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玉蕈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白玉蕈的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碳源和氮源、碳氮比、温度、pH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白玉蕈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佳的碳氮比为10∶1;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生长的最适pH6~7。  相似文献   

2.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最适pH为3;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最适含水量为55%。  相似文献   

3.
元蘑菌丝生长条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度、光照、pH值等生长因子及碳源、氮源等营养源对元蘑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得出结论:元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元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最适pH值为5.0-6.0,元蘑菌丝适宜在黑暗条件下生长,光照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宾王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宾王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3℃,菌丝在pH值5~12均可生长,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5.
真姬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真姬菇的形态特征和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不同温度、pH、湿度、碳源和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原基发生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真姬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原基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2~16℃,最适温度为1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8.5,最适pH为6.5~7.5;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含水量为55%~70%,最适为65%;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6.
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菇菌丝进行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和通透气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最适温度为22℃-30℃;最适pH为6.5~7.5;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对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对秀珍菇S3-45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比较,并对其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麦芽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的组合,秀珍菇S3-4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好;秀珍菇S3-45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6℃,最适p H为6.00;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5℃~22℃。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一株野生灵芝菌株(JXLZ-3)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菌丝培养温度、培养基pH、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15~30℃,灵芝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在pH 4~11培养基中JXLZ-3菌株菌丝均能生长,最适pH为5;在以果糖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长速较快、长势较好,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在以酵母粉、硝酸铵、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JXLZ-3菌株菌丝生长良好,培养基最适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Sw-1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灵菇Sw-1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sw-1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碳氮源及不同碳氮源浓度对虎奶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虎奶菇菌丝在蔗渣、木薯渣、桑枝、稻草、杂木屑、玉桂木、棉籽壳等培养基上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虎奶菇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温度35℃,初始pH 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碳源最适浓度10 g/L,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氮源最适浓度4 g/L;虎奶菇菌丝桑枝培养基上菌丝长势最好,对其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对巨大13蘑Tsw-06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初步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巨大口蘑Tsw-0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70%。  相似文献   

12.
 由丝核菌引起的甜瓜果腐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在棚室甜瓜生产中发生渐趋严重。根据病原菌形态、致病性、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 HGI融合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 ℃;最适pH 6.0 ~ 8.0;供试10种培养基中,在甜瓜煎汁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快;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核形成最适条件为温度25 ℃,pH 7.0,理查培养基,黑暗条件;以山梨醇为碳源的PA培养基和以KNO3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有利于菌核形成。对于病菌菌核萌发胡萝卜煎汁培养基最为适宜;供试9种碳源和10种氮源中,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8 ℃,最适pH 5.0 ~ 8.0,黑暗条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50 ℃、10 min;菌核致死温度53 ℃、10 min。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温度、碳源、氮源、碳氮比和pH值等条件下观测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的菌丝长势、菌落状况、色素产生和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硫磺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pH值为5.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温度和酸碱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玉米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5~7.5。正交试验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因素组合为:2%玉米粉、0.5%蛋白胨、0.3%磷酸二氢钾和0.1%硫酸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茶树菇ASW05菌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含水量、碳源、氮源等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茶树菇ASW05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  相似文献   

16.
鸡腿菇WP1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琛 《食用菌》2008,30(4):22-24
研究了鸡腿菇WP1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所试的几种碳源和氮源中,鸡腿菇WP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酵母膏;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17.
杏鲍菇菌丝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证明了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 ;最适氮源为蛋白胨 ;最佳微量元素为CuSO4 ;最佳维生素为复合VB。  相似文献   

18.
以杧果枝枯病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温度+时间、光照时间及不同杧果组织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以28℃生长最好;最适pH值7,最佳碳源麦芽糖,最佳氮源蛋白胨、牛肉膏;光照时间和不同杧果组织培养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致死温度为50℃处理30min或55℃处理20min;  相似文献   

19.
以茶树菇2511菌株为试材,通过比较菌丝生长速度以及菌丝生物量,研究了14种不同C/N培养基以及8种不同碳源物质、11种氮源物质对茶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母种阶段适宜茶树菇菌丝生长的最适C/N培养基及最适碳源和氮源物质。结果表明:最适C/N为27∶1~33∶1,最适碳源物质为葡萄糖,其次为蔗糖;最适氮源物质为酵母浸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野生毛木耳菌丝生长特性,以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为指标,筛选出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pH及菌丝最适宜生长温度。结果表明:最适野生毛木耳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蛋白胨或酵母粉,培养基适宜pH为5~7,当培养温度为25~30℃时,菌落完整,菌丝洁白,生长速度快且长势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