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开展高油酸花生品种的品质评价,推动不同品质类型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对中国165份高油酸花生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品质分类。结果表明,中国高油酸花生培育单位广泛分布于10个省份,以山东、河南和河北居多,分别占总数的36.97%、32.12%和21.82%,脂肪、蛋白质和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52.90%、24.75%、和79.28%。相关性分析显示,油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729 9),油酸亚油酸比值与脂肪(r=0.169 7)和蛋白质(r=0.165 4)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1.69%,较全面反映了品质信息。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作二维散点图,可将资源分为高脂肪-低蛋白-高油酸品种、高脂肪-低蛋白-超高油酸品种、低脂肪-高蛋白-高油酸品种、低脂肪-高蛋白-超高油酸品种4个品质类型,为不同品质类型品种的筛选与改良、育种亲本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省379份花生种质资源的品质分析表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在类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筛选出高脂肪(53.0%以上)材料6份,高蛋白质(33.0%以上)材料8份。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析表明,普通型花生品种品质优于其他类型,其中油酸/亚油酸比值均在1.6以上,个别的达2.0以上,17种氨基酸中有12种以普通型品种含量最高,对今后花生品种的品质改良提出了初步设思。  相似文献   

3.
就辽宁省79份花生种质资源的品质分析结果进行统计、比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材料有11份。脂肪含量较高材料6份。油酸/亚油酸比值高的材料5份。综合分析认为,辽宁省普通型大花生品质优良,是今后实行品质改良的重要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贺州市农业科学院近 10 年选育出的 13 份花生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 15 个品质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 个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 15%,试验测定的数据较为可靠。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和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油酸和脯氨酸呈显著正相关,油酸和油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和油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花生酸和山嵛酸呈显著正相关。15 个品质性状简化为 4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 87.592%。当平方欧氏距离 D2=7.5 时可以把 13 份花生种质资源分成四大类。在今后育种方向上要选择遗传距离较大,品质特征较好的地方资源作为亲本,由于贺油 16 成熟籽粒蛋白质和油酸含量均为最高且单独聚成一大类,具有特异性,可将其作为优质种质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地方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白冬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87-193
为探索已收集到的90份山西省地方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从中筛选出优质品种,采用室内测定方法对其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5个品质性状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地方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与地理来源、类群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4、2.02、2.02、1.99、1.93,表明山西省花生地方种质资源品质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09、0.11、0.11、0.23,表明各资源间的品质性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90份资源划分为了4个类群。筛选出武乡红花生、临县多粒、永济小蜂腰等优质资源,为山西省地方种质资源合理利用和优质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花生籽仁品质多样性,对 19 个河南省夏直播花生品种的籽仁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及亚油酸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生籽仁主要品质指标差异较大,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均超过平均变异系数,脂肪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2 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 95.06%,第 1 主成分主要决定因子是高油酸、低亚油酸因子,第 2 主成分主要决定因子是高脂肪、低蛋白因子。19 个花生品种可聚为两类,类群Ⅰ包含开农 71 和农花 11,类群Ⅱ包含豫花 47 号、豫花 9327、郑花 013 等 17 个品种。综合评价得知,排名前 5 位的品种是农花 11、开农 71、郑花 013、豫花 9327 和豫花 47 号,其中农花 11、开农 71 属于高油高油酸双高花生品种,花生亲本组合选配时,可以考虑选择这 2 个品种作为目标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花生品种油酸含量较低,一般占脂肪酸含量的40%~50%,油酸/亚油酸比值为1.2:1左右,耐贮性较差。提高油酸含量是我国花生育种的目标之一,油酸/亚油酸比值为1.6曾是我国高油酸品种攻关指标。国外对油酸高低的评价是以花生品种脂肪酸的实际油酸含量为标准,普通品种(低油酸品种)的油酸含量为36%~67%、亚油酸含量为15%~43%,高油酸品种的油酸含量为80%、亚油酸含量为2%~5%。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油酸快速测定仪器对高油酸组合F2分离情况进行测定,对高油酸的遗传规律进行验证,为花生高油酸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快速测定仪…  相似文献   

8.
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00多份花生品种的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27.45%,平均含油量为50.57%。油酸和亚油酸之和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国外引进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比国内品种的对应值略高。在国内花生品种中,河南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低,平均含油量最高。广东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比山东品种的对应值高。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比龙生型和普通型的对应值高,珍珠豆型和中间型品种的平均含油量较高。筛选出高蛋白资源317份,高油分资源188份,优质脂肪资源50份。  相似文献   

9.
<正>花生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栽培面积仅次于油菜,列第2位,总产却位居油料作物之首。花生油气味清香,品质优良,是人民喜爱的烹调植物油。但是有些花生品种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较小,易引起花生产品变质,因此,高油酸亚油酸比值的花生品种选育与应用,对花生加工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要。目前,我国花生50%以上用于榨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  相似文献   

10.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持久性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生种子及制品极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利用不同的抗病种质为材料,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持久性以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种子至少可以安全贮藏7个月,其与新鲜种子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是,贮藏9个月的花生种子其抗病能力明显降低。完整种皮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的影响在抗侵染与感病种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抗黄曲霉侵染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低;对于感病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高。有关成分分析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G845和G8。  相似文献   

11.
以花生属19个近缘野生物种87份种质和113份栽野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 系统分析野生花生脂肪酸组成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栽培种花生脂肪酸改良中的潜力。结果表明, 野生花生的棕榈酸含量与栽培种花生相似, 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略低于栽培种花生, 亚油酸含量略高于栽培种。不同物种间以及同一物种内不同资源间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A. rigonii棕榈酸含量较低, A. pusilla和A. duranensis油酸含量较高, A. batizocoi亚油酸含量较高, A. rigonii和A. duranensis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幅较大。发掘出油酸含量达60%以上的野生资源2份(19-6, A. duranensis和23-1, A. sp.), 亚油酸含量达40%以上的资源7份, 其中A. rigonii(编号为11-4)亚油酸含量高达48%, 是目前所发现的花生资源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种质。远缘杂交后代脂肪酸的变异远远超过亲本间的差异, 而且不同组合间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远缘杂交获得了6份油酸含量达64.0%以上且棕榈酸含量在8.5%以下的新种质, 其中yz8913-8油酸含量达67.85%, 比其栽培种亲本提高近30个百分点, 且棕榈酸含量仅7.60%。SRAP检测表明, 这6份远缘杂交后代除整合了亲本的DNA片段外, 还产生了新的DNA片段, 有的还丢掉了亲本的某些片段。农艺性状分析表明, 其中4份种质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 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单粒花生主要脂肪酸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组成是影响花生营养价值和货架寿命的主要因素,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保健价值高、化学稳定性好、耐储藏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花生加工企业的喜爱。因此,培育高油酸品种是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建立快速、高效、准确检测花生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无损方法是加快花生脂肪酸改良和高油酸品种选育进程的重要技术保障。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可以非破坏性地快速检测单粒花生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含量的数学模型,其中油酸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07,均方差为3.463;亚油酸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18,均方差为2.824;棕榈酸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24,均方差为0.782。使用100粒花生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的近红外预测值与化学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90和0.71,表明此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单粒花生中这3种脂肪酸的含量。本研究借助该模型建立了一种不依赖分子标记的快速、高效选育高油酸花生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高油酸花生育种,选育出高油酸花生品种中花215。  相似文献   

13.
对鄂豫皖1201份芝麻种质资源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42.03%~60.28%,平均53.63%。脂肪酸的组成,亚油酸平均含量最高,为44.56%,次之为油酸,含量41.61%,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较低,为8.90%和4.93%。蛋白质含量15.30%~28.69%,平均22.37%。选出高粗脂肪含量(59%以上)资源10份,高蛋白质含量(27%以上)12份,高亚油酸(51%以上)9份。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是我国大花生的主要产区之一,面积居全国第一。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花生产量高,品质好。花生仁中含脂肪50%左右,其中大约80%由油酸和亚油酸组成。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L)的高低决定了花生的品质性状,O/L比值高,抗氧化能力就强,不易氧化酸败,货架周期较长,耐储能力也较强。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注重提高品种丰产性的同时,重视花生品质的研究,相继育成了一批高油(含油量56.34%)、高油亚比的品种。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求,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利用优异亲本材料,采用系谱法,经过多年选育,育成了高油亚比高产花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花生引进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3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种植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粒花生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比大粒花生高出2.1%;大粒花生品种河北2号的蛋白质含量(30.7%)最高,中粒花生品种山花8号蛋白质含量(33.4%)最高;大粒花生花育25号和农大060的脂肪含量(49.2%)最高,中粒花生中花育20的脂肪含量(49.6%)最高;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中粒花生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于大粒花生,但大粒花生的油酸/亚油酸比值高于中粒花生.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和河北2号,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花育26和花育20号,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脂肪酸组成受环境等的影响而不稳定。本研究选取60份黄淮及长江流域产区主推的花生品种,连续2年在湖北武汉、河北石家庄、河南濮阳和河南周口4个环境下种植,利用GB/T5510-2011法检测种子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品种油酸含量比普通油酸品种稳定,普通油酸品种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比高油酸品种稳定;武汉种植环境有利于花生油酸含量的提高,2年60份品种的平均油酸含量均最高,分别为52.93%和52.64%;高油酸花生品种除油酸含量显著提高外,花生烯酸含量也提高了54.1%;而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降低了45.20%和90.44%。结合前期SSR研究结果,本研究涉及的6份高油酸品种属于不同的类群(G1、G2c和G2e),其遗传背景差异较大。本研究结果为花生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酸脱氢酶((35)12FAD或FAD2)是催化油酸(OA)的C12位上脱氢生成双不饱和亚油酸(LA)的关键酶,它控制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及其比值(O/L)。研究表明, AhFAD2是油酸生成亚油酸的关键基因,决定花生种子中油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本研究根据AhFAD2基因序列,设计了相应sgRNA序列,并构建了旨在敲除FAD2A和FAD2B两个花生油酸脱氢酶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经花生基因转化后,通过对转基因花生突变位点基因组序列分析找出基因突变体。对靶基因分析发现,16株转基因花生含有29个FAD2A基因突变,其中16个突变引起蛋白质序列变化;11株转基因花生含有30个FAD2B基因突变,其中17个突变引起蛋白质序列变化。FAD2A和FAD2B蛋白质序列的变化可影响花生油酸脱氢酶的活性,改变油酸催化脱氢,使亚油酸合成受阻,油酸含量增加。本研究为研究花生脂肪酸合成及高油酸花生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突变体材料。  相似文献   

18.
芝麻种质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0份芝麻种质分析表明,脂肪平均含量为53.13%,变异系数为3.53%,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6.39%,变异系数为7.03%,并建立了二者的回归方程。分析出脂肪中有6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总和在80%以上。脂肪酸组分对脂肪含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油酸和亚油酸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6907和0.9322。筛选出19个脂肪含量高达56%以上,同时又具有蛋白质、油酸、亚油酸优质性状的品种。探讨了粒色与营养品质的关系,表明脂肪含量随着粒色加深而下降,显示出芝麻品种的粒色演进为黑粒——褐粒——黄粒——白粒。  相似文献   

19.
花生耐老化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花生耐老化种质及明确老化前后种子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选用18份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系),通过人工老化和发芽率的检测,进行种子耐老化能力鉴定。结果表明,老化8天后,发芽率有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我们筛选到5份耐老化花生品种(系),老化8天以后仍有90%以上的发芽率;通过品质分析与相关度分析,发现老化前后酸价有最显著变化,油酸、亚油酸含量与种子耐老化能力相关。本研究为花生耐老化品种的遗传改良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20.
舜花 14 号是以普通油酸含量的花育 19 号作母本及轮回亲本,高油酸花生开农 176 作父本,经 TaqMan 探针及 KASP分子标记辅助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油酸大花生品种。2019 年开始参加山东省高油酸花生联合体新品种多点比较试验,荚果平均产量 5601.90kg/hm2,较对照花育 25 号平均增产 8.33%。2022 年单粒精播高产攻关试验实打验收荚果产量 9728.40kg/hm2,首创高油酸花生实打验收山东省高产纪录。品种籽仁蛋白质含量 26.4%,含油量 50.67%,油酸含量 80.6%,亚油酸含量 2.99%,O/L 比值 26.96。2022 年 9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花生(2022)370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