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采用形态解剖和石蜡切片法,对雄蕊雌化辣椒花和果实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雌化 花芽较正常花芽肥大,雌化雄蕊可结实但非常小,位于正常辣椒果实果柄处。另外有部分雄蕊雌化和雄蕊全部雌化 两种突变体。显微切片结果显示,雌化雄蕊原基呈扁平叶状突起,后期发育成类似心皮的叶状体,边缘靠合或缝合形 成类似边缘胎座的子房。雄蕊在雌化过程中,形态上表现不同程度雌化,并且表现出一系列的中间过渡类型。另外雌 化“子房”内有“胚珠”,并且雌化雄蕊的“胚珠”与正常子房中的胚珠相似。  相似文献   

2.
辣椒雄性雌化花芽和正常花芽分化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雄性雌此花芽和正常花芽的分化过程基本相同,花萼原基和花瓣原基最先出现,然后分化出雄蕊原基,最后是雌蕊原基的分化。雌性化雄蕊原基在花芽分化过程中最初呈扁平突起,以后发育成类似心皮的叶状体,较正常雄蕊原基扁平宽大。  相似文献   

3.
红富士苹果花芽孕育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七年和'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摘果摘叶法和不同时期喷施GA3法研究了苹果花芽孕育的时期。结果表明:苹果花芽孕育时期由二个不同的生理过程所组成:起动过程和完成过程。摘果处理可以判断起动过程是否完成,摘叶和喷施GA3可以判断过程是否结束。花芽孕育起动后至完成,对GA3较为敏感,这时期用低浓度GA3处理就可以明显减少花芽形成,但是,GA3是否起动似乎不起主要影响。本试验的'红富士'苹果花芽 孕育起动  相似文献   

4.
秋水仙素诱导辣椒染色体结构变异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改良AEG-显带程序比较了辣椒品种华椒17及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诱变后代株系M-Ⅲ的G-显带核型,结果,诱变株系M-Ⅲ部分染色体在臂长、臂比、着丝粒位置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变异,这表明秋水仙素能诱导辣椒染色体结构变异。  相似文献   

5.
雄蕊雌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发育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雄蕊雌化或称雄蕊心皮化是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同源异型突变体。本文简述了雄蕊心皮化突变体形成的机理,有关花器官发育模型、雄蕊心皮化的发现和特征及研究现状,并对雄蕊心皮化的原因做了初步探讨,指出了这种突变体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器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HPLC法分析比较了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器发育过程中内源中IAA、ZT和ABA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雄蕊内源IAA和ZT含量随花器发育而缓慢增长,在大花蕾和盛花时期,每枚雄蕊IAA含量为1.8ng;ZT量为19.2ng和22.4ng,分别为同期保持系雄蕊的17%、41%和40%、15%,IAA和ZT出现明显亏损。从小花蕾→大花蕾→盛开花,不育系雄蕊中的17%、41%和40%、15%,I  相似文献   

7.
杉木花芽分化过程中含氮化合物和内源激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杉木雄球花芽分化中前期核酸含量比雌球花芽和叶芽高17% ̄33%,后期雄的下降而雌的上升。RNA/DNA前期为2 ̄3,后期为5 ̄6。初期花芽的蛋白质含量与叶芽相近,随后增加。花芽中有16种氨基酸,脯氨酸与花芽分化关系密切。雄球花芽发生赤霉酸(GA3)水平很高而脱落酸(ABA)很低。雌球花芽的GA3稍低于叶芽而ABA相近。开花时的雌球花ABA显著减少而雄球花ABA,吲哚乙酸(IAA)上升,GA3下降。  相似文献   

8.
辣椒根据椒果辣味强弱及用途,分为菜椒、线椒、色素椒三大类。菜椒以食用为主,例如:青椒、广州尖椒等辣味小,甚至无辣味,辣味强烈的太原22号椒作调味品。线椒以干制调味为主,例如:8819、保椒、三樱椒等。其中8819辣味不太强烈,适口性好,大多数地方都喜欢食用。而日本三樱椒辣味强烈,南方人非常欢迎,经济效益高。色素椒以提取色素为主.国内加工较少,大部分出口外销,经济效益好。辣椒要想获得优质高产,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我市是冬种北运菜生产大市,特别是辣椒种植面积较大,根据辣椒生理特点培育健壮椒苗是夺取辣椒高产的关键措施,现将辣椒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樟黄贡椒     
正三樟黄贡椒是衡东土菜三宝之一,更是衡东土菜之魂。衡东县种植黄贡椒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三樟镇种植面积大,所产辣椒品质好、产量高、味道独特。清嘉庆年间,衡东县新科状元彭浚将三樟黄辣椒带到宫廷,嘉庆帝品尝后龙颜大悦,当即钦点三樟黄辣椒为"贡椒",要求年年进贡。由此,三樟黄辣椒更名为"三樟黄贡椒"。  相似文献   

11.
翟洪民 《河北农业》2011,(11):20-21
以嫩果供食用的辣椒和甜椒,俗称“菜椒”。利用小拱棚菜椒春季早熟栽培,具有成本较低,便于管理,易获早熟丰产,产值较高等特点,近年来已呈发展趋势。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4个线辣椒品种(系)的花芽分化过程及其与外部形态、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提高线辣椒花芽分化指数、获得高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M5-21、M34-1、2011-9和陕椒2006 4个线辣椒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从第3片真叶出现开始,每隔3d从生长点取样,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观察线辣椒的花芽分化过程;从第4片真叶出现时开始,每隔5d取第3、4片真叶,测定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同时测定POD、PAL和PPO活性。【结果】线辣椒花芽分化过程包括生理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分化期,分化开始时茎秆上有6片展开真叶,顶端花芽(即门椒花芽)分化全过程需28d左右,分化完成时茎秆上有14片展开真叶。叶片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开始前积累至最大值,在花芽分化开始后,二者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生理分化期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从萼片分化期到花芽分化结束保持平稳状态。叶绿素含量在生理分化期至花芽分化初期呈略微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花芽分化进入后期时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线辣椒花芽分化期POD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理分化期均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酶活水平,进入花芽分化期均下降,POD活性在萼片分化期下降至最低点,PAL活性在花瓣分化期下降至最低点,此后均又逐渐升高。PPO活性呈现双峰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萼片分化期和雄蕊分化期,最低点出现在雌蕊分化期。4个线辣椒品种(系)的上述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只是具体数值有所差异。【结论】较高的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及相对较高的POD、PAL、PPO活性,有利于线辣椒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13.
正菜椒系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随着我县大田结构调整面积进一步扩大,菜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是供应本省及广东沿海城市的夏秋菜之一。一、品种选择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地理位置和技术力量,合理安排品种,适宜我县栽培的辣椒(牛角椒类)品种有红丰(益农牌)、织女星及湘研系列品种,菜椒品种有中椒四、五号、茄门、圆丰四号、台椒四号、荷兰五彩椒、美国百利甜椒等。二、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14.
辣椒种子人工老化前后PEG处理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伏地尖、华大2号、华椒1号、早杂2号、短牛角、海花3号、7281等7个辣椒品种为材料,对辣椒种子老化前后经聚乙二醇(PEG)处理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PEG处理能有效地保持种子活力并改善老化种子性能,使种子内溶物蛋白质渗漏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降低,种子呼吸强度增高。这些指标均表明种子老化前进行PEG处理效果比老化处  相似文献   

15.
<正>菜椒系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随着我县大田结构调整面积进一步扩大,菜椒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是供应本省及广东沿海城市的夏秋菜之一。一、品种选择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地理位置和技术力量,合理安排品种,适宜我县栽培的辣椒(牛角椒类)品种有红丰(益农牌)、织女星及湘研系列品种,菜椒品种有中椒四、五号、茄门、圆丰四号、台椒四号、荷兰五彩椒、美国百利甜椒等。二、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16.
辣椒是安定区主要栽种的蔬菜品种之一,当地农民有着良好的栽培基础,目前辣椒栽培品种以陇椒2号和陇椒6号为主,品种单一,生产效益较低。为此从辣椒的植物学特性和产量入手,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安定区夏秋栽培的辣椒品种,为安定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做好品种储备。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粤西北运菜区辣椒主要病虫害识别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荣耀 《吉林农业》2011,(5):156-157
粤西北运菜区主产地茂名市,是全国著名的北运菜生产基地,其中辣椒是北运菜的主打品种,由于长期连作,水分控制不合理,病虫害发生严重,挫伤了椒农的积极性。文章介绍了粤西地区辣椒主要病虫害识别技术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浙江省绍兴市及周边地区的设施蔬菜基地内,夏秋季大规模种植羊角椒类型的辣椒,且在辣椒定植前套种一茬速生快菜,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现从辣椒品种、培育壮苗、田间栽培管理、套种快菜、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总结出一套夏秋季辣椒大棚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辣椒既可鲜食、炒食,也可腌渍,晒干或制成辣椒酱、辣椒粉等,食用范围较广,在我国北方市场和国际市场都很有销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辣椒一直是我县外调瓜菜的主要品种,其一般亩产3000~3500kg,高产田可达5000kg。我县秋冬气候条件非常造宜辣椒生长发育,且产品质量较好,在国内外瓜菜市场均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据近几年的栽培经验,特点结出如下栽培技术,供广大椒农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评价14个来自中国和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泰国区域中心(ARC/AVRDC)的辣(甜)椒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黄瓜花叶病毒(泰国分离物)的抗性,用DAC-ELISA检测病毒,苗期,VC16a表现高抗,其余13个辣(甜)椒品种病率的66.7%~100%,均归为感病品种,成株期,“VC16a”和“苏椒14号”2个辣椒品种表现抗病,病率垃为8.33%,“黄椒2号”,“Bangchang”及“苏椒5号”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