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玉米滴灌技术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滴灌技术在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对玉米滴灌技术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较露地滴灌种植增产12.9%,增收1917元/hm^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3.9kg/(mm·hm^2),提高25.6%;比常规灌溉种植增产21.5%-27.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50.45-50.98kg/(mm·hm^2)。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膜下滴灌不同补灌量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有限的水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为马铃薯应用膜下滴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膜下滴灌下不同补灌量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试验当年全生育期降水量为299.3mm的条件下补灌750~900m^3/hm^2,马铃薯产量可达21216.0kg/hm^2,水分利用效率可达53.55kg/(mm·hm^2),比覆膜常规灌溉处理提高9.8%,比覆膜不灌水处理提高23.5%。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半干旱区谷子(Italian millet)覆膜种植最佳模式.[方法]供试谷子品种为晋谷43号.共设4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为:T1全膜覆盖平作穴播(使用1.2m膜),T2全膜覆盖垄沟种植,T3膜侧沟播(0.4 m膜),T4起垄不覆膜,T5露地条播(CK).[结果]谷子覆膜栽培比露地早熟,其中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谷子产量最高为10 335.15 kg/hm2,比CK增产35.00%,水分利用效率为22.68 kg/(mm·hm2),比CK增加41.75%.全膜覆盖垄沟种植较其他处理明显提高集雨效果和保墒,有利于提高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半干旱地区谷子地膜覆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合当地农民种植玉米常见的灌溉方式,对畦灌、膜上灌和膜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畦灌提高了40.7%,较膜上灌提高了46%,且畦灌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宁南干旱区采用田区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覆膜穴播模式谷子和糜子生长期主要农艺性状、耗水特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穴播谷子产量为5 751.0~6 453.0 kg/hm~2,增产效果依次为渗水微膜、普通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较不覆膜穴播增产48.4%~66.5%,水分利用效率(WUE)为17.40~19.95 kg/(mm·hm~2),较不覆膜穴播提高58.9%~82.2%。覆膜穴播糜子产量为4 525.5~5 040.0 kg/hm~2,较不覆膜穴播增产53.9~71.3%;水分利用效率(WUE)为14.25~16.95 kg/(mm·hm~2),较不覆膜穴播提高31.9~56.9%。在干旱半干旱区干旱胁迫环境下,渗水微膜穴播、垄上覆膜+沟内穴播是实现谷子和糜子种植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陇中旱地膜侧马铃薯与露地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膜侧种植马铃薯较露地种植马铃薯增产4 382.25 kg/hm2.增产率30.62%,水分利用效率膜侧种植较露地种植提高5.92 kg/(mm·hm2),增加6.51%.在降水量为46.70 mm的情况下,膜侧种植区0~200 cm土层水分含量较露地种植区提高17.03mm,耗水量增加31.23 mm.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条件下黄土高原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评价地膜覆盖玉米的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应,为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合理利用地膜覆盖技术提供指导。【方法】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与EI Compondex文献数据库,收集了从2000—2017年间已发表的黄土高原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文章数据,综合分析了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半膜覆盖平均产量为9 348 kg·hm~(-2),较对照产量7 059 kg·hm~(-2)增产33%,全膜覆盖平均产量为9 191 kg·hm~(-2),较对照产量5 910 kg·hm~(-2)增产56%,半膜覆盖或者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但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之间玉米产量相近,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半膜覆盖海拔高度超过630m时或全膜覆盖海拔高度超过900 m时,玉米增产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可能与覆膜提高土壤温度有关。半膜覆盖平均蒸散量为385 mm,较对照蒸散量389 mm减少1.0%,全膜覆盖平均蒸散量为366 mm,较对照蒸散量357 mm增加2.8%,半膜覆盖玉米蒸散量较不覆膜有所减少,但是全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玉米蒸散量,不过2种覆膜措施的蒸散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半膜覆盖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3 kg·hm~(-2)·mm-1,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13.2 kg·hm~(-2)·mm-1增加31%,全膜覆盖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5 kg·hm~(-2)·mm-1,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11.7kg·hm~(-2)·mm-1增加50%,半膜覆盖与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之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相似,没有显著差异。覆膜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其降低土壤无效蒸发量(57 mm),提高玉米潜在的蒸腾效率有关(11.2 kg·hm~(-2)·mm-1)。【结论】在区域尺度上半膜覆盖与全膜覆盖对玉米产量、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等效性,考虑到地膜的环境污染与经济成本等因素,推荐黄土高原玉米栽培选用半膜覆盖。  相似文献   

8.
旱地春小麦秋季覆膜(简称春膜秋覆)穴播栽培技术是定西县农技中心科技人员针对本区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休闲期土壤水分蒸发量大,春旱严重,常造成春小麦不能适时覆膜播种或播种后出苗不全,导致地膜小麦增产不增收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项主动抗旱增产新技术。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改旱地春季覆膜为上年秋季覆膜,把解决春旱问题的重点放在保蓄秋季降水和抑制冬春蒸发上,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每hm2可增产小麦450~600kg,增产率为12%~18%。 1 增产效果 1998~1999年示范结果表明,春膜秋覆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1998年在馋口乡赵家铺村和青岚乡符家村种植的0.8hm2秋膜春小麦平均单产为4 260kg/hm2,比春膜小麦增产510kg/hm2,增产率为13.6%;比露地春小麦增产1 020kg/hm2,增产率为31.5%。1999年在四季连旱情况下,馋口乡赵家铺村和团结乡小山村示范种植的11.3hm2秋膜春小麦仍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平均单产达4 443kg/hm2,比春膜小麦增产570kg/hm2,增产率为14.7%;比露地春小麦增产1 296kg/hm2,增产率为41.2%。 2 增产机理 2.1 蓄水保墒,水分利用率高 小麦春膜秋覆穴播栽培技术通过最大限度地保蓄天然降水,提高播前贮水,减少休闲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从而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据测定,播种期0~20cm土壤含水量秋覆膜为15.6%,比露地对照高4.8%;苗期0~20cm土壤含水量秋膜小麦为13.2%,比春膜小麦高2.4%,比露地小麦高3.2%。另外,就水分利用率而言,秋膜小麦为18.1kg/(mm.hm2),春膜小麦为15.7 kg/(mm.hm2),露地小麦为12.9kg/(mm.hm2),由此可见,秋覆膜能显著提高旱地小麦的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开展旱作保墒不同栽培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秋季覆膜玉米产量最高为9735.0kg/hm^2,较常规半膜增产3796.5kg/hm^2,增幅为38.99%;以补充灌溉375m^3/hm^2时主副产品产量最高为2645.43kg/hm^2,增产11.1%,纯收益则补灌量225m^3/hm^2最高,为12769.5元;一膜两季栽培2年玉米平均单产达9374.9kg/hm^2,较对照增产2062.4kg/hm^2,增幅达28.2%;在全膜覆盖条件下玉米大垄中间套种大豆,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20kg/(mm·hm^2),土地利用率提高43%,单产达10481.5kg/hm^2,经济纯收入提高40.39%。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条件下黄土高原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地膜覆盖玉米的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应,为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合理利用地膜覆盖技术提供指导。【方法】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与EI Compondex文献数据库,收集了从2000—2017年间已发表的黄土高原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文章数据,综合分析了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半膜覆盖平均产量为9 348 kg·hm-2,较对照产量7 059 kg·hm-2增产33%,全膜覆盖平均产量为9 191 kg·hm-2,较对照产量5 910 kg·hm-2增产56%,半膜覆盖或者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但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之间玉米产量相近,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半膜覆盖海拔高度超过630 m时或全膜覆盖海拔高度超过900 m时,玉米增产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可能与覆膜提高土壤温度有关。半膜覆盖平均蒸散量为385 mm,较对照蒸散量389 mm减少1.0%,全膜覆盖平均蒸散量为366 mm,较对照蒸散量357 mm增加2.8%,半膜覆盖玉米蒸散量较不覆膜有所减少,但是全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玉米蒸散量,不过2种覆膜措施的蒸散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半膜覆盖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3 kg·hm-2·mm-1,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13.2 kg·hm-2·mm-1增加31%,全膜覆盖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7.5 kg·hm-2·mm-1,较对照水分利用效率11.7 kg·hm-2·mm-1增加50%,半膜覆盖与全膜覆盖均显著提高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但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之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相似,没有显著差异。覆膜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其降低土壤无效蒸发量(57 mm),提高玉米潜在的蒸腾效率有关(11.2 kg·hm-2·mm-1)。【结论】在区域尺度上半膜覆盖与全膜覆盖对玉米产量、蒸散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等效性,考虑到地膜的环境污染与经济成本等因素,推荐黄土高原玉米栽培选用半膜覆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覆黑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出苗率、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出苗时间较滴灌无膜提前3 d,较常规种植提前5 d,滴灌无膜较常规种植提前2 d;各处理株高表现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成熟期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处理株高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了19.9 cm、19.1 cm;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玉米全生育期内采用滴灌方式滴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减少5 062.5 m3/hm2;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20.9%、24.3%,增加经济收入6 075元/hm2和7 965元/hm2。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滴灌水肥一体化是一项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9种覆膜种植方式对谷子水分效应、温度效应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其中秋季全膜双垄覆盖春季沟穴播种植比露地直播谷子在不同生育期0—20cm的土壤含水量和0—100cm的土壤贮水量均有所提高。水分利用率高出5.25kg/(mm·hm^2);各生育期0~20cm的平均地温也有所提升,尤其是拔节期以前;株高高出32.17cm,茎粗增加0.52cm,千粒重增加0.45g,产量高出2191.5kg/hm^2,增产80.97%,增收66.7%。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穴播及膜际条播均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地膜大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31.1%,增收18.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6kg/(mm·hm2);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23.3%,增收1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2kg/(mm·hm2).  相似文献   

14.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传统植棉覆膜技术与最新滴灌技术的充分结合,它能够减少棵间水分蒸发,有效避免水分发生深层次的渗漏,运用滴灌来控制灌溉特征,进而提升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效果。膜下滴灌技术是棉花种植史上继高密度种植和地膜覆盖技术后的技术革命,它对提升棉花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合当地农民种植玉米常见的灌溉方式,对畦灌、膜上灌和膜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畦灌提高了40.7%,较膜上灌提高了46%,且畦灌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谷子在全膜双垄沟穴播技术条件下的水分效应、温度效应及其经济效益,提高水分利用率,对谷子全膜双垄沟穴播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平均增温1.3oc左右,比露地种植平均增温1.9℃左右。全膜覆盖水分利用效率较半膜覆盖提高1.65kg/(mm·hm^2),提高了20%,较露地种植提高2.85kg/(mm·hm^2),提高了40.4%。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在双垄全膜、平覆全膜、小垄沟半膜、露地起垄种植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11705.55千克/公顷,比小垄沟半膜种植增产2912.55千克/公顷,增幅33.12%;比露地起垄种植增产4956千克/公顷,增幅68.46%。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5天~9天,是适合秦州区玉米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武威市制种玉米节水灌溉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试验观察了河西走廊制种玉米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灌和全膜双垄沟灌较常规灌溉提前成熟6~7d。全膜平作畦灌土壤含水量高于常规灌溉,大喇叭口期以后,全膜双垄沟灌模式0-30cm土壤含水量也高于常规灌溉。全膜垄作沟灌的玉米产量最高,为7589.10kg/hm^2,较常规灌溉增产8.9%;全膜双垄沟灌的玉米产量为7213.80kgmm^2,较常规灌溉增产3.5%,全膜膜下滴灌和全膜平作畦灌的玉米产量低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19.
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秋覆膜栽培效果最佳,其折合产量最高,达12723.0 kg/hm2,较对照增产48.65%;降水利用率最高,为68.00%,比对照增加5.26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9.0 kg/(mm·hm2),较对照提高10.5 kg/(mm...  相似文献   

20.
不同微润灌溉处理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膜下滴灌作对照,共设5个处理,研究了微润灌溉条件下不同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润灌溉的玉米单株干物质积累趋势异于膜下滴灌;玉米茎粗、株高和产量随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膜下滴灌(CK)的产量最高,与微润灌溉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比T1、T2、T3和T4高33.13%、34.48%、26.82%和63.94%;微润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膜下滴灌高,各处理无极显著差异,最高的为T2处理,且与膜下滴灌有显著差异;微润灌溉有利于玉米籽粒发育,使籽粒饱满,百粒质量增加;在不同的微润灌溉处理下,微润管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压力对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压力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间距对耗水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