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介电式带绒棉种分选机滚筒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介电式带绒棉种分选机应配备的滚筒数量,在单滚筒介电分选机上对带绒棉种进行了不同分选电压下不同分选次数的试验,并利用t检验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介电式带绒棉种分选机配置2个滚筒是必要的,可以显著提高分选效果;如果配置3个滚筒进行3次分选,不仅不能提高分选效果,反而会使棉种损失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科技》2003,(9):42-42
利用介电分选原理来分选种子的介电式种子分选机系列机具由5JDX-0.2型、5JDX-0.5型、5JD-1.0型组成,它们可根据种子粒重、介电常数(活力)及种子表面光滑性的差异进行分级,具有作业时不受种子形状及尺寸限制的特点,尤其可根据种子的活力进行分级,十分适合于蔬菜种子及带绒棉种的分选.  相似文献   

3.
带绒棉种介电分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制了介电式带绒棉种分选机,对影响分选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含绒率的棉种进行了分选电压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分选电压是影响分选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分选电压的增大,种子的分选效果得到提高;棉种的含绒率是影响分选效果的另一主要因素,为了得到好的分选效果,分选前必须将棉种进行剥绒加工,使其含绒率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4.
棉花经过轧花后,在棉花种子上面多带有短绒。在精量点播时必须脱掉短绒,否则不能保证精量点播质量。棉花种子脱绒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机械脱绒;另一类是化学脱绒。而化学脱绒又分三类:①硫酸脱绒;②稀硫酸脱绒;③干盐酸或称干气脱绒。另外,近几年来又发展一种泡沫酸脱绒。机械脱绒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将棉籽用空气吸进筛选机进行粗选,然后进入一排脱绒机进行脱绒,将脱绒后的棉籽用火焰烧一下,再进行筛选、风选,将种子分成二级,最后拌药、装袋。一般机械脱绒是脱不净的。因为带绒的种子在重力筛上影响振动和移动,所以分选的结果是不理想的。在三种化学脱绒法中,目前多采用稀硫  相似文献   

5.
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分析了林木种子的介电分选机理,提出了种子理想介质模型,讨论了种子在电场中的极化过程和运动状态,并建立了种子介电分选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极化力的形成机制并进行了计算,讨论了影响极化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在所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分选参数作了细致讨论,最终指明这些参数在种子介电分选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木种子介电分选技术方案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分析介电分选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多数林木种子粒大和壳硬的特点,提出了实现林木种子介电分选的2种类型、6种形式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方案的理论分析,得出料斗上置式滚筒型分选装置适合于林木种子按活力分级,而分选板下置式平板型分选装置适合于林木种子清选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种子介电特性的分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种子介电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影响种子介电特性的因素以及种子介电常数与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利用自行研制的介电分选试验台将小麦种子分为五级,分别测试出各级种子的千粒质量、介电常数和活力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活力高的种子的介电常数较小,活力低的介电常数较大。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效低耗棉籽残绒刷绒机的探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王荣德 《北京农业》2013,(15):206-207
棉籽制油行业脱绒,普遍采用锯齿剥绒机,其光籽残绒率3.5%-5.0%之间,且锯片损耗较大。为此专门设计了1种针对棉籽残绒棉籽进行进一步清理回收的装置-棉籽残绒刷绒机,专门针对2道或3道锯齿剥绒机之后的棉籽残绒,进行再清理、刷绒、回收。经过近3a的研究,反复试验,其光籽残绒率1.0%-2.0%之间,短绒回收率提高1.5%-2.5%,降低能耗,、提高短绒回收数量和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2017年,以2015、2016年生产的N两优华占、望两优6号种子以及2014、2016年生产的Y两优9918种子为试材,对杂交水稻种子进行电晕场处理、介电分选及电晕场+介电分选处理,通过测定种子的活力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以筛选适宜的电晕场与介电分选处理。结果表明:当场强200 k V/m,处理时间4 min时,种子活力显著提高,其中Y两优9918种子(2014年产)发芽势和发芽率比对照分别提高47.22%和23.53%;电晕场处理使种子的电导率及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均降低,脯氨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升高,根系活力增强,且电导率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当滚筒转速为30 r/min,介电分选电压为4 500 V时,分选效果较好,各级种子活力差异显著;电晕场优化处理结合介电分选优化电压处理,分选的各级种子活力均比单独介电分选明显提高,其中望两优6号(2016年产)组合处理比单独介电分选出的Ⅰ级、Ⅱ级和Ⅲ级种子发芽势分别提高14.28%、18.42%和15.52%,发芽率分别提高7.78%、9.64%和14.71%。  相似文献   

10.
种子介电分选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种子介电分选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与传统选种技术相比,其所具有的优越性;以及国内外对介电分选技术的理论研究及设备研制的状况。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肯定该技术的发展潜力,并就现存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棉种从加工到市场流通中质量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棉种加工工艺,从RFID电子射频识别技术入手,考虑各个环节棉种质量安全信息的内容,通过分析读写设备硬件结构和部分软件程序进一步说明如何实现棉种RFDI标签的数据传输,设计了基于RFID的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构架,同时分析了基于RFID的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框架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效益性。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阅,监督棉种加工的生产信息及销售信息,掌握棉种的质量安全等级,从而提高在各个流通环节上棉种质量安全信息,有效杜绝伪劣棉种流入市场,最终实现棉种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籽棉碰撞模型中恢复系数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籽棉与其收获及处理机具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采用基于运动学方程的恢复系数测定装置,对籽棉恢复系数进行测定及分析。不同下落次数的籽棉恢复系数通过下落实验进行测试,实验装置下落高度范围200~400 mm、材料厚度2~6 mm,考察材料为Q235钢、铝合金、有机玻璃和橡胶的碰撞。针对含水率为12.54%的"中棉6913"籽棉品种,采用L8(41×24)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碰撞材料、材料厚度、自由下落高度和籽棉个数四因素对籽棉恢复系数的影响,然后针对碰撞材料、下落高度和材料厚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获得下落高度和材料厚度对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及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籽棉恢复系数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碰撞材料下落高度材料厚度籽棉个数;其中籽棉个数对恢复系数影响不显著。由单因素试验结果可得:籽棉与碰撞材料之间恢复系数顺序为:Q235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在试验范围内,籽棉恢复系数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随碰撞材料厚度的增加先呈显著增大后缓慢增大。上述结果可为籽棉收获及处理机具中相关工作部件的合理设计及籽棉与机构联合仿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陆地棉不同铃期和铃位籽棉产量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陆地棉品种间 F1产量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遗传机理 ,自 50年代以来 ,国内外曾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尚未见从生育动态和空间构成方面研究产量杂种优势的报道。本文从时空角度研究产量杂种优势 ,以深入了解杂种优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特点 ,指导生产和选配优良组合。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用 4个栽培品种 (泗棉 3号、徐州 1 84、浙 9和中 1 3 ) ,5个美国引进材料 (51 8151 8 3、52 3 2、51 0 2和 51 0 5)和 3个自选系 (52 54、52 4 2和 52 58)及配制成的 1 7个杂交组合。1 .2 试验方法1 .2 .1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于 1 995年…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确定水稻风筛精选中筛片组合关键参数,提高加工的水稻种子的净度和发芽率,进而提高种子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以云南省籼稻、粳稻2个类型的18个主栽水稻品种的种子为材料,在测定其种子的粒径比基础上,用进口的LA-LS小型风筛精选机设备,开展风筛精选加工中不同筛片组合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种子平均粒径比为1.40,籼稻种子平均粒径比为1.33;种子粒径比、下/上筛片孔径比(以下简称筛片孔径比)与净度及获选率之间呈线性关系;满足粳稻进行精选加工的上层筛片尺寸为2.60mm,下层筛片尺寸范围为1.70~1.90mm,最佳筛片孔径比为0.73。适于籼稻进行精选加工的上层筛片尺寸范围为2.25~2.60mm,下层筛片尺寸范围为1.50~1.90mm,最佳筛片孔径比为0.63。本研究获得的筛片组合关键参数在加工能力为4t/h的CIMBRIA DELTA SUPER 104型种子加工精选设备上进行验证,获得了加工种子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步提高的效果,研究结果为水稻种子风筛精选加工和标准化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棉种加工成套设备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系统实现了包括电机转速、加工温度、液位等参量的实时检测及控制,实现了成套设备的自动控制功能。软件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应用表明,系统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提高了棉种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棉籽在油脂、饲料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且影响纤维产量和品质。为发掘棉籽性状遗传位点与候选基因,利用419份具有丰富遗传变异的棉花品种资源构成的自然群体,在2个年度鉴定其棉籽性状,结合群体重测序SNP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供试群体棉籽长度、宽度、长宽比、面积与周长等性状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变异系数3.91%~9.55%;有7个SNPs在2年同时被检测到与棉籽大小和形状关联,有23个SNPs在1年与3个以上棉籽相关性状关联,其中D11染色体D11∶50561153在2年与粒宽、面积和周长关联,D12染色体D12:56031535在2年与粒长、面积和周长关联;同时,D05染色体在2年检测到4个与籽粒长宽比显著关联SNPs,A07染色体检测到10个与粒长、周长和面积关联SNPs,且单倍型间相关性状差异极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关联位点附近存在21个候选基因随棉花胚珠发育进程表达量呈现增加趋势,其中Gh_D05G0148编码乙烯调控反应的EBF蛋白(EIN3-binding F-box protein),该基因在棉花开花后1~35 d的胚珠中优势表达,且以开花后10 d表达量最高;同时,候选基因Gh_D05G0144编码胚珠发育相关YABBY转录因子,该基因在棉花开花后20~35 d的胚珠中表达量较高,推测与棉籽后期发育有关。以上结果为棉籽多性状同步改良提供了选择标记与基因,为实现纤维和棉籽性状同步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沙棘籽油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工艺。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籽壳加工等工序。表明:剪切力脱壳是沙棘籽脱壳的主要形式;一级筛上的籽壳纯度大于98%,可直接用于天色色素生产;剪切脱壳后籽仁的主要破碎形式是两子叶沿交界面分离;较好的籽仁籽壳分离状态是二级筛上,悬浮速度4.1m/s时,籽仁损失率7.5%,籽仁含壳率12%。  相似文献   

18.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田棉花为对照(CK),与20年生扁桃树下间作棉花(扁桃树下东西两侧第一行的棉花、垂直最大冠幅处的棉花、垂直最大冠幅外2 m处的棉花)的光合特性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扁棉间作改变了棉花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对照棉花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都呈双峰曲线,而间作棉花的变化规律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与树影变化长度和方向有关.②扁棉间作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间作减少了株数单位面积、单位面积铃数和单株成铃数,进而影响了籽棉和皮棉的单位面积产量,扁桃树树冠内侧、树冠外侧2 m处的籽棉平均667m2产分别较对照递减了66.92;和4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