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选取奎屯市杨树分布密集街道分别使用抑花一号和国光絮必治1号两种药剂进行飞絮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被树体吸收后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且明显抑制了杨树飞絮,花序抑制率最高可达100%,但对比两种药剂成本,抑花一号较物美价廉。  相似文献   

2.
抑花一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杨树及柳树飞絮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抑制剂被树体吸收后,可以控制花芽的形成,在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达到控制飞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杨树是一种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在我国生态造林及城乡绿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每年春季,大量的杨树飞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在我国林业生产上开始逐步推广无絮杨,因为无絮杨不产生飞絮。基于此,本文介绍几个无絮杨品种和无絮杨造林技术,为乡村绿化、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柳树是北京乃至中国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然而由于柳树雌株的飞絮问题,大量柳树雌株被砍伐,新建绿地中也很少应用柳树,因此,柳树飞絮防治方法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在北京注射"抑花一号"的方法研究了垂柳花芽分化的发端时间;研究发现:3月31日~6月19日及3月31日~6月24日之间注射"抑花一号"的垂柳雄株及雌株,其营养芽分化为叶芽的比率为80%~100%,而对照约为5%;6月24日~7月9日及6月29日~7月14日之间注射"抑花一号"的垂柳雄株及雌株,其营养芽分化为叶芽比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最终降至与对照差异不显著;7月14日~7月29日及7月19日~7月29日之间注射"抑花一号"的垂柳雄株及雌株,其营养芽分化为叶芽比率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垂柳雄花花芽分化的发端时间位于6月24日~7月9日之间,雌花位于6月29日~7月14日之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杨树飞絮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杨树飞絮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总结了杨树飞絮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银中杨是银白杨和中东杨通过人工有性杂交选育的雄性无絮品种,具有冠型优美、没有飞絮、抗逆性强、耐瘠薄等优点。既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优良树种,又是城乡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罗汉果的生产投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试验以龙脊1号扦插苗为供试材料,设挂肉免点花、未挂肉免点花和人工点花3个不同处理,对其单株挂果数、大果数、中果数、小果数及纯收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挂肉免点花与人工点花单株挂果数和大果数差异不大,且纯收益高于人工点花。因此,挂肉免点花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三门峡地区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三门峡地区杨树飞絮的发生规律、形成规律及影响因子,从对城市和居民生活环境影、对城镇居民健康危害大、易引起火灾隐患等3个方面阐述了杨树飞絮危害性,最后对杨树飞絮的化学治理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报道,结果表明,利用赤霉酸可以有效地抑制杨树花序一级分枝数量,效果达44%~45%,并能导致其蒴果飞絮的退化。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域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花群体数量急剧减少,自然水域中难觅行踪。上海市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了保护传统特色资源,在池塘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培育试验,总结了一套花全人工繁育技术,包括亲本培育与选择、人工催产及孵化、夏花培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绦柳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但果实飞絮污染严重危害市民健康及公共安全。为了确定绦柳雌株花芽分化过程,推动飞絮控制技术的发展,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注射及未注射"抑花一号"的绦柳雌株花芽。结果表明,临沂地区绦柳雌花芽分化自5月21日开始,观察期间经历了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蕊分化期3个时期;6月5日至7月10日进入成花决定,此时花芽呈绿色,长宽比无固定比例,剥开芽鳞后大量绒毛包被着花序,内部花序轴两侧苞片及小花原基突起基本全部形成,但尚未分化出雌蕊原基;结合物候期观测数据,初步明确在果实脱落期后的52 d左右进入成花决定,为抑制花芽分化、控制绦柳飞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承德市杨柳飞絮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承德市园林管理局治理杨柳飞絮的多种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种质资源圃内211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 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我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3%和1.70,其中每果枝雌花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66,雄花序比例变异系数最小为7.37,序轴粗度比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4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板栗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江苏群体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5.53%;河北群体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1.86;安徽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均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96%和0.95。测量性状中,除雄蕊长和序轴粗度比外,其余性状均为群体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轴粗、花簇密度、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雄花序比例、每果枝雌花个数这7个性状,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4.18%,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0.931)、花序粗(0.912)、花序长粗比(-0.889)、花序长(0.864)、每果枝雌花个数(0.828)、雄花序比例(-0.821)、两性花序比例(0.820)、雄蕊长(0.806)8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板栗花序相关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211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并筛选出9份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211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变异较大的类群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中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地域间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程度不同,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筛选出8个性状可作为板栗花形和花量的综合评定指标,9个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可作为性别调控、改善产量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地区柳树害虫及寄生蜂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地区柳树食叶害虫及寄生蜂资源初步调查研究,为柳树食叶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柳树上,柳树害虫大暴发大泛滥时期,进行网扫并且徒手采集柳树害虫各龄期标本及寄生蜂标本,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分组解剖、饲养.[结果]发现了5种主要柳树害虫,其中杨毛臀萤叶甲的危害最严重;其次是柳虫瘿叶蜂;再次是叶蝉,数量较多,但危害程度不 是很明显;而柳蚜和斑潜蝇,数量较少,危害程度也较小;同时发现了693只寄生蜂,隶属于11科.其中数量和种类繁多的类群依次为姬小蜂科、细蜂科和蚜茧蜂科.[结论]通过在柳树食叶害虫暴发期间调查,发现的5种主要柳树害虫在危害程度上虽有差异,均未造成柳树死亡的现象,但对柳树的正常生长和园林景观效果带来了严重危害,需要对其进行及时防治;同时发现柳树害虫的寄生蜂资源丰富,这为今后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光肩星天牛对不同柳树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光肩星天牛对不同柳树的选择性,为杂交筛选抗虫性强的柳树品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和河北省部分地区的柳树受光肩星天牛危害情况的调查及田间网室接虫试验,对光肩星天牛对不同寄主柳树品种(系)的选择危害情况进行了排序。[结果]在立地条件、树木年龄和树木生长状况比较一致的条件下,不同柳树品种(系)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绦柳、旱柳、垂柳、馒头柳。网室接成虫试验结果与该树种在自然界的感虫情况相接近,树木对害虫的抗性,最终将反映在越冬幼虫存活数上,越冬后的幼虫将给树体带来最大的危害。根据越冬幼虫存活数,参考产卵刻槽数和孵化幼虫数3项指标综合分析,6个柳树品种(系)对光肩星天牛抗虫序列为:垂柳、馒头柳>金丝垂柳、南京柳>速生柳、旱柳。[结论]研究认为,光肩星天牛对旱柳、速生柳选择危害最重,而垂柳、馒头柳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板栗芽变雄花序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旨在阐明内源激素与雄花序长短的关系。【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板栗芽变和对照的顶花芽、新梢和不同发育时期雄花序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萌动的顶花芽和刚发育的新梢中,芽变内源激素含量水平总体低于对照;在雄花序发育过程中,两者ABA与IAA、GA3与ZT变化趋势相似,除ZT含量芽变高于对照外,其他三种内源激素含量总体低于对照。【结论】在芽变短雄花序发育过程中,雄花序中较低的GA3和IAA含量可能是造成芽变雄花序短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在黑龙江省的发生动态,2012年和2013年采用田间网捕和定点方法调查了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和牡丹江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情况。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趋势一致,表现为6月底、7月初成虫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危害株率达80%~100%,百株虫量达625头,9月中上旬开始消退。其中哈尔滨地区发生最为严重,但扩散现象并不明显,高粱田危害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7.
板栗芽变短雄花序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板栗芽变短雄花序的生长动态、形态特征及细胞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芽变雄花序长度和粗度生长缓慢,长度和直径都明显小于对照雄花序。通过细胞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雄花序上部细胞发生异常死亡的时间在5月14日-5月16日之间,此期雄花序发育内部处于花被分化期,外部顶端开始变黄,并逐渐弯曲直至枯死,最终导致上部雄花序死亡。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是皖北主要树种之一,其在给皖北人民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杨絮也给皖北带来了新的污染源。该文就皖北杨树飞絮的危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杨树飞絮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危害吉林省洮南市杨、柳、榆等树种的主要蛀干害虫是天牛,笔者回顾多年来防治杨树天牛的实践,采用营林技术来治理天牛,可以实现有效抵制天牛危害。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介绍黑龙江省哈尔滨嘉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1%氟磺·烯草酮油悬浮荆对大豆田中的单、双子叶杂草——牛筋草、千金子和马齿苋有较优的杀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