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基层病虫测报调查取点工作繁重,涉及多个作物,多种病虫害,调查时间长,日期相对固定,调查点又必须覆盖整个辖区,这就资金又缺乏,必须利用有限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必须统筹安排,利用有限的人力和财力,高质量地完成工作。邱县测报网的工作流程:植保站下设6个基层调查基点,邱县植保站把病虫调查任务分配到各个调查基点,各个基点及时向邱县植保站汇报虫情,邱县站根据汇报情况及时发布病虫情况,通过行政渠道和其它信息系统发布乡村指导全县。  相似文献   

2.
<正>植保站或植保局是农业委员会(农业局)下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主要从事病虫害预测测报、植物检疫、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农药监管等,兼具一定的农业植物检疫执法职责。其中,农业技术推广是其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新时期植保站应该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优势和作用,构建起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本地区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迈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大步跨,高科产业创新天,笑开颜!太原农业要发展,防病治虫是关键,植检农药测报站,走在前!农业局里植保站,你追我赶争着干,各负其责严把关,都能干!病虫测报是基础,政府支持心有谱,公益事业要清楚,展鸿图!测报主要查病虫,群众受灾咱心痛,事关百姓生与存,牢  相似文献   

4.
52岁的湖北省洪湖市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万洪,头发斑白,精精瘦瘦,说话中气十足。他生长在农村,一直从事农业工作,按他自己的话说,浑身都是“农”。1981年大学毕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农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治第一线,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在农村广阔天地书写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一心为农的光辉篇章。先后于2004、2007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10年获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虫情测报灯在棉铃虫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棉铃虫是巴州棉花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寄主较多,春末夏初第一代幼虫在玉米、小麦、蔬菜等作物田危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开始迁栖到棉田产卵,第二代幼虫是对巴州棉花生长危害最重的一代。长期以来,巴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一直把棉铃虫的预测预报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前对棉铃虫的测报多以人工为主。2002年开始,我们引进了虫情测报灯开展对棉铃虫的测报,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沧县基层植保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植保组织体系从无到有、日臻完善,目前已建成了以国家、省、市、县四级植保站(中心)为基本架构且较为完整的植保体系,成为支撑植保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近年来,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方式的调整,县级及以下植保机构的运行遇到诸多困难,影响了植物病虫原始数据采集和信息传递等工作,使全国的植保尤其是病虫测报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笔者借在河北省沧县蹲点锻炼的机会,通过与沧县植保站和各乡镇、村农技推广站(农资站)相关人员以及农民的座谈和交流,基本摸清了沧县基层植保体系的工作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基层植保体系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哲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158-159
通过对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制度、队伍建设、业务熟练程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气象测报制度管理,落实业务质量考核;充分激发、调动观测员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大力弘扬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等,为我国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淮阳县地处豫东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拥有耕地面积10.43万hm2,常年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大豆为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8.67万hm2,玉米种植面积6.00万hm2。近年来,由于受异常气候、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产品贸易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发生面积和成灾频率增大,给监测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也增加了病虫测报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淮阳县植保站近年来积极推进现代病虫测报建设工作,通过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注重测报技术培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棉铃虫预报区特点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李钢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4):336-337,344
本文根据有代表性棉区县植保站提供的1977年以来棉铃虫测报资料,结合本省地理气候、棉田生态环境,将全省划分为三个棉铃虫预报区,着重对各预报区特点及区域发生危害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区域发生危害特性,为提高测报质量和效益及制定科学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加强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6月16~1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各省(区、市)植保站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植保学会有关专家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推进全国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山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是一项国家公益性事业,同时也是确保农业丰收增效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非常重视,从政策、资金、设备和人才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使得病虫害测报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泰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是山区经济的主要支柱,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为山区农业,尤其是粮油作物的丰收,及农业的抗灾减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病虫害测报事业同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水稻病虫发生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若干稻区县植保站提供的水稻主要病虫测报资料,结合病虫种群生物学特性、本省地理气候、耕作制度、水稻生长发育基本特性等农业生态条件分析,将全省水稻病虫划为5个发生区。并对今后若干年内水稻病虫发生趋势作了分析,提出水稻病虫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在农牧渔业部病虫测报总站和江苏省徐州农科所的共同主持下,1981年春由福建省古田县植保站、广西省农科院、湖南郴州地区农科所、湖南农学院、上海嘉定县植保站、河南信阳地区农科所、河南省农科院、江苏农学院、江苏省邳县植保站等单位,组成五省一市协作组,进行了稻纵卷叶螟生命表和防治指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层测报网络建设,培训测报人员,是一项基础工作,只有网点多,覆盖面广,精确预测,准确报出结果,才能正确无误地采取科学对策,确保农业高产、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技术现状分析与我国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与研究的主要方向——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和虚拟农业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以3S技术集成为主的农业宏观信息采集、处理、实时测报技术与网络化技术,农业应用软件和计算机控制农业技术的开发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和生态条件的改变。农田鼠害密度上升,不仅农作物受害加重,而且多种疾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严重威胁着农业和人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有效控制农村鼠害危害,根据自治区植保站《农田鼠类防治预案》及《农田鼠类测报调查规范》,结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濮阳市农业病虫害测报系统的人员结构、工作条件和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体系自身和外部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多项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濮阳市农业病虫害测报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黄朝炎是襄樊市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襄樊市植保学科带头人,被称为"襄樊第一拍"。他今年44岁,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教学岗位上、基层乡镇农技站、县(市)植保站一线从事植保工作,是襄樊农民熟悉的农业植保专家。他爱岗敬业、心系农  相似文献   

19.
加强与无公害生态农业相适应的植保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保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化学防治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植保措施,迄今一直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化学防治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面对我国农业由产量型农业转向质量效益型农业、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及食用安全性的日益重视、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竞争融入国际大循环等一系列新情况新形势,由化学防治引发的农药残留、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强与农业有害生物再猖獗等危害已深刻地暴露出来,成为我国无公害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因地制宜切实加强符合无公害生态农业要求的植保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推进植物保护朝着以农业有害生物精准测报为基础,高效非化学防治为主控措施,可持续化学防治为应急后盾的无公害方向发展,已十分迫切.为此,基层植保部门应针对当地农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现状,积极开展新型测报技术及防治技术的试验示范应用,并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择优使用或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病虫测报是植物保护工作的基础,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使测报工作处于低谷、困境阶段.为适应农业新形式的发展方向,迫切需要病虫测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测报科研,以提高预报准确率,更好的服务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