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双季稻隔层定距无盘抛植技术是在隔层肥泥旱育秧的基础上,将定距播种、无盘抛秧剂等技术优化组装而成的一种育秧新技术。它对培育水稻高产或超高产壮秧,解决“三熟”制早稻和双季晚稻迟熟品种抛栽、高产稳产、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等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其育秧技术要点主要是隔层和定距播种,水田半旱育秧用编织布做隔层,早育秧用煤灰做隔层,再在隔层上铺肥泥;定距播种要分厢定量播种或使用定距播种器。采用该技术的主要效益是省种、省肥、省药、省水、省盘,比塑盘育秧抛栽增产稻谷35kg/667m^2,增值30~35元/667m^2。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水稻抛栽技术在川西平原地区的进一步推广,提高水稻单产和总产,降低稻作成本,在总结水稻抛栽生产实践经验及借鉴四川农业大学部分科研成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川西平原地区水稻超高产抛栽关键技术,即旱育壮秧、科学抛栽、平衡施肥和高效灌溉。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优化定抛技术能获得750kg/667m^2以上的高产。个别高产典型甚至达到了847kg/667m^2的超高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旱育保姆剂拌稻种在水田进行水播旱管育秧技术,进行水稻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旱育保姆剂拌种编织布隔层水田育秧抛秧技术,秧苗矮壮、分蘖增多;秧根自带肥球,利于当天立苗,返青快,有利基本苗形成,提高产量;隔层所用编织布可充分利用自家的化肥袋,减少购买育秧塑盘的费用,每667m^2节约成本20元,是一种比塑盘育秧抛栽技术更节本增效的先进实用技术,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育抛秧栽培是一种简约稻作栽培技术。它具有省工、节本、早发、高产、高效等优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技术的作用,应抓好盘旱育秧与大田抛栽管理等技术环节。1盘旱育秧技术1.1育秧准备备盘:每667m2应备的塑料软盘(35×60cm)可按下式计算:每667m2用盘量=667m2抛栽丛数/秧盘孔穴数×0.9。通常早稻需选购428孔的水稻专用育秧盘  相似文献   

5.
干旱半干旱区早熟甘蓝套种蒜苗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早熟甘蓝在我区西南部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高,效益佳,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甘蓝也是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0.35万多hm^2。早熟甘蓝每667m^2产量6000~7000kg,每667m^2产值4000~5000元,每667m^2净收入3000—4000元。蒜苗每667m^2产3000~4000kg,每667m^2产值3000~4000元,每667m^2净收入2500~3500元。甘蓝、蒜苗每667m^2产值7000~9000元,每667m^2净收入5500~7500元。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按照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将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西昌市水稻遭遇低温冷害天气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昌市2001年完成优质常规稻和杂交稻的面积8267hm^2,平均667m^2产587.6kg,667m^2新增纯收益179.80元,优质稻面积占全市播面的50.5%,实现粮食创收1亿元。水稻是西昌市粮食生产的优势作物,常年种植在1.53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坝区24个乡(镇),粮食生产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朱强国  袁毅  范友胜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51-52,226
进行了早籼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再次是结实率,抛植密度对产量起负向直接效应。生产中应控制抛植密度,早控分蘖,施好促花肥、保花肥及壮粒肥,提高结实率。对有效穗、穗总粒数、结实率三性状进行线性回归模拟分析表明,塑盘湿润育秧抛栽高产栽培,单产500kg/667m^2三性状95%置信测区间为:667m^2有效穗24.69-26.19万/667m^2,穗总粒数98.74-103.17粒,结实率87.00%-89.79%。  相似文献   

8.
大华香糯系江苏省农垦大华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香粳新品种,东辛农场于1998年引进大华香糯试种,2007年种植面积扩至0.10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1/3。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高效。2007年0.08万hm^2大华香糯平均每667m^2达612.50kg,高产田块每667m^2达700kg,较其它品种每667m^2平均增产52.50kg,因其为苏南地区加工年糯糕主要原料,其收购价常年稳定在2.50~3元/kg,因此种植效益极显著,深受广大农业职工和承包户的欢迎,推广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办公室介绍,在全国秋冬种生产陆续展开之际,农业部全面启动了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试点项目。200个项目试点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将达到533万hm^2,辐射带动1300万hm^2;项目区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5个百分点,平均每667m^2节本增效20-50元,总节本增效4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开始,我所运用塑盘育秧抛栽的方法繁殖三系杂交水稻不育系亲本博A、特A、优IA、枝A等,每年面积6~10hm^2,单产比人工插植增产5%~15%。三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塑盘育秧抛栽技术繁殖不育系具有省工节本,劳动生产率高,禾苗早生快发,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群体生长整齐,抽穗  相似文献   

11.
编织布隔层育秧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新型育秧方式,进行了编织布隔层育秧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秧苗素质比塑盘育秧好,生育进程快1。2d,其中编织布隔层加旱育保姆剂处理比塑盘加壮秧剂处理平均每公顷增产稻谷711.1kg,节省投资315元,增产效果极显著,值得在水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稻免耕抛秧栽培与常规栽培对比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产量性状上与常规栽培相近,但可节约机械费用50元/667m2左右,与常规栽培相比,总体效益可增收45元/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杂交香稻香两优875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杂交香稻品种在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的技术,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2007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35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香两优875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栽插株数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厩肥1000 kg/667m2作基肥,4月5日播种和秧龄50 d的条件下,施纯氮6.9 kg/667m2和栽插1万株苗/667m2的处理产量达681.8 kg/667m2,获得较好结果。并对香优875在高海拔1200~1400 m地区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仁 《北京农业》2012,(12):83-84
福建省建阳市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采取推广防虫网育秧,使用生物农药、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保护利用天敌,释放赤眼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区农药投入、人工投入减少9.60、60.00元/667m2,防治次数比非示范减少2次,新增产量达58.00kg/667m2,平均增效益达162.40元/667m2,天敌增加40.1%,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机插钵苗专用秧盘利用率,降低育秧成本。[方法]用同一批秧盘在同一育秧季节先后育再生稻秧苗、一季中稻和麦茬稻秧苗,研究并比较其秧苗素质、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同一批秧盘先后育出的3批秧的秧苗素质好、分蘖正常、产量高。且"一盘三用"将秧盘投入成本从787.5元/hm2降到262.5元/hm2,比正常机插毯苗育秧成本还低。[结论]机插钵苗"一盘三用"在信阳地区是可行的,能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并且播期提早能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一季稻直播栽培技术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季稻汕优 63、中籼 13 0 2 2 ,进行机械条播、人工撒播和人工育秧移栽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机械条播比人工直播增产13 .9%,机械条播比人工移栽增产 2 0 .3 %,人工撒播比人工移栽增产 5 .5 %。因此 ,一季稻直播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7.
横峰县主要示范推广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稻田耕沤灭螟技术;抗病、抗虫品种推广使用技术;生物农药防控病虫技术;灯光诱控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控技术;“三高三低”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采取的示范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领导、技术培训和宣传、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和确保项目实施经费的到位。项目实施以来,示范区水稻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比非示范目区为害损失率降低2.5%~5.3%,平均降低3.9%,,示范区比非示范区每季每667m2防治次数减少1.5~2.5次,平均减少2次,节约防治成本15.32元,增收稻谷22.9kg,增收节支82.32元。2009-2013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4万hm2,增收稻谷1374万kg,增收节支4939.2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就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丹粳253、沈农6014为试材,采用乳苗抛栽、抛秧、插秧、大垄双行水和水直播(对照)5种移栽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沈阳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插秧>抛秧>乳苗>大垄双行>水直播;在丹东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大垄双行>抛秧>乳苗>插秧>水直播。乳苗抛栽的产量在不同纬度地区差异很大。丹东地区的乳苗抛栽水稻的产量较沈阳的高3 486.45 kg/hm2。乳苗抛栽平均可比插秧栽培节约1 018.5元/hm2,比抛秧栽培节约726.0元/hm2。[结论]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每公顷穗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千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施用桂湖牌复合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比施用等养分单质化肥处理每667 m2增产28.9 kg,增幅6.47%,增收15.53元;比施用等价复合肥增产37.8 kg,增幅8.63%,增收72.04元。投入产出比最高,达1∶1.39,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