲ乳油2000-6000倍液对菜青虫有较好的毒杀和保叶效果,药后1~3d菜青虫的死亡率为92.45%~100%,第3天的保叶效果为96.63%-98.18%;0.3%印楝素乳油1000~200HD倍液药后1d对菜青虫的毒杀作用效果较差,菜青虫死亡率仅为20.00%-34.00%,但第3天的保叶效果较好,为91-34%~96.13%;500~15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对菜青虫的毒杀和保叶效果均差.  相似文献   

6.
印楝素防治蔬菜茶树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0.3%印楝素乳油防治蔬菜和茶园害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菜青虫、小绿叶蝉及茶尺蠖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防效69.98%以上,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37.9%,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7.9%,对茶尺蠖的防效达34.2%以上;药后3 d,对小菜蛾就达到73.35%以上的防效,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药后7 d对小菜蛾就达到86.7%以上的防效,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74.8%,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达52.8%以上。并且药后10 d,对小菜蛾和茶尺蠖仍有60%以上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7.
试验了0.7%印楝素乳油田间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药效。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2.1~4.2 g(.a.i)/hm2对菜青虫进行防治,药后7d防效达80%以上,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上的使用剂量为3.15~4.2 g(a..i)/hm2。0.7%印楝素乳油3.15~5.25 g(a..i)/hm2防治小菜蛾,药后7 d防效达90%以上,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建议在生产上的使用剂量为4~5 g(a..i)/hm2。  相似文献   

8.
以糊精作壳料,印楝素原药为芯料,采用"固相共研法"工艺路线研制0.5%印楝素分子胶囊剂.对制剂的活性生测结果显示:对4龄菜青虫的毒力(LC50)为4.3202±0.3180 mg/L,Cl0.95=3.7389~4.9913 mg/L. 5~250 mg/L对菜青虫拒食率为85.60%~82.44%;拒食指数为11.82~14.94,均小于20,拒食作用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0,6.25,4.55 mg/L液对3~4龄菜青虫喷雾处理,药后3 d的校正防效依次为85.89%,82.95%,78.97%.对照药剂0.3%印楝素EC 6 mg/L为82.83%;98%巴丹SP 0.12%为87.24%.药后7 d的校正防效依次为81.86%,82.48%,80.88%,印楝素EC为77.31%,巴丹为84.38%.5种处理间互比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1:1,m/m)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拒食中浓度(antifeedant medial concentration,ARC50)分别为0.97mg/L、2.42mg/L和1.0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1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AFC50分别为176.67mg/L、224.48mg/L和149.99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6:1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mg/L印楝素A和印楝素B能延缓斜纹夜娥的化蛹,降低蛹重,且印楝素B对蛹的影响高于印楝素A。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能明显降低斜纹夜娥幼虫的体重,处理后3~5d,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  相似文献   

10.
以糊精作壳料,印楝素原药为芯料,采用"固相共研法"工艺路线研制0.5%印楝素分子胶囊剂.对制剂的活性生测结果显示对4龄菜青虫的毒力(LC50)为4.3202±0.3180 mg/L,Cl0.95=3.7389~4.9913 mg/L. 5~250 mg/L对菜青虫拒食率为85.60%~82.44%;拒食指数为11.82~14.94,均小于20,拒食作用显著.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0,6.25,4.55 mg/L液对3~4龄菜青虫喷雾处理,药后3 d的校正防效依次为85.89%,82.95%,78.97%.对照药剂0.3%印楝素EC 6 mg/L为82.83%;98%巴丹SP 0.12%为87.24%.药后7 d的校正防效依次为81.86%,82.48%,80.88%,印楝素EC为77.31%,巴丹为84.38%.5种处理间互比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印楝素的光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紫外光和太阳光对玻璃薄膜状印楝素萃取物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考察各种表面活性剂、光稳定剂对印楝素萃取物光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Tween-80、Span-80、CH100加速印楝素的光降解;而表面活性剂Tween-20、TX-10和CH400不影响或有利于印楝素的光稳定;稳定剂印楝油、亚麻油对印楝素的光稳定效果较差,而对氨基苯甲酸和水杨酸苯酯对印楝素的光稳定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植物源农药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相比,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好,且对低龄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效较好;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7.5%鱼藤酮乳油分别对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效高、持效性好,适宜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菜青虫是我县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量大、危害重,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防治菜青虫的无公害绿色环保药剂,2006年我们对0.5%大印(印楝素)乳油防治菜青虫进行了田间试验示范,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及其它杀虫剂对菜青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的毒力最高,5%阿维菌素的毒力最低,4.5%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居中。0.3%印楝素在施药后1d各浓度的防效都较低,至3、5d的防效均在60%以上,药后7d其药效达到高峰,400倍液和5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100%和92.2%。  相似文献   

15.
开展树干注射印楝素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每厘米胸径树干注射1~3mg印楝素在药后7d对柑橘全爪螨田间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持续至60d仍可达75%以上;测定内吸印楝素对各螨态柑橘全爪螨的亚致死剂量,发现其对柑橘全爪螨种群具有延长发育历期、降低繁殖力的长期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组对比试验得出结论:同株印楝的印楝素A、印楝素B含量年际间差异显著,印楝素(A+B)含量差异不显著;嫁接株与母株间印楝素含量差异显著,同一无性系的不同嫁接株间印楝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印楝素A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印楝素B含量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先增加后降低;花期对植株施肥会降低印楝素含量;果实采摘后5~10 d脱洗时,种仁内印楝素含量最高;脱洗后种子日照10~20 d时,印楝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技术,以印楝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外源鲨烯和茉莉酸甲酯(MeJ)处理对印楝素生物合成代谢网络的影响.通过饲喂印楝愈伤组织鲨烯和茉莉酸甲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手段,对饲喂处理后的印楝愈伤组织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MeJ和鲨烯显著影响印楝愈伤组织的代谢活动,MeJ处理后共检13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52种初生代谢物和80种次生代谢物.MeJ调控有机酸、脂质、氨基酸以及黄酮类和酚类物质的代谢,抑制印楝素B、诺米林和葫芦素E的合成.鲨烯处理检出137种差异代谢物,32种代谢物表达上调.MeJ和鲨烯均显著促进印楝素A、Azadiradione、Nimbin和Salannin的合成,抑制印楝素B和D的合成.初步阐明了MeJ和鲨烯影响印楝素A合成的机制,即二者通过调控初级代谢途径,影响印楝素合成前体的供给;通过抑制固醇类物质的次生代谢,促使更多的前体进入印楝索A合成的代谢流,进而调控印楝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8.
九康印楝素纯生物农药防治白菜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6%九康印楝素纯生物农药对白菜菜青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剂量5-10ml/L处理区药后3天防效在92%以上,7天防效为94%以上。0.6%九康印楝素纯生物农药是一类防治白菜菜青虫较为理想的药剂。应在我县蔬菜菜青虫防治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研究印楝素在水溶液中的水解。【方法】硅胶柱层析法和半制备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w为44.56%的印楝素原药中的印楝素A,采用核磁共振仪和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测定分离得到的印楝素A,建立一种检测水样中印楝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核磁共振仪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得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0.37%和91.82%。当印楝素添加水平为0.1、1.0和5.0 mg·kg~(-1)时,水样中印楝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2.53%~94.12%,变异系数为0.35%~0.84%,最小检测质量浓度为0.012 mg·L~(-1)。印楝素在p H 4.0~6.0的缓冲溶液中稳定,当p H大于8.0时,印楝素降解加快,降解半衰期从p H 8.0的14.856 h降到p H 10.0的0.033 h。在p H 6.0的缓冲溶液中,25、35、45℃条件下印楝素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68、13.69和2.36 d,而在p H 7.0的缓冲溶液中印楝素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35、6.51和0.94 d。在p H 2.0的缓冲溶液中分离纯化水解产物得到印楝素A内酯衍生物。【结论】印楝素在碱性环境下极不稳定,而在弱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温度对印楝素的降解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印楝素降解加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菜青虫防治效果好的生物源农药。[方法]选择6种药剂对蔬菜害虫——菜青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生物源农药印楝素、强敌3B、阿维菌素及其混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最高防效均达到90%以上。[结论]生物源农药及其混剂在蔬菜生产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