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根祥  徐俊 《蚕业科学》1994,20(3):182-183
桑皱鞘叶甲成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詹根祥,魏洪义,徐俊(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修水县蚕桑局)桑皱鞘叶甲Abirusfortunei(Baly)又名夏叶虫,是桑园春叶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江西修水、全南等县危害日趋严重。其成虫咬食桑树嫩叶、顶芽,常群集叶背...  相似文献   

2.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50%甲胺磷乳油拌毒土防治桑皱鞘叶甲成虫的使用量和施用次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拌毒土对桑皱鞘叶甲的防治效果与甲胺磷的使用量显著相关,施用次数对防治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实用的防治组合是250-300ml施用2次。  相似文献   

3.
桑皱鞘叶甲越冬成虫在湖桑和杂交桑桑园土层 30~ 50cm深处分布最多 ,分别占总虫数的65 0 7%和 65 92 % ,显著高于其它深度土层的成虫数 ;其次是 1 0~ 30cm深处 ,分别占 2 1 69%和 34 0 8% ;0~ 1 0cm以内无越冬成虫分布。越冬成虫 4月中旬开始出土 ,4月下旬大量出土 ,出土成虫数占总成虫数的 80 %以上。田间成虫 4月中旬开始为害 ,4月底到 5月上旬是发生和为害的高峰期。夏伐对桑皱鞘叶甲的成虫数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正义 《北方蚕业》2002,23(2):32-33
蚕桑产业在宁夏发展已10余年了,随着桑园规模的不断扩大,桑树各种病虫害也逐步现露,尤其是近两年,虫害防治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影响着蚕桑产业的发展.根据近几年报道及调查表明,宁夏桑树害虫大约有近30种,主要有地下害虫金龟子、蝼蛄等;芽叶害虫叶螨、桑蓟马、桑瘿纹、大青叶蝉、桑螟等;枝干害虫桑白蚧、桑虱等.其中近几年为害最严重的是桑蓟马和叶螨.  相似文献   

5.
周帅  刘桂洲 《北方蚕业》2002,23(1):26-27
我县现有桑园2550hm2,其中60%以上树龄在15年以上,其余为1993年之前拓植的老龄桑园,经过1995年市场低潮的冲击,劣势、低产桑园虽已基本淘汰,但桑园的老龄化为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桑瘿纹在我县部分乡镇曾造成大面积危害,一度成为防治的重点对象,此后十多年,桑园虫害只是零星发生,没有造成大面积的危害,然而近三年以来,总体虫口密度已大幅上升,桑螟、桑尺蠖连年成倍增长,特别是桑螟接近暴发程度,对我县的蚕桑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合沟镇是徐州市蚕桑重点乡镇,现有桑园1.35万亩。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处在前所未有的困难情况下,亩桑产茧仍保持在100公斤以上。从1991年至1996年的6年中,由于重视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狠抓桑橙瘿蚊测报及综合防治工作,使桑园亩产叶量,桑叶质量和养蚕数量不断增加,蚕茧质量同步上升,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我们对桑橙瘿蚊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是绍兴市产茧重点县之一,现有桑园49900亩(集体桑园34752亩,其余为户种桑园),集体桑园都实行了不同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桑园分得散,养蚕户数多,肥培管理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组织好病虫防治工作,是促进蚕桑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据调查,目前我县桑病虫防治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8.
<正>宁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优势,每年可养4-5季蚕,是我国著名的蚕桑之乡,蚕桑也成为宁南县农业农村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近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桑园管理逐渐粗犷,农村四边桑甚至连片桑树荒废、桑病虫害抗药性增加,导致我县桑螟危害逐渐严重。2016年秋季全县桑螟虫全面爆发成灾,蚕农损失惨重。为了降低桑螟虫口基数、控制桑螟虫危害,确保宁南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2017年宁南县  相似文献   

9.
<正>淳安县是浙江省第四大产茧县,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的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大力推广农桑系列新品种,以其产叶量高、叶质优的显著特点,赢得广大蚕农的欢迎,但随着大田连片新品种桑面积的不断增加,桑园小气候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使桑园新病虫种类增加,给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5年春季,桑花叶型卷叶病出现较大的面积为害,春叶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开始威胁到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我县桑园建设历史较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蚕桑生产的桑树基础主要是四边桑,八十年代中期四川提出四边桑、小桑园、间作桑"三结合"栽桑模式,各地才陆续发展小桑园或间作桑园,但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的少数农户,桑园面积总量不大,没有占据蚕桑生产的主导地位。因此,人们对桑园的建设关注不多,桑园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然而,近年来随着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开展了蚕桑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育,规模化、  相似文献   

11.
我县现有桑园4万亩,其中老桑园1.2万亩,新桑园2.8万亩,年产蚕茧2.2万担左右,是江西最大的蚕桑基地县之一。近年来,我县桑园普遍流行着桑膏药病,致使树势早衰,桑叶减产,影响桑蚕生产的发展。笔者对此病的发生和防治多次进行调查研究,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栽桑养蚕是我县传统产业之一。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养蚕比较效益下降,蚕桑产业需要突破。为此,我县于2009年引进"嘉陵30号"果叶兼用新桑品种,既采叶养蚕,又产果应市,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获得农民好评。但随着果桑种植面积扩大,技术管理跟不上,2011年我县果桑发生了病虫害,导致部分果桑颗粒无收;2012年以后近3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果桑菌核病和浆瘿蚊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  相似文献   

13.
淳安县是浙江省第四大产茧县、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的重点县之一。近三年来推广了优质高产的农桑系列新品种桑园3500hm2,且多数为大田连片种植,有力地促进了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全县蚕桑区域规模扩大,优质高产新品种桑推广力度加大,布局相对集中成片,桑园套种种类增加,桑园小环境变化较大,新型病虫害不断增加,大面积暴发桑树病虫害和桑、蚕病虫害的交叉传播已成为一大隐患。如2004年春季在汾口镇鲁村发现2hm2的桑树生理性流汁病,2005年春季全县又有137.7hm2桑园受到此病的危害,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协。由于生理性流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桑园树龄的增加,近年来我县桑园虫害呈现出分布多样化、为害集中化的特点,防治的难度增大。我县在健全测报网络、强化虫情调查的基础上,采取了突出防治以桑螟为代表的鳞翅目昆虫,中、晚秋蚕共育用叶桑园和大蚕用叶桑园分步防治、分期用药的策略,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省蚕桑产业迅速发展,桑树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桑树病虫害日益严重,其中以桑螟虫危害最为严重,病虫害发生影响桑园高产、桑叶优质、养蚕高效.2018年以来,省植保站与省蚕业站连续多年多地开展桑螟虫性诱技术田间试验研究,成功探索高效便捷的桑螟绿色防控技术. 1 桑螟防治四大难点 一是世代重叠,适期难把握.二是卷叶习...  相似文献   

16.
新栽桑园套种早大豆、花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新栽桑园头1~2年,亩桑效益较低。为了降低新栽桑管理成本、增加土壤肥力以及提高蚕农收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九江综合试验站于2009~2010年期间在修水黄沙、永新里田、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三个示范点,利用新栽桑园开展套种早大豆或花生等作物,  相似文献   

17.
正刘涔村是建湖县重点蚕桑专业村,现有桑园约87 hm2,目前年饲养蚕种近4000张,近年来,我县刘涔村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渐呈抬头趋势,特别是每年秋季,发生较重,少数蚕农损失达20%~30%。如不引起采取措施,将有可能蔓延危害,影响蚕桑生产的发展和蚕农的经济效益,对此,我们开展了调查。1发病原因1.1野外害虫交叉感染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我县桑园及野外害虫存活量上升,一度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去年秋季,桑园害虫主要有桑螟、桑尺蠖、野蚕、桑毛虫、灯蛾、桑象虫、桑天牛等,由于这些害虫在桑园内活动,  相似文献   

18.
崔延  杨燕  吴海荣 《江苏蚕业》2009,31(2):29-31
启东市根据近年气候环境变化趋势,通过研究旱地桑园的病虫害灾变机制,改进桑病虫测报方法和完善测报网络、筛选桑园适用农药产品与推广病虫防治技术规范等三方面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在保护蚕桑生产环境,进而达到环境制约桑病虫灾害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周绍仁 《北方蚕业》2000,21(3):22-23
我县现有桑园近5300多公顷,是江苏省重要原料茧生产基地,但多年来,我县1/15公顷桑年产茧量一直在75kg左右徘徊,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县桑园长期偏施化肥,有机肥施入量严重不足,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县土肥站1996年资料显示,我县桑园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仅为0.94%,全氮0.073%,速效磷1mg/kg,速效钾68mg/kg,土壤容重0.39g/cm3.土壤贫瘠影响了桑园产出效益,制约了蚕桑生产.为了改变我县桑园土壤质量状况,增加蚕桑生产潜力,笔者于1997~1999年进行稻草覆田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吴家埠、冈山二个大队是我县蚕桑生产的重点大队。吴家埠大队桑园面积322亩,其中180亩桑园亩产茧191斤。近五年来全年平均张产在83斤以上,还有142亩是近三年新发展的幼林桑,冈山大队桑园面积50亩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