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早熟高衣分棉花育种材料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高衣分棉花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育种材料。[方法]采用自然变异、连续选择的系选法,在天然杂交育种圃中选育出稳定的高衣分棉花品种。[结果]株行2008—3的籽棉产量为1705.5kg/hm2,皮棉产量为87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8%和34.9%,衣分高达51.1%。株行2008-6的籽棉产量为2595.0kg/hm2,皮棉产量为130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73.1%和102.3%,衣分为50.3%。株行2008—8的籽棉产量为2356.5kg/hm2,皮棉产量为1140.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3%和76.7%。衣分为48.4%。株行2008—10的籽棉产量为2458.5kg/hm2,皮棉产量为121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4.O%和88.4%,衣分为49.4%。品系49-26的籽棉产量为1350.0kg/hm2,皮棉产量为675.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5.9%和50.0%,衣分为50.0%。品系47-7的籽棉产量为1285.5kg/hm2,皮棉产量为637.5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9.8%和41.7%,衣分为49.6%。[结论]该研究为高衣分、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系)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2.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地豌豆新品种定豌6号是以81—5—12—4~7—9为母本,以天山白豌豆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甘肃省定西市区域试验中,3a15点(次)均较对照增产,折合平均产量2067.3kg/hm2,较对照品种定豌1号增产15.6%。在2006—2008年全国豌豆区域试验中,3a27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150.2kg/hm2,较对照wD02-03增产0.9%。籽粒含粗蛋白286.2g/kg(于基),赖氨酸19.1g/kg(干基),粗脂肪7.6g/kg(干基),粗淀粉389.6g/kg(干基),水分10.2%,蛋白质含量超出平均值4百分点,为高蛋白品种。适宜在年降水量350mm以上.海拔2500m以下的半干旱山坡地、梯田地和川旱地种植,在水地和二阴地种植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方法]阐述了马铃薯新品种合作00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1999、2000年品比试验,合作001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7538.0、47904.0kg/hm2,分别比对照分别增产27.5%、16.1%;2001、2002年多点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3139.7、34705.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7.0%、25.0%;2003、2004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5670.0、36390.0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4.12%、4.16%;2004、2005年示范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0410.0、36240.0kg/hm2,比对照品种米拉分别增产20.5%、22.4%。[结论]合作001是一个适应性广、品质优良、抗性好、增产性高的马铃薯新品种,适合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渭北高海拔山区马铃薯施肥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水市渭北高海拔山区的马铃薯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中晚熟品种751—8,以尿素250ks/hm^2、普通过磷酸钙425kg/hm^2。作底肥时,马铃薯的产量达19940.0kg/hm^2,较一次性施入马铃薯专用肥600kg/hm2增产2.33%,增收436.0元/hm^2,建议在生产上应用。以马铃薯专用肥400kg/hm^2做底肥、200kg/hm2作追肥时马铃薯产量最高,较一次性施入马铃薯专用肥600kg/hm2增产5.52%,增收430.0元/hm^2,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育种方法,育成大荚大粒、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6号”。从播种至采收青荚约97d,标准荚数364.3个/kg,二粒荚长5.72cm,宽1.34cm,鲜籽百粒重70.2g,出仁率52.3%。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鲜荚产量8647.1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3.4%,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2.5%;平均鲜籽产量4492.3kg/hm2,2005年比对照“绿宝珠”增产21.7%,2006年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9.1%。江苏省鲜食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产量12500.8kg/hm2,比对照“南农菜豆5号”增产15.6%,平均鲜籽产量6750.0kg/hm2,比对照增产26.9%。该品种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6.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对引进的6个冬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兰天26号折合产量9044.7kg/hm2,较对照增产17.29%;02—116—3—3折合产量8511.3kg/hm2,较对照增产10.37%。两个品种(系)均对务锈病表现免疫,且越冬性强、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7.
在葡萄常规施肥模式的基础上,增施阿姆斯生物有机肥3000kg/hm2,以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3000kg/hm2阿姆斯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葡萄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与对照相比单株抽稍数量增加1.1组;糖分提高1.2个百分点;单株商品穗数增加0.8穗;单穗重增加162.3g;单粒重增加3g;葡萄增加7381.5kg/hm2,增产幅度达到23.04%。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185和1737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176kg/hm2,皮棉产量达1745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晋春13号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与小偃麦亚远缘杂交选育而成的第一个春小麦品种,其遗传基础丰富,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3年省区试产量居首位,多点示范产量5250-6000kg/hm,比晋春9号增产20%-22%。1997年北方区试,平均产量5374.5kg/hm2,最高产量8250kg/hm2.蛋白质含量16.6%,容重790g,高抗黄矮病、锈病。  相似文献   

10.
单种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种冬小麦“3414”试验产量结果计算分析,得出氮、磷、钾数学函数方程为y=542.8+2510.4x1+935.9x2+612.4x3—763.0x1 ^2-328.3x2^2-271.2x3^2+241.3x1x2+298.8x2x3-131x2x3。通过肥料效应方程一、二次项偏回归系数的分析得出:氮肥对产量的贡献作用是第一位的,磷肥次之,钾肥最小;施肥量为纯N348.9kg/hm2、P2O;113.3kg/hm2、K2O 58.6kg/hm2时,冬小麦最高产量9823.1kg/hm2;施肥量为纯N262.5~361.5kg/hm2、P2O 582.5—129.0kg/hm2、K2O 28.5~49.5kg/hm2时,单种冬小麦产量可达9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1.
高产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系90—10—58—l引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产、高淀粉马玲薯新品系90-10-58-1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马玲薯育种组1998年从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入。在1999—2000年的天水市马玲薯区域试验中,2a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5946.3kg/hm2,比对照品种小白花产量19000.5kg/hm2增产36.6%。该品系高抗花叶型病毒病和环腐病,中抗晚疫病;生育期138d,晚熟;薯块圆形,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含淀粉18.01%、Vcl6.8mg/100g、粗蛋白2.65%、还原糖0.27%。适宜在天水海拔1600—2200m的二阴山区及高寒阴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黄瓜新品种甘丰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甘丰12号是以自交系J3011为母本、自交系CW038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在2008—2009年的区域试验中,甘丰12号平均折合前期产量为12221.2kg/hm2,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减产0.9%;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02031.0kg/hm0,较对照品种津优2号增产17.2%。瓜条长棒状,平均瓜长31em,平均瓜条直径3.4cm。果形指数9.3,平均瓜把长4.0 cm,平均单瓜重210g。瓜条顺直,中瘤密刺中棱,皮色深绿无黄条纹,食用风味中上。水分含量951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3.0g/ks,可溶性糖含量21.1g/kg,Vc含量99.8mg/kg。中抗霜霉病、白粉病,高抗枯萎病。适宜甘肃省皋兰县、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等地及气候类型相似地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产1号”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稻农业丰收计划大面积调查结果分析,超产1号新品种增产潜力很大,其产量水平在7500~12000kg/hm2之间,其中产量在10500~12000kg/hm2的田块共22个点次,占调查田块总数的一半以上。平均理论产量为10294.5kg/hm2,比对照品种秋光和通35增产14.8%。同时提出了超产1号提高单产水平的最佳产量构成模式及其主要配套技术,对我省水稻生产的发展和提高栽培研究水平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3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间试验观察了3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GSN一1配方生物有机肥折合产量最高,为39 961.9 kg/hm2,较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7 885.7 kg/hm2,增产率24.58%;施用GsJ-1折合产量37 061.9 kg/hm2,较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15.54%。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块茎中维生素c、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8%-15.3%、1 1.3%-13.4%、4.9%~7.2%。  相似文献   

15.
耐涝 高产 稳产夏谷新品种沧谷5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沧谷5号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培育的夏谷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济8787×水2,2013年12月通过了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鉴谷2013014)。2012—2013年国家夏谷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828.5kg/hm2,较对照增产4.6%,其中试点最高增产率为24.3%;区域适应度平均为76.2%,其中2013年高达90.0%。2013年国家夏谷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4945.5kg/hm2,较对照增产8.9%;区域适应度为85.7%。沧谷5号不仅具有高产潜力,稳产性好,而且耐涝性突出,抗谷瘟病,白发病和线虫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并在第十届全国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二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区试验和室内化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纬度地区氮肥运筹体系对水稻群体素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产量最高,为9141.0kg/hm^2,比处理6增产31.3%,但是风险较大,生产上不建议使用;处理2、处理3公顷产量分别为9054.0kg、8994.0kg,分别比处理6增产30.0%、29.1%。变化趋势与2006年一致;土壤基础生产能力为6964.5kg/hm^2;生产100kg稻谷吸氮量变化范围在1.71-1.78kg之间,平均1.75kg,比2006年试验结果低0.04kg;土壤供氮量为123.9kg/hm^2;氮肥利用率32.3%;当目标产量为9000kg/hm^2时.公顷需纯氮104.0kg.比2006年低10.7kg/hm^2。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氮磷钾用量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少施氮,可增产大豆126.5kg/hm2,增加脂肪含量0.82%;增施磷钾肥,大豆产量增加158.5-277.8kg/hm2,蛋白质含量增加O.10%-0.17%,脂肪含量增加-.74%-1.10%。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大豆较喷清水增产312.7kg/hm2,品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强筋小麦综合农艺措施与产量及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强筋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种肥N、种肥P2O5、种肥K2O、追肥N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4个目标性状的教学模型。采用“贡献率法”求得产量、品质等4个目标性状的各因素贡献率大小依次为:追肥N〉密度〉种肥N〉种肥P2O5〉种肥K2O。并分析了各单项因子效应和因子阀的互作效应。明确了实现75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迭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638.7万~658.35万苗/hm2,种肥氮(N)量17.20~18.38kg/hm ^2,种肥磷(P2O5)量107.04~117.96kg/hm^2,肥钾(K2O)量88.69~94.73kg/hm^2。追肥氮(N)量171.42~179.04kg/hm。。  相似文献   

19.
酒泉科技农场小麦“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方案,建立了酒泉市下河清科技示范农场小麦产量(1,)与氮(-7、r)、磷(P)、钾(必)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最大施肥量为N333.75kg/hm2、P205108.60kr,/hm2、K2069.60kg/hm2,此时小麦产量可达7266.75kg/hm2;最佳施肥量为N273.15kg/hm2、P205106.80kg/hm2、K2049.50kg/hm2,此时小麦产量可达7237.05kg/hm2。  相似文献   

20.
王振良  周彦明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40-140,142
进行高巧种子包衣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巧包衣剂拌种马铃薯的生育期比不拌种少2d.平均产量达到23716.7kg/hm2,比不拌种增产19.8%,比常规拌种剂增产11.7%,产值达到22774.5元/hm2,净产值达到12199.5元/hm2,比不拌种净增产值2560.5元/hm2,投产比达到1:1.15,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