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巴西橡胶树泛素结合酶(UBC)基因功能,采用PCR技术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了一个UBC基因,用半定量RTPCR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同时对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基因长681 bp,最长开放阅读框555 bp,预测编码蛋白包含18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一段保守的UBC结构域,与拟南芥E2成员UBC5(At1g63800)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将该基因命名为HbUBC5。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HbUBC5在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表达最高,在树皮中表达最低。HbUBC5在叶片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存在变化,在古铜期最低,在稳定期最高。与健康橡胶树相比,死皮树胶乳中HbUBC5表达量明显下降。HbUBC5表达还受乙烯和茉莉酸调控。以上结果表明,HbUBC5可能在巴西橡胶树死皮、产排胶、乙烯和茉莉酸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死皮是指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产排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割线症状,它是影响橡胶产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一条在死皮植株中下调表达的EST,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橡胶树的树皮中扩增出HbPIP2;2 903 bp的cDNA,该序列包含867 bp的ORF,13 bp的5’UTR和23 bp的3’UTR;基因预测编码28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30.71 kD,等电点为8.20。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bPIP2;2含有1个保守的MIP结构域,6个跨膜螺旋,细胞膜定位,可归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家族PIP亚族。同源分析显示,HbPIP2;2与蓖麻(Ricinus communis)、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核桃(Juglans regia)和可可(Theobroma cacao)中同源蛋白的相似性都在90%以上,显示出进化的高度保守性。该研究为下一步揭示AQP调控死皮发生的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ctin-depolymerizing factors, ADFs)通过剪切和解聚微丝来调控微丝组织和动态,被认为是肌动蛋白变化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甜瓜ADF7(CmADF7)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mADF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414 bp,编码137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量15.82102 kD,等电点5.32。生物信息学预测该蛋白是不具有跨膜结构的疏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基因结构分析显示CmADF7包含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其中第1位外显子仅包含起始密码子ATG。结构域分析表明CmADF7具有高度保守的ADF-H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为12~137位。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证明CmADF7与同属葫芦科的西瓜的同源ADF亲缘关系较近。利用qRT-PCR分析发现CmADF7基因主要在花中表达,其他组织中检测虽有表达,但表达量都很低。序列分析表明,CmADF7启动子上存在一些参与光响应、胁迫应答及激素调节等相关顺式作用元件。新的甜瓜ADF蛋白结构和组织表达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CmADF7蛋白功能和发掘其他CmADFs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死皮是指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产排胶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割线症状,它会造成橡胶减产甚至完全绝收.研究对一死皮相关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探讨AQP在死皮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基于一条在死皮植株中下调表达的EST,研究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从橡胶树的树皮中扩增出HbTIP1 774 bp的cDNA,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对基因的序列特征、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该cDNA包含759 bp的ORF、8 bp的5'UTR和7bp的3' UTR;基因预测编码25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5.88 kD,等电点为4.9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bTIP1含有1个保守的MIP结构域,6个跨膜螺旋,液泡膜定位,可归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家族TIP亚族.同源分析显示,Hb TIP1与可可(Theobroma cacao)、人参(Prunus persica)、橙子(Citrus sinensis)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中同源蛋白的相似性都在90%以上,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揭示AQP调控死皮发生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邓治  王翔  李德军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12):50-54,58
硫醇广泛存在于巴西橡胶树胶乳中,其主要成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橡胶树产排胶和死皮中发挥重要作用。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是催化GSH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谷胱甘肽还原酶(GR)在NADPH作用下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为还原型GSH。GSH的抗氧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胞内的浓度及GSH/GSSG的比率。本研究发现健康橡胶树胶乳中的硫醇含量、γGCS和GR活性高于死皮树。H2O2能增加PR107、RY7-33-97和RRIM600 3个品系橡胶树幼苗叶片中GSH/GSSG比例、γGCS和GR活性,其中RRIM600上调最为明显,PR107变化最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硫醇在产排胶和死皮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证据,同时也为阐明橡胶树活性氧与死皮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观测比较了研究小组前期观测细分的橡胶树PR107品系死皮病8种症状割线处下方5cm处的树皮显微结构,得出此8种死皮症状中水囊皮和黄皮中乳管直径、列数,石细胞和膨大乳管所占黄皮总面积的百分比均有所不同,从而确认乳管内缩、中无、内无、缓慢排胶、点状排胶、局部无胶、全线无胶、完全死皮8种死皮症状的解剖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观测比较了研究小组前期观测细分的橡胶树PR107品系死皮病8种症状割线处下方5cm处的树皮显微结构,得出此8种死皮症状中水囊皮和黄皮中乳管直径、列数,石细胞和膨大乳管所占黄皮总面积的百分比均有所不同,从而确认乳管内缩、中无、内无、缓慢排胶、点状排胶、局部无胶,全线无胶、完全死皮8种死皮症状的解剖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进入冬季低温期割胶是形成胶乳长流,致使橡胶树的排胶时间延长,造成排胶强度过大,橡胶树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伴随胶乳长流而流失,导致橡胶树排胶过度疲劳引起死皮增加。本文主要介绍勐腊农场对冬季低温割胶与橡胶树死皮增长的调查结果,告诫植胶者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违反规程采用短期行为取胶,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要正确树立遵章割胶、守规割胶意识,严格控制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才能延长橡胶树的经济寿命,获得长期持续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9.
橡胶树死皮病指在橡胶树局部或完全不排胶的现象,对橡胶产业危害严重。本文对我国橡胶树死皮病发生及死皮病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从巴西橡胶树中鉴定出一个泛素结合酶(UBC)基因,该基因长653 bp,最长开放阅读框504 bp,预测编码蛋白包含167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一段保守的UBC结构域,与拟南芥E2成员UBC14(At3g55380)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将该基因命名为HbUBC14。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HbUBC14在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表达最高,在花药中表达最低。与健康橡胶树相比,死皮树胶乳中HbUBC14表达量明显下降。HbUBC14表达还受乙烯和茉莉酸调控。以上结果表明,HbUBC14可能在巴西橡胶树死皮、乙烯和茉莉酸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巴西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胶乳的各生理参数,为橡胶树死皮的早期预测及死皮发生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热研7-33-97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胶乳产量、胶乳硫醇、无机磷、蔗糖、粗酶液蛋白、镁离子含量及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参数,分析其与橡胶树死皮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橡胶树胶乳产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胶乳的干胶、蔗糖、镁离子含量及黄色体破裂指数增加;其中死皮程度最严重的胶乳产量最低,为13.56 mL/株,胶乳的镁离子含量和黄色体破裂指数分别达41.57 mmol/L和55.22%。胶乳硫醇、无机磷含量及pH随死皮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胶乳硫醇和无机磷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树;粗酶液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橡胶树胶乳硫醇、无机磷、镁离子含量及黄色体破裂指数等生理指标与其死皮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橡胶树死皮早期预测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2.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是目前已知最大、功能最广泛的蛋白家族之一。大多数ABC转运蛋白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直接转运底物。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植物ABC转运蛋白在各种代谢产物的跨膜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橡胶的产胶代谢是一种典型的植物类异戊二烯次生代谢.是影响橡胶产量的首要因素。相关实验结果显示,ABC转运蛋白可能参与橡胶树产胶代谢。本文介绍了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ABC转运蛋白研究进展,并对ABC转运蛋白与橡胶树产胶代谢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TPD)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综合症,其发生和发展机理十分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从分子角度来研究死皮病已有一些报道。本文归纳总结近些年来橡胶树死皮病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展死皮研究及揭示死皮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考察死皮植株割线症状、胶乳产量及各胶乳生理参数,评估1-MCP对橡胶树死皮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施用1-MCP死皮植株割线症状得到显著好转,其死皮长度恢复率为54.44%,死皮指数由试验前的69.33降低为试验后的41.33,防效达48.47%;死皮植株胶乳产量显著增加,试验前后,处理和对照单株胶乳产量分别为:6.40、37.6 mL和10.33、4.87 mL,处理植株单株增产31.2 mL,而对照植株减产5.46 mL。从胶乳生理参数来看,施用1-MCP后死皮植株的各胶乳生理参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胶乳硫醇含量的改善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施用1-MCP有利于改善死皮植株胶乳生理状况,增强其产排胶潜能,对防控橡胶树死皮、增加胶乳产量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橡胶树死皮发生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时举  林位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99-7300
综述了橡胶树死皮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假说,并对橡胶树死皮在内源激素间平衡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胶乳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EST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橡胶树胶乳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降低胶乳中存在的高丰度表达基因的拷贝数,提高胶乳表达基因的分离鉴定和EST测序分析效率。【方法】以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的胶乳为材料,将胶乳全长cDNA与Gateway供体载体pDONR222重组,构建了橡胶树胶乳的非剪切型全长cDNA原始文库,经检测原始文库的滴度为6.0×106 cfu/mL,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大于1.5 kb,重组率约为100%,全长cDNA比例约为76%;利用基因组DNA饱和杂交技术对胶乳原始cDNA文库进行均一化处理,构建橡胶树胶乳的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结果】胶乳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总库容量(总CFU)为1.87×105,重组率大于95%。定量RT-PCR检测表明,橡胶树胶乳2个高丰度表达基因,即小橡胶粒子蛋白(SRPP)和橡胶延长因子(REF)基因,在均一化cDNA文库中的表达量均下降了约1 000倍。【结论】构建了均一化效果良好的橡胶树胶乳全长cDNA文库,并对文库中随机的12 000个克隆进行了测序,获得高质量的有效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为11 951条,经拼接共获得单一基因(unigene)为3 394个,其中包括片段重叠群(contig)2 061个和单一EST序列(singlet)1 333个。此cDNA文库将可用于橡胶树功能基因组研究、新基因筛选、高通量EST测序以及橡胶树胶乳cDNA芯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17.
巴西橡胶树胶乳蛋白质组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橡胶树胶乳高速离心后大致可分为橡胶粒子、C-乳清和黄色体3种组分,这些组分中含有约200种不同的蛋白质。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巴西橡胶树胶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已相继展开。本文综述近年来巴西橡胶树胶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胶乳产量与排胶影响面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排胶影响面的确定有助于科学规划割面、评估新的采胶方式、探索胶树再生合成部位等。本研究通过测定割胶前后胶树不同高度的胶乳pH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确定胶树的排胶影响面。结果表明,乙烯刺激改变了胶树胶乳pH值的空间分布,割胶后胶树胶乳pH值逐渐回复原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